4_烟嘧磺隆油悬浮剂的助剂筛选研究_王兴全
- 格式:pdf
- 大小:825.53 KB
- 文档页数:4
试验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2期麦田杂草高效封闭药剂筛选试验总结刘才忠(溧阳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溧阳 213300)摘要: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本次试验筛选出稻麦轮作区冬前高效、安全、低用量的新型土壤封闭除草剂,为提高杂草防控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麦田;杂草;高效封闭药剂;筛选试验0 引言高效除草剂具有更强的杀草能力和更长的持效时间,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为了确保药剂的有效性,对相关药剂进行筛选试验,得出不同药剂的杂草防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交替使用不同杀草机理的除草剂,或者将不同杀草机理的除草剂混配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单一药剂的使用,以此延缓杂草抗药性产生,提升麦田杂草治理效果,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1 试验基本情况本次试验地点选择在溧阳市上黄镇桥西村,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稻麦连作田内进行,试验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淮麦33,小麦播种日期为2022年11月 13日下午,用药时间为2022年11月15日下午。
试验时,田间墒情良好,天气晴朗,有微风,施药器械为电动喷雾器,用水量为30 kg/667m2,喷细雾[1]。
2 试验材料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33%氟噻草胺·呋草酮·吡氟酰草胺(拜宝玛);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35%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封敌);泸州东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1%氟噻草胺(合禾净);祥霖美丰生物科技(淮安)有限公司生产的60%丙草·异丙隆(美丰妙闲);山东先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氟吡酰草胺(阔易封);浙江天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50%噻吩磺隆·乙草胺(麦憬)药剂。
3 试验方式3.1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小区面积为66.7 m2。
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麦田杂草药效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麦田杂草是影响麦田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抑制效果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成和经济收益。
传统的除草方法主要包括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劳动力成本高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研发高效、低成本、环保的除草方法成为当前农业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环吡·异丙隆是一种除草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从而实现对杂草的控制。
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是一种新型的草甘膦除草剂,其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和持久性,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和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麦田杂草上的药效试验,评估其除草效果和安全性,为农田除草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防除麦田杂草中的药效表现。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种新型药剂在农田中的应用效果,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农药选择。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未来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的目的不仅是对一种新型农药的药效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揭示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麦田杂草的杀伤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防除杂草方案。
1.3 研究意义本试验旨在验证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麦田杂草的药效,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麦田杂草是麦田生产中的重要害草之一,对麦田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影响麦田的产量和质量。
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麦田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索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麦田杂草防治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麦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不同助剂对高浓度噻虫嗪水悬浮剂性能的影响刘景坤;柳海营;宋建华;赤国彤【摘要】为生产出高浓度(55%)噻虫嗪水悬浮剂,以外观、粘度、悬浮率、分散性、低温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为考核标准,研究了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对55%噻虫嗪水悬浮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润湿分散剂中,SC-34、TX-8、SK-24和SP-2836的流点均<0.4,其中,TX-8对悬浮剂降粘效果最好,SC-34对悬浮剂的润湿效果最好.55%噻虫嗪水悬浮剂的最终配方为55%噻虫嗪(折百)、5.56%石蜡、3%SC-34、1%TX-8、1% SK-24、1%白炭黑、0.05%黄原胶、1%消泡剂、3%乙二醇、1%卡松、补水至100%.按此配方配制55%噻虫嗪水悬浮剂的技术指标达国家标准.【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07【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噻虫嗪;高浓度;水悬浮剂;润湿分散剂【作者】刘景坤;柳海营;宋建华;赤国彤【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德瑞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德瑞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92目前,市场上分散剂种类繁多,性能也良莠不齐,而针对噻虫嗪悬浮剂所用的分散剂又区别于其他原药所用的分散剂,导致高浓度噻虫嗪悬浮剂的研究鲜有突破。
在农药水悬浮剂研究开发过程中,颗粒聚结变大、沉降析水和稠化结块等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这与农药水悬浮剂形成与稳定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有关[1]。
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发展迅速,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新烟碱类农药的代表噻虫嗪得到迅速发展[2]。
噻虫嗪是第二代新烟碱类农药的代表[3]。
噻虫嗪作用范围广,易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容易传导。
目前,已在66个国家超过15种作物上登记并使用[4]。
常见剂型为水悬浮剂、颗粒剂和种衣剂等。
1 除草剂三大剂型的市场现状悬浮剂、悬乳剂、油悬剂这三种剂型,是除草剂产品的主要剂型之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用有机溶剂,或者使用少量的环保型有机溶剂,是近几年除草剂市场上比较受关注和发展比较快的剂型,尤其是《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的出台。
该标准的出台,势必使一些乳油类产品,固体原药乳油类产品转向高含量乳油、悬乳剂、悬浮剂等剂型,但对于一些叶面除草剂,悬浮剂、悬乳剂药效还是要比较乳油稍差一些,这就使得高效环保的油悬剂有了更好的市场前景。
现在就悬浮剂、悬乳剂、油悬剂一些配方筛选的思路与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2 悬浮剂2.1 定义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通过一定机械手段(砂磨或球磨)湿法超微粉碎,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国外又称流动剂,国内俗称胶悬剂。
水悬浮剂外观为不透明悬浮体,其分散相粒径一般为0.5~5μm,平均粒径2~3μm,水悬浮剂属于多相粗分散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是fao推荐的环保剂型之一。
当前除草剂悬浮剂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到:如何保证分散稳定性、悬浮稳定性以及低熔点原药如何做好悬浮剂等。
2.2悬浮剂存在的问题农药水悬浮剂的加工过程为热力学不可逆过程,其配方研发过程和质量会受到助剂、原药、水质、加工设备、物料温度、人员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2.3 悬浮剂配方或者生产研磨过程中物料变稠的现象,处理建议(1)物料温度过高造成物料变稠时,可通过加大物料流量、加大循环冷却水流量、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等措施来解决。
(2)当原药中的杂质导致研磨过程中物料变稠时,可考虑更换原药或重新筛选润湿分散剂。
当研磨过程中出现絮凝和聚结时,可使用高分子分散剂来解决,用量要合适,用量太少会因为不能起到足够的分散稳定作用发生聚结;用量太多时,则会因高分子分散剂在分散相颗粒间缠结而发生絮凝。
2.4 悬浮剂中润湿剂、分散剂、粘度调节剂、防腐剂的作用及悬浮剂配方举例2.4.1 悬浮剂中润湿剂的作用与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排除农药活性成分粒子外表面和多孔表面上的空气,加快粒子进入水中的润湿速度,使粒子迅速润湿,从而避免研磨过程中物料变得过于粘稠,甚至无法使研磨继续进行――有助于砂磨。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复配悬浮剂摘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在230nm波长下对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复配悬浮剂中的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同时进行分离和检测。
[结果]经检测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质量分数分别为12.2%、10.2%。
在此分析方法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苄嘧磺隆线性方程为y=178.72x+155.88,相关系数R2=0.9969,五氟磺草胺线性方程为y=100.08x-41.05,相关系数R2=0.9996。
[结论] 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检测时间快、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适合使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关键词: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引言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悬浮剂是由五氟磺草胺原药、苄嘧磺隆原药配合合适的助剂配制而成。
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一年生杂草有优良的防除效果,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除草剂。
本文列举的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的检测方法可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及其杂质很好的进行分离、测定。
有利于帮助企业组织生产,并进行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维护公司产品的信誉和用户的利益。
1、实验部分1.1 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LC1260配有VWD检测器、4元梯度系统、自动进样器和脱气机。
C18分析柱 XDB Eclipse Plus C18,4.6×250mm(i.d.)5μm。
超纯水机Millipore(Milli-Q)。
1.2试剂苄嘧磺隆标样采购自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其质量分数为97.9%,五氟磺草胺标样采购自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其质量分数为98.5%。
1.3标准溶液的制备a)标样溶液的配制取苄嘧磺隆标样0.024g (精确至0.00002g) 、五氟磺草胺标样0.020g (精确至0.00002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置此容量瓶于超声波浴槽中脱气10min,取出降至室温后, 用乙腈补加到刻度,摇匀备用,此为标样溶液。
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田间防效评价张文年;沈慧敏;张新虎【摘要】为了筛选对玉米叶螨高效低毒的杀螨剂,进行了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玉米叶螨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18 g/L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21%阿维·四螨嗪WP2 000倍液、10%哒螨灵EC 1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和5%唑螨酯SC 4 000倍液对玉米叶螨初效好,处理3d后防效分别为91.13%、88.68%、87.99%、84.09%和82.63;20%四螨嗪SC 2 0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5%噻螨酮WP 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SC4 000倍液和21%阿维·四螨嗪WP 2 000倍液对叶螨残效好,处理20 d后防效分别为80.91%、79.44%、79.34%、75.95%和74.68%,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21%阿维·四螨嗪WP 4 000倍液和240 g/L螺螨酯SC4 000倍液对玉米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是防治玉米叶螨的首选药剂.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增产作用明显.【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8)005【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玉米叶螨;杀螨剂;田间防效【作者】张文年;沈慧敏;张新虎【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32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火龙”等,在我国玉米产区广泛分布,危害多种作物[1-2].其中,危害玉米生产的叶螨主要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3].3种叶螨既可单独危害,又能复合发生.玉米叶螨主要以成螨和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完全变白干枯,子粒秕瘦,减产严重[4-5].玉米叶螨全年发生多代,世代交替,由于虫体微小,又多在叶背取食,给田间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6-7].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区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双垄沟栽培玉米和制种玉米面积逐年扩大,以二斑叶螨、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为主的玉米叶螨混合种群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玉米单株虫量在千头以上,玉米植株提前15~20d 干枯,千粒质量下降20g,减产1 150万kg;由于每年玉米叶螨发生多代,繁殖和扩散能力强,且对杀螨剂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目前生产上的常用药剂防治效果差,玉米叶螨得不到有效地控制,造成严重的玉米减产[8-12].为了制定甘肃省玉米叶螨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在玉米生产中科学合理混用、轮用和交替使用杀螨剂,本试验进行了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旨在为玉米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240g/L螺螨酯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10%哒螨灵水乳剂(成都科利隆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唑螨酯悬浮剂(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生产);18g/L阿维菌素乳油(山东省青岛格里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四螨嗪悬浮剂(山东华阳和乐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1%阿维·四螨嗪可湿性粉剂(山东新势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0%甲氰菊酯乳油(西安西格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 供试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为‘金科3号’,由甘肃省农科院种子公司提供.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杀螨处理;10%哒螨灵水乳剂1 000倍液杀螨处理;5%唑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杀螨处理;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杀螨处理;18g/L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杀螨处理;20%四螨嗪悬浮剂2 000倍液杀螨处理;21%阿维·四螨嗪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杀螨处理;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杀螨处理;以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杀螨处理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一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0m2.1.3.2 试验地点及条件试验地点设在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胡家边村一农户玉米田,土质为沙壤土,施底肥尿素(含N 46%)20kg/667m2,磷酸二铵(含N 18%,含P 46%)10kg/667m2.玉米播种株距25 cm、行距50cm;在生长季节内灌水3次,其他耕作同一般大田种植条件.1.3.3 施药时间及方法于2012年8月11日叶螨发生高峰期进行施药,用背负式手压喷雾器(BK-16A)将各处理药剂均匀喷于玉米叶片正反面,每个处理喷雾的药液量为60L/(667m2).1.4 调查方法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7、10、20d分别调查虫口密度,调查方法采用定点定株调查,即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1株(标记),每株按上、中、下取3个叶片,共15片,用手持扩大镜(30倍)检查并记录每个叶片上的活动态叶螨的数量,以施药前和药后各时期的叶均螨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效采用Henderson-Tilton公式计算[13].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叶螨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叶螨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叶螨个体数量;Cb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叶螨个体数量.同时观察记载处理药剂对玉米的药害情况.1.5 玉米测产方法每一个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一颗果穗,待晒干后称取5个果穗质量,根据小区的总株数求出小区产量,再折合成667m2产量.1.6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用DPS v7.05处理,方差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8种药剂对玉米叶螨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18g/L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21%阿维·四螨嗪WP 2 000倍液、10%哒螨灵EC 1 000倍液、240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和5%唑螨酯SC4 000倍液对玉米叶螨的初效好,处理3d后防效分别为 91.13%、88.68%、87.99%、84.09%和82.63%;20%四螨嗪SC 2 000倍液、240g/L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5%噻螨酮 WP 2 000倍液、240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和21%阿维·四螨嗪WP 2 000倍液对叶螨残效好,处理20d后防效分别为80.91%、79.44%、79.34%、75.95%和74.68%,与对照药剂20%甲氰菊酯EC 2 000倍液差异显著.21%阿维·四螨嗪 WP 2 000倍液和240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对玉米叶螨速效,持效期长,在较长的时间内控制玉米叶螨种群的增长.表1 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Tab.1 Efficacy of eight acaricides in the control of maize spider mite in field表中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DMRT法检测5%差异显著性.药剂名称稀释倍数药前叶均螨数/头药后3d叶均螨数/头防效/%药后7d叶均螨数/头防效/%药后10d叶均螨数/头防效/%药后20d叶均螨数/头防效/%5%噻螨酮 WP 2 000 22.93 16.07 45.82e 13.73 64.25f 13.33 70.99c 9.67 79.34a 21%阿维·四螨嗪 WP 2 000 28.73 4.2088.68b 6.13 87.26a 11.20 80.56b 14.87 74.68b 240g/L 螺螨酯 SC 4 000 21.73 4.47 84.09c 5.40 85.14b 8.53 80.40b 10.67 75.95b 5% 唑螨酯 SC 4 000 24.33 5.47 82.63c 9.73 76.09d 14.07 71.15c 16.80 66.19c 240g/L螺虫乙酯SC 4 000 24.13 8.40 73.07d 7.07 82.50c 9.33 80.70b 10.13 79.44a 20%四螨嗪 SC 2 000 23.93 16.53 46.55e 15.40 61.58g 13.47 71.92c 9.33 80.91a 10%哒螨灵 EC 1 000 21.93 3.40 87.99b 6.07 83.48c 9.20 79.06b 16.73 62.62d18g/L阿维菌素 EC 2 000 26.73 3.07 91.13a 5.73 87.19a 8.73 83.70a18.60 65.93c 20%甲氰菊酯 EC 2 000 26.47 8.80 74.25d 12.40 72.00e 18.47 65.19d 22.87 57.69e CK(清水)0 20.73 26.80 - 34.73 - 41.53 - 42.33 -2.2 8种新型药剂处理后小区玉米测产结果及安全性评价通过8种新型杀螨剂处理后小区玉米测产结果见表2.8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其中18g/L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240g/L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21%阿维·四螨嗪WP 2 000倍液、10%哒螨灵EC 1 000倍液和240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处理对玉米增产显著,6 6 7m2玉米产量分别为940.44、937.02、924.46、869.68、866.26 kg,分别较对照增产28.95%、28.48%、26.76%、19.25%和18.78%,5%唑螨酯SC 4 000倍液、20%甲氰菊酯EC 2 000倍液、5%噻螨酮WP 2 000倍液处理,667m2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7.20%、9.23%和11.89%.在试验期间经观察记载,8种供试药剂对玉米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各处理玉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嫩绿.表2 8种新型杀螨剂处理小区玉米测产结果Tab.2 Yield information of eight treatment plots药剂名称稀释倍数小区产量/(kg·(60m2)-1)ⅠⅡⅢ平均折合667m2产量/kg 5%噻螨酮 WP 2000 74.84 68.38 77.00 73.41 816.04f 21%阿维·四螨嗪 WP 2000 84.08 78.54 86.86 83.16 924.46c 240g/L螺螨酯SC 4000 79.46 72.69 81.62 77.92 866.26e续表2表中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DMRT法检测5%差异显著性.药剂名称稀释倍数小区产量/(kg·(60m2)-1)ⅠⅡⅢ平均折合667m2产量/kg 5%唑螨酯SC 4000 73.00 66.53 75.46 71.66 796.64h 240g/L螺虫乙酯SC 4000 85.62 79.16 88.09 84.29 937.02b 20%四螨嗪SC 2000 71.46 65.6073.92 70.33 781.80i 10%哒螨灵EC 1000 79.77 73.30 81.62 78.23 869.68d18g/L阿维菌素EC 2000 86.24 79.46 88.09 84.60 940.44a 20%甲氰菊酯EC 2000 73.61 66.84 75.15 71.87 798.92g CK(清水)0 67.14 60.98 68.68 65.60 729.30j3 讨论与结论8种供试的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作用特点各不相同[14],对玉米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增产作用明显,可根据玉米叶螨发生状况和当地农业生产情况选择施用.尤其是18g/L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10%哒螨灵EC 1 000倍液、240g/L螺螨酯SC 4 000倍液和5%唑螨酯SC 4 000倍液在玉米拔节期叶螨发生严重时考虑施用,可快速压制虫口密度,以防叶螨造成猖獗危害,并可长时间控制叶螨种群上升;若玉米田叶螨发生不严重,仅是呈零星或点片发生,可考虑施用5%噻螨酮 WP 2 000倍液、20%四螨嗪SC 2 000倍液和5%唑螨酯SC 2 000倍液等残效期长的杀螨剂,即可杀死前期少量的螨,又可长期控制叶螨的种群数量.在玉米生长季节内应科学、合理选择药剂,注意不同药剂间的交替轮换施用,防止叶螨对药剂产生抗药性,每种药剂在玉米生长季节施用最多不超过2次,可考虑施用混合药剂.参考文献[1] 张东霞.山西省玉米叶螨加重发生原因与无害化综合治理[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4):62-64[2] 孔令和,陈亮.玉米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科技服务,2008,25(4):68-69[3] 秦引雪.山西省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广西植保,2007,20(2):23-24[4] 杨秀林,赵书文.玉米叶螨的发生与综合治理[J].植物医生,2006,19(5):6-7[5] 贺达汉,洪波,赵晓萍.宁夏玉米叶螨发生危害及防治指标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22(3):10-12[6] 赵宏梅,温晓东,赵书文.玉米叶螨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10(9):37-38[7] 董学礼.玉米叶螨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5(9):11-13[8] 王兴全,杨顺义,兰清秀,等.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药性选育及其对17种常用杀螨剂的交互抗性[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2):97-100[9] 徐生海,甘国福,王德卿,等.10种药剂防治玉米叶螨的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1(10):36-38[10] 刘立峰,孙长河,景洪泉.三唑锡防治玉米红蜘蛛试验[J].新农业,2001(7):41[11] 王新霞,李万萍.玉米叶螨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09(8):62[12] 何江,徐建军,郭文超.玉米叶螨田间药效试验与示范[J].新疆农业科学,2001,38(2):87-88[13] 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4] 仇贵生,张怀江,闫文涛,等.8种杀螨剂对苹果树红蜘蛛田间防效评价[J].植物保护,2009,35(1):142-14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烟嘧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及残留毛江胜;赵永红;张广霞;董崭【摘要】为给烟嘧磺隆安全施药提供依据,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烟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消解和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及其降解常数,半衰期分别为1.86~1.93d 和5.59~6.27 d;烟嘧磺隆在玉米中的最终残留均未检出,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1 mg/kg).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玉米和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测定.建议80%烟嘧磺隆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病害,用药次数1次,使用剂量是50 g a.i./hm2.%A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MS/MS) method was ado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degradation and residue of nicosulfuron in corn and soil in field.It could provide basis for securely spraying nicosulfur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nicosulfuron in corn plants and soil both met the first-degree dynamics matrix and constant.The half-life of nicosulfuron in corn plants and soil was 1.86 ~ 1.93 days and 5.59 ~ 6.27 days.The residue in corn was not detected and lower than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0.1 mg/kg).This method was easy to operate.Its precision,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could meet the pesticide residue standard requirement.It was appropriate for detecting the nicosulfuron in corn and soil.We suggested that 80%nicosulfuron WP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corn diseases with the dosage of 50 g a.i./hm2 for spraying 1 time.【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9)010【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烟嘧磺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降解;残留;最大残留限量值【作者】毛江胜;赵永红;张广霞;董崭【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山东济南250100;滨州市农业教育中心,山东滨州256656;滨州市蔬菜生产办公室,山东滨州25665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8;S482.4+6农药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是农药环境化学行为研究的重要部分,其残留试验数据是按照风险分析原理制定农药残留最大残留限量(MRL)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55%噻苯隆悬浮剂在棉花上的脱叶效果试验作者:刘兆海,陈云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第11期刘兆海1,陈云2(1.兵团第八师一四八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石河子832048;2.新疆农垦科学院)收稿日期:2015—10—12摘要:为了验证国产棉花脱叶剂与不同助剂配合施用的脱叶效果,用55%噻苯隆悬浮剂进行了棉花脱叶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处理1(55%噻苯隆40 mL/667 m2 + 植物油助剂80mL/667 m2)、处理2(55%噻苯隆40 mL/667 m2 + 有机硅助剂8 mL/667 m2)与对照(脱吐隆+ 伴宝)相比脱叶效果无显著差异,以处理1效果最好,脱叶效果提高3.5%,产量提高4.17%。
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采用55%噻苯隆40 mL/667 m2 + 植物油助剂80 mL/667 m2对棉花进行脱叶处理。
关键词:棉花;脱叶剂;助剂;脱叶率近年来,受人工采摘棉花成本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新疆兵团机械采摘棉花的比例逐步上升,喷施棉花脱叶剂的面积也相应扩大,市场需求促使国产脱叶剂快速发展。
本试验验证了国产棉花脱叶剂与不同助剂配合施用的脱叶效果,以为大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作物为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
1.2供试药剂供试脱叶剂:55%噻苯隆悬浮剂(江苏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脱吐隆(540 g/L噻苯·敌草隆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供试助剂:有机硅助剂(江苏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植物油助剂(江苏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速捷(法国戴商高士公司生产)。
1.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田设在一四八团农1连5#,面积为6.07 hm2,前茬作物为棉花,栽培方式为2.05 m宽膜,2膜12行,(10 + 66) cm机采棉行距,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全盐2.98 g/kg、pH值7.56、有机质13.9 g/kg、全氮1.10 g/kg、碱解氮79 mg/kg、全磷1.84 g/kg、速效磷14.8 mg/kg、速效钾510 m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