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地铁与轻轨轨道工程
- 格式:pptx
- 大小:12.46 MB
- 文档页数:62
浅谈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的风险与保险【摘要】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保险在土建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的风险分析入手,探讨了保险公司如何评估土建工程的风险,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适用于土建工程风险管理,以及保险索赔流程及注意事项。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保险在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中的必要性。
结论部分讨论了如何有效管理土建工程中的风险以及未来土建工程保险的发展趋势。
对于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的相关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来说,本文提供了一份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土建工程中的风险和保险相关问题。
【关键词】地铁、轻轨、土建工程、风险、保险、保险产品、索赔、案例分析、必要性、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概述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是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重要角色。
地铁是一种地下交通系统,通常由地下隧道、车站及相关设施组成,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轻轨土建工程则是指轻轨交通系统所需要的土地、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主要特点是线路相对直线、站点相对短距、车辆相对小型。
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需要进行土地征收、规划设计、勘察、施工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存在着诸多风险。
地质条件不确定性、施工工艺难易度、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破坏等都可能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中,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不仅涉及巨额资金投入,更涉及到大量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保险在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合理的保险投保,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及运营中的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乘客的安全,同时也为各个参与方提供了弥补损失的保障。
1.2 保险在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性保险在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工。
土建工程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存在着多种潜在风险,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工程质量问题等。
地铁与轻轨的区别地铁与轻轨同属于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 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
从性质上比较, 轻轨是一种电气化铁路系统, 运能相对地铁较小。
但新型轻轨交通技术先进,具有占地少,运量大,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等特点, 故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
从建筑物保护角度看, 轻轨建设可充分利用地面道路与建筑间绿化带上空, 施工方面则可避免深入挖掘的行动, 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
从投资上比较, 轻轨只有2一3亿元, 相当于地铁的1/ 3 ,对土建工程来说, 地铁的投资远高于轻轨; 对能量消耗和维修来说, 轻轨更具有优势。
发展轻轨所需投资少, 建设周期短, 技术要求较低,尽管地铁造价昂贵, 但地铁具有运能大,快捷方便,安全等其它交通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 地铁的运量大, 在高峰时单向输送能力可达每时3一7万人。
其次, 地铁运行不受其它运输方式影响,安全,准点。
再次,地铁在地下运行,城市无噪音,无干扰。
基本不占用城市土地,适合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划分两者的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
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轻轨”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
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每辆310人,超员为410人,编组采用每列6辆,如上海地铁1号线及已建的地铁2号线即是;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202人,超员224人,编组采用每列2-4 辆,如规划中拟建的莘庄~闵行轻轨铁路即是。
轨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轨道工程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都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在轨道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科学的分部分项划分方案是非常关键的,它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对于工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轨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对轨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轨道工程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轨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的基本原则1. 分部分项划分的依据轨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是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按照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对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
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各个施工部门的施工范围和责任,促进工程施工的专业化和分工合作,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分部分项划分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于大型的轨道工程,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工程的规模、施工工艺、技术难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施工分部;对于小型的轨道工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分部进行细致划分,保证各个施工部门责任明确、工作顺畅。
(2)分工原则: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合理地划分施工分部,使得各个施工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明确,避免出现责任不明、工作重叠的情况。
(3)专业化原则:根据各个施工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资质,合理地划分施工分部,促进工程施工的专业化和分工合作,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灵活性原则:随着工程施工的深入,随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分部分项划分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轨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的内容1. 轨道工程总体划分(1)轨道工程建设总体划分为:地铁工程、轻轨工程、高铁工程等。
(2)针对不同类型的轨道工程,应根据工程规模、技术难点等因素,对工程的施工分部进行细致划分。
动车组概论题目地铁与轻轨的区别班级 20**级机电本1班姓名 ** 学号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念上有些误区。
有人以为,在地面以下行驶的叫地铁,在地面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还有人以为,轻轨铁路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关键词:轻轨;地铁;区别;高峰最大客流量;运载能力1.地铁1.1.地铁定义车辆的轴重>15t,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3万人次/h 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一般线路全封闭,在市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地下隧道内,可实现信号控制的自动化;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用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
一般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
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
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列车编组6~8节,输送能力3万~6万人/h,运送速度32~40km/h,运行间隔2min.供电类型:直流供电(通常有轨电车和地铁的电压是600V和750V,铁路使用1,500V和3,000V。
过去车辆使用旋转变流器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现在一般使用半导体整流器完成这个工作)。
交流供电: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丹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日本使用单相25kV50Hz电力供应,而美国通常使用单相12.5kV和25kV60Hz的交流电。
1.2.地铁的优点(1)运量大,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3万人次以上;(2)准时、安全、舒适;(3)快捷;(4)运输成本低;(5)污染小;(6)地下铁路大部分线路修在地下,能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保护城市景观。
1.3.地铁的缺点(1)造价高,如广州地铁1号线每公里造价高达7亿~9亿元;(2)建设周期长;(3)工程施工技术复杂,要求高;(4)系统内部通风系统复杂,采用机械进排风,设置专门的通风排烟设施,在车站和车厢内需要安设空调,车站站台和区间隧道之间还需要安装屏蔽门系统;(5)地铁内部的防灾救灾比较困难。
地铁工程知识:地铁与轻轨有什么区别[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地铁与轻轨有什么区别?【解答】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有90%的线路都是在高架上,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采用4节编组C型列车,有70%的线路都是在隧道内,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轻轨线路。
A型车是目前最高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其特点是车体宽和编组大,A型车宽度为3米,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采用的阿尔斯通Metroplis地铁列车宽度达到3.2米;6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460人,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阿尔斯通和西门子8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达到3280人。
B型车和C型车的造价和技术含量要小于A型车。
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念上有些误区。
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地面以下行驶的叫地铁,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还有人认为轻轨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地铁和轻轨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
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量轻重之分。
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采用高规格电客列车同时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2.5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地铁与轻轨》教案―――――――――――――――――――――――――――――――――――――――――――――――――2.1路网规划设计原则、2.2路网基本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2.3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地铁与轻轨》教案―――――――――――――――――――――――――――――――――――――――――――――――――2.4路网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2.5路网方案设计步骤―――――――――――――――――――――――――――――――――――――――――――――――――《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工程―――――――――――――――――――――――――――――――――――――――――――――――――《地铁与轻轨》教案―――――――――――――――――――――――――――――――――――――――――――――――――3.1线路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3.2轨道工程设计、3.3轨道交通限界―――――――――――――――――――――――――――――――――――――――――――――――――《地铁与轻轨》教案―――――――――――――――――――――――――――――――――――――――――――――――――《第4章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4.1 概述4.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4.3轻轨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教案―――――――――――――――――――――――――――――――――――――――――――――――――《第5章地下车站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5.1地下车站明挖结构5.2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矿山法)―――――――――――――――――――――――――――――――――――――――――――――――――《地铁与轻轨》教案――――――――――――――――――――――――――――――――――――――――――――――――― 5.3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盾构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6章区间隧道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6.1 区间隧道的结构类型―――――――――――――――――――――――――――――――――――――――――――――――――《地铁与轻轨》教案―――――――――――――――――――――――――――――――――――――――――――――――――6.2 区间隧道的结构设计方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7章地铁结构的计算》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7.1地铁结构的计算方法7.2结构荷载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3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静力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4车站结构静力计算7.5暗挖车站结构计算原则―――――――――――――――――――――――――――――――――――――――――――――――――《地铁与轻轨》教案―――――――――――――――――――――――――――――――――――――――――――――――――7.6地下铁道结构抗震分析―――――――――――――――――――――――――――――――――――――――――――――――――《地铁与轻轨》教案―――――――――――――――――――――――――――――――――――――――――――――――――《第8章高架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8.1 概述8.2 高架区间桥梁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3 高架车站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4高架结构墩与基础―――――――――――――――――――――――――――――――――――――――――――――――――《地铁与轻轨》教案―――――――――――――――――――――――――――――――――――――――――――――――――8.5高架结构设计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8.6桥上附属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7轨道高架桥梁施工技术8.8单轨交通的高架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第9章地下铁道隧道施工技术》―――――――――――――――――――――――――――――――――――――――――――――――――《地铁与轻轨》教案―――――――――――――――――――――――――――――――――――――――――――――――――9.1 明(盖)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9.2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十章地铁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1地铁防水概述10.2地铁防水等级标准10.3结构主体防水设计10.4地下车站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5明挖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6矿山法(新奥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7盾构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8沉管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9车站与区间隧道防水衔接《第十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灾害控制》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1.1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与空调―――――――――――――――――――――――――――――――――――――――――――――――――《地铁与轻轨》教案―――――――――――――――――――――――――――――――――――――――――――――――――11.2 给水与排水及消防系、11.3 供电系统―――――――――――――――――――――――――――――――――――――――――――――――――《地铁与轻轨》教案―――――――――――――――――――――――――――――――――――――――――――――――――11.4 地铁防灾设计、11.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设备―――――――――――――――――――――――――――――――――――――――――――――――――《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2章信息化施工监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2.1信息化施工监测的设计原理、12.2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12.3盾构法施工监测、12.4明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铁和轻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的工程施工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施工技术、施工环境、施工周期和施工风险等方面,详细探讨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
一、施工技术1.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地铁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隧道开挖、主体结构施工、区间轨道铺设、机电设备安装等环节。
地铁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暗挖法、明挖法等开挖方式。
其中,钻爆法施工速度较快,但噪声和振动较大;暗挖法施工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明挖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但需要占用大量地面空间。
地铁的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衬砌、防排水、仰拱等施工内容。
区间轨道铺设要求高平直、高稳定,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
机电设备安装包括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等系统,要求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2. 轻轨工程施工技术轻轨工程施工主要包括轨道铺设、桥梁架设、隧道开挖、站场建设等环节。
轻轨的轨道铺设一般采用钢轨,施工速度快、噪声和振动较小。
桥梁架设以预制梁为主,施工周期短、质量容易控制。
隧道开挖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速度较快,但噪声和振动较大。
站场建设包括车站主体结构、广场、停车场等,要求功能齐全、美观大方。
二、施工环境1. 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构筑物众多。
此外,地铁隧道穿越的地层多样,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管线、构筑物进行保护和迁移,确保施工安全。
2. 轻轨工程施工环境轻轨工程施工环境相对较好,一般位于地面或高架桥上,施工场地较宽敞。
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主要以土层为主。
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要对沿线建筑物、绿化等进行保护。
三、施工周期1. 地铁工程施工周期地铁工程施工周期长,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这是因为地铁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地质勘察、设计、拆迁等。
昆明轻轨1、2、3、4、5、6号线的详细站点和使用的轨道交通类别(轻轨、地铁、独轨...)1号线主线:二环北路站一虹山东路站一西站立交站一西昌路站(昆医附―*院)—弥勒寺站—金碧广场站一得胜桥站—环城南路站一昆明火车站—会展中心站一日新环岛站一巫家坝站一奥体中心站一晓东村站一世纪城站—体育城站(官渡古镇)一体育城南站一五腊村站(南部客运站、新螺丝湾)一小王家营站一呈贡北站一市行政中心站一呈贡站一呈贡南站(大学城)—下庄村站(云南大学)一广电大学站支线:呈贡北站一行政中心北站一景明北路站一吴家营站一昆明南站(白龙潭)2号线:北部客运站一龙头村站一乍肠村站一司冢营站一北辰小区站—金安小区站一金星站一口云路站一火车北站一I诃通街站一人民路站一文化宫站一塘子巷站一环城南路站一昆明火车站一南坝路站一日新路站一怡园小区站一广福路站(官南大道)一六甲站一粟冢村站(南绕城高速)一苏王村站(福保)3号线:石咀站一小渔村站一马街站(西部客运站)一岷山站一沙沟尾站(昌源中路)一西苑立交站一梁家河站(西园北路)一市体育馆(环城西路)站一西昌路站(昆医附一院)一省博物馆站一文化宫站一省体育馆站一大树营站一金马寺站一太平村站一虫[桥村站一东部客运站4号线:大普吉站一陈家营站一大塘子站一黄土坡站一锦绣山庄站一虹山东路站一口泥山站一莲花池站一小菜园站一火车北站一口龙路站一东华小区站一人树营站一菊华东站一火车东站一z r*街庄站一小板桥站一广J2站一跑马山站一小王家营站一斗南站一呈贡东站一/卜头山站一体育中心站一呈贡站一昆明南站(白龙潭)5号线:世博园站—(]龙寺站—Y亍闸立交站—火车北站—昆明动物园站—翠湖站一省博物馆站一弥勒寺站一五华体育馆站一青少年宫站一南亚站一南三环站一人坝村站一云天化站一红塔东路站一.丿i J豕塘立交站一坏湖东路站—苏王村站(福保)6号线:塘子巷站一菊华东站一东部客运站一大板桥站一综合交通枢纽站一航空港南站一航空港北站昆明地铁线路图,昆明地铁规划图,昆明地铁简介昆明地铁于2008年12月19日开始建设,现在己开建4条线路,第一条线路预计于2011年12月31日通车运营。
轨道工程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轨道工程的基本概念1. 轨道工程的定义轨道工程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以交通为目的,利用铁路、轻轨、地铁等交通系统,在地上或地下修建轨道、车站、设备等设施的工程。
它是一种以电力、机车、列车等为运输手段的城市交通工程。
2. 轨道工程的作用轨道工程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档次,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3. 轨道工程的发展历程轨道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
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轨道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轨道工程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4. 轨道工程的分类根据建设方式和用途不同,轨道工程可以分为地上轨道工程和地下轨道工程。
地上轨道工程主要包括铁路、有轨电车等;地下轨道工程主要包括地铁、轻轨等。
二、轨道工程的设计1. 轨道线路的选取在轨道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轨道线路。
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轨道线路。
2. 轨道工程的标准轨道工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轨道线路设计标准、车站设计标准、车辆设计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协会或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
3. 轨道工程的设施在轨道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包括轨道、车站、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设施。
这些设施的设计需满足运输需求、安全要求和环境要求。
4. 轨道工程的环境保护在轨道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
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降噪、节能减排等。
三、轨道工程的施工1. 施工准备在轨道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招标采购、管理协调等方面。
2. 施工技术轨道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土建、铺轨、电气、通信等多个专业,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第一章 绪论1、我国大中城市交通量问题:a、交通现状:交通堵塞行车速度慢;交通秩序混乱;耗能多污染严重。
b、原因:道路面积小;人口密集客流量比较大;缺乏科学现代化管理。
c、解决途径:有计划地做好地铁与轻轨建设。
2、地铁: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车道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桥上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
3、轻轨:使用电力牵引,借助标准的有轨电车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用于城市旅客运输的轨道交通。
4、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电力列车,服务大众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5.地铁与轻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a、共同点:(1)同属于轨道交通的一部分;(2)交通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适,即“绿色通道”;b、不同点:(1)轮轨系统 (2)运输量 (3)线路的规划(4)车辆及其编组(5)土建工程(6)振动和噪声的控制(7)速度和正点率(8)供电方式(9)通风、空调和采暖(10)信号(11)通讯(12)给排水系统(13)灾害防护(14)自动售检票系统(15)造价。
6.地铁和轻轨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1)地铁和轻轨是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2)地铁和轻轨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3)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廓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都中心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通病;(4)提高市民出行办事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7.21世纪地铁的特点:1)绿色交通;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3)高速轨道交通,有城际高速(200~300km/h)、磁悬浮(400~550km/h)、真空隧道(200~10000km/h)。
8、发达国家建设地铁的经验:(1)支持大运输量轨道交通的发展,控制小汽车的盲目发展;(2)轨道交通与当地经济社会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规划要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4)重视资金的筹集;(5)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6)应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7)引进竞争机制,建设好运行管理体系。
地铁——地下铁道是指主要在大城市的地下修建车站和隧道,并在其中铺设轨道,以电动快速列车运送大量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简称地铁。
轻轨——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输送能力在1.5-3.0万人次/h。
它的车辆轴重较地铁轴重轻,因此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相对于城市铁路和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因而称之为轻轨。
地铁限界——地铁限界是由计算而确定的列车安全运行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是车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它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限界。
车辆限界——指车辆在运行中的横断面的极限位置,车辆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超出此限界之外。
建筑限界——是行车隧道内垂直于线路中心线的最小有效的隧道净空,所有构筑物的任何突出部分都不得侵入。
地铁埋深——指线路的轨面到地面的距离。
明挖法——是先从地表向下开挖基坑或堑壕,直至设计高程,再在开挖好的的预定位置浇筑地下结构,最后在修建好的地下结构周围及上部回填,并恢复原来地面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矩形断面)盾构法——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新奥法——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拱形断面)盖挖法: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的方法。
地铁轻轨的优缺点优点:1、地铁交通具有安全、快捷、方便、准时的特点 2、修建地铁可以改造地面环境,降低噪音和减少废气污染,为把地面变成优美的步行街区创造条件。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地铁与轻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众多高校新开设了《地铁与轻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认识基础有限,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有效承载大量的课程内容,教学质量无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文章基于新工科教学理念,针对课程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并给出了各主要改革措施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新工科;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152-02收稿日期:2018-10-08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教改项目: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地铁与轻轨D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G201730)作者简介:韦有信(1986-),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
一、行业发展及课程简介我国高速铁路系统早已成网,目前在不断加大线网密度,高铁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区域间、城际间的出行方式和交通质量,缩短了不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我国各大科研院校和单位也在不断研发新兴轨道交通方式和优化既有轨道交通系统,如真空管道交通、高/低速磁悬浮等,新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设备产品层出不穷。
为弥补轨道工程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各大高校在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中分别开设了《地铁与轻轨》课程,本课程教授内容较多且丰富,主要包括线路规划与设计、轨道工程结构设计、线路/车站/隧道施工、设备系统、灾害与防护等几大部分,按照课程性质的不同,选修课或必修课对应的为32课时或48课时。
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课程教学的缓慢滞后,使得轨道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是良好的改革机遇,《地铁与轻轨》的课程教学要依托“新工科”理念加快发展和建设,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打造适用于行业需求的教学新质量。
二、课程教学突显的问题1.学生对课程知识缺乏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