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见不一致时》PPT课件鄂教版1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9
2.《当意见不一致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当意见不一致时??》。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与学生之间常常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然而如何更好的解决却不知道。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规则意识淡薄,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即不会放弃,正因如此会为一点小事与同龄人发生矛盾。
其实,孩子们是很想正当解决这些矛盾的,这其中也有性格因素和智慧因素。
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以不同的情境为中心展开,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打开思路,畅谈还有哪些好方法。
在全课的活动设计中始终围绕“形成规则意识”这一中心,方法可以选择,但大家认同的规则都必须服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能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在集体中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在集体中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应充分地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争议情境。
学生准备:学生根据老师确定的争议情境表演出来。
课时安排活动一倾听与尊重1.师:最近我看到了同学中间对“***事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2.学生表演争议情境。
3.讨论辨析:是什么原因会出现意见不一致呢?如果一直这样争论下去会是什么结果?4.师: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5.小结:同学们,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意见不一致是很自然的,但当意见不一致时,首先倾听,给别人发言的机会,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活动二规则与遵守1.过渡:那是不是倾听就能解决问题呢?(不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教材中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2.学生看教材P10页的情境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使学生知道教材中的同学们用的是分类统计法)3.师: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你们认为可行吗?(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意的情况,老师要适时引导,并拓展一下在社会生活中如选举、投票、举手表决等等都是运用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