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3-外用膏剂
- 格式:doc
- 大小:697.00 KB
- 文档页数:21
第十三章 外用膏剂第一节 概述一. 定义、特点与分类1.定义 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特点 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3.分类 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油脂性 乳剂型 水溶性软膏剂(Ointments糊剂 凝胶剂 涂膜剂(广义)硬膏剂(plasers )铅硬膏 橡胶硬膏 巴布膏剂 透皮贴剂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缓(控)释制剂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一)经皮吸收机理 1.皮肤构造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①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 ②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脂溶性药物)③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皮肤因素: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 ;毛孔多少皮肤洁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2.药物因素: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T KCDA dt dQ药物透皮速率dQ/dt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K 、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C 、扩散系数D 、给药面积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T 成反比3.基质因素基质作用―-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取决于药物在基质的分配系数大小药物在基质中解离度愈大,愈 利于吸收药物在角质层/基质的分配系数愈大,愈 利于吸收基质类型— 两亲性利于吸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于释药和吸收;药物透皮机会,吸收增快(O/W型 >W/O型 >油脂性)4. 附加剂:加入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砜、氮酮、萜烯类),利于吸收;基质作为闭塞性敷料时,使角质层含水量由15~50%,渗透性增加5~10倍。
外用膏剂: 药物与适宜地基质制成专供外用地半固体或近似固体地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 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 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 能避免肝脏地首过效应, 避免药物在胃肠道地破坏, 减少血药浓度地峰、谷变化, 降低药物地副作用.、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 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药物透皮吸收地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地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药物透皮吸收地影响因素:⑴皮肤条件: 应用部位, 皮肤地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⑵药物性质: 理想药物: 具有适宜地油、水分配系数, 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⑶基质地组成与性质:①吸收: 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②基质地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地穿透与吸收: 当基质小于弱酸性药物地或大于弱碱性药物地时, 药物地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③附加剂: 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④增加皮肤地水合作用地基质, 也能增加药物地渗透性.油脂性强地基质封闭性强, 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⑷其他因素: 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注: 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地释放较快, 但对药物地穿透作用影响不大, 制成地软膏较难透皮吸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地半固体外用制剂.、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 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常用地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理想地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①具有适宜地黏稠度, 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能与药物地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 有利于药物地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 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 不妨碍皮肤地正常功能与伤口地愈合.⑤易洗除, 不污染衣物.油脂性基质:⑴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 促进皮肤地水合作用, 对皮肤地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地创面.⑵分类: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 油脂动植氢化油, 类脂羊毛动物蜡,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油脂类: 动物油豚油;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 提高药物渗透, 黏稠;蜂蜡(黄、白)调节稠度, 辅助乳化;虫白蜡增加稠度;鲸蜡增加稠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烃类: 凡士林黄、白;固体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硅酮(硅油): 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注: 凡士林: 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地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地释放与穿透性. 调节稠度: 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乳剂型基质:⑴特点: ①对油和水均有一定亲和力,有利于药物地释放与穿透;②可吸收创面渗出物,易涂布、易清洗;③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地皮肤病,忌用于糜烂、溃疡及化脓性创面;④遇水不稳定地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⑵/型乳剂基质: 能与多量地水混合、无油腻、易洗除.药物地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但若患处分泌物太多,分泌物会反向吸收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应注意适应证地选择.分泌物太多不宜用(反向吸收)例如,一价皂(肥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地/型乳剂基质:处方: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凡士林,羊毛脂,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蒸馏水加至.处方分析: ①三乙醇胺皂: 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皂化生成硬脂酸胺皂为/型乳化剂.②未皂化地硬脂酸: 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地稠度. ③羊毛脂: 增加油相地吸水性和药物地穿透性. ④液状石蜡和凡士林: 调节基质地稠度,增加润滑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⑤单硬脂酸甘油酯: 增加油相地吸水能力, 辅助乳化、稳定、增稠.⑥尼泊金乙酯:防腐剂. ⑦甘油:保湿剂.⑶/型乳剂基质:吸收部分水分, 透皮良好, 涂展性佳.例如,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司盘)作乳化剂地型乳剂基质:处方:凡士林, 硬脂醇, 倍半油酸山梨醇酯, 尼泊金乙酯, 加水至.分析:①倍半油酸山梨醇酯:司盘, /型乳化剂.②硬脂醇(十八醇):辅助乳化.水溶性基质:⑴特点:①释药较快.②无油腻性和刺激性.③能吸收组织渗出液, 可用于糜烂创面和腔道黏膜.④润滑作用较差.⑤易失水、发霉, 故需加保湿剂与防腐剂.⑵分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等.②聚乙二醇():本品与苯甲酸、鞣酸、苯酚等混合可使基质过度软化, 可降低酚类防腐剂地防腐能力;长期使用可致皮肤干燥.③卡波姆(卡波普):适用于脂溢性皮炎地治疗.④其他:海藻酸钠、甘油明胶.液体药剂良好地助悬剂、增稠剂和辅助乳化剂, 还可用作黏合剂、包衣材料及缓释、控释材料.、软膏剂地制备⑴基质地处理:油脂性基质:加热熔融, 并趁热滤过, 除去杂质, 必要时℃×干热灭菌并去除水分.水溶性基质:溶胀、溶解制成溶液或凝胶后备用⑵药物加入基质地一般方法:)不溶性固体药物:①制粉甘油、蜡→研匀→渐加基质.②粉熔融基质→搅拌致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植物油提取饮片: ①植物油溶剂→加热提取→加基质混匀.②油与基质地混合液→加热提取→冷凝.)可溶性药物: ①水溶性药: 与水溶性基质混合→加入基质中;与油脂性基质混合→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与其余基质混匀;与乳剂基质混合→溶于相应地水相或油相中.②油溶性药→直接溶解在熔化地油脂性基质中.)中药浸出物: ①中药煎剂、流浸膏等→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②固体浸膏→加少量溶剂(如水、稀醇等)使之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共熔成分: 可先将其研磨共熔后,再与冷至℃左右地基质混匀.)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 待基质降温至℃左右,再与其混合均匀.⑶制备方法)研合法: 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宜液体研磨成细糊状,再递加余基质研匀. 适用: 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均匀混合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熔合法(热熔法): 将基质先加热熔化→渐加药→搅拌至冷凝.适用: 含有不同熔点基质, 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主药可溶于基质;需用溶融基质提取饮片有效成分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如:熔点较高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融, 熔点较低如凡士林、羊毛脂等随后加入熔化.)乳化法:油相加热熔融;水相加热至同温(约℃)→两相混合→搅拌至冷凝.油、水两相混合方法:①分散相加至连续相中, 适用含小体积分散相地乳剂系统.②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 适用多数乳剂系统.③两相同时掺和, 适用于连续地或大批量地操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眼膏剂: (灭菌制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地供眼用地无菌软膏剂.常用基质凡士林: 液状石蜡: 羊毛脂(关键地位: 吸水性,黏附性,表面活性): : .尤适用于抗生素和中药眼膏.制备要点: 基质干热灭菌℃~小时.配制用具干热灭菌.包装用软膏管苯酚溶液或地乙醇浸泡(消毒剂消毒),用时灭菌蒸馏水冲洗.操作洁净、无菌条件.质量要求: ⑴基质除符合软膏剂地要求外,应均匀、细腻,对眼部无刺激性,易涂布. ⑵基质在配制前应滤过并灭菌.⑶每个容器地装量应<.⑷混悬型眼膏剂不得检出>μ地粒子.⑸每支中每支内含不小于μ具有光泽地金属性异物数超过粒者不得过支,其总数<粒;如有超过,复试支;初试、复试结果合并如上法计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膏药: 指饮片, 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 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地供皮肤贴敷地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 后者称为白膏药.黑膏药常用.、黑膏药地特点: .黑色地油润固体..基质高级脂肪酸地铅盐..用前需烘软, 贴于患处, 经络穴位..局部作用: 保护、封闭及拔毒生肌、收口、消肿止痛..全身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黑膏药基质地原料:①植物油:麻油(最好)、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②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 为橘红色非结晶性粉末, 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 含量要求在以上.注:使用前应干燥, 并过筛使成松散细粉, 以免聚结成颗粒, 下丹时沉于锅底, 不易与油充分反应.、黑膏药地制备:工艺流程:药料提取(炸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药料提取(炸料):油温~℃.炸料程度植物油炸至枯黄.后下质地轻泡不耐油炸地(花、草、叶、皮), 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研粉摊涂前加入挥发性成分、矿物药、贵重药(温度不超过℃).()炼油:油温℃.炼油程度滴水成珠.过“老”膏药松脆, 黏着力小, 贴用时易脱落.太“嫩”膏药质软, 贴后容易移动, 且黏着力强, 不易剥离.()下丹成膏(油丹生成高级脂肪酸铅盐):下丹油温℃.油丹皂化温度℃. 油:丹=:~(冬少夏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膏药老嫩判断(取少量滴于水中): 嫩膏粘手,应继续加热,或补加铅丹加热. 合格膏不粘手,向度适当. 老膏发脆,添加炼油或掺入适量较嫩膏料调整.()去“火毒”: 水中浸泡、或动态流水. 火毒: 醛、酮、脂肪酸等,具刺激性.火毒刺激反应: 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骚痒,重者发疱、溃疡.()摊涂: 膏药团块,文火或水浴上热熔,℃~℃保温,加入细料药搅匀,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裱背材料(皮革、布、多层韧皮纸)上,折合后包装,置阴凉处贮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贴膏剂: 提取物、饮片细粉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地基质和基材制成地供皮肤贴敷, 可产生局部或全身地作用地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包括橡胶膏剂、凝胶膏剂(原巴布膏剂)、贴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橡胶膏剂: 药材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成.⑴组成: ①裱背材料: 漂白细布、聚乙烯、软聚氯乙烯片.②膏料: 治疗药物、基质(橡胶)、辅料.③膏面覆盖物: 塑料薄膜、硬质纱布或玻璃纸避免黏着及挥发性药物地挥散.⑵基质地组成: ①主要是橡胶.②增黏剂: 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β蒎烯.③软化剂: 可使生胶软化,增加胶浆地柔性和成品地耐寒性,改善膏浆地黏性.常用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植物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④填充剂: 氧化锌(药用规格)、锌钡白(俗称立德粉).⑤溶剂: 溶解基质,汽油、正己烷,需回收除去.含挥发油及挥发性药物较多,软化剂应酌减.挥发性药物不宜过加,易损失使膏面干燥.氧化锌: 与松香酸生成锌盐,增加膏料与裱背材料地黏着性;亦能减弱松香酸对皮肤地刺激,还有缓和地收敛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锌钡白: 热压法制橡胶膏剂时常用作填充剂, 其特点是遮盖力强, 胶料硬度大.⑶橡胶膏剂地制备: ①溶剂法(常用).②热压法.溶剂法工艺流程: 药料提取→膏浆制备→涂布→回收溶剂→切割→加衬→包装.、凝胶膏剂(巴布膏剂): 提取物、饮片细粉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地亲水性基质混匀后, 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地贴膏剂.特点: 使用方便, 贴敷舒适, 对皮肤无刺激性.由于基质亲水, 膏层含有一定量水分, 贴用后皮肤角质层易软化, 水合作用增加, 有利药物地透皮吸收.缺点是黏性较差.组成: 裱褙材料漂白布、无纺布.保护层(膏面覆盖物)聚乙烯薄膜.膏料层药料基质(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甘油和微粉硅胶)制备工艺流程: 药物→基质→混匀→膏料→涂布→压防粘层→切割→包装.、贴剂: 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地高分子材料制成地一种薄片状贴膏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组成: 背衬层, 药物贮库层, 粘胶层, 防粘层.常用基质: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和聚乙二醇等..软膏剂地质量要求⑴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地黏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⑵软膏剂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⑶含细粉地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μ地粒子.⑷软膏剂地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黑膏药地质量要求⑴黑膏药地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⑵黑膏药应乌黑、无红斑.⑶黑膏药软化点应符合各品种项下地有关规定.⑷黑膏药地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规定..贴膏剂地质量要求⑴贴膏剂地膏料应涂布均匀,膏面应光洁,色泽一致,无脱膏、失黏现象.背衬面应平整、洁净、无漏膏现象.涂布中若使用有机溶剂地必要时,应检查残留溶剂.⑵贴膏剂每片地长度和宽度,按中线部位测量,均不得小于标示尺寸.⑶贴剂地重量差异限度应在平均重量地±以内,超出限度地不得多于片,并不得有片超出限度倍.⑷橡胶膏与凝胶膏剂地含膏量、橡胶膏地耐热性、凝胶膏剂地赋形性、各种贴膏剂地黏附力应符合各品种项下地有关规定.⑸凝胶膏剂和贴剂地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橡胶膏剂每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复方南星止痛膏:橡胶膏剂例:徐长卿软膏地:【处方】丹皮酚,硬脂酸,羊毛脂,液状石蜡,三乙醇胺,甘油蒸馏水处方分析:.基质:乳剂型基质——型. .乳化剂:硬脂酸胺皂. .乳剂基质地制备:新生皂法. .软膏剂制备方法:乳化法. .未皂化地硬脂酸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地稠度. .羊毛脂可增加油相地吸水性和药物地穿透性. .液状石蜡和凡士林用来调节基质地稠度,增加润滑性. .甘油:保湿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2.外用膏的分类3.药物的透皮皮吸收及其影响因素(二)软膏剂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2.软膏剂的制法3.眼膏剂的特点(三)黑膏药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3.黑膏药的制法(四)橡胶膏剂1.橡胶膏剂的基质2.橡胶膏剂的制法(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1.凝胶膏剂的组成2.涂膜剂的组成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①药物+基质→半固体、近似固体(专供外用);②多用于慢性病,保护、润滑、局部治疗;③经皮给药系统可全身治疗。
2.外用膏剂的分类3.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4.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①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病变、温度、湿度、清洁程度。
②药物性质油、水分配系数适宜,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宜选择分子质量较小、药理作用强药物。
③基质④其他: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与皮肤接触时间。
5.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①组成、类型和性质乳剂型基质药物吸收最好,吸水性软膏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次之,烃类基质最差。
②pH弱酸性药物pKa>基质pH>弱碱性药物pKa 分子型↑③添加透皮促进剂氮酮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油脂性基质封闭性强。
随堂练习A1:关于外用膏剂药物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质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似时,有利于某些药物的透皮吸收B.聚乙二醇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较快且较易透皮吸收C.油脂性基质可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而提高药物的渗透性D.基质的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E.基质的pH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正确答案』BA1:下列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水溶性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大有利于药物吸收B.解离型药物易渗透入皮肤,疗效好C.药物分子量大的易透皮吸收D.药物吸收在烃类基质中最好E.氮酮有较强的透皮促渗作用『正确答案』E二、软膏剂乳膏剂:乳剂型基质糊剂:饮片细粉量>25%(一)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特点代表品种应用1.油脂性基质①特点·润滑、无刺激性、封闭、水合、保护软化作用强;·油腻、疏水、药物释放较差、用水不易洗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3-外用膏剂第十三章外用膏剂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特点与分类1.定义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特点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3.分类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油脂性乳剂型水溶性软膏剂(Ointments)半固体,易涂布糊剂凝胶剂涂膜剂(广义)硬膏剂(plasers)铅硬膏橡胶硬膏巴布膏剂透皮贴剂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种类基质举例软膏剂油脂性油脂类、类脂类、烃类蛤蜊油乳剂型水相、油相和乳化剂雪花膏、冷霜水溶性水溶性基质、亲水性凝胶硬膏剂黑膏药植物油+红丹(Pb3O4)狗皮膏橡胶硬膏生橡胶、增粘剂、软化剂、填充剂麝香止痛膏巴布膏剂亲水性基质/保湿剂、填充剂、渗透促进剂芳香巴布剂透皮贴剂膜聚合物和骨架材料、压敏胶东莨菪碱贴剂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缓(控)释制剂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一)经皮吸收机理 1.皮肤构造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①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 ②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脂溶性药物)③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皮肤因素: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 ;毛孔多少皮肤洁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2.药物因素: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T KCDA dt dQ药物透皮速率dQ/dt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K 、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C 、扩散系数D 、给药面积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T 成反比3.基质因素基质作用―-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取决于药物在基质的分配系数大小药物在基质中解离度愈大,愈 利于吸收药物在角质层/基质的分配系数愈大,愈 利于吸收基质类型— 两亲性利于吸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于释药和吸收;药物透皮机会,吸收增快(O/W型 >W/O型 >油脂性)4. 附加剂:加入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砜、氮酮、萜烯类),利于吸收;基质作为闭塞性敷料时,使角质层含水量由15~50%,渗透性增加5~10倍。
其他因素:298--299页第二节软膏剂一.概述皮肤定义: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容易涂布于黏膜半固体外用制剂创面特点:局部作用(保护、防皲裂、防腐、杀菌、消炎、收敛等全身作用(例如:硝酸甘油软膏;东莨菪碱TTS制剂)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到皮肤(保护、防皲裂等)穿透:药物透过表层角质层到真皮层(杀菌、消炎、收敛)吸收:药物吸收入血(全身治疗作用)二.基质掌握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基质基本条件:涂展性、粘稠性(易涂布);理化性质稳定无刺激性;室温时半固体,遇体温不熔化,但能软化(有适宜的凝固点和软化点)(一)油脂性基质1.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十八酸(硬脂酸)C17H35COOH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十四酸(肉豆蔻酸)C14H29COOH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2.类脂类:高级脂肪酸醇酯3.烃类:石油馏出物液体(液体石蜡)、半固体(凡士林)和固体(石蜡、地蜡)4.硅酮类: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硅油类别常用基质应用特点油脂类豚脂(己已淘汰)、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易酸败类脂类羊毛脂(含胆甾醇及其酯)蜂蜡(棕榈酸蜂蜡醇酯)强吸水性、强渗透性有一定乳化作用烃类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轻质:d=0.82~0.88;重质:d=0.86~0.9)常用基质、化学性质稳定用于调节稠度硅酮类二甲聚硅、甲苯聚硅对眼有刺激性处方例:1.单软膏(治手足皲裂) 2.白色软膏蜂蜡 330g 无水羊毛脂 50g植物油适量白蜂蜡 50g全量 1000g 白凡士林适量全量 1000g 3.亲水凡士林白蜂蜡 80g 硬脂醇 30g胆固醇 30g 白凡士林适量全量 1000g4.硫磺鱼石脂软膏鱼石脂Ichthammoli 10g升华硫Sulfuris Sublimati 10g醋酸铝Aluminii Acetatis 5g羊毛脂Adipis Lanae 25g液体石蜡Paraffini Liquidi 10g凡士林Vaselini 40g全量 100g(二)乳剂型基质1.基本条件:粘稠性、涂展性、稳定性、无刺激性;理化性质稳定;无刺激性;室温时半固体,遇体温不熔化,但能软化(凝固点、软化点)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吸收分泌液,促进穿透,易洗涤,不污染衣服(W/O不易达到)。
基本物质:油相(油脂性基质),水相和乳化剂2.乳化剂: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对油/水(基质)的亲和性,能帮助药物溶解或分散;对皮肤具有湿润作用,改变角质层结构,利于药物穿透(1)O/W型:含水量较大,对皮肤的穿透梨较W/O型强,可洗性好,需加保湿剂(2)W/O型:有油腻感,能吸收水分,对皮肤有一定穿透力,不易洗涤穿透性和可洗性:O/W型 > W/O型为什么?润滑性和稳定性:W/O型 > O/W型(不易失水、霉败)附加剂:增稠剂调节稠度,使在室温下呈半固体(石蜡)保湿剂使水相不失水(甘油)乳化剂(O/W型;W/O型)稳定剂(既有辅助乳化剂作用,又有增稠、稳定作用)如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防腐剂(尼泊金类0.05~0.1%、山梨酸0.2%,等)抑菌剂(眼用软膏)抗氧剂、渗透促进剂等处方例:(1)“雪花膏”基质硬脂酸Acidi Stearici 150.0g液体石蜡Paraffini Liquidi 125.0g 油相石蜡Paraffini 125.0g三乙醇胺Triaethanolamini 40.0g 乳化剂甘油Glycerini 50.0g 保湿剂硼砂Boraxi 2.0g ?尼泊金Nipagin 1.0g 防腐剂蒸馏水Aquae Destillatae 460.0g 水相共制成 1000.0g乳化剂形成机制:①胺皂的形成:C17H35COOH + N(C2H4OH)3C17H35COONH(C2H4OH)3②钠皂的形成:Na2B4O7 + 3H2O 2NaBO2 (偏硼酸钠)+2H3BO3(硼酸)NaBO2 + 2H2O H3BO3 + NaOHC17H35COOH+ NaOH C17H35COONa+ H2O (2)“冷霜”基质分析处方白凡士林 120.0g无水羊毛脂 80.0g白蜂蜡 80.0g液体石蜡 280.0g司盘-80 30.0g硼砂 7.0g苯甲酸钠 5.0g蒸馏水 418.0g乳化剂:①司盘-80;②钠皂(同上);③C25H51COOH + NaOH C25H51COONa + H2O(3)“肤轻松”软膏Fluocinoloni Acetonidi Acetatis 0.25gVaselini Albi 100.0gParaffini Liquidi 60.0gAlcoholis Stearylii (十八醇) 90.0gNatrii Laurylis Sulfatis(月桂醇硫酸钠) 10.0gDimesulfoxidi (二甲基亚砜) 15.0gEthylparabeni(尼泊金乙酯) 1.0gGlycerini 1.0gAquae Destillatae ad 1000.0g油所需HLB 值 1260100601210012=+⨯+⨯= 乳化剂HLB 值 7.15109010409013=+⨯+⨯=用作软膏基质的乳化剂 类型 类 别 举 例 阴 离 子 型 肥皂类(RCOO )n -M n+ 硫酸化物 ROSO 3- M +磺酸化物 RSO 3- M + 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钠(钾、胺)、钙(镁)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化蓖麻油、硬脂醇硫酸钠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阿洛索(琥珀酸磺酸钠)非离 子 型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司盘20、40、60、80(脂肪酸山梨坦类)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吐温20、40、60、80(聚山梨酯类)易使脂肪组织增厚;忌用于碱类、重金属盐类、酚类、鞣质药物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卖泽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苄泽类(西土马哥、平平加O 、埃莫尔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其他高级醇类胆甾醇、蜂蜡醇、十六醇等(三)水溶性基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聚乙二醇 PEG < 700 液体;PEG 1000~1500 半固体;2000以上固体缺点:润滑性差,干后有粗糙感;不能容纳大量水分;对发炎皮肤有轻微刺激;与鞣酸、苯甲酸、尼泊金类有配伍禁忌;对塑料有溶解作用(包装材料)。
甘油∶明胶∶水(10~30∶1~3∶70~80);其他:纤维素类:MC(pH2~12均稳定)、CMC-Na( pH5~10稳定,不稀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等三.软膏剂的制备掌握软膏中药物的处理及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一)基质的净化和灭菌 150℃ 1h(二)制备方法1.研和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不大,药物为不溶性固体、不宜加热;少量制备研磨、过筛(混匀)研匀药物加液研磨加少量基质逐加基质至全量器具或机械:软膏刀(板)、乳钵(电动乳钵)、三滚筒软膏研磨机2.熔合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较大,药物为可溶性固/液体固体基质高于基质熔点熔化加入半固体、液体基质温度搅拌加入可溶性药物,混合熔化挥发性药物冷至40℃以下搅至冷凝3.乳化法――油溶性基质、脂溶性药物、亲油乳化剂(HLB值较小)水相----水溶性基质、水溶性药物、亲水乳化剂(HLB值较大)操作步骤:油相(置干燥容器内)加热熔融至70~80℃左右,备用;水相(置容器内)加热熔融至70~80℃左右,备用;内相外相(或外相加入内相),降温继续搅拌至冷凝。
附:附加剂随水溶性、脂溶性并入水相或油相加热(例:305~306页)四、外用凝胶剂药物+基质(高分子材料)液体或半固体凝胶状(均一、混悬、乳剂型)水性凝胶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讲义)油性凝胶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二价皂制备基质的溶胀药物的加入眼膏剂:定义:药物+基质眼用(灭菌)软膏剂要求:对眼部无刺激(基质和药物粒度)、操作时无细菌污染制备:(见讲义)中药复方眼膏剂(有待于提高)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软膏剂的成型和质量与其熔点(或滴点)、粘度(稠度)、伸展性和酸碱度等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应具有适宜的流动性,便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