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4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一、感冒(外感病)# (一)病因。
你知道吗?感冒这小毛病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我们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来捣乱。
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冷或者变热,咱没及时增减衣物,或者劳累过度了,正气不足,风邪啊、寒邪啊、热邪啊就趁机入侵我们的身体啦。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风寒感冒。
症状:那得了风寒感冒的人啊,就像被冷空气包裹着。
怕冷得厉害,还一个劲儿地打喷嚏、流清鼻涕,就像水龙头没关紧似的。
脑袋也疼,脖子发紧,有时候还咳嗽,咳痰也是白色稀痰。
治法:咱中医就得来个“驱寒散邪”的策略。
可以用麻黄汤或者荆防败毒散加减。
麻黄汤里麻黄就像个冲锋的小战士,能把毛孔打开,让寒邪从体表散出去;桂枝呢,就像个后勤保障员,帮助麻黄发挥作用。
要是觉得麻黄汤太猛了,荆防败毒散就比较温和,荆芥、防风就像两个把门的卫士,把风邪挡在外面。
食疗建议:这时候喝碗热乎乎的生姜红糖水就特别好。
生姜就像个小火炉,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红糖呢,给身体补充点能量。
2. 风热感冒。
症状:风热感冒就不一样喽,就像身体里着了小火苗。
发热比较明显,体温可能一下子就上去了,还不怕冷,反而有点怕热。
喉咙疼得像被火烧一样,流的是黄鼻涕,咳嗽起来也是黄痰,舌尖红红的,就像小草莓。
治法:得用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方法。
银翘散就是个好方子。
金银花和连翘就像灭火的消防员,把身体里的热邪给扑灭。
薄荷呢,清清凉凉的,能让你感觉脑袋一下子清爽起来。
食疗建议:可以煮点薄荷粥。
薄荷的清凉加上大米的滋养,吃了会舒服很多。
二、胃脘痛(胃痛)# (一)病因。
胃脘痛啊,好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呢。
像饮食不规律啊,有时候暴饮暴食,吃了一堆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东西,把胃折腾得够呛。
还有啊,情绪不好也会影响胃,老生气、焦虑、压力大的时候,胃也跟着闹别扭。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饮食停滞型。
症状:这种情况呢,胃里就像塞了个大石头,胀满得难受,打个嗝儿都有一股酸腐的味道,就像食物在胃里发酵了一样。
感冒中医方案第1篇感冒中医方案一、方案背景感冒,中医称“伤风”,系由外邪侵袭所致,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
本方案旨在为感冒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方案目标1. 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
2. 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降低感冒并发症的风险。
三、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白稀。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咽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症状:发热,恶寒,汗出不解,头身重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黄稠。
治法:清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2. 中医特色疗法(1)拔罐疗法:在背部、肩部、胸部等部位进行拔罐,可疏通经络,宣肺散寒。
(2)刮痧疗法:在颈部、背部、胸部等部位进行刮痧,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3)针灸疗法:选取风池、大椎、肺俞等穴位进行针灸,可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
3. 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病毒传播。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巴。
四、方案实施与监测1. 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方药和疗法。
2. 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3.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五、方案评估与改进1. 定期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方案旨在为感冒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引言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等类型。
中医治疗感冒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愈感冒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感冒患者中医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二、中医辨证论治1. 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解表止痛。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甘草。
加减:若兼有胸闷、恶心,可加苍术、厚朴;若兼有腹痛、泄泻,可加白术、茯苓。
2. 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止咳。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竹叶。
加减:若兼有咽喉肿痛,可加玄参、麦冬;若兼有便秘,可加大黄、芒硝。
3. 暑湿感冒症状:发热,恶寒,身重困倦,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暑,祛湿止咳。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组成:香薷、厚朴、白扁豆、荷叶、甘草、滑石、通草。
加减:若兼有恶心呕吐,可加半夏、生姜;若兼有腹痛泄泻,可加白术、茯苓。
三、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中药内服是治疗感冒的主要方法,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常用穴位有风池、合谷、列缺、足三里、曲池等。
针灸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中药内服相结合。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作用。
常用部位有背部、肩部、腰部等。
用中草药治疗感冒教案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寒冷季节。
传统西医学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随着人们对药物滥用的警惕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治疗感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本教案将介绍用中药治疗感冒的各种方法。
一、中草药的工作原理中草药治疗感冒是基于中药的药理作用。
中药在体内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抗发炎、免疫调节等。
中药治疗感冒时最常用的是具有解热、利咽、祛痰等作用的中药。
二、中草药治疗感冒的原则中草药治疗感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中药的选择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对于属于寒证的人群,需要选用具有温阳作用的中药;而热证患者需要使用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
2、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药量和服用时间。
对于轻症患者,不必服用过多的中药;而对于重症患者,需要增加药量和服用时间。
3、在使用中药时,必须保证药材的质量。
仔细挑选药材,避免虫、霉、草屑等杂质。
三、中草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法1、煎药法煎药法是最常用的中草药治疗感冒方法,通常用来制作中药汤剂。
治疗感冒的中草药有甘草、桔梗、薄荷等。
煎药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药材先选好清热解毒、解热祛湿的药材,如薄荷、金银花等。
(2)药材清洗将药材洗净,去除杂质。
(3)药材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大火煮沸,然后改为小火煎煮。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煮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4)药汁滤清将煎好的药材倒入滤网中,过滤出药汁。
(5)喝药汁将过滤出的药汁装入杯子中,静置凉后饮用即可。
2、贴敷法贴敷法是将中药敷贴在身体表面,用热力、温度等特效治疗感冒。
常用的中草药有白芷、桃仁、益母草等。
贴敷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药材选择散寒、祛风、散瘀的药材,如白头翁、艾叶等。
(2)灸烧药材将选好的药材烧制,烧至香气扑鼻。
(3)贴敷药物在药材稍微冷却后,将药材敷贴在感冒患者的身体部位,如头、颈等。
(4)加温加温可以加速药效,药材可以通过毛孔进入体内。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3年-感冒的中药治
疗指南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3年的中药治疗指南,重点关注感冒症状的中药治疗方法。
通过合理选用中药并正确使用,执业药师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引言
感冒是常见病,临床上药师遇到的患者也较多。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旨在为执业药师提供关于感冒治疗中药的详细指南,以增加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中药治疗指南
中药选择原则
-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质选择中药
- 尽量选用经典方剂,但也可以考虑个体化调配
- 注意患者的禁忌症和过敏史
常用中药方剂
- 桂枝汤:适用于表寒内热型感冒
- 麻黄汤:适用于风寒外感型感冒
- 辛夷清肺汤:适用于风热外感型感冒
中药煎剂的制备和使用
- 必须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制备中药煎剂
- 注意正确使用中药煎剂的浓度和剂量
注意事项
- 中药疗效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患者需有耐心
- 药师应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继续教育和研究新的中药治疗方案是药师的重要任务
结论
执业药师在感冒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选用中药并正确使用,药师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继续教育和学习新的中药治疗方案,则是药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执业药师在2023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机体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
针对感冒,中医常采用以下诊疗方案: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发汗解表、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寒邪,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哮喘、支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咳嗽多是由于风寒或痰热等因素引起的,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川贝清肺汤、板蓝根颗粒等,这些方剂具有祛痰、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2.推拿治疗: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胸部,调节呼吸道肌肉的张力,改善气道通畅度,减轻咳嗽。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病,常见症状包括胃胀、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有: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2.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姜汤、八宝粥等,有助于促进消化。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常见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下。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心神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有安神补心汤、天麻钩藤饮等,这些方剂具有安神、养血、调理心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调理: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按摩、泡脚等,有助于调整心身状态,促进入睡。
五、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多由湿热、风邪、虚火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等。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阿魏酸降脂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儿科)一、概述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感冒又称伤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
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儿科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表现类似的感冒症状,临床须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二、病因病机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冒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署、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
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
当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趁虚而入而成感冒。
如《幼科释迷.感冒》所说“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捋。
”说明了小儿感冒的病因与小儿卫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
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
二、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
(4)、血象检查可见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病原学检查可用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作为病毒学诊断。
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2、鉴别诊断(1)、急性传染病早期: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流脑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7d,多为2~4d。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d 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
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ARDS。
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
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病原学相关检查:①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
小儿感冒中医处方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
小儿感冒中医处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小儿感冒中医处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小儿感冒中医处方一.风寒束表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加减:头痛明显,加葛根10克、白芷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发热不退,加淡豆鼓10克、苏叶10克。
主方分析:本方发散风寒,疏解表邪,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代表方。
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羌活、独活发汗驱邪,柴胡和解透邪,薄荷芳香宣透,前胡、桔梗宣肺止咳利咽,川芎活血祛风,权壳疏理气机。
处方举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柴胡6克前胡10克薄荷6克(后下)生姜3片杏仁10克桔梗3克甘草6克二.风热袭表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方:银翘散加减。
加减:壮热不退,加生石膏30克、寒水石15克;头痛而胀,加蔓荆子10克、菊花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咽红目赤,加板蓝根30克、贯众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本方之主药,辅以竹叶清热,薄荷、淡豆鼓、荆芥辛凉解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喉,而芦根则清热生津。
处方举例:银花10克连翘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10克薄荷 6克(后下)牛蒡子 10克前胡 6克板蓝根30克桔梗3克甘草6克三.外寒内热治则:解表祛风,清热利咽。
主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加减:汗出不畅,加荆芥10克、苏叶10克;咳嗽痰黄,加桑白皮10克、鱼腥草30克;咽红肿痛,加牛蒡子10克、板蓝根30克;大便秘结,加全瓜萎10克、火麻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治外感发热,表寒未解,里热已盛。
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方之主药,辅以羌活、白芷解表止痛,黄芩、生石膏清肺之热,桔梗利咽化痰,芍药、甘草和营泄热。
处方举例:柴胡6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白芷6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板蓝根30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3克甘草6克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
感冒的中医诊疗方案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见于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一、诊断依据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分证论治1、风寒束表症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物: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藁本等。
2、风热犯表症候: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热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淡豆豉、薄荷、芦根、桔梗、甘草、牛蒡子、板蓝根等。
3、暑湿袭表症候:见于夏季,头昏胀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药物:香薷、厚朴、金银花、连翘、扁豆花、黄芩、佩兰、白芷、藿香等。
4、表寒里热症侯: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便秘尿赤,苔黄脉数。
治则:解表清里,宣肺疏风代表方剂:双解汤加减常用药物:麻黄、荆芥、防风、薄荷、黄芩、栀子、石膏、连翘—清里热、桔梗、四季青、羌活等。
5、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症侯:恶寒发热,无汗,或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代表方剂:参饮加减常用药物:人参、茯苓、甘草、叶、根、前胡、桔梗、半夏、橘红、枳壳、木香、防风、白术等。
(2)阴虚感冒症候: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