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欧姆定律学案二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节欧姆定律1.初步认识欧姆定律,正确说出各物理量的单位。
2.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学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师:上节实验课我们得到了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什么结论?生: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师: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在数值上有怎样的关系?这个关系首先是被德国的科学家欧姆发现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实验导入串、并联电路对灯泡亮度的影响1.把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2.把两个小灯泡并联在同一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乙)图小灯泡的亮度比(甲)图亮。
提出问题:为什么并联的小灯泡比串联的小灯泡亮?【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欧姆定律活动:根据学生在导课中的结论,分析出这个结论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的内容。
让学生自学课本欧姆定律这一知识内容,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表达式?(2)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如何统一的?(3)自己能否得出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归纳(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为I=。
(2)当公式中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时,电压单位是伏特(V),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变形公式为R=,U=IR。
【知识拓展】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和跟电阻成反比是有条件的)2.由欧姆定律I=变形可得R=,故可以得到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学生讨论交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归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公式及其应用。
电阻的计算和影响因素也是重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我会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如讲解一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欧姆定律的规律。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公式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在讲解电阻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时,我会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电阻的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并观察电阻与材料、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对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我会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电阻的计算和影响因素,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实验观察、讲解示范、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
同时,我也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广洋湖中心初中初三物理“学思一体”教学案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编写人潘永飞审核人潘永飞课题:欧姆定律2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运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换式,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2、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的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变换式3、结合介绍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学难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的实验,归纳出欧姆定律1、上课得到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比。
2、给出欧姆定律:导体。
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二、介绍物理学家欧姆阅读P101“信息库《欧姆和欧姆定律》”三、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1)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2)说明各物理量的单位(3)说明1A的意义:四、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只有一种,即。
2、欧姆定律中的U、R、I是同一段电路上的电压、电阻、电流,注意它们的一致性。
3、公式I=U/R可变形为U = I R和R =U/I。
说明U = I R和R =U/I两个公式的意义。
U = I R:R =U/I:五、定律应用举例:例1.一个电烙铁的电阻为165Ω,工作时电流是1.33A,则加在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多大?1、教师示范解题,并说明要求。
2、学生练习解题。
(题目可让学生自拟)例2.在工厂中,为了安全,车床上的照明灯的供电电压是36V。
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2Ω。
则它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大?刚刚开灯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等于这个值吗?为什么?1、教师引导本题适用的公式,并分析。
2、学生解题。
六、布置作业。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制作教师:杨猛学科组长:教研主任学习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课本预习1、能过上节课的探究发现,能过导体的跟导体两端的成,跟导体的成。
2、欧姆定律:。
3、用表示电压,表示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U的单位为,R 的单位为,I 的单位为。
课堂导学(一)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变形得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2、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随堂练习1、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
2、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大于 5mA ,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 )A .5V B.15V C .30V D .36V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则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A .R 甲>R 乙;B .R 甲=R 乙;C .R 甲<R 乙;D .无法比较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 ,可知它的电阻为 Ω,若给它加上 18 V 电压,导线中电流为 A ,此时导线电阻为 Ω,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 A ,导线电阻为 Ω。
《欧姆定律》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知道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2、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解决串联、并联电路中的有关问题。
3、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知识梳理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 U / R (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3)适用条件: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2、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2)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温度: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导体(如玻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电阻的测量(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 U / I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达到合适的值,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U 和 I。
③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重复步骤②,测量多组数据。
④根据 R = U / I 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替代法:用已知电阻替代未知电阻,保持电路中其他部分不变,通过测量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电桥法: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测量电阻。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1)串联电路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R 总= R1 + R2 +… + Rn 。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 21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 / 2217.2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
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题组1】1.一个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是4Ω,当它两端的电压是2.8V 时,求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2.通过一个电阻器的电流是0。
4A ,电阻器的电阻是90Ω,求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多大?3.把一个电热器把它接在家庭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是5A ,该电热器的电阻是多少?【题组2】4.R 1、R 2串联后接到18V 的电源上,测得通过R 1的电流为0.2A ,R 2的电阻是40Ω.求:R 1的阻值和R 2两端的电压。
5.R 1与R 2串联后,连到10V 的电源上,R 1=30Ω,测得R 1两端的电压为6V ,求:电路中的电流和R 2的阻值。
6.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20V,R 1=25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求R 2的阻值和电压表的示数。
7.如图所示的电路,R 1=9Ω,R 2=6Ω,R 3=4Ω。
开关S 1、S 2均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
4V 。
求:(1)开关S 1、S 2均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用(每组):笔记本、演算本。
【教学过程】过渡: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喝没喝酒、喝多喝少用它一测就知道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学习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17.2欧姆定律表二: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欧姆定律的应用: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通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思考、交流、回答:酒精检测仪电子秤(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继续追问:同学们再来分析例题【板书设计】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
必须让学生走好第一步,为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欧姆定律,选择了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深浅适中,突出重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2.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二) 同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公式,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2.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3.理解路段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自主学习】1.关于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动态应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之中的动态分析的具体步骤大体如下:(1)判断动态源及动态源总电阻的变化.进而判断闭合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 (2)依据rR EI +=,判断闭合电路干路电流的变化情况. (3)依据U=E-Ir ,判断外电路电压(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4)依据分压、分流原理判断动态部分的物理量的变化. 2.关于电源的功率问题(1)如图7—2所示,电阻Rr ,则:电源消耗的总功率用P 总=______求解;电源的输出功率用P 出=________求解; 电源的内耗功率用P 耗=________求解. 定值电阻的发热功率亦可用P R =I 2R电源的效率为100⨯=总出P Pη%值得注意的是,若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适用:P=I 2R=U 2/R .电源的输出功率P 外=UI=I 2R=U 2/R .同样能量守恒的方程也就有:EI=UI+I 2r 或EI=I 2R+I 2r ,或EI=U 2/R+I 2r 。
若外电路是非纯电阻电路,能量守恒方程只有:EI=IU+I 2r .(2)电源的输出功率的变化:①当∣R 一r ∣越大,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越______;∣R-r ∣越小,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越___________.②当∣R —r ∣=0时,即R=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rE P 42=出.【问题探究】①讨论当外电路总电阻R 变化时,路端电压与内压分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R →∞(外电路断路)时:I=_______________,U 内=__________,U 外=_______________。
1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学习目标:理解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能利用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知识回顾:练习1、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已知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练习3、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Ω、484Ω。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探究活动一: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的总
电阻为R根据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小结: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_________公式,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探究活动二: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
总电阻是R,根据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小结: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1=U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_______,等于两分电阻的________________。
公式。
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做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练习4、5Ω的电阻R1和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练习5、R1=10Ω,R2=20Ω,求出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
练习6、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为80Ω,通过
R2的电流为0.2A,求R2。
你能用两种方法做吗?
探究活动三: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
电源电压12V,R1=10Ω,R2=20Ω,分别求出R1和R2两端的电压U1和U2。
通过分析
计算结果找到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在串联电路中,
探究活动四: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有什么关系?
已知R1=10Ω,R2=30Ω,干路电流1.2A,分别求出R1和R2的电流I1和I2。
根据
计算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并联电路分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分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
当堂训练:
1、把3个15Ω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9 V 的电源上,则这个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是?电路中的电流是?
2、已知有20Ω和60Ω的两个电阻,则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3、如图,电源电压是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5A,电压
表的示数是6V。
求(1)R1中的电流I1是多少?
(2)某同学在求R2的电阻时,过程如下:根据欧姆定律:2
6
12
0.5
U V
R
I A
===Ω,请你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