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3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环保等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物质的传质和传热,以实现化工过程中的分离、反应和纯化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塔主要由塔体、填料层、进料口、出料口和塔底等组成。
1. 塔体:塔体是填料塔的主体结构,通常由钢制或玻璃钢制成。
它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直径,根据工艺要求和处理规模的不同,塔体的尺寸也会有所变化。
2. 填料层:填料层是填料塔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大量的表面积,增加物质间的接触面,以促进传质和传热过程。
填料层通常由一系列形状规则的填料组成,如环形填料、方形填料等。
3. 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是将待处理的物质引入填料塔的通道,出料口则是处理后的物质从填料塔中排出的通道。
进料口和出料口通常位于填料塔的顶部和底部,以便实现物质的顺利流动。
4. 塔底:塔底是填料塔的底部结构,通常包括分液器和底部排液装置。
分液器用于将处理后的物质分离成上下两相,底部排液装置则用于排出底部液体。
二、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传质和传热过程。
1. 传质过程:填料塔中的填料层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使得待处理物质能够与填料充分接触。
在填料层的作用下,物质之间发生传质作用,如气体吸收液体、液体蒸发、溶液中的物质传递等。
通过填料层的传质作用,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浓缩等目的。
2. 传热过程:填料塔内部通常会通过加热或冷却介质来实现传热过程。
介质通过塔体的外壁或内部管道与填料层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填料和待处理物质。
通过传热过程,可以实现物质的加热、冷却和蒸发等目的。
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理解:首先,待处理物质从进料口进入填料塔,并与填料层接触。
填料层提供了大量的接触面,使得物质能够充分接触,从而实现传质和传热。
其次,通过填料层的传质作用,物质发生分离、吸收、蒸发、浓缩等过程。
例如,在气体吸收液体的过程中,气体中的组分会被液体吸收,从而实现气体的纯化。
填料塔的结构与原理概述填料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填充物上的接触面积增大和接触时间延长,提高反应效率。
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吸附、脱硫、脱硝、脱水、脱盐等。
结构填料塔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塔体、填料和衬里。
塔体塔体是填料塔的主体部分,负责容纳填料。
它通常由圆柱形的筒体和两端的封头组成。
塔体的材料因塔内介质而异,常用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塑料等。
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塔体的强度和密封性,一般会进行焊接或螺纹连接。
填料填料是填料塔中的重要部分,它具有承载物质、增加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的作用。
不同的填料形状和材料会对塔内流体的输送和反应产生影响。
常用的填料有环形、球形、方形等。
材料通常选用塑料、金属和陶瓷等。
衬里塔内介质与塔体接触时,容易引起腐蚀和其他化学反应,因此需要使用衬里来保护塔体。
衬里常用的材料有橡胶、塑料、玻璃钢等。
原理填料塔的原理是利用填充物扩大接触面积和液体在填充物上的滞留时间,提高物质传递效率。
填料的形状、大小和材料会影响气体和液体在填料里的润湿、附着和润滑的情况,进而影响反应的传热、传质、传递速率和效果。
填料的物理结构影响填塔的的性能。
一般地,填塔可以看作多个平流层堆叠在一起。
液体和气体在填料上流动时,由于密相填料的阻力和摩擦作用,液体和气体呈现上下流动的交替状态,使液体、气体之间、物料、粉料之间以及液体固体表面之间的物质的传递,被加强、同时完善物料和粉料的颗粒分布和气体固体接触面积,达到其相应的传递效率。
应用填料塔广泛应用于许多化学过程。
例如,吸附塔广泛应用于气体中有毒有害组分的清除,吸附塔中填充活性炭、乳胶和珍珠岩等物质,可以有效地去除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另外,填料塔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
简述填料塔的主要结构及原理
填料塔是利用填料来完成分离过程的一种设备,它是采用有支撑及具有支撑的填料结
构的塔体。
填料塔的结构一般由上部料箱、下部包筒组合而成,料箱内设有吊装支撑筒,
下部包筒设有支撑筒,支撑筒安装有支撑陶粒填料,这种以支撑陶粒填料为支撑装置的填
料填料塔是最常用的反应塔,它可以在料箱内完成反应和分离。
填料塔塔有着许多特点:
1. 在反应塔中,填料塔可以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2.填料塔在工作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效率,耗能低,生产效率高;
3.填料塔的厚度和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调节;
4.填料可以是柔性的分离,因此填料塔对于分离的条件要求比较宽,灵活性比较强;
5.填料塔能够降低反应塔的负荷,从而降低设备的损耗,使反应塔的效率得到提高;
6. 支撑陶粒填料可以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进物料的流动,提高反应条件;
7. 使用填料塔时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消除热效应的影响;
8. 使用填料塔处理的混合物可以充分混合并分离,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填料塔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填料的支撑机构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当物料从反应塔的上端
进入料箱时,会首先在填料上发生反应,产生反应物,此后在填料的支撑作用下被循环搅拌,有效分离出混合物中的其他成分,使得反应物得到充分混合,并使反应物的残留物质
进入下部存放室中。
这样,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都可以通过填料的过滤作用得到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反应和分离的目的。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的作用是起到吸收作用,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以下讲一下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填料的分类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
第四节填料塔一、填料塔的构造填料塔操作时,液体自塔上部进入,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洒在塔截面上并沿填料表面成膜状流下。
当塔较高时,由于液体有向塔壁面偏流的倾向,使液体分布逐渐变得不均匀,因而经过一定高度的填料层需要设置液体再分布器,将液体重新均匀分布到下段填料层的截面上,最后液体经填料支承装置由塔下部排出。
气体自塔下部经气体分布装置送入,通过填料支承装置在填料缝隙中的自由空间上升并下降的液体相接触,最后从塔上部排出。
为了除去排出气体中夹带的少量雾状液滴,在气体出口处常装有除沫器。
填料层内气液两相呈逆流接触,填料的润湿表面即为气液两相接触的有效传质面积。
二、填料及其特性1.填料特性填料是具有一定几何形体结构的固体元件。
填料塔操作性能的优劣,与所选择的填料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填料特性,合理选择填料显得犹为重要。
填料的主要性能可由以下特征参数表示。
α填料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体积填料的表面积,其单位为㎡/m3。
(1)比表面积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提供的气液接触面积越大。
但是由于填料堆积过程中的互相屏蔽,以及填料润湿并不完全,因此实际的气液接触面积必小于填料的比表面积。
(2)空隙率ε填料的空隙率是指单位体积填料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是一个无单位的量。
空隙率越大,所通过的气体阻力越小,通过能力也越大。
(3)单位体积内堆积填料的数目n单位体积内堆积填料的数目与填料尺寸大小有关。
对同一种填料,减小填料尺寸则填料数目增加,单位体积填料的造价增加,填料层的比表面积增大而空隙率下降,气体阻力也相应增加。
反之,填料尺寸若过大,在靠近壁面处,α与空隙率ε均有所不同,可用(4)填料因子在填料被润湿前后,其比表面积α,单位为1/m,干填料因子和湿填料因子来表征这种差别。
干填料因子定义为3其值由试验测定;湿填料因子又简称填料因子,用符号Φ表示,其单位为 1/m,其值亦由试验测定。
ρ填料的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填料的质量,单位为㎏/m3。
填料塔的原理及结构填料塔(Packing Column)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例如应用于气体吸收时,液体由塔的上部通过分布器进入,沿填料表面下降。
气体则由塔的下部通过填料孔隙逆流而上,与液体密切接触而相互作用。
结构较简单,检修较方便。
广泛应用于气体吸收、蒸馏、萃取等操作。
1、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层:提供气液接触的场所。
液体分布器:均匀分布液体,以避免发生沟流现象。
液体再分布器:避免壁流现象发生。
支撑板:支撑填料层,使气体均匀分布。
除沫器:防止塔顶气体出口处夹带液体。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2、填料塔的附件填料塔的附件有填料支撑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器、除沫装置、填料压紧装置这五种。
(1)填料支撑装置主要用途是支撑塔内的填料,同时又能保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
若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先在填料支撑装置上发生。
对填料支撑装置的要求:对于普通填料,支撑装置的自由截面积应不低于全塔面积的50%,并且要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刚度;结构要合理,利于气液两相均匀分布,阻力小,便于拆装。
(2)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在填料塔内均匀分布,可以增大填料的润湿表面积。
以提高分离效率,因此液体的初始分布十分重要。
常用的液体分布装置有:莲蓬式、盘式、齿槽式及多孔环管式分布器等。
液体分布器的性能主要由分布器的布液点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布液点数),各布液点均匀性,各布液点上液相组成的均匀性决定,设计液体分布器主要是决定这些参数的结构尺寸。
对液体分布器的选型和设计,一般要求:液体分布要均匀;自由截面率要大;操作弹性大;不易堵塞,不易引起雾沫夹带及起泡等;可用多种材料制作,且操作安装方便,容易调整水平。
填料塔的主要结构部件及作用填料塔,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专业?其实它在工业中可有着大大的用处。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在厨房里用的一个神奇的过滤器,只不过它的“过滤”是为了分离液体和气体,让它们可以更好地混合和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填料塔的主要结构部件以及它们各自的“角色”,让你了解这些小家伙是怎么在幕后默默奉献的。
1. 塔体首先要说的,就是塔体。
这个大家伙可不是随便哪个小器皿可以替代的。
它就像是填料塔的“房子”,把所有的工作空间都包裹起来,确保里面的气体和液体能够尽情“跳舞”。
塔体一般都是用不锈钢或者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做的,这样一来,不怕那些“腐蚀性”的家伙们来捣乱。
你说它重要不重要?简直是关键中的关键,没了塔体,其他部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1.1 塔顶和塔底再来说说塔顶和塔底。
塔顶就像是一个“通风口”,它负责把气体从塔的顶部排出去,而塔底则是一个“接收器”,把液体从塔底引导出去。
这两个部件就像是上下的好伙伴,一起配合,把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搞得有条不紊,真是好得不能再好。
1.2 填料层然后是填料层。
这个部件就像是塔里的“舞池”,填料可以让气体和液体充分接触,增加它们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常见的填料有环状填料、波纹填料等等,形状各异,功能各样,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它们的“舞姿”可谓是千变万化,适应不同的场合,真是各有千秋。
2. 进料和出料系统接下来,我们得聊聊进料和出料系统。
这两个系统就像是填料塔的“进场和退场”通道。
进料系统负责把液体送入塔内,而出料系统则把分离后的液体和气体送出去。
想象一下,如果进料系统堵了,那整个塔就像是个瘫痪的巨人,动不了;而出料系统出问题,结果就可能是“暴雨倾盆”,把整个工厂都搞得乱七八糟。
2.1 控制阀控制阀在这个过程中可是个“掌舵人”。
它控制着流体的流量,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控制阀,液体随便往里冲,气体也随便往外跑,那填料塔就变成了一场“水灾”了。
填料塔的附属结构填料支承板(Packing support plate )主要包括:填料支承装置;液体分布及再分布装置;气体进口分布装置;除沫装置等。
要求:(1)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设计载荷量,支承板的设计载荷主要包括填料的重量和液体的重量。
(2)足够的自由面积以确保气、液两相顺利通过。
总开孔面积应不小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
一般开孔率在70%以上。
常用结构:栅板;升气管式;气体喷射式。
栅板(support grid):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缺点是栅板间的开孔容易被散装填料挡住,使有效开孔面积减小。
升气管式:具有气、液两相分流而行和开孔面积大的特点。
气体由升气管侧面的狭缝进入填料层。
气体喷射式(multibeam packing support plate):具有气、液两相分流而行和开孔面积大的特点。
气体由波形的侧面开孔射入填料层。
床层限位圈和填料压板(Bed limiter and hold down plate)填料压紧和限位装置安装在填料层顶部,用于阻止填料的流化和松动,前者为直接压在填料之上的填料压圈或压板,后者为固定于塔壁的填料限位圈。
规整填料一般不会发生流化,但在大塔中,分块组装的填料会移动,因此也必需安装由平行扁钢构造的填料限制圈。
液体分布器(Liquid distributor)作用:将液体均匀分布于填料层顶部。
莲蓬头分布器:一种结构十分简单的液体喷洒器,其喷头的下部为半球形多孔板,喷头直径为塔径的1/3~1/5,一般用于直径在0.6m以下的塔中。
它的主要缺点是喷洒孔易堵塞,且气量较大时液沫夹带量大。
压力型多孔管式分布器:有环形和梯形两种。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支承。
自由面积较大,气体阻力小,适用于气体流量很大的场合。
其操作弹性在2~2.5:1之间。
缺点:也存在小孔易堵塞的问题,故被喷淋的液体不能有固体颗粒或悬浮物。
梯形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优点:具有较多的喷淋点数,分布质量比较高,且操作弹性可高达4:1。
填料塔的原理及结构,一看就懂!填料塔(Packing Column)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例如应用于气体吸收时,液体由塔的上部通过分布器进入,沿填料表面下降。
气体则由塔的下部通过填料孔隙逆流而上,与液体密切接触而相互作用。
结构较简单,检修较方便。
广泛应用于气体吸收、蒸馏、萃取等操作。
1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层:提供气液接触的场所。
◆液体分布器:均匀分布液体,以避免发生沟流现象。
◆液体再分布器:避免壁流现象发生。
◆支撑板:支撑填料层,使气体均匀分布。
◆除沫器:防止塔顶气体出口处夹带液体。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2填料塔的附件填料塔的附件有填料支撑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器、除沫装置、填料压紧装置这五种。
⑴填料支撑装置主要用途是支撑塔内的填料,同时又能保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
若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先在填料支撑装置上发生。
对填料支撑装置的要求:◆对于普通填料,支撑装置的自由截面积应不低于全塔面积的50%,并且要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刚度;◆结构要合理,利于气液两相均匀分布,阻力小,便于拆装。
⑵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在填料塔内均匀分布,可以增大填料的润湿表面积。
以提高分离效率,因此液体的初始分布十分重要。
常用的液体分布装置有:莲蓬式、盘式、齿槽式及多孔环管式分布器等。
液体分布器的性能主要由分布器的布液点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布液点数),各布液点均匀性,各布液点上液相组成的均匀性决定,设计液体分布器主要是决定这些参数的结构尺寸。
对液体分布器的选型和设计,一般要求:液体分布要均匀;自由截面率要大;操作弹性大;不易堵塞,不易引起雾沫夹带及起泡等;可用多种材料制作,且操作安装方便,容易调整水平。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环保等领域。
它是通过填充物的作用,使气体和液体之间进行充分的质量和热量传递,实现气体吸收、液体吸附、气体分离等过程的设备。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填料层、支撑层、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以及进出料口等部分。
填料层是填料塔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气液传质效果。
填料层通常由多个填料层组成,填料层的选择和布置对填料塔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填料有环形填料、球形填料、板状填料等,其形状和材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确定。
支撑层位于填料层的底部,其作用是支撑填料层,保证填料的稳定性。
支撑层通常由多层网格板或网眼板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透气性,同时也有利于液体的均匀分布。
液体分布器位于填料层的顶部,其作用是将液体均匀分布到填料层中。
液体分布器通常由多个分流管或喷嘴组成,其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填料层的尺寸和液体流量确定。
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塔内液体的分布均匀性。
气体分布器位于填料层的底部,其作用是将气体均匀分布到填料层中。
气体分布器通常由多个分流板或喷嘴组成,其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填料层的尺寸和气体流量确定。
气体分布器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气体在填料塔内的分布均匀性。
填料塔还包括进出料口,用于将气体和液体引入和排出塔内。
进出料口通常位于填料塔的顶部和底部,其形式和结构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确定。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包括填料层、支撑层、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以及进出料口等部分。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气液传质过程,实现塔内物质的吸收、分离等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填料塔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产品的优质输出。
填料塔一、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图片3-10】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图片3-10所示为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二、填料的类型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
【图片3-11】几种典型的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1)拉西环填料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如图片拉西环所示。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
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塔筒:填料塔的主体结构,通常为圆柱形或方形,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2. 入口与出口:填料塔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进出口口,用于引入和排除需要处理的流体。
3. 填料层:填料塔内部设置填料层,用于增加表面积和接触时间,促进物质间的传质与反应。
填料可以是不同形式和材质的,如填料球、填料环、填料板等。
4. 入口分配器:入口处设有分配器,用于均匀分配流体进入填料塔。
5. 出口收集器:出口处设置收集器,用于收集处理后的物质。
6. 支撑结构:填料塔内部设置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填料层和维持塔的稳定性。
7. 冷却装置:对于需要进行冷却的反应,填料塔还需配置冷却装置,如冷却水管道、冷却器等。
8. 附件:填料塔还可能配置一些附件,如传感器、温度计、压力表等,用于监测与控制填料塔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