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62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分析1、 设试件两定点之间的长度为L 0,其截面积为F 0,加上拉力P 后,L 0 伸长了△L 。
我们把P/ F 0 称为拉伸应力(σ),△L/ L 0 称为拉伸应变(ε),于是有σ=P/ F 0 ,ε= △L/ L 0某种材料的拉伸应力和拉伸应变的比,称为该材料的杨氏模量或弹性模量(E),即 LF PL E ∆==00εσ,弹性模量E 表征了材料的物理性质。
2、 根据力学特性,固体通常分为韧性固体和脆性固体。
首先分析韧性材料,材料在受力变形过程中,明显地有四个特性点划分三各阶段。
a. 弹性阶段,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当外力逐渐去掉时,变形也逐渐消失,物体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存在一个应力极限称为弹性极限。
随着外力的消失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去掉外力后仍然保留的变形称为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
弹性阶段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应力与应变保持线性关系。
设受力方向为x 方向,x xE εσ=,这就是简单拉伸时的虎克定律,弹性模量E 为常数,表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
通常把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规定为一个值。
b. 塑性阶段,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开始失去弹性,进入塑性阶段,这时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当曲线超过s 点(屈服极限)后,材料开始屈服,即在应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应变会不断的增加,称s 点为屈服极限;当变形大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开始强化,要继续增加变形必须再增加外力,到达b 点后产生颈缩。
从弹性极限到b 的变形范围统称为塑性阶段,属于塑性力学的研究范畴。
c. 断裂阶段,试件产生颈缩后,开始失去抵抗外力的能力,最后发生断裂,相对于b点的应力称为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它的拉伸曲线图没有明显的三个阶段之分,也没有明显的屈服应力点,材料亦不再满足虎克定律。
为了分析上的需要,往往以切线斜率作为弹性模量,即εσd d E =。
如果对脆性固体材料加载,应力应变曲线将沿着OA 上升,若到A 点后即行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并不沿着原来的途径回复到原点,而是沿着直线AB 下降,当全部载荷卸去之后,试件中尚残存一部分永久变形''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