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操作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0.03 KB
- 文档页数:2
肌内注射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肌内注射的语言沟通
护士携治疗车到病室,核对床号及治疗护理项目单,到患者床头。
护士:“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患者:“王新”。
护士:您好,王新。
我来核对一下您的腕带。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护士:王新,今天感觉怎么样?患者:好多了。
护士:今天遵照医嘱给您肌内注射B12,它的主要作用是营养神经,我们今天进行右侧肌内注射,请您不要紧张,可以吗?患者:好。
护士:“王新,我先看下您局部皮肤情况”。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检查患者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无硬结、瘢痕。
并进行定位。
护士:请稍等,我准备一下,洗手戴口罩。
护士:现在我要给您消毒皮肤,您会感觉有点凉,请不要紧张。
护士:(再次核对)是一床王新吗?患者:是。
王新,现在要给您进行肌内注射了,我会动作轻柔,请您配合。
护士:(针刺入后)稍微有点疼,请您忍一下,推药时我会慢慢的,请您不要紧张。
护士:(拔针按压时)现在针已经给您注射好了,您配合的非常好!您感觉怎么样?
护士:(再次核对)是一床王新对吗?您现在有没有什么不适感?
患者:没有
护士:如果感到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按呼叫器,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
谢谢您的配合,您好好休息吧。
再见.。
肌肉注射考核标准评分
肌肉注射考核标准评分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1. 面部消毒准备:评分范围一般在1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
否正确选择适当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是否按规定时间消毒并保持消毒状态。
2. 选择注射部位:评分范围一般在1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
否正确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伤及重要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
3. 注射准备:评分范围一般在1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否正
确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是否正确抽取药物并注满注射器,是否除去气泡。
4. 手术姿势和操作:评分范围一般在2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
是否采取正确的手术姿势和操作,如正确确定注射器与皮肤的角度、精确找到注射部位等。
5. 注射技术:评分范围一般在3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否掌
握正确的注射技术,如注射器的插入速度和深度、药物注射的速度和力度等。
6. 病人的反应:评分范围一般在2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否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并观察病人的反应以及处理相应的情况。
7. 注射后处理:评分范围一般在10分以内,考察注射者是否
在注射后正确处理废弃物和注射器,以及是否能妥善对待病人的注射部位。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将每个方面的评分相加,即可得到总评分。
评分从0分到100分,根据分数的不同可以对注射者的技术和操作进行准确的评估。
评分越高,代表注射者的技术越精湛,操作越规范。
肌内注射法评分标准肌内注射法评分标准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工作年限:______ 职称:______ 考核时间:______ 得分:______程序规范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2.核对医嘱、治疗单(卡) 5 未核对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3.评估。
(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 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 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态。
(4) 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解释扣2分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5.用物准备:手消毒液,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分包,无菌,无菌持物钳,2~5ml一次性注射器,棉签,药液,皮肤消毒剂,砂轮,治疗单(卡),笔,表,利器盒,盛污,必要时备清洁方纱折断安瓿用 5 未铺治疗巾扣2分,手污染治疗巾、铺盘;方法不对扣1分,不核对扣5分;未检查一项各扣2分;检查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6.打开无菌治疗巾包,按规范要求铺治疗盘 2 方法不对扣1分,不核对扣5分;未检查一项各扣2分;检查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7.核对。
(1) 注射单(卡):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
(2) 药品:药名、剂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对光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絮状物,瓶身有无裂痕。
(3)一次性注射器: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完整性。
5 查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8.吸药。
(1) 将安瓿尖端药液弹下,安瓿锯痕,用清洁方纱包裹折断/消毒后折断。
(2) 取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并衔接紧密。
(3) 用正确方法吸药,排尽空气。
(4) 将抽吸好的药液套上安瓿,置于无菌盘内。
3 锯后不消毒安瓿、注射器选择不当、吸药及排气方法不对、浪费药液各扣1分;吸好的药液未放入治疗盘内、未盖好各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9.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为患者进行遮挡 2 未核对扣3分;未遮挡扣2分10.选择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并能正确叙述一种定位方法 5 选择注射部位不对扣5分,定位不准确扣5分,不能叙述定位方法扣3分1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3 体位不合适,不利于肌肉放松扣3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12.常规消毒皮肤,范围直径大于5cm 2 消毒皮肤范围及方法不正确各扣2分13.注射前查对,确认无误,并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214.进针:指导患者放松,左手拇指、食指绷紧 5注:每项最高得分为所列分值,每项扣分不超过所列分值。
肌内注射法打分指南1. 背景肌内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物能够迅速吸收并产生效果。
正确的肌内注射技术对于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肌内注射法的打分指南,帮助医务人员评估和改善他们的肌内注射技术。
2. 打分标准为了评估肌内注射技术的质量,我们提供以下打分标准:2.1 注射点位准确性(10分制)- 10分:药物注射点位准确,位于目标肌肉组织内的理想区域。
- 7-9分:药物注射点位较准确,位于目标肌肉组织内的合理区域。
- 4-6分:药物注射点位不够准确,位于目标肌肉组织附近的区域。
- 1-3分:药物注射点位明显不准确,未能进入目标肌肉组织。
2.2 技术规范性(10分制)- 10分:注射器的选择和准备合理,操作规范,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7-9分:注射器的选择和准备基本合理,操作基本规范,大部分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4-6分:注射器的选择和准备不够合理,操作不够规范,部分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1-3分:注射器的选择和准备明显不合理,操作明显不规范,未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2.3 核心步骤(10分制)- 10分:执行注射的核心步骤准确无误,并且符合相关的医疗标准。
- 7-9分:执行注射的核心步骤基本准确无误,并且基本符合相关的医疗标准。
- 4-6分:执行注射的核心步骤不够准确无误,并且部分不符合相关的医疗标准。
- 1-3分:执行注射的核心步骤明显不准确无误,并且未能符合相关的医疗标准。
3. 使用指南为了评估肌内注射技术的质量,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以下步骤:- 确定注射点位- 准备注射器和药物- 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执行注射的核心步骤- 根据打分标准评估技术的质量并打分-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肌内注射技术的质量4. 结论正确的肌内注射技术对于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一个肌内注射法的打分指南,用于评估和改善肌内注射技术的质量。
肌内注射法评分规范
概述
肌内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
药物的情况。
为了规范肌内注射法的评分标准,以下是一套简要的
评分规范。
评分指标
1. 注射部位选择:
- 首选部位:上臂三角肌、臀部髂腰肌、大腿外侧肌肉。
- 次选部位:肱三头肌、臀部枕骨上肌。
- 避免注射到神经血管束区域。
2. 注射角度:
- 注射角度应与肌肉纤维方向垂直。
- 对肌肉较薄的部位,可选择45度角注射。
3. 注射深度:
- 成人注射深度约为2-3cm,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4. 注射前准备:
- 患者和医生都要洗手并佩戴洁净一次性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注射器。
5. 注射操作:
- 慢慢进针,有感觉到肌肉阻力时即可停止。
- 缓慢注射药物,注意药物不要漏出注射部位。
6. 注射后处理:
- 注射完成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渗漏。
注意事项
- 在注射过程中,注意避免刺激到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防交叉感染。
- 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避免频繁注射造成部位损伤。
根据以上的评分规范,可以有效提高肌内注射法的安全性和准
确性。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请医生和护士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操作,
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及神经较远处。
其中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骼峭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2)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其外1/3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骼嵴下缘处,在骼峭、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的手指宽度为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
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宽度约7.5cm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小剂量注射。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流程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准备查对记录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齐全。
3.按医嘱备药。
1.常规消毒皮肤。
2.再次查对床号、姓名。
3.排气,以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另一手将针头迅速刺入,固定针栓,抽回血,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1.查药名、剂量、浓度及有效期;对光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安瓿有无裂缝。
2.按规定弹、消、锯、消、折安瓿。
打开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后放入无菌巾内。
根据情况选择注射部位。
(1)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2)俯卧:两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x 床xx,您好,我是护士xx ,由于病情需要现在给您肌肉注射xx ,以利于xx ,请做好准备,这样的体位舒适吗?那我们开始了。
1.查对床头号、姓名。
2.解释并告知注射药物的名称、用药目的。
x 床xx,现在要给您注射了,可能有些痛,我会尽量轻一点,请您不要紧张。
检查配置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棉签轻压进针处,迅速拔针,继续按压片刻。
1.整理患者及床单位。
2.观察患者主观反应,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解释评估拔针选择部位消毒注射我帮您盖上被子吧,觉得这样可以吗?没有什么不舒服吧。
您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及时按这个呼叫器,我也会随时过来看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整理解释观察1.洗手,查对床头牌。
2.在医嘱本上签名,记录执行时间。
二人查对请您上腿伸直下腿弯曲(帮助患者摆体位,注意保护隐私)。
x 床xx,注射已经结束了,请您放松。
注:评分等级为A 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 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 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较少;D 级表示动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项目 标准分值 质量标准评分等级 A B C D 准备10分 3 1.着装符合要求,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 2 1 0 3 2.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肌内注射法打分标准
1. 注射技术
- 5分:注射动作准确,技术娴熟,无任何不良反应。
- 4分:注射动作准确,技术熟练,无大的不良反应。
- 3分:注射动作基本准确,技术尚可,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
- 2分:注射动作不够准确,技术较差,可能出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
- 1分:注射动作极不准确,技术非常差,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 注射部位
- 5分: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没有出现明显的淤血、血肿或感染。
- 4分:选择基本合适的注射部位,可能有轻微的淤血、血肿或感染。
- 3分:选择稍微不太合适的注射部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淤血、血肿或感染。
- 2分:选择明显不合适的注射部位,可能有中等程度的淤血、血肿或感染。
- 1分:选择完全不合适的注射部位,可能有严重的淤血、血
肿或感染。
3. 注射后处理
- 5分:注射后处理得当,无出血、渗血或其他不适。
- 4分:注射后处理基本得当,可能有轻微出血、渗血或其他
不适。
- 3分:注射后处理稍微不够得当,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出血、
渗血或其他不适。
- 2分:注射后处理不够得当,可能有中等程度的出血、渗血
或其他不适。
- 1分:注射后处理完全不得当,可能有严重的出血、渗血或
其他不适。
注意:以上分数仅供参考,具体分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请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肌内注射时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评估和记录,以提高标准化和准确性。
以上为肌内注射法打分标准,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肌肉注射操作评分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肌肉注射操作评分规范,以确保对肌肉注射技术的评估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
该评分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肌肉注射过程中进行操作评估和技术培训。
2.肌肉注射操作评分指标为了评估肌肉注射操作的质量,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分:2.1 注射点选取评分标准:选取注射点时,应考虑注射药物的特性和目的,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注射点要清洁,无明显污染。
评分等级:优秀:准确选取注射点,无任何明显污染。
良好:准确选取注射点,可能有轻微污染。
合格:选取注射点良好,但可能存在明显污染。
不合格:选取注射点不准确,存在严重污染。
2.2 技巧与方法评分标准:按照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进行注射。
注射时应注意掌握注射速度和力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采用正确的手势和操作方法,保证操作流畅。
评分等级:优秀: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进行注射,操作流畅且注射速度和力度适宜。
良好:注射角度和深度基本正确,操作略有不流畅或注射速度和力度稍有偏差。
合格:注射角度和深度一般正确,操作不太流畅或注射速度和力度较大偏差。
不合格:注射角度和深度明显错误,操作不流畅或注射速度和力度明显偏差。
2.3 依从医嘱与规范评分标准:注射前确认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操作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评分等级:优秀:能准确理解和执行医嘱,且操作符合规范和指南。
良好:基本能理解和执行医嘱,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和指南。
合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执行医嘱的偏差,但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和指南。
不合格:理解和执行医嘱存在明显偏差,操作与规范和指南不符。
3.评分汇总和建议根据以上评分指标,对肌肉注射操作进行评分,将评分进行汇总,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评分等级:优秀: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水平,无需改进。
良好:多数指标达到良好水平,可以进一步优化操作细节。
合格:多数指标达到合格水平,需要改进技术和操作流程。
不合格:多数指标未达到合格水平,需要进行系统培训和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