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5.63 KB
- 文档页数:6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科普讲座(二○一一年七月)一、概述(一)食品概念: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二)食品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并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食源性疾病(一)食源性疾病概念: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种类: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病原物:生物性病原物、化学性病原物、动植物天然毒素。
1、生物性病原物: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卵。
(1)细菌及其毒素1)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2)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
3)引起人与畜共患疾病:如生猪5号病(口蹄疫),系人畜共患疾病等。
(2)病毒1)引起婴儿秋季腹泻:如轮状病毒等。
2)引起甲肝: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可引发甲型肝炎流行。
(3)真菌1)引起人类赤霉病麦中毒: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一种叫做镰刀菌的真菌污染,当人食用了用赤霉病麦面粉制成的面食,可引起中毒性疾病(醉谷病)。
2)引起人类肝细胞坏死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其中以花生和玉米被污染最常见,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4)寄生虫及其卵很多动物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人吃了未煮熟的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得寄生虫病。
2、化学性病原物1)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或食物及其使用的工具、容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
2)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工具、容器、包装材料。
3)违法添加非食用添加剂。
4)食物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5)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发布日期:202*-11-16信息来源:湖州市卫生局字号:[大中小]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别人。
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
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
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以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及尿闭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症及酸中毒死亡。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患者开始感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常有肚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接着就发高烧,约二周左右才逐渐退烧。
发病的第二周,病人身上还会出现一些淡红色疹子,脾脏会肿大。
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同学们: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已经收到了8起集体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上报事件。
其中清远市就发生了2起,分别为佛冈县石角镇中心小学和清新县一中。
为了有效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厅要求全省中小学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将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发给同学们共同学习。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一、食物中毒的预防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学校食堂和超市的食品卫生把关严格,每天都经过了我们食品安全检验中心的检测。
但同学们自己家里带来或寄来的食物,由于放置时间过久或不能冷藏保存,会增大食物变质的可能。
尤其是肉类,变质后中毒症状会非常严重。
所以同学们不可以自己储存食物食用,尤其是肉类食物,食用后非常危险。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食物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老师们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同时同学们不要接触。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只能喝直饮水机里的热水,医疗处的冰块是用来冰敷用的,坚决不可以吃。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入手,分析食物中毒的危害,并提供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
正文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1.1 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1.2 食物中毒的原因:1.2.1 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主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等。
1.2.2 毒素:某些食物中存在毒素,如霉菌毒素和鱼类产生的季胺酸等。
1.2.3 化学物质:食物中可能存在一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
2. 食物中毒的危害:2.1 健康问题:食物中毒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如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2 经济损失:食物中毒事件会对食品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3 社会影响:食物中毒事件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3.1 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
3.2 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合理储存食物等。
3.3 食品加工和储存:严格控制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环境,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4 严格监管和检测: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5 食品安全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总结:预防食物中毒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控制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加强监管和检测以及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食品安全,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知识一,食品安全基本知识1.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
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2.什么是食品污染?有哪些环节导致食品污染以及其防制措施有哪些?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食物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2)造成急性食品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食品污染的防制主要有:(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4)加强农药管理;(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3.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吗?绿色食品并非特指那些"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它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水产、肉类。
绿色食品分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定义、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正文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1.1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由于摄入或接触到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它可以通过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有毒化学物质等途径传播。
1.2 食物中毒的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发热、头痛、乏力等。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食物中毒的原因2.1 细菌污染细菌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食材、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式等途径进入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2.2 病毒感染病毒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诸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以通过食物或者水传播,导致人们感染食物中毒。
2.3 化学物质污染有些食品可能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食物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3.1 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础。
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炊具和餐具、熟食与生食分开等。
3.2 安全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应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加工食品时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食品检验和监管食品检验和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4.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4.1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补液、抗生素等。
《健康教育宣传栏预防肠道传染病内容[大全]》预防肠道传染病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
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培训目的:1.清楚知道怎样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哪些事项。
2.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现象及预防措施。
培训时间:2019年5月24日培训地点:二楼会议室参加人员:孟祥珍、王成琴培训内容:一、怎样预防食物中毒1、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如果手上沾上了病菌,再去拿食物,病菌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从而引起腹泻。
2、要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腐败变质。
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
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不吃霉变的食物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5. 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6. 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7. 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8. 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二、常见的容易食物中毒的东西有哪些呢?1.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大棚种植的植物对农药需要量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完全将农药吸收,所以,清洗不净会导致冬季吃蔬菜水果时农药中毒。
2.腐烂的白菜3.生豆浆,豆浆一定要彻底煮熟后饮用。
4.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5.霉变甘蔗6.四季豆,又称菜豆、芸豆、刀豆、豆角菜豆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食用菜豆一定要烧熟煮透。
7.银杏,又叫白果,多食可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儿童不宜多食。
培训内容: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1、环境因素:1)水源污染: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水源污染,因此水质的卫生状况是影响肠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食品卫生:食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3)环境卫生:环境卫生状况不良会导致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因此环境卫生的改善对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2、个人因素:1)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惯差、不注意饮食卫生等都会增加感染肠道传染病的风险。
2)免疫力: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3)年龄:婴幼儿和老年人因为身体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五、预防控制1、加强环境卫生,保证饮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控制传染源。
2、加强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肠道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5、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控,如婴幼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人等。
6、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防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和防控意识。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惯、战争、饥荒等,以及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
此外,个人卫生惯、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病原体的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也会对发病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还会伴随发热、头痛和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一些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中毒性细菌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来势凶险,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
个人应该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是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
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同学们: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已经收到了8起集体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上报事件。
其中清远市就发生了2起,分别为佛冈县石角镇中心小学和清新县一中。
为了有效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厅要求全省中小学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将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发给同学们共同学习。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学校食堂和超市的食品卫生把关严格,每天都经过了我们食品安全检验中心的检测。
但同学们自己家里带来或寄来的食物,由于放置时间过久或不能冷藏保存,会增大食物变质的可能。
尤其是肉类,变质后中毒症状会非常严重。
所以同学们不可以自己储存食物食用,尤其是肉类食物,食用后非常危险。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
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
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食物
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老师们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同时同学们不要接触。
7.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只能喝直饮水机里的热水,医疗处的冰块是用来冰敷用的,坚决不可以吃。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到医疗康复处就诊。
三、冬季常见食物中毒
大多数人认为,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殊不知,在冬季,有些食物若食用不当,也会造成食物中毒。
在冬天,吃以下食物易发生食物中毒:
1.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
大棚种植的植物对农药需要量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完全将农药吸收,所以,清洗不净会导致冬季吃蔬菜水果时农药中毒。
2.腐烂的白菜
大白菜的叶子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腐烂后其含量会明显增高。
一旦大量进食,经肠道细菌作用,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发生中毒。
3.生豆浆
生豆浆中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饮用后容易中毒。
所以,豆浆一定要彻底煮熟后饮用。
需要提醒的是,豆浆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泡沫,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煮熟了,应继续加热5~10分钟,至泡沫消失才可饮用。
4.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
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中含有有毒物质龙葵毒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
5.霉变甘蔗
霉变甘蔗毒性非常强,进食2~8小时后会出现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现后遗症率达50%
6.四季豆,又称菜豆、芸豆、刀豆、豆角
生的菜豆中含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通常情况下,充分加热就能破坏毒素,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如果菜豆烹调时加热不彻底,毒素成分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7.银杏
又叫白果,多食可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儿童不宜多食。
据有关专家介绍,吃银杏最好是将它烧熟炒透后再食用。
8.苦杏仁
大量食用苦杏仁,会发生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昏迷,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1.传染源: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2.传播途径: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二、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
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
三、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做到“六要”“四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多吃醋和生大蒜,可抑菌调味。
(2)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保持宿舍内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
(4)饮用直饮水机水,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保持卫生间的干净、整洁,每天都做好厕所的清洗消毒。
“四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学生的宿舍去串门,尽量远离肠道
传染病患者。
医疗康复处
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