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5.61 KB
- 文档页数: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考试注意事项1.进入考场时携带物品。
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及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等文具。
严禁携带手机、无线发射和接收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助听器、文具盒和其他非考试用品。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等物品。
由于标准化考点使用金属探测仪等辅助考务设备,所以提醒考生应考时尽量不要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入场时间。
2.准确填写、填涂和核对个人信息。
考生在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规定时间内、规定位置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错误责任自负;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答题卡为无效卡;故意错填涉嫌违规,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监考员贴好条形码后,考生必须核对所贴条形码与自己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如发现不一致,立即报告监考员要求更正。
3.考场面向考生正前方墙壁上方悬挂时钟,为考生提供时间参考。
考场时钟时间指示不作为考试时间信号,考试时间一律以考点统一发出铃声信号为准。
高考注意事项1.进入考场时携带物品。
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及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等文具。
严禁携带手机、无线发射和接收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助听器、文具盒和其他非考试用品。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等物品。
由于标准化考点使用金属探测仪等辅助考务设备,所以提醒考生应考时尽量不要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入场时间。
2.准确填写、填涂和核对个人信息。
考生在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规定时间内、规定位置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错误责任自负;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答题卡为无效卡;故意错填涉嫌违规,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监考员贴好条形码后,考生必须核对所贴条形码与自己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如发现不一致,立即报告监考员要求更正。
3.考场面向考生正前方墙壁上方悬挂时钟,为考生提供时间参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上口,齿颊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各科变化情况分析语文2014年高考语文科目,将依托阅读文本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
语文学习讲求“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阅读文本中考查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是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着力点。
语文科目设置微写作,加强对写作能力的考查。
为全面考查考生写作能力,2014年高考语文增设微写作,1题,10分。
微写作考查的能力要求是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微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题目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征。
语文科目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考查古代诗词鉴赏;减少机械记忆题目,设置情境,激发考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诗句,考查考生对古代名句名篇的运用。
数学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与2013年相同,对“参考样题”中的部分试题做了调整。
理科数学换了4个试题,分别是2013年理工类第7、9、18、20题;文科数学换了3个试题,分别是2013年文史类第4、11、20题。
英语英语科目重点调整了词汇表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同时根据考试改革新精神更新了参考样题,其他基本没有变动。
具体变化如下:首先,以多部权威词典常用词表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教学和命题的实际,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词汇量由原来的3500个左右调整到3050个左右。
其次,2014年参考样题“书面表达”部分删除“开放作文”,但仍保留两篇作文,考查分值不变。
书面表达考查方向和目标为重交际、重实用、重基础。
作文(一)定位为“用英语做事”,考查形式为应用性文体写作,满分15分;作文(二)定位为“用英语记事”,考查形式参照2011年情景作文,满分 20分。
作文(一)的评分标准根据试题任务也做了相应调整。
最后,2014年参考样题除“书面表达”外,全部更新为2013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试题。
权威发布:2014北京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整理)2014北京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试卷结构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15分(二)阅读1.古诗文阅读约36分2.现代文阅读约27分3.阅读延伸约12分(三)写作1.微写作10分2.作文50分二、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包括选择翅、填空题、简答题(含阅读延伸题卜微写作、作文。
阅读延伸题设置在古诗文阅读或者现代文学类作品阅读部分。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能力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而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
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间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二)阅读1.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2014年的北京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作为北京高考语文科目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本次考试备受各方瞩目,试题中反映出的命题特点与趋势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以下,北京牟老师针对试卷做详细的解析。
一、稳中有变:试题整体难度较往年持平,但命题形式多变,考生可能会感觉不适应。
从今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察难度较之往年变化不大,都是我们在课上讲过并且已经反复练习的内容。
但在知识点的考察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创新。
在语言基础部分,今年的高考题目中正式出现了一个文段后跟三道小问题的“一拖三”式的命题方式。
这其实是在考察学生对于熟语、语言连贯性、对联等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同时加入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由过去的语言基础题只是要死记硬背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变为要求考生能够在实际的语段中灵活运用语言基础知识。
这种在文段中进行语言基础知识考察的形式在之前的高考备考授课过程中已经要求学员进行了大量练习。
在文言文部分,虽然选择的文体不再是过去的传记类文章,而是选了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没有变化。
而且这篇文章与课本中学过的《岳阳楼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讲述自己的为官情怀,理解难度并不大。
但要注意到的是在文言文考察中记忆类内容的考察减少,反而加重了理解类内容的考察比重。
比如过去作为送分题的默写题由原来的8分降到了3分,同时将12分的阅读延伸题加到了文言文部分,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能够读懂文言文并且能够从中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诗词鉴赏部分,所选的是杜甫所写的《奉陪郑驸马韦曲》,情感同过去北京卷前些年考察的《古风》等诗歌相同,同样是表达作者求官不得的心情。
但在具体的题目命题上还是较往年有一点变化的,过去北京卷的诗词鉴赏主要是对于情感、手法等内容的考察,考生很多时候可以套用模板进行解体,但在今年的北京高考中考察的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绝不是仅仅会套用模板,而是要真正读懂诗、理解诗。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说明文科综合I.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考试内容及要求考查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
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查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二)历史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秧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秦始皇△(3)从汉至元的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康熙帝△2.古代中国的经济(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3(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2)汉代儒学“罢默百家,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李赞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书画与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中国画京剧(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与汉赋唐诗、宋词与元曲明清小说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1)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2)苏格拉底(3)柏拉图△(4)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5(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3)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X拿破仑△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近代埃及、俄国与日本的改革(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与恩格斯△(2)《共产党宣言》△(3)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4)巴黎公社△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1)牛顿与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政治(1)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A国联军侵华(2)太平天国运动(3)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4)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5)《临时约法》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6)新民主主义革命7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近代中国的经济(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2)俄国十月革命(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4)“斯大林模式”(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亚洲觉醒”的先驱(1)甘地△(2)凯末尔△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2)量子论9(3)现代信息技术(4) 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6)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2.现代中国的经济(1)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4)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6)教育事业的发展(7)詹天佑与李四光△说明:①带△条目:包括选修一、选修四和必修的相关内容。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上口,齿颊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作者:牟利2014年的北京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作为北京高考语文科目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本次考试备受各方瞩目,试题中反映出的命题特点与趋势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以下,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牟利老师针对试卷做详细的解析。
一、稳中有变:试题整体难度较往年持平,但命题形式多变,考生可能会感觉不适应。
从今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察难度较之往年变化不大,都是我们在课上讲过并且已经反复练习的内容。
但在知识点的考察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创新。
在语言基础部分,今年的高考题目中正式出现了一个文段后跟三道小问题的“一拖三”式的命题方式。
这其实是在考察学生对于熟语、语言连贯性、对联等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同时加入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由过去的语言基础题只是要死记硬背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变为要求考生能够在实际的语段中灵活运用语言基础知识。
这种在文段中进行语言基础知识考察的形式在之前的高考备考授课过程中已经要求学员进行了大量练习。
在文言文部分,虽然选择的文体不再是过去的传记类文章,而是选了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没有变化。
而且这篇文章与课本中学过的《岳阳楼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讲述自己的为官情怀,理解难度并不大。
但要注意到的是在文言文考察中记忆类内容的考察减少,反而加重了理解类内容的考察比重。
比如过去作为送分题的默写题由原来的8分降到了3分,同时将12分的阅读延伸题加到了文言文部分,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能够读懂文言文并且能够从中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诗词鉴赏部分,所选的是杜甫所写的《奉陪郑驸马韦曲》,情感同过去北京卷前些年考察的《古风》等诗歌相同,同样是表达作者求官不得的心情。
但在具体的题目命题上还是较往年有一点变化的,过去北京卷的诗词鉴赏主要是对于情感、手法等内容的考察,考生很多时候可以套用模板进行解体,但在今年的北京高考中考察的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绝不是仅仅会套用模板,而是要真正读懂诗、理解诗。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 )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 āi ),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 )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 )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秋稔.(rěn )冬祥 意蕴. B .楹.(yíng )联 齿颊..留香 C .言简意赅.(g āi ) 撰.写 D .镌.(jùn )刻 锒锒..上口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与辨析,正确读音及字形为:juān 朗朗(琅琅)上口【试题点评】本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2第2讲《字音的识记与辨析》第3讲《字形的识记与辨析》中有详细讲解,所考词语视频中已全部复习讲解。
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也均有涉及。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万户栖柳依依B .千家喜气洋洋C .春回爆竹声声D .春来微风缕缕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平仄、词性及对联的意思进行判断。
2014·北京卷(课标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ɡ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甲__(题写/题签)的楹.(yínɡ)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乙__(蕴涵/内涵)与品味。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丙__(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ɡ)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ɡāi) 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1.D[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镌.(juān)刻;“锒锒上口”应为“朗朗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2.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仿写及文学和文化常识的了解及应用。
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近、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万户”“千家”与“冬尽”词性、构词方式都不同,排除A、B两项;“缕”属于“仄”声字,用于下联收尾,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D项。
C项“春回爆竹声声”体现“过年”的特点,内容与文意吻合,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3.A[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年月日讯,北京,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从考生反应看,第一门考得不错。
整张语文试卷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色彩。
北京二中语文组赵莲峰老师介绍说,语文题型从今年开始改革,但因为此前改革方向已经多次向学校传达,所以尽管题型有很多变化,但考生并不会感到不适应。
从卷面看,今年语文试题对传统文化尤其关注。
语基部分的七道题全都指向传统文化和语言使用,考查点包括对联、熟语,语言如何才能得体等。
今年语基部分首次出现短文阅读一拖三(一道阅读题包括道小问题)题型,注重在语境中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传统的诗歌默写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定语境中,填出空缺的话。
一位考生表示,虽然知道题型会变,但没想到默写部分变化这么彻底,本来背诵了很多准备考试,结果就考了分,亏了,好多都白背了。
文言文阅读部分考了欧阳修的《偃虹堤记》,虽然考生对这篇文章比较陌生,但大家都学过的《岳阳楼记》却跟它有异曲同工之处,题目设问让学生对古人的为官情怀阐述自己的理解。
诗歌部分考了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这首诗写的是杜甫求官
不得的心情,题目要求考生写出对诗歌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部分,给出的文章是叶廷芳的废墟之美,从西方人对废墟的态度说起,谈保护废墟文化。
最后让学生谈谈对重修圆明园的看法。
赵老师说:今年的考题新颖灵活又平易近人,即考了学生的能力,又不为难孩子。
整张试卷平易近人,没有无从下手的题目。
这么多考题都和传统文化有关,今年的大作文又是说北京的老规矩,可以看出今年的语文试卷确实对传统文化格外关注。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北京2014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增设阅读情景
来源:新京报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考点内容有什么调整和变化?语文复习需要注意什么?专家第一时间对语文高考说明进行解读,并提出复习建议。
增加“微写作”增设阅读情景
语文
阅读: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作文: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明年语文科目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另外,明年高考语文科目还将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北京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作文“一分为二”
东北新闻网
12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多所中学获悉,北京教育考试院近日召开了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布置会,明确提出语文、英语、数学、文综、理综等各高考科目的命题原则、工作目标和调整重点,并将要点下发至学校。
记者发现,在语文、文综等高考科目中,突出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在数学、理综等科目中,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英语科目则进一步突出其实际应用价值。
据了解,从本周起,本市部分中学将组织高三教师进行研讨,学习最新的命题思路。
有关负责人表示,命题调整思路最终以最新版的《考试说明》为准。
语文作文“一分为二”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明年北京高考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并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在命题原则上和工作目标上,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调整考试形式与内容,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同时,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
作文命题也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有利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
从明年起,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
此外,提升命题精细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
调整重点
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
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
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境,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别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