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湿地松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湿地松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介绍湿地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土壤改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为湿地松的养殖提供参考。
正文:一、选址湿地松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高。
选址时应选择日照良好、通风透气、土壤排水良好的地方。
同时,由于湿地松是对酸性土壤要求较高的树种,因此选址时也要考虑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二、土壤改良湿地松适宜生长的土壤是酸性土壤,对土壤要求较高。
如果土壤过于碱性,可以通过添加腐叶土或酸性有机肥料等方式改良土壤酸碱度。
土壤改良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土壤的排水情况,避免湿地松根部因积水而造成伤害。
三、栽培技术1. 苗木选择:选用健壮的湿地松苗木,并确保苗木根系完整。
苗木根系健全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松在土壤中的固定性和养分吸收能力。
2. 栽植时间:选择适当的栽植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气温稳定且降雨较少的时候,这样可以减少幼苗死亡的风险。
春季和秋季是比较适宜湿地松栽植的季节。
3. 管理措施:湿地松生长较缓慢,需要穩定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在旱季,需要多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需要注意适度施肥,但避免施肥过量,以免对湿地松产生负面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湿地松虽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但仍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颗粒菌病、松野螟、松蓟马等。
预防为主,合理排水和保持良好通风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若出现病虫害,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并注意控制喷洒的浓度和剂量。
总结:湿地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湿地松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在选址、土壤改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需要合理安排和细心操作。
通过科学的养殖措施,可以提高湿地松的生长速度和品质,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湿地松种植技术
湿地松是一种生长期较长、寿命较长的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
湿地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种,在生态建设、水土保持、防沙治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湿地松种植技术方面的内容:
1.地选和土壤准备:湿地松适应性强,能在不同土质、不同地形和不同海拔的地方生长,但最好选择平坦或缓坡、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地。
在选址时应考虑到日照、降雨量、风向等因素。
2.苗木选购和管理:选择来自健康的母树的优良品种,并在冬季或早春季节选购。
选购的苗木应有根颈,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在苗圃中的管理要做到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
3.种植技术:在种植前要测量出苗木间距和行距,按照计划在准备好的土壤上进行栽植。
栽植时要注意苗木的深度和根系的占地面积,确保根系完全被覆盖,嫁接处不要接触土壤。
栽植后要浇水并加覆盖物,防止土壤干燥和遮光。
4.管理和保护:湿地松对土壤肥力不高的要求不太高,但也需要适量施肥。
另外,要避免松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还要注意湿地松的修剪、疏伐和补栽等工作,确保湿地松的健康生长。
总之,湿地松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细致耐心,只有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才能保证湿地松的生长和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湿地松的栽植密度视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异,一般培育中短周期工业原料用材林,株行距1.33×1.67米,即每亩300株;培育大径材用材林,株行距2×2.5米,即每亩133株。
四、抚育管理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湿地松造林后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一般当年松土除草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
松土除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
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杂草除净、石块拣净;把锄松的土壤培道根部并覆盖杂草,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以及抑制杂草生长;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坡地浅平地深,第一年松土浅,以后逐年加深。
由于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还应根据造林地上杂草杂灌的生长情况而增加砍灌次数,以提高幼树保存率,确保幼树生长。
首次抚育间伐一般在8年左右,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主要间伐林木分化后的林下被压木。
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间伐强度为20~25%。
间隔期4~5年。
五、科学施肥湿地松林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尤其是幼林期间施肥可提早郁闭,通常结合整地在回填土时进行,每穴施复合肥0.2~0.3斤。
六、造林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为主,若采用块状整地,其规格约为50×50×30cm。
3、栽植技术: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行距1.5×2米或1.5×1.5米,即每亩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2.5×2.5米或2×2.5米,即每亩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树林或种子园,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亩42株或27株。
造林季节多在冬、春两季。
选择阴天或细毛雨天气栽植。
要求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适当截根,保留根长15厘米左右,可适当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层填土打紧,上盖细土呈弧形。
湿地松裸(截)根移栽技术的应用作者:杜家斌陈翠芬陈裕成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1期摘要:湿地松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速生型常绿乔木,其具有优美挺拔的外观和茂密繁杂的枝叶。
其较强的生存能力使得它能够被种植在大部分山坡、溪、湖边、庭院和草地等区域。
该树具有较强的耐旱和抗贫瘠能力,生存性强,这导致它在世界各大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尤其是在我国山东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该树都能很好地存活下来。
除此之外,该树还是很好的经济树种,能够提供大量松脂和木材,在做景观树林和水土保护林等重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是因为湿地松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故对其如何采用裸(截)根移栽技术长久以来都是一个学界热点,接下来,笔者将在本文中结合湿地松自身特性,用途和生长环境来探讨如何实际应用裸(截)根移栽技术来对湿地松进行移栽。
关键词:湿地松裸(截)根移栽技术技术相关应用1.湿地松基本情况和特性介绍湿地松,常绿大乔木,其表皮为褐灰色,表面有纵裂,形如鳞片,呈大块剥落。
该树枝条一年中会生长3至4轮,生长出的小枝较为粗壮和结实。
冬天,该树发枣红色树芽,树芽粗壮,呈现圆柱形,头端呈渐变型收窄。
该树在叶生长方面有一定规律,一般是2针叶一束和3针叶一束共存,每一束中的针叶各自长度是18至30厘米,呈深绿色,且有光泽,硬度较大。
该树所结球果通常为2至4个,以聚合形态生出,呈圆锥形,种子则为圆形,有三道棱路。
湿地松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起开花,其果实成熟则在第二年9月开始[1]。
湿地松原產地为美国南部地区的温暖潮湿地带,那里的海拔仅为600米,这使得湿地松逐渐变得适合生长在夏季多雨、冬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地区。
同时,湿地松对于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较强,其可以忍耐的温度下限是-20℃,而其可以忍耐的温度上限则是40℃。
在对土质的要求方面,湿地松由于可以在低洼水多处以及沼泽地边缘生长快速,故得名湿地松。
湿地松还能够抵御11至12级大型台风,其根具有对海盐的耐受性,但针叶无法防止海水盐分的影响。
湿地松的栽植密度视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异,一般培育中短周期工业原料用材林,株行距×米,即每亩300株;培育大径材用材林,株行距2×米,即每亩133株。
四、抚育管理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湿地松造林后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一般当年松土除草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
松土除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
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杂草除净、石块拣净;把锄松的土壤培道根部并覆盖杂草,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以及抑制杂草生长;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坡地浅平地深,第一年松土浅,以后逐年加深。
由于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还应根据造林地上杂草杂灌的生长情况而增加砍灌次数,以提高幼树保存率,确保幼树生长。
首次抚育间伐一般在8年左右,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主要间伐林木分化后的林下被压木。
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间伐强度为20~25%。
间隔期4~5年。
五、科学施肥湿地松林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尤其是幼林期间施肥可提早郁闭,通常结合整地在回填土时进行,每穴施复合肥~斤。
六、造林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为主,若采用块状整地,其规格约为50×50×30cm。
3、栽植技术: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行距×2米或×米,即每亩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米或2×米,即每亩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树林或种子园,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亩42株或27株。
造林季节多在冬、春两季。
选择阴天或细毛雨天气栽植。
要求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适当截根,保留根长15厘米左右,可适当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层填土打紧,上盖细土呈弧形。
湿地松-管理要点湿地松湿度管理: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2018 年第 8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77科研◎农业科学1 湿地松育苗1.1 科学选择优质种子湿地松育苗一般选择播种育苗模式,种子在选择过程中,应该从有林木种子经营营业执照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确保购买的种子质量符合播种要求,颗粒饱满,出苗率高。
1.2 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该将种子淘洗干净,晾干后,将其放入到0.3%的硫酸铜溶液中,浸种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置在40度温水中,浸种24小时。
1.3 科学育苗首先,播种苗床制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靠近移芽圃地制作播种苗床,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m 和不大于10m ,南北墙高度分别控制在30~35cm 和50~55cm 。
在播种苗床底部铺上一层砖,加速排水,防止老鼠蚯蚓危害湿地松种子。
播种苗床下层铺粗砂,上层铺经过过筛的细砂,厚度分别控制在5cm 和10cm ,在播种之前,使用0.3%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其次,播种育苗。
湿地松播种日期一般在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
播种培育好的芽苗。
一般在3月中下旬移栽到育苗钵中,5月下旬出圃造林,整个育苗期90天。
按照每平方米使用0.25kg 种子量的比例,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播种苗床上,然后在上方覆盖消毒的细沙,覆盖厚度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播种完毕后,立即用喷雾器喷水覆盖薄膜,播种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度之间;再次,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配制要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选择优质田园土、松林土、火烧土、过磷酸钙合理配比制作营养土。
一般情况下,上述几种土壤和肥料按照48%、20%、3%、2%的比例配置。
在芽苗转移前5天,喷洒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在营养土上方覆盖薄膜,在移苗前一天揭开薄膜,气味散发完毕,将营养土均匀的装入到营养钵内。
第四,建立苗圃地。
芽苗转移苗圃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靠近造林地、方便管理的地方。
湿地松(拉丁文: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美国东南部,因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广为引种栽培。
我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引进,七十年代引入我市,已逐步取代马尾松,与杨树、刺槐等速生造林树种。
湿地松早期生长快、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枕木、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栽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湿地松概述湿地松为常绿乔木树种,适生于亚热带气候地区。
为喜光树种,极不耐阴,对气温适应性较强,前期生长快、干形直、成材早、产脂高、病虫害少、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红花岗区多为山地和丘陵,多向阳低山,适合湿地松的种植。
我国在湿地松的引进栽培过程中,很多地区都投入到实践中,从新世纪初开始,逐渐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及生态建设也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湿地松其生长对光热地等环境立地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栽培中需要对其生长习性和相应的环境做具体的分析,并对其栽培技术做细致的研究。
红花岗区湿地松引种栽培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2.适生环境2.1光照:湿地松为强阳性树种,极不耐荫,即使刚出土不久的幼苗,稍加遮荫,也会生长不良。
光照越强,生长速度越快。
2.2温度: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能耐40C的绝对最高温和-20C的绝对最低温。
有效积温越高,生长越快。
2.3水份:以年降水量1000-1400mm为宜。
低洼地或土壤湿度大的坡地生长最佳,但排水不良或者积水地则生长较差,甚至死亡。
也较耐干旱。
2.4土壤:中性至酸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长,不喜碱性土,一般要求PH值4.5—6.5为宜。
土层厚度大于50cm的壤土能迅速生长,也耐贫瘠,但速度明显变缓。
3.育苗一般采用播种育苗,又可分为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
3.1大田育苗: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层较厚,排水良好的水田或新垦荒地为佳,尽量不选择菜地或老苗田,入冬前进行深耕备用。
湿地松良种培育及抚育经营管理技术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原产美国东南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纸浆材及采脂的重要造林树种。
人工造林面积大,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量高。
据统计,江西省已营造湿地松林75万公顷。
我国自1933年开始引种,江西引种为1946年。
为阳性树种,一般适宜生长于低丘地区,海拔高以不超过200米为好。
喜生长于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暖干燥,冬季温和而潮湿的地区。
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土壤质地应选择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
培育丰产林的土壤以发育于泥质岩(包括片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等)上的红壤为好。
1 湿地松的用途与价值木材价值: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
松脂价值:湿地松松脂产量高,松脂质量好。
观赏价值:湿地松苍劲而速生,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
在铁路与高速公路两侧行植,在风景园林中独植或丛植,应用较多。
2 育苗技术2.1 播种育苗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育苗方式。
为培育优质健壮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采用芽苗截根移栽技术,一方面可节省种子,另一方面苗木的侧、须根发达。
2.1.1 良种选择湿地松良种最好选择美国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优良种源。
经遗传测定试验选择出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以及经江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湿地松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也可选用。
江西省湿地松良种基地有:樟树试验林场、峡江林木良种场、乐平白土峰林木良种场和吉安县林科所等。
2.1.2 做沙床沙床地应选择在育苗圃地附近,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排水良好,东南向地段。
沙床用木、竹做床框或砖砌,床宽1.0~1.2米,高20厘米。
沙床做好后,在育苗前,用0.5%的高猛酸钾或0.3%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沙床消毒处理。
然后在床内加入经过5%新洁尔灭加水100倍水溶液消毒的清水沙,做成厚10厘米的沙床。
2.1.3 催芽种子先用0.5%的高猛酸钾或0.3%的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45~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
湿地松培育技术规程一、种子选择1.选择湿地松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2.采集种子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3.采集种子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至11月。
4.种子储存应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二、苗圃准备1.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育苗地。
2.对育苗地进行深翻、细整,并施入适量的基肥。
3.根据地形设置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4.在播种前一周,对育苗地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硫酸亚铁溶液等。
三、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
2.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0至30公斤种子。
3.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4.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并轻轻压实。
四、苗期管理1.定期观察出苗情况,及时进行补苗和间苗。
2.在苗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草。
3.在苗木硬化期,控制水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4.对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五、移植技术1.移植时间一般为苗木休眠期,即春季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
2.根据苗木大小和移植密度确定移植穴的大小和深度。
3.将苗木从育苗地挖出后,剪去部分枝叶和根系,进行移植。
4.移植后及时浇透水,并做好支架固定。
六、抚育管理1.对移植后的苗木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和除草。
2.在生长季节进行修剪和整形,保持树形美观。
3.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对树木进行定期观察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生长。
5.在树木成熟后,进行采伐更新或移植处理。
6.对采伐更新的树木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树种质量和生长潜力。
7.在采伐更新前制定详细的采伐计划和施工方案,确保安全和环保。
湿地松栽培技术
一、形态特征
湿地松为常绿大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成鳞状大片剥落,枝条每年生长3~4轮,小枝粗壮。
冬芽红褐色,粗壮,圆柱状,先端渐窄。
针叶2针一束与3针一束并存,长18~30厘米,粗硬,深绿色,有光泽。
球果常2~4个聚生,圆锥形,有梗,鳞盾肥厚,鳞脐瘤状,种子卵圆,略具3棱。
花期3月中旬,果熟翌年9月。
二、生物学特性
湿地松原产美国南部温暖潮湿的600米低海拔地区。
适生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气候地区。
对气温适应性较强,能忍耐40℃的绝对高温和-20℃的绝对低温。
在中性以至强酸性红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厘米以下铁结核层和沙黏土地均生长良好,而在低洼沼泽地边缘尤佳,故名,但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低山丘陵能旺盛生长。
抗风力强,在11~12级台风袭击下很少受害。
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针叶不能抗盐分的侵染。
为最喜光树种,极不耐阴。
在我国北纬32度以南的平原,向阳低山均可栽培。
三、用途
湿地松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国外松,由于原产地是在美国的东南部,因此,美国又把它和火炬松、长叶松、晚松等一起统称为南方松。
湿地松是美国南方松中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造林成活率高,木材质量好,可用作制浆、造纸、建筑、家具、装
修等。
湿地松还是松脂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树种。
松脂成分以β-蒎烯为主,加工后产生的松香、松节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精细加工产品多达90余种和400余种,相关工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除木材以外的又一主要经济收益来源。
此外,松针还可用作饲料等。
四、适应范围
湿地松在美国天然分布于东南部海岸平原的低海拔地区。
分布区内的年平均气温比其它南方松高。
分布区南部的年平均气温为22.2℃,北部为18.9℃。
同时湿地松还是一种强阳性树种,可以耐一定的水湿,但不耐荫。
湿地松在江西各地均能栽植,但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是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吉泰盆地,赣东、赣西、赣南与农田接壤的海拔200m以下的岗地、连片面积不太大的丘陵地等。
赣南山地是湿地松松针褐斑病的疫区,不宜栽植。
目前我省危害严重的萧氏松茎象是一种好湿背光性昆虫,在植被覆盖度高、土壤湿润的林区危害严重,林间的植被和松软湿润的土壤共同为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阴湿环境,因此在选择湿地松造林地块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五、营造林技术
1、选择良种
江西湿地松造林的良种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佛罗里达、南卡罗来纳等州第一、二代湿地松种子园种子或种源种子,可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总站进口;二是广东台山湿地松种子
园种子。
2、采用芽苗切根移栽技术育苗
采用芽苗切根移栽技术的优点:节省种子;促进侧根生长,使根系发达,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整齐,优质苗木比例高。
具体操作步骤:
(1)设置砂床:用2-3毫米直径的细沙做成厚10厘米、宽1米左右的砂床,育苗前用0.2%高锰酸钾或0.3%硫酸铜溶液全面消毒。
(2)催芽:3月下旬用0.2%高锰酸钾或0.3%硫酸铜溶液种子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0—45℃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浸种24小时,取出种子摊开晾干,均匀撒在砂床面上,再覆盖0.5—1厘米厚消过毒的细砂,然后用农用薄膜盖好,床四周用砖或石头压实。
播种后要密切注意保湿、保温、通风、透气、防鼠防病。
当芽苗种壳开始掉落呈火柴杆状时,要进行炼苗,即早晚揭去薄膜,时间由短到长。
(3)取芽苗:将砂床淋湿,选拔已脱壳的芽苗,拔出后用手指或剪刀把主根切掉一部分,保留根长2厘米,将芽苗根朝下放到0.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取出来浸入清水中送到大田移栽。
(4)移栽:移栽前一天将移栽苗床浇湿,用长15厘米、宽2厘米左右的木签在苗床上插出比芽苗根稍长的洞眼,然后将芽苗小心插入洞中,使土与芽苗根紧密接触,防止上紧下松的“吊
死鬼”现象。
移栽后及时喷一次水。
(5)苗期管理:与直播育苗基本相同。
3、造林技术
选择地势平缓、光照充足、肥力较好的坡耕地造林。
造林密度可采用2×2米或者2×3米。
4、防范萧氏松茎象的营林措施
结合营林抚育,砍除湿地松周围约50厘米范围内的杂灌,以及下层的轮技,让光线进入树干基部,提高蒸发量,同时刨去半径50厘米范围内的枯技落叶层和表土层约10厘米,降低环境湿度,可有效降低林间的虫口密度。
预期效益:
湿地松是一个早期速生树种,前10年平均每年高生长量可达到1米以上,胸径生长量可达到1厘米以上,1亩地每年蓄积量可达1立方米以上,10年后生长量开始减缓,但造林15年后主伐时,每亩蓄积量可达12—15立方米。
据美国专家估算,即使是产脂量中等的林分,采脂收入也占营林总收入的47.4%;而高产脂家系的产脂量高于平均产脂量的91%。
湿地松虽然是一个以用材和产脂为主要用途的速生针叶造林树种,但一般造林3年后就可以郁闭成林,起到保水固土的作用,因此,其生态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