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_13生产成本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48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长期平均总成本遂昌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A、有效规模B、规模经济C、规模收益不变D、规模不经济正确答案:D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
A、增加贷款B、减少吸收存款C、增加储备D、以上都有可能正确答案:C3、下列哪一项不是GDP的组成部分()。
A、消费B、投资C、净出口D、储蓄正确答案:D4、要对付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应该选择()。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B、收入政策C、控制人口政策D、人力政策正确答案:A5、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是()。
A、平均固定成本B、平均收益C、平均税率D、平均总成本正确答案:C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复苏、萧条、衰退、繁荣B、萧条、衰退、复苏、繁荣C、繁荣、衰退、萧条、复苏D、繁荣、萧条、衰退、复苏正确答案:C7、下面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正确答案:C8、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正确答案:C9、由于政府支出的每一美元可以增加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一美元,所以说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有一种()效应。
A、乘数B、扩大C、加速数D、倍数正确答案:A10、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美元,Y商品的价格为2美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
A、45B、75C、150D、60正确答案:B11、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利率会()。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 (Fall 2012)Homework #5 Answers(Lecture 11-12, Due on Dec. 12, 2012, submitted in class)TA will score even numbers.Note: All textbook problem numbers refer to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art in corresponding chapter, the 6th Chinese/U.S. edition of the textbook.For Chapter 131.判断正误:“当一个企业的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这一论断只在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时候才成立。
答:错误。
2.Chapter 13, #1a. opportunity cost;b. average total cost;c. fixed cost;d. variable cost;e. total cost;f. marginal cost.3.Chapter 13, #4a. See the table for marginal product. Marginal product rises at first, then declines becaus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b. See the table for total cost.c. See the table for average total cost. Average total cost is U-shaped. When quantity is low, average total cost declines as quantity rises; when quantity is high, average total cost rises as quantity rises.d. See the table for marginal cost. Marginal cost is also U-shaped, but rises steeply as output increases. This is due to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e. When marginal product is rising, marginal cost is falling, and vice versa.f. When marginal cost is less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average total cost is falling; the cost of the last unit produced pulls the average down. When marginal cost is greater than average total cost, average total cost is rising; the cost of the last unit produced pushes the average up.4.Chapter 13, #5At an output level of 600 players, total cost is $180,000 (600 × $300). The total cost of producing 601 players is $180,901. Therefore, you should not accept the offer of $550, because the marginal cost of the 601st player is $901.5.Chapter 13, #7a. The fixed cost of setting up the lemonade stand is $200. The variable cost per cup is $0.50.b. The following table shows total cost, average total cost, and marginal cost. These are plotted6.Chapter 13, #10a. The lump-sum tax causes an increase in fixed cost. Therefore, as the figure below shows, only average fixed cost and average total cost will be affected.b. Refer to the figure below. Average variable cost, average total cost, and marginal cost will all be greater. Average fixed cost will be unaffected.For Chapter 147.The Wheeler Wheat Farm sells wheat to a grain broker in Seattle, Washington. Since themarket for whea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competitive, the Wheeler FarmA.does not choose the quantity of wheat to produce.B.does not have any fixed costs of production.C.is not able to earn an accounting profit.D.does not choose the price at which it sells its wheat.8.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武大郎长期以来以2个铜板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烧饼。
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指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指企业为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
利润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经济学所指的企业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例如,货币流出企业去支付原材料、工人工资、租金等。
隐性成本指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放弃的为其他工作能赚到的收入的价值加上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金融资本所放弃的利息等。
(2)显性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
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而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的货币,他们衡量的是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3)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成本,因而也用不同方法衡量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4.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成本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为了获取一种产品或者服务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经济学中,成本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和层次。
首先是显性成本,也就是明确的、直接的货币支出。
比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租赁土地等都属于显性成本。
这些成本通常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或者交易记录来准确记录和计算。
其次是隐性成本,也被称为机会成本。
隐性成本指的是为了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例如,如果你决定去上大学,你将放弃直接就业的机会和收入。
这个放弃的收入就是隐性成本。
此外,还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是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无关,并且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
比如,租金、抵押贷款利息等都是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在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主体会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来做决策。
边际成本指的是生产或者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
而边际收益则是指额外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理性的经济主体会在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加产量或消费量,在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或消费量。
总之,成本在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正确理解和计算成本可以帮助经济决策者做出更合理和有效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管理资源和进行生产。
1.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企业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举出一个会计师不算作成本的机会成本的例子。
为什么会计师不考虑这种成本?答:企业家花时间和精力经营管理企业,他的机会成本是从事其他工作所能赚到的工资。
这种机会成本会计师不记作成本。
因为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的依据是货币的流人和流出,隐性机会成本不引起企业的货币流动。
因此,会计师不衡量它。
3.什么是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什么?答: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如果出现边际产量递减,则意味着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增加工人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新工人不得不在拥挤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可能不得不等待使用设备。
4.画出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
画出相关的总成本曲线。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标明坐标轴代表什么。
)解释你所画出的两个曲线的形状。
答:生产函数表示雇佣的工人数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人数量增加,生产函数变得增加,生产函数73变得平坦,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随着产量增加,总成本曲线变得较为陡峭。
图13-1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图13-2 总成本曲线5.叙述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定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总成本是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支付的量。
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指额外-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6.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曲线。
解释为什么这些曲线的形状是这样,以及为什么在那一点相交。
答:74图13-3 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呈U 型。
因为企业在刚开始时,生产能力有剩余,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边际产量会高于前一单位的投入,这样就出现一段边际成本下降。
生产能力全部被利用之后,再增加边际投入,就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微观经济学原理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学时数: 34 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更高级程度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现代经济学的入门课程之一,是国际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一般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原理以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介绍价格理论、市场与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等。
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领会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并为后续的经济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第1讲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经济学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了解机会成本的含义,掌握为什么人们或国家之间的交易可以使各方面受益。
基本内容: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机会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重点和难点: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2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差别,理解假设和模型如何阐明这个世界,掌握两个简单的模型——循环流向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基本内容:科学方法、假设的作用、经济模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为什么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重点和难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第3讲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理解比较优势如何解释贸易的好处,掌握把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国家政策。
八、生产者理论A、生产成本与收益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例如:因为超过了劳动力与设备的最佳配比点,工人越多,每个新增工人的产量就越小。
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主要有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所有的VC是每单位上MC的加和,即积分)主要指原材料、能源和工人的工资等。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
另一种表示方法:AVC+AFCTC=TVC+FC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AFC=FC/Q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总可变成本(TVC)=MC加和=AVC*Q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ATC、AVC和MC的交点:MC达到最低点后上升,先交AVC于最低点,再交ATC于最低点(为什么??)平均成本告诉我们,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量的成本。
边际成本告诉我们,多生产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点。
·一个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的重要特征:p2851)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生产成本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总收益(total revenue)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TR P Q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
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
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西方经济学生产成本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最低成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表示。
生产成本的概念是在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都有重要意义的。
在比较静态分析中,生产成本的概念主要用于比较不同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
生产成本的计算通常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而间接成本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在比较不同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时,西方经济学通常采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即比较不同生产水平的总成本和总收入,以找出经济效益最高的生产水平。
在动态分析中,生产成本的概念主要用于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技术进步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经济学通常采用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生产成本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用于比较静态分析,而且用于动态分析。
通过研究生产成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效益的来源,从而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探讨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实现经济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指的是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的均衡状态。
在市场机制下,价格的变化会引导资源的流动,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生产者会增加该商品的生产,消费者会减少该商品的购买,从而使得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达到平衡。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的均衡状态。
在价格机制下,价格的变化会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高价格商品或减少购买更多的低价格商品,从而影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最终实现市场的均衡状态。
第一章问题与应用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5%的银行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的储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这会使65 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 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的动机是关注平等还是关注效率。
在关注效率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对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进行管制。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
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
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
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有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90%的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
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
名词解释:1. 需求: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需求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3替代品:指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钢笔与元珠笔;苹果与生梨;米饭与面包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正值 ,即Exy >0互补品:指商品之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完整的消费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汽车与汽油、羽毛球与球拍、录音机与磁带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负值 ,即Exy <04. 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商品或服务中所感受到的满足。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或微量)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 如果以∆TU 表示总效用增量,∆X 表示商品增量,MUX 表示边际效用,则: MUX =用导数概念可表示为:MUX =5.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
又称为寡头垄断厂商,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
该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以至于厂商的决策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特征: (1).企业极少 (2).相互依存 (3).产品同质或异质 (4).进出不易6.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生成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所构成的成本,包括 工人的工资 ,借入资本的利息,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支付费用等。
一、名词解释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二、简答题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
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学原理》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经济学原理第十三章生产成本主要介绍了生产成本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成本与生产决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成本的分析来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本章内容对于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所必须支付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原材料、设备等)的费用总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资源所需的成本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成本,我们将成本分成四个主要的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和显性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设备费用等。
变动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动的成本,如工资、原材料费用等。
机会成本是企业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付出的最高收益的成本,是衡量决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显性成本是直接支付给他人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即企业自身投入的资源所付出的成本)是相辅相成的。
在计算成本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总成本法、平均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
总成本法是将所有的成本加总,得到总成本。
平均成本法是将总成本除以产量得到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法是指单位产量的成本变动量。
成本分析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非常重要。
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决策的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同时,成本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定价、制定营销策略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成本的困扰,如企业面临的高成本压力、成本控制不力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比如,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采取规模经济的生产方式来降低平均成本,优化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来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