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9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歌名家故事—唐诗故事〔第四辑〕贾岛推敲炼字贾岛〔779-843〕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度出家当和尚,后来听从韩愈劝告还了俗,当过小官。
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表达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
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
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
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
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
从此,韩愈和贾岛便成了诗友。
贾岛的苦吟,有时确有成效。
他还写了一首《忆江上吴处士》,其中两句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这不仅写出了典型的秋天景色,而且把景象描绘得非常壮阔,但字句却很简练,也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黄鹤楼畅引诗情黄鹤楼畅引诗情盛唐诗人X颢〔702-754〕,汴州〔今某某某某〕人。
他早年多写闺情诗,不免流于浮艳,后来他阅历广了,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又去过边塞地带,诗风就变为雄浑奔放。
关于唐诗背后的有趣故事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最灿烂最响亮的音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
一首首唐诗汇集成了一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小说散文,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血脉之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唐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寻隐者不遇的故事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
薄薄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
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贾岛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贾岛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贾岛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
突然,他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小说,贾岛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
他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看了看贾岛,点了点头。
贾岛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说:“不太明白......哦,也许他在山顶吧!”贾岛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那边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贾岛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贾岛眺望着远处,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于是,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诗中的故事大全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更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通过罗列多个唐诗中的故事,带您进入那个充满传奇和色彩的唐朝世界。
二级标题1:永乐夜行船 - 卢仝诗句:永乐开南浦,皇家大道通福都。
飞霞扬晓槛云端,金鸟啄晚山头。
美人冠轻纱玉楼,青袖拂银炉。
铅华扇遮五侯楼,人弹银箭胡儿舞罗幕,美人拾半钗风流。
故事背景: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生活。
永乐是唐玄宗时期开迎宾楼时的名字,夜行船则是泛指宫廷的夜间交通工具,载着美人和各种珍宝。
福都是贵妃所在的地方,这里充满了热闹和欢乐。
故事发展:诗中描绘了宫廷里的瑰丽壮观景色,有美人拂银炉、扇遮五侯楼,还有胡儿舞罗幕和美人拾半钗风流。
这些都是贵妃们或妃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唐代的宫廷生活因为文化的繁荣而格外富丽堂皇。
二级标题2:望江南 - 白居易诗句:唐府十陵宫树暗,垂帘听唤晓妆残。
槐朝烟里帘卷起,楚向钟山水远连。
早行无意看回顾,去车纷纷带晓雨。
感激贾生能到此,不知身死已一年。
故事背景: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对逝去的贾岛的怀念之情。
逝去的贾岛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文人和诗人。
故事发展:诗中提到了唐府十陵宫和钟山水,分别代表了富贵和美景。
而诗人感激贾生(指贾岛)来到了这里,但他却不知道贾岛已经去世一年。
这种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和怀念的情感在唐代的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
二级标题3:将遇良才 - 颜真卿诗句: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终日危而不机。
故事背景:这首诗表达了颜真卿对人才的重视和期望。
颜真卿是唐代的一位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事发展:诗中将人才比喻为隐者,隐者可以是朝廷里的大臣,也可以是市井之中的商贾,甚至可以是深山野外的隐士。
无论是哪种隐者,只要有才能就值得被重视和珍惜。
这种对人才的推崇在唐代是非常普遍的。
诗中含有故事的古诗
古诗中有许多含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还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列举了几首著名的古诗,它们都包含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1.《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屈原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叙事长诗。
2.《木兰诗》又称《木兰辞》,讲述了一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子代父从军,顶替父亲入伍,最终英勇杀敌、功成名就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被后人传颂为忠孝节义的典范。
3.《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盛唐时期的宫廷风貌和政治斗争,展现了宫廷权力斗争和爱情悲剧,具有浓厚的故事性和历史感。
这些古诗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华
文化的瑰宝。
这些诗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关于唐诗背后的⼩故事精选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个最灿烂最响亮的⾳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座空前绝后的⾼峰。
⼀⾸⾸唐诗汇集成了⼀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说散⽂,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脉之中……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唐诗故事,希望⼤家喜欢。
哀情唐婉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之⼥,⾃幼⽂静灵秀,善解⼈意,才华横溢。
据说,两⼈青梅⽵马,情投意合,两家⼈看在眼⾥,有⼼成全这门婚事。
两⼈成年后,陆家曾以⼀只精美⽆⽐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定亲。
陆游20岁娶了⼼爱的表妹唐婉,了却了年少时的⼀段⼼事。
婚后,两⼈如戏⽔的鸳鸯,相爱相守,诗词唱答,过了⼀段神仙眷侣般的快乐⽇⼦。
他们如流连花间的戏蝶,在欢爱的花海⾥⾃由翩跹,每天双飞双栖。
陆母是个专横⽽有威严的⼥⼈,她看在眼⾥,怨在⼼上。
婚后陆游和唐婉整⽇沉浸在温柔乡⾥,忘了富贵功名,忘了科举进官,这引起了陆母的强烈不满。
陆母想让⼉⼦发愤读书,光宗耀祖,哪能让⼉⼦因贪欢⽽忘了功名?⼉⼦是⾃⼰的,陆母⼼痛⼉⼦,却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唐婉,她认为妻⼦就应该帮助⿎励丈夫多读诗书,不能只沉醉在夫妻情⾥。
陆母认为唐婉把⼉⼦的前程耽误了,再加上唐婉没给陆家⽣个⼀男半⼥,⼏重的不满累积起来,陆母遂命⼉⼦休妻。
陆游和唐婉恩爱有加,哪肯休弃才情俱佳的妻⼦?可是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可他怎忍与妻分⼿?于是悄悄另筑爱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温、燕好如初。
⽆奈纸总包不住⽕,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
严令⼆⼈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位温顺本分的王⽒⼥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就这样,⼀双情爱悠悠的鸳鸯,被⽆由的孝道、世俗功利活活拆散。
唐婉被休后,由家⼈做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赵⼠程,这真是唐婉不幸中的幸运。
从沈园之遇,赵⼠程的⼤度,到唐婉逝去后,赵⼠程的未娶,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爱恋唐婉。
⼀个被休的再嫁之⼥,能遇到这样的男⼈,真是她的福分。
古诗中的神话故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神话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
许多古诗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元素,这些神话故事给古诗增添了神秘、浪漫和情感的色彩。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优秀古诗中的神话元素,展示古诗中神话故事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 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皇帝杨贵妃的悲剧故事为题材,将杨贵妃的生活与命运与神话中的王母娘娘相联系。
王母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掌管着人间的众多神仙。
白居易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将杨贵妃浪漫化、神圣化,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
这不仅是对传统神话的追溯与崇高,也是对杨贵妃灿烂而悲剧的生命的抒发。
2. 李白《静夜思》《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最脍炙人口的诗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句”。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闲暇之时,诗人独坐床前时的情景。
其中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常被人们引用。
这里所描述的明月光其实蕴含了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嫦娥是月宫中的仙子,她在月亮里度过了一个孤寂的生活。
诗人通过借用此神话故事,以月亮为意象,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给人以诗意盎然的美感。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盛唐时期文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所见的广阔壮丽的景象。
其中所描绘的仙鹤群飞的盛景,即鸟儿在空中翱翔,群鸟飞舞,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暗示了仙风道骨。
仙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神兽,常常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通过将仙鹤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牧的这首诗以秋夜的凉爽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了东篱的月明,西篱的月亮升起、南篱的秋风习习,北篱的蟋蟀声。
这里的“篱”指的是一种在田地周围搭建的小型围墙。
通过借用这些景物,杜牧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田地周围的篱墙在传统神话中象征着界限与通道,从而带给诗歌深刻的内涵。
游子吟古诗故事古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反映游子离乡背井的诗歌,诗中表达了游子离乡的愁苦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唐代,一个名叫张旭的年轻人因为家庭贫困,决定离开家乡,前往长安谋生。
他背井离乡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他踏上了漫漫的旅途,心中时刻挂念着家乡的亲人和美好的故乡风景。
在旅途中,张旭遇到了许多险阻和困难。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有着对未来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更是让他坚定不移。
在漫漫的旅途中,他时常会吟唱《游子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尽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终于,张旭到达了长安。
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他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尽管他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依托,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无法忘怀故乡的风景和亲人的温暖。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默默地吟唱《游子吟》,让思乡之情在心中流淌。
时间流逝,张旭在长安谋得一份官职,成为一名小小的官员。
然而,他的心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故乡。
每每听到别人唱起《游子吟》,他都会感慨万分,泪如泉涌。
他深知,自己虽然在外闯荡,但是心却始终牵挂着故乡的亲人和美好的家园。
直到有一天,他得知家乡发生了灾害,许多乡亲都遭受了灾难。
他心如刀绞,立刻辞去了官职,急匆匆地赶回家乡。
在回到家乡的那一刻,他泪如泉涌,抱着亲人,流露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眷恋。
《游子吟》这首诗,正是表达了张旭这样的游子的心声。
他离乡背井,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心中对家乡的眷恋却始终未曾改变。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结束了,但是《游子吟》中表达的对家乡的眷恋却永远流传下去。
无论是古代的游子,还是今天的我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始终不变。
愿每一个离乡的游子,都能在外闯荡之余,始终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让《游子吟》中的思乡之情永远流传下去。
古诗中的英雄故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英雄事迹的诗篇。
这些英雄人物勇敢、智慧、忠诚,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1. 《木兰辞》:讲述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为了替年迈的父亲应征入伍,女扮男装,化名“木须”,加入了军队。
她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最终被皇帝封为将军。
当她带领军队凯旋归来时,人们才发现她是女儿身。
这个故事表现了女性英勇、智慧和忠诚的品质。
2. 《凉州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一位边关将领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
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满江红·写怀》:宋代诗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中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这首诗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敌人的仇恨。
4. 《过零丁洋》:明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描绘了他在抗元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诗中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
5. 《出塞》: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疆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
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些英雄故事在古代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智慧和忠诚精神,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古代诗歌的故事古代诗歌的故事大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古代诗歌中有着许多有趣的小故事,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古代诗歌的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古代诗歌的故事1:家书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到长安求取功名去了。
一晃5 年过去了,他也不写一封家书,原来他想休了妻子,另娶茂陵(今陕西西兴平官人)名门千金小姐。
后来,他写了封信难为卓文君,派信差送往成都,并传话说要"立等回信"。
卓文君一看是一张大白纸,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
卓文君也十分聪明,立即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把这些数字用在里边: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为卓文君的忠贞和文才深深感动了,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
古代诗歌的故事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p 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立为太子,所以哥哥曹丕一直很嫉妒。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又听到许多大臣称赞曹植的才华,心里很不高兴。
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总是夸奖弟弟聪明,便气不打一处来。
他皱着眉头,心生一计,决定这回要好好治一治曹植。
曹丕当着大家的面,对曹植道:"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
现在我要你当众试一试,从你站着的地方跨出七步,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说到这里,曹丕顿了一顿,随后加重语气,恶狠狠地警告道:"如果诗作不成,嘿嘿嘿,那就要杀你的头!"曹植知道哥哥忌恨自己已久,但没想到骨肉同胞竟会如此心毒手辣。
中国诗词里的传说故事
中国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传说故事。
这些传说来源于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给诗词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几个中国诗词中著名的传说故事:
1.《白头吟》中的牛郎织女
《白头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诗中描述了牛郎织女的
爱情故事。
根据传说,天帝嫉妒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将织女带回了天宫。
但在农历七月的鹊桥节,牛郎乘着牛背和织女相会。
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动了天帝,于是每年的鹊桥节,天河上都会出现银河,让牛郎和织女相见。
2.《红楼梦》中的秦可卿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其中的故事涉
及到许多传说,如秦可卿的故事。
据说秦可卿是真实存在的唐代美女,她美丽无比,被誉为“俊色之冠”。
然而,秦可卿因不幸被流放,最终以悲剧收场。
她的故事被曹雪芹融入《红楼梦》,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3.《出塞》中的怀旧之情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将士们离别家乡,出
征边关的场景,表达了壮志凌云的豪情和离情别绪。
其中的传说故事源于王昌龄本人的亲身经历。
王昌龄曾被任命为边关官员,多次辞官请求回乡,但都未果。
因此,他对于离乡背井的感触十分深刻,从而创作了这首让人动容的诗。
中国诗词中的传说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这些故事不仅给诗词
增添了神奇色彩,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赏析和传颂这些经典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诗歌故事中国古代诗歌故事中国古代诗歌故事1.中国最早的诗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
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
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
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
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
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
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2.千金之剑挂墓地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
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
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
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
原来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
”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
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
”季札只得把剑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怀念。
后来,有人作诗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由此,吴国与徐国的关系更亲密了。
3.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有一天要举行宴会,照例要有歌舞表演。
恰好一个弹琴的乐师病倒,少了一个节目,这真急坏了礼仪官。
消息传开后,想不到官府里新来的洗衣婆自告奋勇,说她会弹琴唱歌。
礼仪官答应让她参加表演。
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大小官员按次序就座,银亮的酒杯不断举起,舞女的绸带频频飘动,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轮到洗衣婆上场了,她边弹边唱一首《琴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第一句就觉得十分奇怪,听着,听着,他站起来,走向洗衣婆,扶起她,喃喃地说:"夫人……你受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国灭掉,百里奚也不了俘虏。
晋献公把女儿嫁到秦国,百里奚和夫人被指定为随嫁的侍臣。
百里奚心里很不愿意,中途带了夫人逃走,不料在楚国边境被楚人扣留。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流落楚国,就派人带了五张公羊皮向楚国交换百里奚。
楚人得了五张公羊皮,只肯放百里奚一人,这样百里奚和夫人就被迫分开了。
分手那天,夫人把门闩劈断当木柴,烧了一只老母鸡让百里奚做路粮。
百里奚到了秦国,被秦穆公重用。
百里奚虽然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夫人,几次三番派人打听,都没有下落。
不料今日一场宴会,两人竟得重逢,牵线搭桥的居然是一首《琴歌》。
4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时期,秦王想独霸天下,派兵向燕国逼近,燕太子丹万分恐慌。
流落到燕国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对自己的恩德,准备赴汤蹈火,刺杀秦王。
怎样才能使秦王接见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终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ū)期(j ī)。
樊於期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避难。
秦王正用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买他的头。
荆轲想,如果我将他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上,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那时就有机会行刺了。
于是荆轲前去拜访樊於期,把刺杀秦王的计谋告诉他。
樊将军听了,激动而愤怒地说:"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终于机会来啦!"说罢,拔剑自刎。
荆轲将樊将军的头装入木匣封好,又将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图里,与太子丹商定了启程的日子。
出发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到易水边送行。
大家迎着刺骨的寒风,心情异常沉重。
这时,高渐离在岸边敲起竹制的乐器,荆轲和着乐声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慷慨激昂的歌声激荡着易水,震撼着人心,连头发梢都向上竖了起来。
伫立岸边的人们禁不住掉下热泪,目送着壮士的车马渐渐远去……5屈原的《怀沙》两千多年前的一天,汨(mì)罗江边,有一个干瘦的男子正在徘徊。
他披散着长长的头发,面容忧郁憔悴,一边走一边长吁短叹。
这男子引起了江上一个渔夫的注意。
渔夫用双手放在嘴边,围成个喇叭,喊道:“喂!您不就是三闾(l ǘ)大夫屈原吗?为什么到这里来了?”原来那男子是楚国的爱国志士屈原。
“唉,你看看,社会多么混浊,我要保持清白;多少人醉生梦死,我要保持清醒。
所以这些人排挤我,将我流放到此。
如今强敌在外,朝廷腐败,楚国的出路在哪里呀?”屈原悲痛地说。
渔夫劝慰他说:“聪明人应该胸襟开阔,不要想不通,世界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也随波逐流呢?人家都醉醺醺的,您为什么不也喝个痛快呢?”屈原立即看着渔夫,大声说:“那怎么行?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上的尘土。
高尚的人,怎能让自己美玉一般洁白无瑕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葬身鱼腹之中,也绝不让世间的污秽来玷辱我纯洁的品德!”听了屈原这番大义凛然的自白,渔夫摇摇头,划起船桨,悄然离去。
屈原伫立江畔,仰天吟道:“滔滔(即“陶陶”,形容气候和暖)孟夏(初夏)兮,草木莽莽(草木茂盛的样子)。
伤怀永哀兮,汩(疾行。
)徂(往,到。
)(gǔcú)南土(楚国的土地。
楚国在南方,所以称南土……”这位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这篇《怀沙》绝唱后,就抱起一块石头,跳进了奔流的江中。
6 家书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到长安求取功名去了。
一晃5 年过去了,他也不写一封家书,原来他想休了妻子,另娶茂陵(今陕西西兴平官人)名门千金小姐。
后来,他写了封信难为卓文君,派信差送往成都,并传话说要"立等回信"。
卓文君一看是一张大白纸,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卓文君也十分聪明,立即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把这些数字用在里边: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为卓文君的忠贞和文才深深感动了,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
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p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立为太子,所以哥哥曹丕一直很嫉妒。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又听到许多大臣称赞曹植的才华,心里很不高兴。
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总是夸奖弟弟聪明,便气不打一处来。
他皱着眉头,心生一计,决定这回要好好治一治曹植。
曹丕当着大家的面,对曹植道:"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
现在我要你当众试一试,从你站着的地方跨出七步,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说到这里,曹丕顿了一顿,随后加重语气,恶狠狠地警告道:"如果诗作不成,嘿嘿嘿,那就要杀你的头!"曹植知道哥哥忌恨自己已久,但没想到骨肉同胞竟会如此心毒手辣。
他很镇定地扫了大家一眼,应声道:"遵皇上之命,我就来试一试吧。
"然后他离开席位,边走边念:"煮豆燃豆萁(豆秸),豆在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走完,诗也作好啦!曹丕(魏文帝)心里明白,曹植是巧用豆和豆萁的关系,比喻自己和弟弟骨肉相残的狠心,不由得满脸通红,只好将曹植放了。
8. 文姬别子一望无边的草原,在朝霞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新美丽。
几辆马车装满了行李,即将启程。
车边上,两个孩子哇哇哭叫,母亲搂着他们,眼泪扑簌簌直往下掉……一位汉朝官员轻轻地对那位母亲说:“夫人,上路吧!”马车终于缓缓地前进了,夫人撩开车篷的后窗,凝望着越来越小的人影,泪水打湿了衣襟。
这位母亲就是汉朝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
她在北方匈奴的草原上生活了十二年,今天曹操派人用重金把她赎回了汉朝。
十二年前,朝廷大权被董卓把持,他勾结匈奴军队对汉朝百姓烧杀抢掠,迁都长安之时,还胁迫了许多百姓。
不久,一部分董卓的乱军又被南匈奴打败,蔡文姬和大批妇女落入匈奴人手中,成为奴隶。
后匈奴左贤王强迫文姬嫁给自己,并生了两个孩子。
人在原,可文姬的心里日日夜夜思念着故乡啊!现在,曹操平定了中原,想起好友蔡邕的女儿还沦落匈奴,就向左贤王提出接回文姬。
左贤王碍于曹操威势,只好同意,但不许文姬带走孩子。
母子分离,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呀!蔡文姬在颠簸的马车上回忆起当年屈辱的经历:“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眼前不断摇晃着孩子哀哭的身影:“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她仿佛听到孩子在责问:“妈妈一向那么疼孩儿,今天怎么狠得下心丢下我们?”蔡文姬的《悲愤诗》写的就是这个悲惨的故事。
后来,蔡文姬回到中原之后,在曹操的主婚下嫁给了董祀。
9.咏雪这是东晋时代的事:政治家谢安和侄儿谢朗、侄女谢道蕴在一起,正赶上天降大雪,白茫茫一片,非常壮观。
谢安对两个孩子说:“你们看这雪像什么,比喻一下我听听。
”谢朗想了想,说道:散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紧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个比喻为空中散盐,一个比喻为风吹柳絮,哪个好呢?谢安认为侄女的好。
这是有道理的。
把飞雪比作“散盐”,无非是告诉别人雪是白的,而比作“吹絮”,却能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不把雪的比喻停留在表面现象,而进一步挖掘富有诗意的内涵喻,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因此,谢道蕴的比喻远胜过谢郎。
10 因诗得祸南北朝宋朝的谢灵运是个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当郡守时,有一年得了大病,病好以后登楼赋诗,作了有名的《登池上楼》,其中有两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不知什么人给打了"小报告",说这两句诗是含沙射影,攻击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