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试题(Word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4.16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
地形 B.土壤C.市场D.水源【答案】 C【解析】市场属社会经济因素。
2.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A。
温带季风区B。
热带季风区C.亚热带季风区D.地中海气候区【答案】 D【解析】地中海气候区不适宜水稻生长。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的需求变化B。
科学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变化D。
国家政策的变化4。
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A.化肥、农药B。
饲料加工、城市C.机械、科技D。
灌溉水源、大棚【答案】3、A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
第4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5~6题。
5.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6.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
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5、C 6、A【解析】第5题,此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比较优势。
与哥伦比亚相比,在情人节期间,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玫瑰(花卉)生长。
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对玫瑰生长有利。
第6题,墨西哥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鲜切花的运输距离短,运费低.墨西哥与哥伦比亚同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墨西哥与哥伦比亚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和品种相差不大。
二、综合题7.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2015年4月20日,第16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测试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苹果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苹果主要优势产区所在的省(区)中,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 )A.山西、河南B.山西、陕西C.陕西、甘肃D.宁夏、内蒙古2.甲地苹果品质较乙地好,主要是因为甲地较乙地()A.气温高,热量充足B.近水源,灌溉便利C.光照强,温差较大D.土层厚,土壤肥沃3.你认为,甲区域建设高速公路对苹果生产的影响有( )A.扩大市场范围B.提升产品品质C.提高单产量D.优化品种结构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5.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6.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面7-8题。
7.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A.3月B.5月C.9月D.11月8.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2014·天水考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6~7题。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②交通运输的完善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④国家政策的扶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导致该地(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第6题,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练习一、选择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位于黔北崇山峻岭之中,露天种植的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
为解决遵义蔬菜进入上海市场面临的问题,上海采用“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推动了“遵菜入沪”,助力精准扶贫。
据此完成1—3题。
1.遵义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低B.产量少C.品质好D.需求多2.“遵菜入沪”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种植规模小B.交通不便C.物流成本高D.销路不畅3.“遵菜入沪”模式对遵义蔬菜种植的影响是①促进规模化种植②保证蔬菜质量③减少自然灾害④增加蔬菜品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1—2题。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较优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
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
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根据下图回答7—9题。
6.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少考虑的因素是A.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B.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C.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D.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7.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A.去除杂质,淡化海水B.控制网箱内水温C.扩大鱼的生存空间D.增加水体含氧量8.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①周围土壤盐碱化加剧②洼地水体富营养化③绿洲农业供水增加④“水下绿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减少翻动表土、保留部分秸秆残茬的耕作方式。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据此完成第1~2 题。
1。
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A.国家政策和措施B。
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C.市场需求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2.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有机肥、农家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①③B。
②⑤C。
②④ D.③⑤解析第 1 题,由材料可知,市场最终决定该地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第 2 题,使用有机肥、农家肥,采用生物防治虫害,可以避免蔬菜、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
C 2。
B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
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完成第3~4 题。
莆田第七中学高一地理学科校本作业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下列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的是()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交通运输业2.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东耕西牧”,粮食作物分布的“北麦南稻”以及糖料作物的“南蔗北甜”的分布特点,反映出农业生产活动具有()A.季节性B.周期性C.地域性D.计划性3.下列反映农业生产的文字和谚语中,与农业生产特点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周期性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地域性C.“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固定性D.“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季节性4.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生产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政策④地形下图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A. ①③B. ③④C. ①⑥D. ②⑤6.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图中的A. 气候B. 土壤C. 市场需求D. 政策7.关于农业分类的提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区别是依据农业生产对象B、粗放农业属于畜牧业C、种植业都属于密集农业D、我国当前农业是以商品农业占优势8.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完成9-10题。
9.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10.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交通B.科技C.政策D.市场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选题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
下面左图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右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A.植被B.水源C.地形D.土壤2.下列关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大提高了粮食商品率B.降低了土壤肥力C.减少了农业污染D.损坏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读某国农业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乳肉畜牧业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B.甲—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乳肉畜牧业C.甲—乳肉畜牧业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D.甲—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乙—乳肉畜牧业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4.对甲农业区农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市场需求量大B.光照充足C.温和湿润D.雨热同期读澳大利亚≥10 ℃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下列有关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A地可能是热带种植园农业B.B地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C.A地可能是园艺业D.B地可能是乳畜业6.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大B.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差异大C.海拔不同,热量差异大D.大气环流不同,降水量差异大世界上有三大番茄主产区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和中国。
中国番茄80%来自新疆,生产的大部分番茄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新疆番茄生产主要有露地和棚内种植两种方式,露地种植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露天土地种植为主,棚内种植则是以靠近城市的近郊大棚种植为主,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右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E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4.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5℃,则我国()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读“我国新疆与澳大利亚某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棉花 B.小麦 C.甜菜 D.天然橡胶6.与新疆相比,澳大利亚该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A.水热条件更丰富,产量高B.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C.土地丰富,作物品种较多D.地少人多,劳动力成本较低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10题。
7.该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属于()A.基塘农业 B.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 D.河谷农业8.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国家政策扶持 B.游牧地点迁徙C.水、热条件适中 D.光照条件充足9.该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A.水稻、小麦 B.小麦、青稞C.水稻、青稞 D.小麦、玉米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据此完成12~13题。
10.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的( )A.商品化生产 B.集约化生产 C.机械化生产 D.生态化生产11.农业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C.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D.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提升训练1.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2.山东原是我国的粮食、棉花、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已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B.农业生产已摆脱地域的限制C.该地区已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D.人们可以改变自然条件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2)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原因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B.我国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好C.我国蔬菜的质量好D.我国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高(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下列地区应该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正确的一组是()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B.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C.松嫩平原——冬小麦、亚麻、甜菜D.黄淮海平原——玉米、棉花、甘蔗3.我国北方每年冬季的蔬菜市场上,一部分蔬菜是在本地温室里生产的,一部分是从南方调运的。
据此回答(1)〜(2)题。
(1)北方地区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南方,其原因是()A.土壤不够肥沃B.热量条件不够C.光照条件不够D.气候比较干燥(2)蔬菜的长途调运说明了()A.南方地区种植技术的提高B.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C.人们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改造的成果D.密集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4.以下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地形条件的是()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地D.东南丘陵5.(2014 •江苏南京模拟)读下图,回答问题。
必修2 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B.地域性.季节性D.周期性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B.热量丰富.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图3(2010·西安模拟)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回答4~6题。
4.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A.①甘蔗②春小麦③单季稻④双季稻B.①单季稻②春小麦③双季稻④甘蔗.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双季稻④甘蔗D.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甘蔗④双季稻5.影响农作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A.积温B.降水.土壤D.光照6.决定广东、云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热量B.降水地形.纬度气候D.纬度地形(2009·山东高考)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B.热量.地形D.土壤8.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水D.土壤一浙商,早期是从乙地贩运蔬菜销往甲地;第二阶段是自己到乙地承包土地种菜销往甲地。
完成9~10题。
9.第二阶段浙商收益增多,主要得益于( )A.技术优势B.运输优势.成本优势D.劳动力优势10.如果每年7月该浙商经营的是反季节蔬菜(与正常季节的蔬菜生产比较,其栽培和上市期比正常生长期及供应期提前或延后),则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上海、东北平原B.上海、云南.上海、江苏D.上海、海南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完成11~12题。
A级抓基础2015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达7.3万公顷,总产值超过400亿元。
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花卉产业带。
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B.科技发达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解析:第1题,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气候条件好,特别是昆明,四季如春,适宜花卉的生长。
故选A。
第2题,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经济较为落后,人口较多,故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其发展的人文区位优势。
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国内、国际市场相对狭小是其劣势。
故选A。
答案:1.A 2.A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读图,完成3~4题。
3.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A.交通发展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4.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所以离不开技术的进步,C对;交通发展,气候变暖,劳动力减少,对垂直农业有影响,但不是发展垂直农业的关键,A、B、D错。
故选C。
第4题,垂直农业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③对。
垂直农业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④对。
故选D。
答案:3.C 4.D(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一、单选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唐代《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1957年,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须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
历经多次失败后在青岛太平山麓试种茶苗成功。
目前山东海滨地区青岛市、日照市是山东省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
图3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四大茶区中,生长年限长的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4.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5.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 B.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C.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 D.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下面小题。
6.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7.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
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9.和电商销售相比,传统的销售方式()
A.市场规模大B.信息通达度高
C.收益高D.贸易环节多,成本高
柳州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一条蜿蜒的柳江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壶形,导致柳州市几乎每年都遭遇洪水威胁。
上世纪末柳州市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将柳江与城区隔离开来。
下图所示为防洪堤一段,在一定季节,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此时蔬菜长势旺盛。
回答下面小题。
10.如图所示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居民可以在此地种植蔬菜最主要是()
A.因为河漫滩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
B.因为河漫滩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
C.因为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
D.因为靠近城市,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12.相关部门会铲除防洪堤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其会()
A.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B.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
C.给防洪堤带来安全隐患D.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近年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藜麦耐寒耐旱,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 ℃,在土壤养分中等,
坡度适中,排水良好地区适宜种植。
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产区,但该区产量低,出口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我国山西、甘肃等地引种藜麦,尝试规模化种植。
下图为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1)分析玻利维亚西南部发展优质藜麦种植的优势条件。
(2)简析玻利维亚藜麦产量低的原因。
1.C
2.D
3.B
4.A
5.A
6.C
7.B
8.C
9.D
10.D
11.B
12.C
13.(1)低纬高原,生长期气候温凉适宜;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山区坡地,利于排水;高海拔地区环境洁净无污染、虫害少(2)山区地势崎岖,耕地少;海拔高,生长期短;一年仅可种植一季(一年一熟制);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力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作物易受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