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的商业表现形式
- 格式:pptx
- 大小:11.25 MB
- 文档页数:22
关公庙会——中国商业兴盛之源泉刘建苏提起关公古庙会,在中华大地乃至在全世界华人圈内无人不知道关公其人,但涉及到庙会一词,似乎又与商业有关,业外人士自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经查《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庙会”的解释是:“设在寺庙里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那么,关公又与庙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作为一名真实的历史名人对“庙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关公作为商界的一名专职财神,对名噪一时的晋商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他的故乡解州关帝庙庙会在历史上的商业发展又将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不妨查看一下历史,对这位离开我们近2000年的风云人物来一下“盖棺定论”,也可以叫后人评说。
一、关公其人说起武圣关公,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本不想阐述,只因文中所需,在此略作简要赘述。
关公,字云长,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
河东郡解梁宝池里下冯村(清朝改为知觉里常平村)人,即今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
八岁时跟随父亲识字,研读《春秋》,14岁入村私塾习文练武,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关公自制钢刀杀死郡豪吕熊,中平5年(公元188年)在河北涿州结识刘备、张飞,立下“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盟誓。
三人结拜之后即招募乡勇、组织武装。
参加镇压黄巾起义。
献弟初平2年(公元191年),关公随刘备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任别部司马,建安5年(公元200年),曹操袭击刘备,刘备屈附袁绍,关公困于曹营,曹操赏识关公忠勇,对关公礼遇甚厚,但关对所奉厚禄及十名倾城美女视之不屑,曹操更加敬佩,关奏请献帝封关为偏将军。
曹操与袁绍战于白马(今河南白马寺),关公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
其间,关公思念刘备心切,压抑之情无法公开表露,后以风雨竹为画,巧妙地把“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20个字变成竹叶藏匿画中,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即寻常百姓所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据1990年王睿、张离二人所编《山西古代画家传》一书介绍,关公为中国画竹之始祖,并被列为山西画家第一人)。
㊀㊀收稿日期:2020G11G25㊀㊀作者简介:宋爽(1995 ),女,山东青州人,历史学科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育.第20卷㊀第2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20N o .22021年4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A pr .2021一部关羽神化轨迹研究的力作«关羽 从人到神»评介宋㊀爽(阜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阜阳㊀236037)摘要:濮文起先生著«关羽 从人到神»一书是首部阐述关羽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 神化轨迹的著述,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该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参阅了众多前人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全面㊁立意新颖㊁视域广阔㊁史料翔实的鲜明特点,对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濮文起;«关羽 从人到神»;关公文化中图分类号:K 901.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G8275(2021)02G0065G03㊀㊀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据史料记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对于他的记述多是忠于历史原貌,陈寿著«三国志»等史书中,也将关羽写成英雄和义士,而且是和张飞并称.宋元两代是关羽由人走向神的关键时代,关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信仰㊁祭拜的 战神㊁驱邪神㊁守护神㊁武财神 ,进而形成一种关公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关公,其本质上崇尚的还是关羽身上 忠义仁勇 的精神,即对国以忠㊁待人以义㊁处世以仁㊁任事以勇的精神.与中国正统宗教中的佛教和道教不同,关帝信仰是更关注世俗人们各个方面的切实需求,人们祈求国土和平,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加官进爵,仿佛关帝可以全方位照顾到不同阶级,甚至不同民族人们的愿望.关帝的亲民性使关帝成为世界华人华侨信奉的中华第一大神.作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民间宗教通史 (16A Z J 006)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史 (18Z D A 232)阶段性成果,濮文起先生著«关羽 从人到神»(以下简称 «关羽» )一书,于2020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按照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展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由人变神:关羽的神化进程 ,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关羽实际的生平事迹及对后世战将的影响㊁关羽历朝历代的神化轨迹,以及关羽走上祭坛后的种种表现.下篇 护国佑民:关羽的诸种神职 ,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前八个部分列举了关帝在后世担任的各种神职,例如:战神㊁财神㊁科举神㊁治水神㊁司法神㊁送子神㊁移民神㊁会党神;最后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联结全球华人心灵的黄金纽带 关公文化节,关公文化中凝聚人心㊁团结奋进的精神魅力与现实意义获得了直接体现.这本书是首部讲述关羽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 神化轨迹的著作,是一部填补关羽由人变神过程空白的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㊁鲜明特点整体而言,«关羽»一书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一)内容全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朝历代都会有豪杰出现,无论善文还是善武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 的代表人物首推提倡儒家思想的孔子,说到 武 就不得不说以 义 征服后世的关羽.在大众的造神运动中,这些善文㊁善武的人物渐渐被神化,从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发展到宗教信仰,成为民间敬仰的神灵.这其中,关羽就是典型代表.«关羽»序言中提到,在成书过程中搜集了所能见到的 从关羽到关公到关王再到关帝 的各种文献资料㊁研究著作与学术论文,以求对已经面世的相关成果做到了然于胸,并在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基于这些扎实的准备,«关羽»一书在对关羽神化过程及神化后的各种表现的56描述非常全面,可谓是全面 开花 .在上篇中,作者根据其对学术研究的高敏感度,以及多年从事中国民间宗教㊁宗教文化研究的经验,将研究重点放在梳理关羽神话轨迹,以及阐释关羽走上祭坛的诸种表征上,全面借鉴了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为我们展现了关羽神化轨迹的清晰历史脉络.其中,在关羽的神化轨迹这一部分中,作者并不仅仅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阐述,还将其分为五个小节,即 唐代配享,跻身国家武庙 帝王敕封: 公 王帝 儒释道三教的推波助澜 民间宗教的渲染造势 碑记楹联㊁史学传记与文学艺术的演绎铺陈 ,每小节又根据朝代进行了详细划分.作者通过汲取㊁整合中外专家学者在各种视域的探讨和解释后,认为经久不衰的关帝崇拜,其信仰核心和精神实质,可以归结为 护国佑民 ,这也是该书下篇的重点内容.在上篇全面梳理㊁详尽分析的基础之上,下篇详细概括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赋予关帝的各种神职, 有关帝在,便能护国佑民;拜关帝诚,就能国泰民安. 这些都是内容全面这一鲜明特征的体现.(二)立意新颖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分布最广㊁数量最多的庙就是关帝庙.到清朝中期时,全国就约有关帝庙30余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其数量之多,居各种庙宇之首.位于淮河岸边的清代颍州(今安徽阜阳)城内就有关帝庙4座,至民国时期的颍上县还有6座.[1]对关羽的研究起源很早,晋代史学家陈寿将关羽作为一名三国战将写入了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著作«三国志»;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关羽的形象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将心中的模范人物.宋元时期的史学家郑樵㊁萧常㊁郝经在史书中专门为关羽列传,使关羽 忠义仁勇 的形象日益丰满.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对关羽的专门研究.近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关羽生平和文化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关帝崇拜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席卷全球.然而,关于从人到神的关公㊁关王㊁关帝现象及其演变轨迹研究,学术界关注度还不高,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关羽»作者常年研究关公文化,经过系统搜集㊁整理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并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㊁深入梳理了由关羽到关公到关王再到关帝的现象及其演变轨迹,多角度㊁全方位剖析了关羽的神化进程.(三)视域广阔«关羽»一书提到,从事关羽研究,除了古代史学家撰写的«三国志»和其他«关羽传»等资料外,其他资料很多都是民间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或灵验记录,如果只是依靠三国史籍及其他官方记载立论,这些资料都不可以被引用.例如:直至唐代的关羽仍是以人的面貌出现的, 唐人郎君青咏关公诗,也只是赞其人 义勇冠今昔 ㊁ 一剑万人敌 ,或叹其 流落荆巫间,徘徊故乡容 . [2]然而,正是那些看上去不是正统的资料,却在民间代代相传,越传越多,越传越神,甚至产生了一个受万人崇仰的圣人 关圣帝君,一个绵延时代的精神偶像.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也曾提到过一种治学路径和治学方法,即 伪史料中,有真历史 .所以说,关羽从人到神的现象并非简单,其完成的经历是一个长期而十分复杂的过程.«关羽»作者并不只是将目光局限于官方记载等正统资料,而是以传统史学为依托,综合运用民俗学㊁文学艺术等学科视域,深入挖掘相关史料,全面剖析与整合关羽的神化现象,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关羽的生平和神化进程.(四)史料翔实史学研究必须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无论是关羽研究还是关公文化研究,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前文已述,有关关羽和关公文化的史料匮乏且分散,大多为民间流传的资料,搜集整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早在1955年8月,«关羽»作者就与莫振梁教授合作搜集和编纂了«关帝文献汇编»(10册),之后又组织了20多人的资料搜集和编纂团队,经过多方搜集,于2018年6月编纂完成了«关帝文献续篇».因此,«关羽»作者对于关羽史料的搜集和熟悉程度,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体现在书中的便是随处可见的史料引用和列举,丰富而充实,进而是全书的观点均建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此外,作者在«关羽»一书中增加一个附录,将自己阅读㊁掌握的关羽研究资料,从1929年到2019年,林林总总的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编成了一个 关羽研究论著目录 ,有利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二、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古老但常新的文化体系.其中,关公文化中的 忠义仁勇 的道德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术界对关羽神化轨迹的研究还稍显薄弱,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 关羽从人到神 也只能搜到三篇.然而,«关羽»一书将眼光放到整个大时空框架下进行探讨,突破了过往学界对关羽某个阶段或某个典籍进行研究的局限,是一部关于关羽神66宋㊀爽/一部关羽神化轨迹研究的力作 «关羽 从人到神»评介化演变轨迹领域中填补过往空白的力作,为学界尤其是有志于关公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借鉴.关公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从宋代起,关羽被很多统治者封赏,如:宋徽宗加封关羽为 昭烈武安王 ;元朝封关羽为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神宗加封关羽为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在清朝,关羽受到的礼遇更殊.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清朝入关以后的10个皇帝中,先后有8个皇帝共13次封赏关羽,最长的封号甚至长达26字,即: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 .[3]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看中的就是关羽身上 忠义仁勇 的道德精神.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历代王朝的统治意向及道德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关羽»一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制度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关羽»一书的出版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羽在道教中被称为 关帝圣君 荡魔天尊 伏魔大帝 ,同时被奉为佛教神明,并被封为 伽蓝神 守护佛法.然而,他的巨大影响还是体现在民间信仰中.乌丙安先生指出: 民间对于关公或关帝㊁关老爷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有清以来遍布全国各地城镇乡村的关帝庙就是最有为的明证. [4]关羽仿佛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㊁无所不能的 真神仙 ,但是通过研究关羽神化历程可以发现,关羽并不是 真神仙 ,而是他 忠义仁勇 的道德精神最终使他走入世俗的神坛.关羽所承载的道德精神,对于当前的社会伦理,具有既重要又迫切的现实意义.对此,作者在«关羽»一书后的跋中指出: 比起那些整天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的空洞说教来说,不仅比较符合社会心理实际,而且也比较容易对症下药,并能逐渐收到净化社会伦理环境㊁提升人们道德水准的切实功效. [5]同时,关羽还被奉为 武财神 .元明清时期,随着晋商势力的日益增强,他们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国外.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 城乡阛阓中恒多晋人. [6]如此,关公文化也由晋商们的推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推崇.这不仅仅因为关羽被认为集忠孝节义于一身,是 忠义仁勇 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关羽被认为具有神通广大㊁招财进宝的法术,是一位讼冤伸抑㊁买卖公平的武财神.因此,关羽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敬仰,而且受到商人的推崇.因此,«关羽»一书的出版,可以为塑造良好的商业文化和商人价值标准提供有益的借鉴.此外,关帝庙遍布世界各地,不少国家的华人还举办关公文化节.可以说,关公文化承载着海外华人对先辈们的历史记忆,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维系着海内外华人一家亲的精神理念.«关羽»一书的出版,有助于促进海内外华人的交流,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㊁不足之处诚然,任何一部著作都不是完美的,白璧微瑕,«关羽 从人到神»一书中也存在一些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是引用的国外资料有限.关帝崇拜不仅仅是在国内影响深远,清末民初华人不断移居海外后,随之流传到世界各地,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关公文化景观.国外学界对关公文化的研究有颇多成果,对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提供了不少的借鉴.如果作者再多丰富这些内容,整本书则会更加完善和充实.二是插入的图片较少.全书共插入了7副插图,应用得当,和行文内容也十分贴切.由于书中运用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若能更多地插入生动的相关图片,则会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收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当然,瑕不掩瑜,上述两点只是尚待完善之处.该书是一部填补关羽从人变神空白研究领域的力作,是作者濮文起先生多年研究关公文化的集大成,必将在学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参考文献:[1]㊀梁家贵.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19:148G150.[2]㊀马循.关帝庙[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1.[3]㊀记工.解放运城[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298.[4]㊀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94.[5]㊀濮文起.关羽:从人至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443.[6]㊀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阜阳县志(卷五)[M]//李复庆,纂辑.风俗志 四民.合肥:黄山书社,2009:120.责任编辑:孙杰军7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2期㊀。
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摘自赵波、侯学金、裴根长《关公文化大透视》关公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丰富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的。
所以关公文化具有既厚重又多彩的鲜明特点。
探讨关公文化的内容及形式,是关公文化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一 关公物态文化关公物态文化,即关公文化的物化形态,亦即关公文化的物质内容。
关公文化的结构有物质层次与精神层次,与此相对应,关公文化的内容也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大的方面。
其中精神文化是主要的、内在的,是关公文化的灵魂,物质内容是形象直观的、外在的,是关公精神的物质体现。
二者虽有区别,但都是关公文化整体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关公文化的残缺不全。
对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来说,不应忽视关公文化的物质层面,但更要注重对关公文化精神层面的认识和把握。
否则就不可能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关公文化的精神实质,不可能真正体味关公文化的神韵及其对中国社会与人心的长时期的深刻影响。
关公文化的物质内容,主要包括关公生前生活、作战活动的遗物、遗址,如常平故居,反映关羽征战生涯的河南省许昌市灞陵桥、湖北省荆沙市得胜街、监利县的华容古道、襄樊市关羽水淹七军之地--罩口川、远安县关羽回马处等。
后人祭拜关公的各种文物古迹,如玉泉山关公显圣处,遍布全国及海外的难以计数的关庙、碑刻、塑像。
最著名的有全国四大关庙:解州关帝庙、关羽家乡祖祠--常平关帝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
在台湾现在就有大小关帝庙近900座,其中台北234座,高雄118座,台南67座,云林65座,台中6l座,宜兰58座,苗栗50座,基隆47座,南投41座,桃园35座,屏东24座,嘉义23座,花莲19座,新竹18座,澎湖16座,台东15座。
如果加上以关公为陪神的寺庙就更多得不可胜数了。
台湾西北部青草湖附近的关公神像,高达50余米,被称为“恩主公大神像”。
历史上的关羽早已逝去,但遍布中华大地的一处处关公遗迹、一座座庄严的关庙,世世代代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关公的故事,传扬着关公的精神,使关公文化历久不衰,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公文化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关公文化的演讲。
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形象。
通过了解和传承关公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教益。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公是谁。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是蜀汉刘备的义弟。
关公以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闻名于世,并被认为是“武圣”之一。
他在刘备的统领下,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力,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公还以义气闻名,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就是关羽与刘备和张飞结为义兄弟,并且在刘备遇到困难时,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一种真挚、忠诚的友情。
关公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道德行为。
关公被视为君子的典范,他的形象被认为是诚实、忠诚、勇敢和孝顺的象征。
关公是一个崇高的榜样,他在历史上的形象被中国人民广泛传颂,并被演绎成了各种文学作品、戏剧和电影。
不仅如此,关公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社会领域,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
他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商标标志、广告宣传中,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促使了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那么,关公文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关公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过了解和传承关公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我们可以学习关公忠诚、正直、勇猛的品质,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
同时,关公文化也能够激励和启示我们,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奋斗和追求卓越,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真诚、忠诚、无私。
其次,关公文化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公形象作为一种商业符号,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论广府地区关帝“武财神”崇拜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作者:陈琳瑜司徒美麦静文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4期摘要:关帝崇拜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多演变,其中“武财神”是重要的一种。
本文旨在探究以儒家伦理价值为主要精神内核之一的关帝如何会成为“武财神”,并以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商铺关帝塑像摆放情况与佛山石湾陶瓷的关公造型来说明广府地区武财神崇拜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广府;关帝崇拜;武财神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43-04一、关帝崇拜从“关圣”到“武财神”的转变关帝崇拜是指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王、关帝、武圣等的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崇敬和膜拜。
自古以来,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的价值核心在伦理道德层面。
“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各种本土神祇中,关帝崇拜圆融了佛道儒三教,并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关公是‘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是传统伦理道德最大的价值符号。
”①在小说《三国演义》以及许多戏剧中,他被描绘成勇武和忠义的化身,帝王也对其无比推崇。
宋哲宗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封他为“义勇武安王”。
在元代他被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明代,明神宗加分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清代顺治皇帝则加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羽从一介武将上升至“帝”和“圣”,走上神坛。
他除了是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神祗和皇家的保护神,还是民间供奉膜拜的神明。
千余年来,关公信仰遍布朝野,渐次成为“深宫秘祀,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行业崇拜;江湖尊神,护家佑宝”②的文化现象,这些都体现着关公信仰已经深入普通民众。
而关帝崇拜在明清时期内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出现了“武财神”的衍生意义。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白银流通量大大增多,银两、银票这些货币财物逐渐取代了具体的财富物品如粮、棉、布、马、猪等,成为了人们心中新的财富象征。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中的关公文化作者:李益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摘要:秦晋商人以“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崇信义、商义举”为目的,采用关帝庙的建筑格局建造了社旗山陕会馆,在会馆内祭拜山陕两省共同的乡土神关羽,使得会馆除了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外,还有体现了鲜明的关公文化。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关公文化建筑文化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镇中心,是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西和陕西商人为祭祀关公、联络乡谊、互通商情、商讨义举所建的一座商业会馆,该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山陕同乡会馆,清代道光年间它又被叫作“鼎元社”,民间称其为“山陕庙”、“关公祠”。
该馆既为商业活动所服务,又兼具民间祭祀的功能,它除了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文化之外,还体现着鲜明的关公文化。
1关公文化的形成关羽以“忠勇仁义”备受世人的尊崇。
关羽死后,先由刘禅追谥其为壮缪侯,至宋朝又被封为武安王。
明朝因《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关公忠勇信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明万历四十二年(1594),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朝,关公崇拜达到鼎盛,经过历代帝王的加封,到清同治皇帝,关羽的封号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道教称之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佛教也尊其为“伽蓝菩萨”,儒家称之为“圣人”1 。
因此,人们也多将关羽称为关公、关帝、关圣人。
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断的加封关羽,宣扬其“忠义仁勇”,其他宗教也对其高度尊崇:儒家称圣,释家称佛,道家称天尊,再加上文学作品的渲染,关公“忠、诚、信、义”的形象早已根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忠义、勇猛的代表,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今天的“关帝文化”。
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人供奉关羽,关羽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由此可见,关羽早已超越了这个历史人物本身的形象,上升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象。
2社旗山陕会馆与关帝祭祀明清时期,会馆建筑遍布全国各处,会馆内部都辟有庙宇,庙内通常供奉着本地名人圣贤,如:河南人供奉岳飞、福建人供奉林默娘、江南人供奉准提、安徽人供奉曹操等。
忠义仁勇:晋商伦理与关公文化研究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产生过两位圣人,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形成了相应的孔子思想和关公文化。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孔子思想几起几落,而关公文化几乎没有受到批判,社会各个阶层都十分推崇关公文化。
这与关公文化群众性强、涉及面广、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延续性等特点相关,同时也与关公文化中所推崇的忠义仁勇的伦理品质迎合了各个阶层的需求有关。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1]82 关公文化迎合了官取其忠、商取其义、民取其信的需求,其基本精神被推崇并长期延续下来。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雅俗共赏,具有极大的兼容并包性,乃至于儒释道都借关公宣传自己的思想,关公成为各流派中至高无上的神,为人民大众所推崇。
明清时期晋商在商界叱咤风云,雄踞一方,“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2],在物质富足的同时,晋商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文明,形成了晋商伦理。
晋商伦理与关公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结,其首要体现在晋商与关公有着天然的地域联结特点。
在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低下,享受不到一丝政策红利。
晋商在创业初期,历经磨难,依附于关公,借助关公神格地位提高了自身人格地位,使商人职业有了归属。
在商业发展兴盛期间,关公的忠仁义勇的伦理品质与晋商的精诚团结、诚信经商、以义制利、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密切相关,关公伦理与晋商精神严丝合缝,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结。
1 关公“神格”地位:晋商人格升华的依托生于汉末山西解州的关羽,在隋唐以前的知名度并不高,关羽兵败麦城后,景耀三年才被追封为壮缪侯。
隋唐时期因佛教盛行,关羽被佛教推崇借用,唐以后关羽的“忠义”伦理品质越来越被推崇,具有政治伦理色彩。
加封的缢号也越来越多,仅宋徽宗就先后加封关公为“忠惠公” “崇宁真君” “武安王” “义勇武安王”等,关公的官方地位达到极致。
民间习惯称其为关帝、关帝爷、关夫子、关圣帝君、协天大帝等。
明清时期,关公神格地位至高无上,关公忠义勇仁的伦理品质激励疾苦民众,民众把关公作为护佑神膜拜,曾一度对关公的崇拜具有宗教意味。
商业VS信仰:晋商的关公崇拜作者:杨杰来源:《醒狮国学》2015年第09期全国各地的会馆,很多都有别的名字,比如江西会馆叫“万寿宫”,湖广会馆叫“禹王宫”……大多地方的山西会馆,就直接叫做“关帝庙”。
晋人朴拙,犹把精忠贯日月;商路坎坷,亦如千里走单骑。
所以,山西的商人出门,都把自己的老乡关公带上,走到哪里安顿下,先把牌位供在桌子正中,深深一揖……晋商的精神,就是“诚”与“义”。
这在全国各地的关帝庙,都能找见这两个字。
“我会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南建演乐亭,依永和声,仰答神庥。
我乡贸易诸公,每遇朔望,咸集于此,敬修祀神。
虽异地宛若同乡,皆得以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矣。
”——北京浮山会馆的一方碑,记述了筹建会馆的源起。
会馆,最早联乡谊,后来通商络,再后兴同业……殿宇森森,氤氲道义和乡情。
山西商人每到一个地方发达了,就会增建会馆里的戏台,给关老爷唱戏。
关公,山西解州常平村人,山西人最引以为傲!“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随便一个出行在外的山西商人,都能对着戏台上的对联讲上半天,在他们看来,乡关万里是关老爷福佑着他们,在他们心中,关老爷忠义仁勇早已成西方圣人。
晋商对关公的崇拜,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关公文化的“忠诚”“信义”与晋商文化的核心不谋而合。
关公早年跟随主公刘备辗转流离,桃花园中一杯酒,此生与共手足情,一生征战无数,勇称“万人敌”。
然而关公亦曾被曹操所擒,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经张辽劝说,二人订下了“土山三约”: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爱才欲招降关公,上马金来下马宴,十美女进膳地招呼着关公,但他最后知道刘备下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地走了。
一路上千里走单骑,月下读春秋,护送嫂嫂秋毫无犯。
这样的忠义,就像解州关帝庙牌坊上写的大字:气肃千秋!晋商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汇通天下”的主张,所以他们把分号开往全国各地,甚至到了日本的大阪、神户,印度的加尔各答,最多时有分号六百多家。
晋商钱庄精神及关公文化我们应该向晋商钱庄学点什么提起山西的钱庄、票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众所周知,晋商钱庄大多集中在晋南,晋商票号主要集中在晋中,先有钱庄后有票号,而且钱庄比票号的产生要早得多。
据《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载:“今襄汾县汾城镇永德泰钱庄,创建于明万历44年(1616年)”,是最早经营金融资本的商号,比平遥日升昌票号(创建于清朝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要早208年。
史载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仅苏州一地就有晋南钱庄81家。
钱庄与票号金融功能类同,但是钱庄无论在资金规模之大、总体数量之多,还是运营时间之长,都是票号无法比拟的。
有关资料表明,晋商钱庄称雄明清两个朝代及民国时期长达500年之久,尤其从清代到民国初期,晋商钱庄在中国金融业十分活跃。
当时,晋商钱庄票号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将事业推进到了俄罗斯、印度、朝鲜和日本等国,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晋商笃守诚信在工商业界声誉极高。
近代外交家郭嵩焘评价晋商: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惟心朴而实也”。
到20世纪初,钱庄、票号、外资银行一度在上海呈鼎足之势。
当时上海汇丰银行的一位经理曾对晋商的信用给予这样的评价:“二十五年来汇丰与山西商人做了大量的交易,数目达几亿两,但没有遇到一个骗人的中国人。
”近年来,晋商诚信为商的商道精神正在向全球传播,数百年的商业霸主正在与全球经济对话,就连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和原罪地美国,也刮起了晋商风。
有人曾说,山西钱庄票号理念曾领先华尔街百年。
可见,晋商商道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是多么值得关注和探究。
晋商起源于晋南是学界共识,因为,中华民族的先祖虞舜在晋南经过商,春秋巨商猗顿也因盐在晋南致富。
明代开中制后,晋商大多都是晋南盐商,平阳的亢氏,蒲州的张允龄、王文显、王海峰、展玉泉积累起大量财富时,晋中的王家、范家、常家、乔家都还没有起步。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往往被论者忽略:晋南还是晋商兴起的精神之源,晋商成功的精神起点。
关公从战神到财神,昭示商道财富之本从东汉末年勇冠三军的名将,到如今赐与和护佑财富的“财神”,在历史演进之中,关羽的形象也有不小的“跨界”之变化。
那么,这样的变化是基于什么发生的呢?在变化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记载呢?1东汉名将“义绝”今古关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武将,早年跟随刘备,忠心耿耿,征战沙场,战绩彪炳。
史书《三国志》称关羽“万人之敌”“勇而有义”“熊虎之将”“勇冠三军”,水淹七军之后,更是“威震华夏”。
而在影响巨大、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中,关羽更是被塑造为忠义无双、义薄云天的大丈夫典型,留下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夜读春秋、挂印封金、过关斩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义是关羽身上最突出的美德,被清代评论家毛宗岗称为“义绝”。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评说:“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
是古往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2北宋时期始称“财神”北宋时期,由于朝廷的褒崇,关羽不仅成为号召人们对抗金兵的忠勇楷模,也开始向求雨祈晴、拯救生灵的护国佑民之神转化。
当时,占到朝廷年财政收入六分之一的解州盐池发生灾变。
据说,龙虎山张天师推举关羽讨伐蚩尤,“如此五日,方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
盐池恢复了生产,北宋王朝由此躲过了这场“财政危机”。
对此,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也有记载:池水平若镜,盐复课矣。
帝召虚静劳之,曰:“关帅可得见乎?”曰:“可。
”俄而见大身克庭,帝惧,拈一崇宁钱投之,曰:“以为信。
”明日,封崇宁真君。
从战蚩尤受封崇宁真君开始,关羽在广为信仰的“军神”“战神”之外,又多了一个“国家经济财富保护神”的身份,北宋时期“财神”形象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