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高一必修二动能知识点高中物理中,动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动能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动能的定义、计算方法、转化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论述。
首先,我们来讨论动能的定义。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记为K。
它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经典力学的定理,动能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K = 1/2 * 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其次,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动能。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物体的动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然后,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物体的动能。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然后,让我们探讨一下动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在物体之间进行转化。
具体说来,当一个物体速度增加时,其动能也会随之增加;而当物体速度减小时,其动能也会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动能的转化。
例如,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我们的体能通过腿部的运动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然后驱动自行车前进。
同样地,当我们开汽车时,汽车内燃机的燃料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前进。
除了了解动能的转化,我们还可以应用动能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机动车事故中,了解车辆的动能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故的原因和结果。
此外,了解物体的动能也有助于工程师设计交通工具和建筑物。
动能还与其他物理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动能与势能有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其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反之,当物体向上抛出时,其势能增加而动能减小。
这种转化很好地体现了能量守恒定律。
此外,动能还与功有着密切的联系。
功是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动能的变化与功的大小和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功的定义,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当物体受到的力与其运动方向一致时,功为正,物体的动能增加;当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功为负,物体的动能减小。
高一物理动能的知识点总结动能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和影响。
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对动能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接下来,我将对高一物理中与动能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当物体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它具有一定的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二、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式。
根据动能定理,当物体受到外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公式为: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即ΔK = W。
三、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当物体发生位置的改变时,势能会相应地转化为动能。
例如,一个从高处落下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当物体触地时,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而当物体反向运动,上升时,动能又会转化为势能。
四、动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仅有内力做功时,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例如,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如果忽略外力的作用,那么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五、动能的应用动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交通工具的速度对其动能和冲击力有重要影响。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由于具有较大的动能,即使受到小的碰撞也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害。
此外,动能也在工程学和运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六、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 = 1/2mv²,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在进行动能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通常需将质量换算成千克,速度换算成米每秒。
七、动能的单位换算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进行动能的单位换算。
常见的单位换算有:1焦耳(J)= 1牛·米(N·m)= 1千克·米每秒²(kg·m/s²)。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物理动能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和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
一、动能的表达式
1.表达式:E k =12
m v 2. 2.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为焦耳,符号为J.
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 v 22-12
m v 12.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W 即为合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3.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三.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或者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W 与ΔE k 的关系:合外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①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即W >0,ΔE k >0,表明物体的动能增大;
②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即W <0,ΔE k <0,表明物体的动能减小;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动能发生变化,速度一定发生变化;而速度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化,比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做功.
③如果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则动能不变.
(3)物体动能的改变可由合外力做功来度量.。
高一物理必修二有关动能的知识点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它是物体能做功的能力。
在高一物理必修二中,学生需要掌握与动能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动能的计算方法、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与动能有关的实例分析。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动能的计算方法动能的计算公式是:动能(E)= 1/2 ×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
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例如,一辆质量为800千克的汽车以20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它的动能可以计算如下:E = 1/2 × 800 × 20² = 160,000焦耳。
二、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转化,常见的转化形式有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两种。
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沿着高度增加方向上升时,动能逐渐减少,而势能逐渐增加。
例如,将一块物体从地面抛起,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少,而势能逐渐增加。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沿着高度减少方向下降时,势能逐渐减少,而动能逐渐增加。
例如,将一块物体从一定高度释放,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少,而动能逐渐增加。
动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只要没有外力做功或者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物体的总动能将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动能转化是一种相互补偿的过程。
三、与动能相关的实例分析1. 滑雪运动中的动能转化:滑雪运动是一个动能转化的典型实例。
当滑雪者滑下斜坡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其动能逐渐增加。
当滑雪者到达斜坡底部时,他的动能达到最大值。
而当滑雪者接近地面时,他将弯腰,使身体尽量接近地面,减小空中滑行的距离,从而减小摩擦力做的负功,以保持住滑行的速度,使动能转化为势能,以便将来继续下一段滑行。
2. 自行车骑行中的动能转化:当骑自行车的人踩脚踏板时,物体的动能逐渐增加。
当骑行者上坡时,他需要消耗更多的动能来克服重力的作用。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大小:E k =12mv 2。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1 J =1N·m=1 kg·m 2/s 2。
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二、 动能定理1.推导: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此过程力F 做的功为W 。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为E k =12mv 2。
动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2.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 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W =E k2-E k1。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W 为合力 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 k2-E k1。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1.自主思考——判一判(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3)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4)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5)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
(√)2.合作探究——议一议(1)歼15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如图所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什么功?速度怎么变化?动能怎么变化?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怎么变化?合力做什么功?增加阻拦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正功,速度、动能都不断增大。
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减小,合力做负功。
动能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动能的基本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一种宏观的能量形式。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加或者质量增加时,动能都会增加。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动能=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二、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原理,即当物体速度发生改变时,动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动能定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ΔKE = W,其中ΔKE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当外力做功使物体动能增加时,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当外力做功使物体动能减小时,外力对物体做负功。
三、动能与机械能1. 动能与重力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它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
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反之亦然。
2. 动能与弹性势能当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它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弹性势能。
动能可以转化为弹性势能,反之亦然。
四、动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特殊情况,即在没有非弹性碰撞和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动能守恒定律适用于质点系统和刚体系统的运动。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在密闭系统内运动,它所具有的总动能将保持不变,即初始状态的总动能等于末状态的总动能。
五、动能的应用1. 自行车运动在自行车运动过程中,骑手给脚蹬施加力,驱动脚蹬转动,从而使车轮旋转,车轮又通过链条和后轮相连,推动自行车前进。
通过骑手的脚蹬和车轮的旋转运动,自行车获得动能,从而实现前进。
2. 物体的抛射运动在物体抛射运动中,物体具有初始的动能,随着抛射物体的速度减小和高度的减小,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最终物体达到最大高度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而后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使物体重新以一定速度运动。
以上就是动能的基本概念、动能定理、动能与机械能、动能守恒定律以及动能的应用的知识点总结。
动能和动能定理要点二、动能、动能的改变要点诠释:1.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定义式:212k E mv =,v 是瞬时速度. (3)单位:焦(J ).(4)动能概念的理解.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2.动能的变化: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要点三、动能定理要点诠释:(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功能的变化.(2)表达式:21k k W 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1k E 、2k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12112k E mv =,22212k 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是“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4)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虽然可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推出,但定理本身的意义及应用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也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②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系统.④动能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针对运动的全过程. ⑤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⑥在21k k W E E =-中,W 为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正功取正值计算,负功取负值计算;21k k E E -为动能的增量,即为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而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要点四、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技巧要点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对物体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哪些力做了功?正功还是负功?然后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并求其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所历经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1K E 、2K E 的表达式;(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21K K W E E =-合,且求解。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1一、动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
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
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
在动能定理中。
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
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
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
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
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2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则该物体的能量就越大.2.动能和势能: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它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叫势能,前者称为重力势能,后者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种常见的能量形式,一个物体通常具有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该物体的机械能.4.能量的单位:因为物体能量的多少是通过其能够做功的多少表示和定义的,所以能量的单位应当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J).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 3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高中物理必修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用公式Ek=1/2mv^2来计算。
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也是相对量。
动能定理是指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为W合=Ek2-Ek1.这意味着外力所做的总功将导致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动能定理来度量。
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物体动能的变化是指物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时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适用于___做功和变力做功。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可以同时作用或分别作用。
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在于只需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包括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的情况,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它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W合=Ek2-Ek1,其中v和s是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___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当力F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求变力做功。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F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例二:从牛顿定律出发,对于物体为质点,作用力是___,运动轨迹为直线的情况,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frac{1}{2}mv^2-\frac{1}{2}mu^2$,其中$W$表示力所做的功,$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例三: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物块的质量为$m$,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u$。
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一、力学部分1. 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一定律:F=0- 牛顿第三定律:F12=-F212. 动能和功- 动能定理:W=ΔK- 功的定义:W=F·s·cosθ3. 万有引力- 引力定律:F=G·(m1·m2)/r^2- 万有引力势能:E=-G·(m1·m2)/r4.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v^2/r- 圆周运动的周期:T=2πr/v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的大小:F=√(F1^2+F2^2+2F1F2cosθ)- 分力的大小:F1=F·cosθ,F2=F·sinθ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K=℃+273.15 - 热量的传递:Q=m·c·ΔT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3. 热传导- 热传导定律:Q/t=k·A·ΔT/l4.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理想气体定律:P1·V1/T1=P2·V2/T25. 热机效率- 卡诺循环效率:η=1-(Tc/Th)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θi=θr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3.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公式:1/f=1/v-1/u4. 光的波动性- 单缝衍射:dsinθ=mλ- 双缝干涉:dsinθ=(m+1/2)λ5. 光谱学- 光的色散:n=λc四、电磁学部分1. 电场与电势- 电场强度:E=F/q- 电势差:ΔV=W/q2. 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I=V/R- 等效电阻:1/R=1/R1+1/R2+...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4. 电场中的运动- 洛伦兹力:F=q(E+v×B)5. 电磁辐射- 麦克斯韦方程组:∮E·ds=0,∮B·ds=μ0I,∮E·dl=-dΦ/dt,∮B·dl=μ0ε0dΦ/dt通过对物理必修二课程中的主要公式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
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包含了对这两个物理概念的详细讲解,希望对高一同学们的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更好的提升能力。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
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
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上面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对于大家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高一物理知识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