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三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60.33 KB
- 文档页数:2
三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作者:凌聪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南雄512400【摘要】目的:探讨三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596份标本,其中57例确诊为梅毒感染。
结果:ELL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 %,98.1%和91.2%, 97.2%;TRWST与ELISA法、TPPA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结论:ELISA法和TPPA法在临床的诊断中是较好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Research on Three Method for Detecting Treponema PallidumLING CongThe People's Hosptial of Nanxiong, Guangdong Nanxiong 512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ree kinds of method for detecting treponema pallidum. Method: 596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with TRUST, ELLSA and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respectively, 57 of them infected treponema pallidum. Result: There's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tween ELISA and TPPA method (P>0.05).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ty was 94.7%, 98.1% and 91.2%, 97.2& while, 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UST, ELISA and TPPA (P<0.05). Conclusion: It's a good way to detect treponema pallidum with ELISA and PPPA method.Key words: Treponema pallidum; TRUST; ELISA TPPA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
RPR、TP、TPPA三种检测梅毒方法学比较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8-10-24T15:26:31.7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林永珍[导读] 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福建省武平县医院检验科 364300)摘要:目的比较RPR、TP、TPPA检测梅毒的结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分别行RPR检测、TP检测及TPPA检测。
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 检出率97.62%(P<0.05)。
结论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关键词:RPR;TP;TPPA;梅毒前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危害较大,传染性较强[1]。
这种疾病的特征对临床诊断及传播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RPR、TP、TPPA在临床梅毒检测中较为常用。
为了对比这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将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1-69岁,平均年龄(65.1±1.2)岁。
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以便后续检查。
1.2方法检测仪器选用BIO- RAD MODEL 1575型号酶标洗板机。
RPR检测、TP检测、TPPA检测分别选用RPR试剂盒、TP-ELISA试剂盒及TPPA试剂盒。
检测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其中,TP-ELISA检测结果经伯乐-550型号酶标仪进行判断。
如OD值低于Cut-off 值,提示梅毒检测阴性;如OD值高于Cut-off值,提示梅毒检测阳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检出率97.62%,组间差异显著(P<0.05)。
梅毒初筛三种方法检测的应用比较目的为了了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初筛试验中的应用和价值。
方法采用RPR,ELISA,免疫层析法三种方法同时对5394例检测对象检验,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验证试验。
分别统计RPR,ELISA,免疫层析法三种方法的测试。
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2%,5.2%,5.5%。
结论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三种方法中筛查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
标签: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感染疾病。
因其症状隐匿,治疗常常被延误,导致更广泛的流行和传播。
TP侵入人体后,经过2~3w 的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
TP人工培养迄今没有被解决。
直接镜检简便,但是明感度偏低。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制止梅毒的蔓延,复发梅毒,随着机体免疫的消长,进入梅毒晚期,对机体损害很大,尤其是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系统[1]。
在梅毒快速诊断方面,初筛试验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主。
为了了解的应用以上3种方法的价值,我们将这3种方法进行检验。
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013年度在我中心进行自愿咨询及监测项目的体检,年龄在18~55岁。
1.2方法和试剂静脉采取的血清,同天进行检测。
血清在我中心同时经过TRUST检测和梅毒螺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初筛阳性者,再经过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复检。
TRUST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ELISA法北京万泰有限公司,胶体金法北京万泰有限公司。
复检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梅毒TPPA试剂则由日本富士珠式会社。
仪器为酶标仪Thermo MultiScan和洗板机Thermo Cell Wash。
2 结果ELISA,胶体金,RPR结果比较。
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RUST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性生活日益开放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梅毒的感染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
梅毒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进而引发严重后果。
传统的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螺旋体显微镜检测、不同环境培养和血清学检测。
这些方法存在着诊断时间长、准确性低、操作复杂等不足之处,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研究开发新型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梅毒检测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探讨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提高梅毒检测的水平,促进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防控梅毒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PPA、TPTRUST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的表现。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梅毒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 探讨TPPA与TPTRUSTTPPA联合检测相较于单独使用的优势,分析其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潜力;通过对三种实验梅毒检测联合检测方法的研究,旨在为梅毒的准确诊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为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从而促进梅毒的防治工作。
1.3 研究意义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梅毒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抗-TP检测、TPPA检测和TPTRUSTTPPA联合检测,这些方法在梅毒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探讨三种实验梅毒检测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梅毒,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RUST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应用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性行为、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及时有效的梅毒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梅毒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联合应用已经成为梅毒诊断中的热门方法。
抗-TP(RPR)是一种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它可以检测到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快速、敏感,是常规梅毒筛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但抗-TP(RPR)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来进行确认。
UST(TPHA)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TPPA(FTA-ABS)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梅毒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梅毒螺旋体的抗体,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使用这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梅毒诊断中,联合使用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减少假阳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这三种方法互补性强,可以检测出不同类型的梅毒抗体,对临床梅毒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三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应用。
联合使用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梅毒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除了联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外,最新的研究发现,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以采用PCR技术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DNA,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早期感染者,可以采用梅毒病灶组织的组织培养来进行检测。
这些新的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梅毒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于临床诊断梅毒的价值摘要】目的:对梅毒临床诊断中TPPA(凝集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检测方法,分58例梅毒患者为2组,28例行TPPA检测为T组,30例行ELISA检测为E组,对比两组诊断情况。
结果:E组阳性检出率是96.67%,相较于T组的78.57%显著较高,P<0.05。
T组特异度较E组高,灵敏度较E组低。
结论:对于梅毒的诊断,相较于TPPA,ELISA的准确率更高,在灵敏度方面,ELISA较高,特异度方面,TPPA更高,临床诊断中应积极对两种方法进行联用,以促进梅毒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关键词】梅毒;诊断;TPPA;ELISA【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81-02梅毒是常见慢性性传播疾病的一种,发病受梅毒螺旋体感染影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母婴传播[1]。
梅毒出现后,患者皮肤粘膜、淋巴、心、眼等会受损害,可传染。
因此,对于梅毒,需尽早确诊后积极展开治疗,对于梅毒的诊断,临床主要通过检测进行,常用方法是TPPA、ELISA两种。
为进一步对梅毒诊断中以上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本次研究分58例患者为两组,分别以TPPA、ELISA展开检测,现对照分析两组检测过程、结果如下。
1.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本次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为对象,均为感染梅毒于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依据检测方式,分组如下:T组(28例),男16例(57.14%),女12例(42.85%),23岁~75岁,均值(49.1±7.8)岁;E组(30例),男17例(56.67%),女13例(43.33%),24岁~75岁,均值(49.3±7.6)岁。
58例梅毒均经多项临床检查确诊,已将有其他血液系统、器官疾病等患者排除,客观对比2组上述资料,明显差异未出现,P>0.05,能比较。
TP—ELISA、TP—P目的: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TP-PA)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TRUST)三种方法用于梅毒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梅毒病例120例均留取血清样本,分别采用TP-ELISA、TP-PA和TRUST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比较阳性率。
结果:TP-ELISA法、TP-PA法和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99.2%和86.7%,三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TP-ELISA与TP-PA无统计学差异,TRUST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三种方法对潜伏期与一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TRUST法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三期与四期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TP-ELISA法与TP-PA法应用于早期筛查梅毒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TP-ELISA 操作相对简单快捷,在基层医院普遍适用,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梅毒梅毒为较受关注的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类型,致病原为梅毒螺旋体(TP),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行为及胎盘母婴垂直传播[1]。
目前梅毒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统计显示其增长速度高峰期可达61.6%[2]。
梅毒的早期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损伤,进展至晚期可累及心血管、骨骼、中枢神经等重要脏器的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
因此对梅毒的诊断与早期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TP-PA)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TRUST)三种方法用于梅毒临床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梅毒病例120例,包括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3.2±8.4)岁。
三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不同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87位病人,其中54人确诊为梅毒感染者,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
结果三种检测方法间的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
但特异性比较中, RPR与TPPA、ELISA,(x2=60.2431,P<0.05)、(x2=62.709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TPPA和ELISA,(x2=0.0677,P>0.05),差异不显著。
结论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但特异性比较,TPPA、ELISA特异性更好。
但综合各因素ELISA是最具推广价值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ELISA TPPA RPR梅毒属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所致[1]。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危害性大并有后代传播等特征。
梅毒在我国的发病史已早有记录,属经典性病,并有发病率增高趋势。
因此,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不仅能为病人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减少医患纠纷,还可以为医生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现对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87位病人进行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87位病人,男234例,女253例,年龄23~71岁,其中54人确诊为梅毒感染者。
1.2检测方法对所有的病人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TPPA由日本富士欧必株式会社提供,ELISA检测试剂由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提供,RPR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生制药公司提供。
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了SPSS 15.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对比目的比较ELISA、RPR的TPPA三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梅毒诊断的价值。
方法ELISA、RPR、TPPA法对标本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结果以TPPA 为金标准,ELISA法假阳性率为0.12%,假阴性率为0;RPR假阳性率为0.02%,假阴性率为76.30%,两者符合率为98.74%。
结论在输血前检查和术前检查中,用ELISA和RPR两法同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胶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梅毒血清学实验是目前国内外诊断梅毒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
我实验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胶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231例疑似梅毒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结果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清标本均来自内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2013年临床做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查的患者14412例。
1.2试剂与仪器ELISA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公司提供,RPR实验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
仪器为安图2010酶标仪。
1.3方法所有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和RPR法同时进行检测,对两法或其中一法筛查出结果为阳性的231例标本进一步做TPPA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各说明书进行。
ELISA检测以OD>CUTOFF值为阳性,TPPA>1:80为阳性,RPR 以出现肉眼可见凝集为阳性。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2.1所有14412例标本中,ELISA法检出228例阳性,检出率为0.19%(228/14412),RPR法检出53例阳性,检出率为0.02%(53/14412),两法符合率为98.74%(14231/14412)。
3 讨论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主要产生两类抗体,一类为抗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感染2~4w既可检出,本实验中ELISAT和TPPA实验即为此类实验;另一类是抗梅毒螺旋体破坏患者组织后释放出的某些物质的抗体,称为反应素,检出时间比特异性抗体的时间迟2w本实验中RPR实验即为此类实验。
梅毒三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9-07-19T17:00:03.96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4月作者:陈旭升
[导读] 探究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法吸附实验(TP-ELISA)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陈旭升
【摘要】目的探究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法吸附实验(TP-ELIS A)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TRUST、TP-ELIS A、TPPA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得出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
结果 100例感染组对象经病理诊断后发现,梅毒呈阳性者73例(72.22%),呈阴性者27例(27.78%)。
通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TP-ELISA检测灵敏度为98.63%,特异度为96.30%,阳性预测值为98.63%。
TRUST检测灵敏度为85.14%,特异度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85.14%。
TPPA检测灵敏度为95.95%,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5.95%。
结论 TP-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适用于住院、门诊或广泛人群的梅毒筛查,TRUST可在梅毒治疗过程进行效果监测,临床应灵活应用各类梅毒检验方法,为治疗梅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YS
前言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可经血液传播、性传播的经典型传播疾病,严重危害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又开始出现了上升趋势,因此对梅毒采取有效、及时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检测梅毒抗体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但该2种方法对治疗后的梅毒、潜伏期梅毒以及神经性梅毒的敏感度较低[2],因而容易导致漏诊,耽误治疗。
所以临床开始提倡采用TRUST、TPPA、TP-ELIS A对梅毒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果。
鉴于此,本文就此三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了解本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其中有男性例,女性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45.84±1.13)岁;已婚79例,未婚21例。
1.2方法
采集100例观察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mL,置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取出血清备检;使用ADC ELISA 400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烟台爱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42400173)以及ELISA试剂盒(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使用TL-2000MM-I型号梅毒螺旋微量振荡仪以及TPPA试剂盒(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使用WZR-H6000型数显混匀器(上海掌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TRUST试剂(上海荣盛生物有限公司)进行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分别对血清予以1:1、1:2、1:4与1:8 稀释,对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判定,梅毒抗体阳性:样品OD值S/D.O≥1;梅毒抗体阴性:OD值S/C.O<1。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100例感染组对象经病理诊断后发现,梅毒呈阳性者73例(72.22%),呈阴性者27例(27.78%)。
2.2TRUST、TP-ELIS A、TPPA的检测情况
通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TP-ELISA检测结果有阳性72例,阴性26例,误诊1例,漏1诊例,因此其灵敏度为98.63%,特异度为
96.30%,阳性预测值为98.63%。
TRUST检测结果有阳性63例,阴性20例,误诊6例,漏诊11例,因此其灵敏度为85.14%,特异度为
76.92%,阳性预测值为85.14%。
TPPA检测结果有阳性71例,阴性24例,误诊2例,漏诊3例,因此其灵敏度为95.95%,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5.95%。
其中,TP-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另外两种检测方法,
3讨论
目前,梅毒诊断主要依据梅毒抗体检测,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约4-6周血清中即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与康美都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因此根据此机制可对梅毒进行有效的诊断。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将针对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的检测方位设置为常规的试验方法,针对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设置为确认试验方法[3]。
这两种检测方法有许多种类,TRUST就是其中一种。
由于非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时间比特异性抗体约晚2-3周,而随着疾病的发展,非特异性抗体水平会相应提升,经治疗后则会随之下降直至消失,因此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有效提示梅毒的治疗效果,成为疗效的监测指标。
而TRUST凭借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快速、测定效价比RPR、USR更高的优势,所以成为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水平的理想检测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TP-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与TPPA监测,这说明TP-ELISA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该监测方法是随着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制成功而发展起来的血清学检测法,其作用机制是将基因重组表达的梅毒螺旋抗体原包被在微孔板上,随后经抗原夹心法评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同时,由于其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结果
可用酶标仪进行分析,认为误差较小且易于保存结果,因此尤为适用于住院、门诊等大范围梅毒筛查活动。
TPPA是目前临床的重点推荐的梅毒确诊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TPPA与TP-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但该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操作繁琐且检测结果不能进行有效保存,因此该方法通常作为TRUST与TP-ELISA 等初筛阳性、潜伏期梅毒、非螺旋体试验呈阴性但高度可疑的梅毒患者的确诊性试验,还可对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所导致的假阳性开展进一步排除。
综上所述,3种梅毒检测方法各具有优点与缺点,TP-ELISA适用于大范围梅毒筛查,TRUST可用于梅毒治疗监测,TPPA可对潜伏期梅毒或诊断难度较高的梅毒进行确诊,临床应灵活运用3种检测方法,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瑞芳,高丽华,董宇青,应航宇.对比分析不同梅毒检验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性科学,2016,25(05):90-92.
[2] 刘小谷.梅毒抗体检测方法联合应用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35-2036.
[3] 韩红星,李小勇,李冉冉,等.TRUST和TPPA联合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12):2044-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