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_4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0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部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八课第二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
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争取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上课预设与生成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难点: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2017年春晚中,成龙与清华北大学生一起演唱的《国家》视频自然引出课题。
二、问题导读,探讨新知1、展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作业,在课文中标出学习要点,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2、多媒体播放《黄旭华开讲了》演讲视频,理解知识(1)师生共同观看黄旭华的精彩演讲(2)学生自愿组合,开展小组讨论;“黄老先生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黄老先生的一生。
”(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畅谈观后感要求:1):认真观看、感动时可以鼓掌。
2):认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感悟。
3、分析问题,强化、巩固知识(1)教师用PPT展示问题(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点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国家利益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缺乏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利益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引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义务。
【预期目标】目标一:以古代杜甫的《春望》、近代南京大屠杀视频和杨靖宇将军事迹,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
目标二:以钱学森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准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目标三:明确国家利益就在我们身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至上意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际行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任务分析】要达成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目标,要基于“爱国”情感,深层次挖掘关于“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认知过程的内在逻辑。
从爱国的道德认知入手,把“国家利益”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衔接,让学生感受国家利益与我们是零距离。
具备这种零距离关系,学生才会感觉到国家利益不是未来的事。
最后,链接十九大报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明确与祖国发展共命运。
【起点分析】知识起点:具备爱国的碎片化知识。
具相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水平起点:具备辨别的技能。
初步具有反思的水平。
态度起点:经过长期学科学习,具备爱国的情感倾向。
(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以“爱国主义”为课堂核心,倒序的方式处理教材内容,先明确国家利益的至上,再回归到学生个体维护国家利益。
八、合理使用教材活动素材,发挥其启德导行功能。
新教材活动素材丰富,其重要功能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如何使用活动素材成为日常教学难题。
如果完全按照活动素材演绎教材内容,则出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
于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一例到底”的策略普遍存有于现实的教学过程。
但是,有些教学内容难以用“一例到底”的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活动元素。
本框题的设计,是基于“合理使用教材活动素材”的思路实行设计的。
设计中使用了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教材本身,但是又对教材的角度实行了取舍,重点突出抗日英雄杨靖宇为争取民族独立为国捐躯的事迹,加深学生对“国家利益有时候需要牺牲生命”的理解。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关系。
水平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协助我们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明白捍卫国家利益的一些具体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2.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多媒体、练习册过程:一、导入部分歌曲《报效国家》复习导入,为什么要报效国家?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新课)二、新知识探索部分(1)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周永康案件讨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随手拍,防泄密”材料阅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产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保钓游行评论--爱国有讲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准确理解和对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萨德乐天事件视频感悟)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②国家利益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理应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3)如何捍卫国家利益?(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捍卫国家利益人物或故事)①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但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
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三、巩固使用部分课堂小结:结合板书练习设计:(2)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八上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一、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秩序”。
具体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框题内容。
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如何准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冲突,是摆在每个人面前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框题在第一框题理解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度享和评价相关事例,感受先进人物的爱国情怀,协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热爱祖国,国家利益至上观点,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协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准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能够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
但是,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存
有很多误区。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准确的国
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水平目标:能够准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
突,提升社会实践水平。
3、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
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点
本课要协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国家利益观,我认为观点的形成需要有一定情感基础。
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才会更清晰的理解到如何准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冲突,进而有利于形成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难点: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学生在激发出爱国情感,形成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意识的基础上,就要用这种情感和思想来指导自己行为。
但对于未成年来说,维护国家利益具体要怎样做,他们不是很清晰,甚至会有人认为,这与未成年人无关,所以,将这个问题定为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1、事例分析法
通过列举英雄先烈的事迹以及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选择准确的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
2、情感体验法
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例如创设手语表演、配乐朗诵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讨论交流法
通过谈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身边发生侵害国家利益的事件有所了解,进而知道要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
七、教学流程
八、板书设计:
爱国意识
思想上防范意识
责任意识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顾大局
行动上能奉献
作斗争
九、教学反思:
1、课堂上时间有限,选用的视频资料必须精心剪辑,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选用的视频资料老师要引导学生实行细致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归纳出观点。
2、在实行活动的同时,老师要书写好板书。
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关键信息,实行板书。
为接下来的归纳总结做好积累。
这样还能够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特别是教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记录关键词。
3、本课最想解决的困惑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师的教学
行为,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其实能够算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协助他们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但是在课堂设计的活动中,经常是注重把知识点讲解清楚,而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却有所欠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自然就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