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2
- 格式:ppt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37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题库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风为下列选项的()
A.阳邪
B.阴邪
C.内生之邪
D.特殊之毒
E.外来伤害
问题:
[单选,A1型题]燥邪易伤人体()
A.气
B.血
C.阴液
D.阳气
E.精
问题:
[单选,A1型题]肿疡之证出现不足(无力)之脉,其病理属()
A.毒盛正虚
B.邪气深闭
C.正虚毒去
D.毒滞难化
E.正虚邪恋
/ 电脑单机游戏
问题:
[单选,A1型题]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
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上肢
E.背部
问题:
[单选,A1型题]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
A.风、湿
B.热、火
C.寒、湿
D.暑、火
E.风、热
问题:
[单选,A1型题]饮食不节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
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
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
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
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关于痰饮瘀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是病理产物
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
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
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
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以及痰饮瘀血等因素。
1.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它们通过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进而产生外科疾病。
2.外来伤害:如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可直接伤害人体,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从而产生淤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3.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等,以及疫毒。
这些因素可引起特殊的外科疾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
4.情志内伤: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可导致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5.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湿热内生,下注于肌肤,从而产生外科疾病。
6.劳伤虚损:过度劳累、房事损伤等因素,可导致肾精亏损、气血不足,使肌肤失养,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7.痰饮瘀血:痰饮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它们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症。
在外科疾病中,痰饮瘀血常作为致病因素之一,与其他病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和脏腑失和。
当人体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时,会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
同时,脏腑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脏腑失和。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人体发生外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外科注重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上部、中部、下部)、经络辨证以及局部辨证(辨肿、肿块和结节、痛、痒、脓、溃疡、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其中内治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平衡等来治疗疾病;外治则包括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中医外科学(标★题目为助理不考内容)★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因损伤致脉络瘀阻,气血运行失常筋脉失养而发生脱疽的致病因素是A.饮食不节致病B.外来伤害致病C.劳伤虚损致病D.感受特殊之毒E.痰饮瘀血致病★2.下列各项中,以病因命名的是A.人中疖B.破伤风C.臀痈D.丹毒E.蛇头疔★3.其病因属感受特殊之毒的是★4.其病因属外来伤害的是(3-4题共用备选答案)A.红丝疔B.失荣C.漆疮D.水火烫伤E.酒渣鼻★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发于身体下部者多与下列哪种外邪有关A.风邪B.湿邪C.火邪D.寒邪E.燥邪★2.十二经脉中,多血少气之经是A.足厥阴肝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少阳胆经E.手少阴心经★3.外科辨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
”其成因属A.风B.虚C.火E.痰★4.多气多血的经脉是B.阳明经C.太阳经D.少阴经E.太阴经★5.透光法适用于A.手指甲下B.指、趾部脓液少C.组织深部D.关节部位E.胸部★6.下列属于脓已成的特点A.按之大软,指起即复B.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C.皮肤肿胀,皮薄光亮D.局部温度增高E.以上都是★7.风胜作痒的特点是A.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B.浸淫四窜,黄水淋漓C.走窜无定,遍体作痒D.皮肤变厚、干燥、脱屑E.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8.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为A.热肿B.气肿C.风肿D.湿肿E.痰肿★9.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其痛的原因是A.热B.寒C.风D.气E.湿★10.湿肿的特点是A.漫肿宣浮,游走不定,不红微热B.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C.肿势平塌,根盘散漫D.肿势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E.肿而皮肉重垂胀急★11.外科疾病肿块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多属A.寒肿B.风肿C.气肿E.瘀血肿★12.热胜作痒的特点是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不定,遍体作痒,多为干性C.皮肤瘾疹,红灼热作痒D.瘙痒较剧,最易传染E.痒而脱屑,皮肤干燥★13.外科辨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其成因是A.火B.风C.气D.郁结E.虚★14.阳证溃疡的表现是★15.阴证溃疡的表现是(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A.疮面腐肉已尽,而脓水灰薄,新肉不生,状如镜面B.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C.疮顶突然陷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D.色泽红活鲜润,疮面脓液稠厚黄E.创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而如凿成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1.调制箍围药,半阴半阳证,应选用A.醋B.葱C.鸡子清D.麻油E.丝瓜叶汁★2.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常用的腐蚀药是A.红灵丹B.白降丹C.七三丹D.八宝丹E.九黄丹★3.下列各项中,需用砭镰法治疗的是A.托盘疗B.颜面部疔C.红丝疗D.蛇眼疗E.蛀节疔4.适用于乳漏疮口漏乳不止,脓腐已脱尽后的外治法是A.腐蚀法C.切开法D.挂线法E.结扎法★5.挑治法适用于A.疮疡溃后水不净B.内痔出血C.赘疣出血D.腹腔手术后E.脓肿溃后有袋脓者6.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伴精神不振,而色无华,脉数无力者,宜用A.透托法B.补法C.透脓法D.补托法E.益气法7.关于切开引流的切口方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循经切开,刀头向上B.乳房部呈放射状切开C.面部沿皮纹切开D.手指宜侧面切开E.关节区宜纵行切开8.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的外治法是A.扩创引流B.药筒拔法C.药线引流D.导管引流E.溻渍法第四单元疮疡1.患者,男,28岁,背部、臀部疖肿此愈彼起。
第十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概论(一)病因病机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风、湿、燥、热、气虚、血虚等。
1.风《证治要诀》:“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
”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
风有善行而数变的特征,且多夹热,热伤肠络,血不循经,下溢而便血。
因风而引起的便血,其色鲜明,出血急暴,呈喷射状,多见于内痔实证。
2.湿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多因久居雾露潮湿之处而发病,内湿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自内生。
湿性重浊,常先伤于下,故肛肠病中因湿邪致病者较多。
湿与热结,致肛门部气血纵横,筋脉交错,而发内痔;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脓,易形成肛周脓肿;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凝聚,发为直肠息肉。
3.热肛肠病中因热邪而致者亦较多见。
热为阳邪,易伤津动血,热积肠道,耗伤津液,而致热结肠燥,大便秘结不通。
便秘日久,可导致局部气血不畅,瘀滞不散,结而为痔。
热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发生便血。
热与湿结,蕴阻肛门,腐蚀血肉而发肛周脓肿。
4.燥《医宗金鉴》云:“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燥有内外之分,引起肛门疾病者多为内燥。
常因饮食不节,恣饮醇酒,过食辛辣厚味,以致燥热内结,耗伤津液,无以下润大肠,则大便干结;或素有血虚,血虚津乏,肠道失于濡润,而致大便干燥,临厕努责,常使肛门裂伤或擦伤痔核而致便血等。
5.气虚气虚也是肛门直肠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以脾胃失运,中气不足为主。
妇人生育过多,小儿久泻久痢,老年气血不足,机能衰退,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等,都能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无以摄纳,而引起直肠脱垂不收、内痔脱出不纳。
气虚,正不胜邪,不能托毒外出,故肛门直肠周围发生脓肿时,初起症状不明显,难消难溃,溃后脓水稀薄。
6.血虚血虚常因失血过多或脾虚生血乏源所致。
在肛门直肠疾病中,常因长期便血而致血虚,血虚则气虚,气虚则无以摄血而致下血,更导致血虚,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血虚生燥,无以润滑肠道,则大便燥结,损伤肛门而致肛裂,或擦伤内痔而便血;创口的愈合需赖血的濡养,血虚故陈旧性肛裂难以愈合,肛痈易成肛瘘。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是指导致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中医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外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邪气侵袭:外邪如风、寒、湿、热、燥、火等,侵入人体后,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炎;湿热邪气侵袭皮肤,可导致疮疖等。
2.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局部的气血瘀滞,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跌打损伤后,局部气血瘀滞,可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3.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肝郁气滞,可导致乳腺疾病;脾虚湿盛,可导致湿疹等。
4.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可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阴虚火旺,可导致痈肿;阳虚寒凝,可导致痹证等。
5. 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互结,可导致局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痰瘀互结于乳腺,可导致乳腺增生;痰瘀互结于经络,可导致痛风等。
6. 虚实夹杂:虚实夹杂是指外科疾病中既有实证的表现,又有虚
证的表现。
如痈肿初起时为实证,但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虚证;疮疖愈合后为虚证,但若护理不当,可转化为实证。
总之,外科疾病的病机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学试题—B卷课程代码:202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丹毒 2.肉瘿 3.脱疽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 1.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 A.周代B.春秋战国时期C.汉代D.晋代 2.以下哪项不是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 A.气血凝滞B.经络阻塞C.五气过极D.脏腑失与 3.痈初期内治代表方剂为( ) A.龙胆泻肝汤B.清营汤C.黄连解毒汤D.仙方活命饮4.丹毒的治疗原那么为( ) A.清热解毒活血通络B.凉血清热解毒化瘀C.与营托毒清热利湿D.清热解毒与营化湿 5.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 ) A.月经前7~10天 B.月经期 C.月经后7~10天 D.以上均可 6.关于气瘿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外因为饮食中含碘缺乏B.内因为气血亏虚C.颈部弥漫性肿大D.好发于青年,女多于男 7.不能归于五脏所属的肿瘤是( ) A.骨瘤 B.气瘤 C.脂瘤D.血瘤 8.溶液类外用药适用于( ) A.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性皮肤病 B.无渗液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炎 C.一切慢性皮肤病D.手癣、足癣、体癣、神经性皮炎 9.下面哪种皮肤病没有传染性?( ) A.疥疮 B.脓疱疮C.肥疮D.牛皮癣 10.不是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局部的是( ) A.内括约肌 B.外括约肌的皮下部 C.直肠纵肌 D.耻骨直肠肌 11.不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原因的是( ) A.风B.湿 C.虫 D.气虚 12.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是( ) A.肛门旁皮下脓肿B.坐骨直肠窝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 13.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 )厘米以内,内口在齿线处及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
A.4 B.6 C.8 D.10 14.子之系(精索)属( ) A.肝 B.肾 C.小肠 D.脾 15.子痈,湿热下注证治疗用( ) A.橘核丸 B.透脓散 C.八正散 D.枸橘汤三、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泛指: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
2.疮疡辩脓扪诊法之一。
➢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性疾病。
➢火陷:指津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的危急重症。
➢丘疹: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的实体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
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可呈➢尖、圆、扁等形状。
颜色呈红色或灰白色。
➢走黄: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癣:传染性皮肤病。
由霉菌感染引起。
侵入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患处常发痒。
分白癣、黄癣等。
➢有头疽:有头疽是指发生在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风团: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
➢➢(二)问答题阴证阳证1.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位深浅: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红活掀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5.肿形高度: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根脚收束的属阳;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疼痛剧烈属阳;不痛、隐痛、酸痛或抽痛属阴。
9.脓液稀稠:溃后稠厚属阳;稀薄或纯血水属阴。
10.病程长短:阳证的病程较短;阴证的病程较长。
11.全身症状: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逐渐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
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脓后更甚。
12.预后顺逆阳证易消,易溃,易敛,预后良好),证难消,难溃,难敛,预后(不良)有头疽的症状:初期红肿结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
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10cm,甚至大于30cm。
1.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
2.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3.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辅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中期)、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4.皮肤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皮损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急性阶段:无渗液—洗剂、粉剂、乳剂;亚急性阶段—油剂为宜;慢性阶段—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儿童、女性及面部、阴部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急性—温和安抚;顽固性—刺激性强、浓度较高。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不可用汽油、肥皂、热水擦洗。
5.原发性皮损: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6.继发性皮损: 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7.辨脓的操作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8.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顺证: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
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逆证:初起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9.气血在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总论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着《金创瘈疭方》(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着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着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基本术语: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A11、有关痰饮瘀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2、饮食不节可导致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胸腹饱胀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3、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E、以上都不正确4、由特殊之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5、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6、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7、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8、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不节D、火焰伤E、金刃创伤9、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10、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妇女生育过多E、房事过度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痰饮瘀血致病: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痰与瘀常相兼致病,互为因果。
【该题针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饮食不节致病:饮食不节致病,常伴大便秘结、胸腹饱胀、胃纳不佳、舌苔黄腻等。
【该题针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情志内伤致病:情志致病,多夹郁夹痰,多发生于肝胆经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
名词解释:疮疡:疔:一种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热疮: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痈: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癖:指发生于乳腺组织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肛裂:指肛管皮肤全层开裂并感染所形成的溃疡。
淋病:是一种通过性传染的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中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脱疽:指发生于四肢末端的疼痛、坏疽,甚者指趾节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委中毒:指发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接触性皮炎:指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或药物后,在接触部位因过敏或强烈刺激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白疪:是一种以红斑脱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易复发性的皮肤病。
乳岩:乳房部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湿疮: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简答题:1、手足疔疮的诊断要点:2、锁肛痔的临床表现:1、最早的症状是便血,大便次数的增多,里急后重,粪便中有黏液脓血,呈暗红色;2、男性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3、晚期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3、乳癖的临床表现:1、好发于中青年妇女2、肿块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多个形态不规则肿块,呈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或颗粒状,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活动好3、与月经周期有关,疼痛以胀痛为主;4、内痔的分期:一期:只有便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二期:痔核较大,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三期:痔核更大,脱出后不能自然复位;5、热疮的临床特点:1、发疹前常有发热病史2、好发于皮肤黏膜的交界处3、皮损初期为红斑,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愈后留有轻微色素沉着4、易反复发作,一般无全身症状6、烧伤深度的分度:一度:深度在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浅二度:深度在真皮浅层,有水疱、基底部红色;深二度:达真皮深层,基底苍白,有瘢痕;三度:达皮肤全层,创面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植皮才能愈合;7、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1、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剂型2、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8、白疮的临床特点:9、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10、蛇串疮的临床特点: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成人;皮损为红斑上出现簇集性水疱,沿人体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剧烈疼痛如火燎;11、破伤风的临床表现:1、肌肉强直性痉挛从头面部开始2、初感咀嚼不便3、面肌强直性痉挛,张口困难4、颈项肌痉挛,颈项强直5、四肢肌肉收缩6、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7、神志清醒上篇第一章中医外科历史悠久:1、起源于原始社会 2、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 3、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 4、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中医外科在周代成为独立的专科《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金创瘈疭方》是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已失传《刘涓子鬼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太平圣惠方》首提“五善七恶”学说明清时期外科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术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代表人物分别是: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第二章外科疾病的命名:以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以疾病的特征命名:留注、烂疔;以范围大小命名:小者为疖,大者为痈,更大者为发;以病程长短命名:千日疮;第三章外科疾病的致病原因:外感六淫(季节性、区域性、相互转化,相互兼挟)火毒、热毒之邪是外科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及疫疠之毒饮食不节,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出自《素问》情志内伤,所致病大多发生在颈之两侧、胸胁、乳房等肝胆经循行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