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9.2农家小院》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9.2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图案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PPT 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如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这些变换,并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出对称轴的位置,以及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农家小院板书内容:1. 对称现象2. 对称轴3. 图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圆形2. 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1)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答案:1. (1)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2)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3)对称,对称轴为任意直径2. (1)将正方形沿着中心线折叠,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2)将圆形沿着任意直径折叠,即可变成心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快乐字词吧。
1 看拼音,写词语(1)我发现纸下有一。
(2)在梯旁趴着的那只小好像背受伤了。
(3)葡萄丰了,人们摘下葡萄,运到去(4)2.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dé děi)告别妈妈,四海为.(wéi wèi)家。
(2)这里生产的葡萄干.(gàn gān)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洪水淹没.(mò méi)了庄稼,冲毁了房屋,大家成了没.(mò méi)家可归难民。
3. 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方)鱼塘一( )翠竹一( )墙一( )秤例:(明亮)的眼睛( )的眉毛( )的头发( )的牙齿例:(灌溉)田地( )机器( )教室4. 填一填,选一选。
①( )争艳②( )闻名③五( )( )色④( )满园⑤一动( )⑥热( )客(1)我知道上面的词语中______是描写春天的词语。
(填序号)(2)当你告诉别人黄山风景区非常有名时,你会选成语______。
(填序号)(3)如果你到葡萄沟去,______的老乡会请你吃甜甜的葡萄。
(填序号)开心句子林5. 按要求写句子(1)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___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
(2)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六一文艺表演真精彩,有______、______、______,掌声不断,热闹极了。
(3)任选两个词语写写某个地方的景色。
风景山清水秀秀丽名不虚传______________6. 阅读积累。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
(2)______紫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3)姐姐考上了大学,爸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
”(4)我国的大好河山辽阔而美丽,在学习中,我们看过安徽的______、台湾的______、新疆的_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章的第二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农家小院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农家小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农家小院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南村中心小学范燕萍教学目标:1、结合“农家小院”具体情境图的观察,让学生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 在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灵活运用有关乘除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瞧,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的奶奶正带着孩子们在自家的农家小院里忙碌着。
有的收玉米,有的在摘柿子,还有的在喂兔子。
(出示情境图)(板书“农家小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仔细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发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发现?生:学生可能会提出“有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有12只小兔,有4只笼子”“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 2.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从图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读一读发现的数学信息)现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1)“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你能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师:谁能列式计算?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因为54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除法计算)师: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按照刚才的列式解答过程。
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交流,反馈和订正。
(1)今年接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需要装几筐?(2)墙上一共挂了多少根玉米?(3)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4)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5)这些南瓜需要装几筐?师:(回顾整理)小结,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都非常的棒,在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问题,都能进行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九的除法《农家小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农家小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正确列出算式并能说出列式理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把劳动成果堆放到自家的小院里。
今天,淘气要去他爷爷家帮忙整理,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瞧一瞧他爷爷家的农家小院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知。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师:看,淘气爷爷的小院里都有些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放大的部分详图。
2.提出问题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解决问题师:你们能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信息列式解答吗?学生在书上P93,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⑵结合情境图,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出算式的意义,教师板书。
三、生活拓展应用。
1.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淘气爷爷家的农家小院,同时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比如,妈妈买了5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6元钱,妈妈一共花了多少元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举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举例,学生解决。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提出问题。
思考后,独立完成。
四、畅想收获,自我评价。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今天你表现怎样?五、独立作业,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课本P94的第3、4题,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订正。
六、小结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最新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8全这篮子可是我的宝贝。
”兔子很生气,离开了公鸡的家。
鸭子看到了这一幕,走过来安慰兔子,并借给她自己的篮子。
兔子很感激,并决定以后与鸭子做好邻居之间的友谊。
1.公鸡为什么不借篮子给兔子?2.鸭子怎么帮助了兔子?3.这个故事教会我们什么道理?改写:最新的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包括第一单元测试题。
此单元测试包括五个部分:字词乐园、句子乐园、课文回顾、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以下是对每部分的小幅度改写和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字词乐园:1.根据拼音写出单词,如“田野里一片jīn()黄”,应该填写“金”,“到处一派fēng shōu()的景象”,应该填写“丰收”。
2.根据给出的字,组成正确的词语,如“完()玩()”,应该填写“完美”,“运()动()”,应该填写“运动”。
3.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字,如“柳枝绿了,我知()春天已经来()”,应该填写“道”,“到”。
4.根据词语搭配,找出正确的词语组合,如“明亮的清香”、“好听的歌曲”、“平静的水面”。
5.根据所给的词语,模仿出正确的语境,如“欢欢喜喜,又跳又笑”。
句子乐园:1.根据给出的原文,填写正确的单词,如“小河,有个的愿望”,应该填写“小鱼”,“秋天来了,我要为的大地地歌唱”,应该填写“欢迎”。
2.根据要求写出正确的句子,如“小溪像白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可以改写为“溪水像一条白色的飘带,两岸的花儿和树木都变得更加美丽”。
3.根据上下文仿写正确的句子,如“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可以改写为“小动物们手牵手,围着小溪欢快地跳舞”。
课文回顾:1.本单元研究了《美丽的愿望》这篇文章,讲述了小动物们的美丽愿望,展现了它们不同的情趣。
2.“长眼睛的小树”指的是文章中的主人公,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小树的成长历程。
3.《三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相互帮助,就能克服困难。
4.本单元研究了古诗《静夜思》,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是千古名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农家小院的设计和布局,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农家小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同时,这一节内容也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材中,首先给出了一个农家小院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院的布局和设计。
然后,教材又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小院设计方案,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院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院的空间结构和特征。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空间观念,比如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也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空间概念,如上、下、前、后等。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表达一些事物的特征和关系。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可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他们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实践的机会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2.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小院设计方案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基于课标】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2014版二年级上册和第九单元除法在中的内容.《农家小院》是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口诀求商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
教材运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信息和问题.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条理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利用表内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本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强,但情境展示的数学信息量大,学生的年龄小,汉字书写速度较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信息量大时,学生有条理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3--94页《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农家小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家小院”情境图的观察、分析,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相互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把劳动成果堆放在了自家的小院里。
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去奶奶家帮忙整理,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瞧一瞧奶奶家的农家小院吧!(出示情境图,板书“农家小院”)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己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所农家小院,看看都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自习观察图,找数学信息)师:提示观察信息时要有序的观察,并完整地表述图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有:(1)有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
(2)墙上挂了6串玉米,每串有8个。
(强调,图中不仅有文字信息,还有隐藏的图片信息)(3)青椒高7厘米,黄瓜高35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好玩”单元,具体是第9.2节的内容“农家小院”。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农家小院中的各种物品的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形状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各种形状的名称和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的特征,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形状的卡片和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以及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并提问他们看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孩子们理解这些形状的特征,比如用正方形的卡片来模拟农家小院的门,用长方形的卡片来模拟墙壁等。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孩子一张农家小院的图片,让他们用彩色的笔来标出图片中的各种形状。
5. 作业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的,并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画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并在旁边注明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的,并画下来。
答案:孩子们的答案可能会因家里的物品而异,但重点是让他们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形状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形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同时,我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我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孩子们对形状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内容中,我使用了实际的农家小院图片和形状卡片,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各种形状的实物和模型,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形状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分数的比较和应用题解决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方法,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分数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分数卡片、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农家小院的情境,展示各种水果和蔬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些水果和蔬菜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分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分数的比较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
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