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 格式:wps
- 大小:176.50 KB
- 文档页数:33
小学阅读之必考题——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明确概括段落大意中“段落”的含义思考:其中的“段落”指的是?A、仅指一个自然段B、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部分。
C、指文章中最重要的自然段【正确答案】B二、明确概括段落大意的3大原则1.准确。
例:炸鸡腿酥脆可口。
(炸鸡腿不能说成是烤鸡腿)2.简练。
例:“我和妹妹为了炸鸡腿打架”这件事3.通顺完整。
例:炸鸡腿的制作过程总而言之,一是,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抓住段的实质,不能偏离段的主要内容;三是通顺完整,把意思说完整的同时不能含糊其词。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1、学会摘句法:(1)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中心句。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3)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例子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乌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摘中心句作为段意)例子2:人的记忆力是靠什么来增强的呢?快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吧。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坚持不懈地每天做,他的记忆力变得非常好。
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还熟练地掌握了五种外语。
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个单位新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话务员在两个月内会背这些号码,如果靠死记硬背,很难完成任务,可话务员用谐音背记、推算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于是, 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 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 然后用力搓, 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 “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 “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 ,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阅读能力提升练习题
(六年级第二课《给自然段分层和归纳自然段段意》)
一、按原文填空(14分)
1、在自然段中,句语句之间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思宗式)、(同列式)、(因果式)、(转折点式)、(总分式)等。
2、归纳自然段段意的基本方法:(摘句法)、(串联法)、(归纳法)。
二、巧连
线(18分)
猴子照镜有名无实猴子捞月亮不自量力
挂羊头卖狗肉多管闲事鸡蛋碰石头自投罗网
狗拿耗子得意忘形鸡给黄鼠狼除夕空忙一场三、转意句子的陈述形式。
(16分后)
1、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
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2、衣服被我晾晒至外面了。
(换成把字句)我把衣服晾到外面了。
四、说说下面句子构段形式。
(24分)1、因为我爱花,所以我才养花。
(因果式)
2、风浪去了,太湖波涛汹涌,雄伟壮观。
风平浪静时,太湖又像是一只温驯的绵羊
一动不动。
(同列式)
3、来到我家乡,太湖会让你流连忘返。
远看,湖面上白帆点点,不时可以听见渔人
捕鱼的吆喝声。
近观,湖面上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丝丝五彩的线,不停地扭
动着。
(总分式)
五、按建议提问问题。
(28分后)1、《荔枝》一文就是按照事物的相同方面唐璜的,具体内容写下了哪两方面?
外层和里面的果肉。
2、《养花》(片段)所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不劳动,
连棵花都养不活,是一个真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层次段落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短文,完成练习。
(51分)茉莉的茎细长而挺拔,碧绿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脉清晰可见。
远远望去,茉莉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
茉莉一般在夏季开花。
它刚长花苞时,人们只能看见龙爪一样半开半合的萼片,而小小的花蕾常常藏而不露。
萼片长到一定程度,花蕾便露了出来。
这时的花蕾长得很快,不出几天就会慢慢开放。
完全开放的花朵很像荷花,只是很小,花冠比一毛钱硬币还要小。
茉莉的花朵雪白雪白的,花瓣是椭圆形的。
茉莉花的寿命很短,开花一到三天后,花瓣就会慢慢凋谢。
茉莉把自己的芳香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人们常常称赞它的心灵像它的花朵一样美丽纯洁。
1. 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8分)()的茎()的叶脉()的花瓣()的花朵2. 用“∥”为第2自然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15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短文第2自然段按___________顺序写了茉莉开花经历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4. 写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6分)第1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19层次段落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巨人的花园》片段,完成练习。
(10分)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1.用“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分)2.用“∥”为片段分层。
(4分)3.片段采用的结构模式是()(4分)A.总分总B.分总C.总分二、读短文,完成练习。
(43分)茉莉的茎细长而挺拔,碧绿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脉清晰可见。
远远望去,茉莉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
茉莉一般在夏季开花。
它刚长花苞时,人们只能看见龙爪一样半开半合的萼片,而小小的花蕾常常藏而不露。
萼片长到一定程度,花蕾便露了出来。
这时的花蕾长得很快,不出几天就会慢慢开放。
完全开放的花朵很像荷花,只是很小,花冠比一毛钱硬币还要小。
茉莉的花朵雪白雪白的,花瓣是椭圆形的。
茉莉花的寿命很短,开花一到三天后,花瓣就会慢慢凋谢。
茉莉把自己的芳香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人们常常称赞它的心灵像它的花朵一样美丽纯洁。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4分)()的茎()的叶脉()的花瓣()的花朵2.用“∥”为第二自然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15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茉莉开花经历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层次段落专项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42分)松树的风格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敬意便油然而生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更重要的原因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枝和叶子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总之,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每当看到松树,我就会想起具有松树风格的人。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具有这种风格的人。
(有改动)1.读短文,用“√”标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8分)2.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18分)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_赞美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 层次段落专项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完成练习。
(24 分)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 文章第__________句话从整体上写了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第________至_________句话具体写了每一位战士战斗的情景,这种写法属于场面描写中的( )。
(12 分)A. 点面结合B. 详略得当2. 用“‖”将这个段落分成三层,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12 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桥》的片段,完成练习。
(40 分)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层次段落专项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快速划分段落层次能力训练。
(12 分)1.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本段的结构是( )A. 总—分—总B. 总—分C. 分—总2.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本段的结构是( )A. 总—分—总B. 总—分C. 分—分二、快速归纳段意能力训练。
(12 分)1. 秋天,果子熟了。
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枣像一颗颗玛瑙似的逗人喜爱,满树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上挂着成串的葡萄,有红的、青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
多么美啊,秋天的果园!一阵凉风吹来,树枝摇晃,果儿点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本段的段意是( )A. 秋天,果子熟了,果园很美。
B. 果子香甜。
C. 柿子挂在枝头。
2. 森林中最豪壮的要数那苍翠挺拔的松树了。
褐色的树干,笔直笔直的,耸入云天,粗得一个人都抱不住。
寒风一起,万木凋零,只有那些苍松依然挺拔,顶着青绿树冠,毫无惧色地迎接着严寒的挑战。
本段的段意是( )A. 赞美松树不畏严寒的品格。
B. 冬天万木凋零。
C. 森林中最豪壮的要数那苍翠挺拔的松树了。
三、请给下面的语段划分层次,并分析组织材料的顺序。
(34 分)1. 老师不在,原本安安静静的自习课闹翻了天。
有的同学拿出平时随身携带的五子棋,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下了起来;那些漫画迷们也不失时机地掏出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还有的早已翻开了歌本,忘情地哼了起来。
突然,班主任来了,教室里顿时就鸦雀无声了。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划分段落层次1.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答案: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2.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答案: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3.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答案: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二、概括段意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蔬菜汤蔬菜汤是一道营养丰富又好喝的汤,制作它的原料就是各种新鲜的蔬菜。
首先,我们要把蔬菜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
接着,放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再煮20分钟左右,直到汤变得浓稠一些为止。
这时,蔬菜汤的香味会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开。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段落意思,不要喋喋不休。
什么是准确的?就是抓住段落的精髓,不偏离段落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例1这个小镇的每个院子里都种了许多树。
有桉树、椰子、橄榄、梧桐等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的香味飘散在大街小巷和院子里。
梧桐盛开,好不热闹,小镇仿佛笼罩在从天而降的红云中。
例2童第周二十八岁时,从亲戚朋友那里得到资助,去了比利时,师从欧洲一位著名的生物学教授。
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
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一席之地。
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
(2)在文章中一些用文章关键句概括意思的段落,在叙述事实后,以抒情讨论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些感受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指出了段落的中心。
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段落意思作为段落。
例3今天清晨,雪停了,天放晴了。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灿烂地照耀着雪后的大地。
辽阔的田野白雪皑皑,巍峨的群山银装素裹。
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多么喜人的雪景丰收景象。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如果一个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达中心的句子,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步骤:1.这一段有几个句子。
2.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3.可以分为几层。
4.每一层的内容是什么?5.总结每一层的意思,然后总结段落的主要意思。
例4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三讲: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含例题解析+答案)划分段落层次与概括段意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力量,它是加深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生疏以及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
(大纲)在"阅读训练"部分明确提出了"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愿思"的要求。
(一)徐老看病①一天,徐特立同志到北京医院看病,候诊室的长靠背椅上坐满了人,都在等着叫号子。
②徐老的警卫员一看这么多人,有点急了,心想,徐老是最疼惜时间的,就这么等着,得多少时间呀!低声问道:“徐老,人太多了,我去跟医院张主任说一声,给你先看,好不好?”③徐老赶忙摆摆手说:“不行,不要告知他,还是按次序看好,稍等一下没关系。
”④警卫员望了望墙上的挂钟,撅着嘴说:“那够等的啦……”徐老看警卫员有些不兴奋,便招呼他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言细语地说:“自己的时间贵重,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我们要不是按次序看病,别人就要多等。
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替别人想一想,不能想自己一个人便利。
再说,你找张主任,咱们跟他熟,就特殊照看,可以不按次序看病,假如熟人都不遵守制度,他这儿的秩序怎么维持呢?”⑤警卫员听了,觉得徐老说得很有道理,也就陪徐老一起等着叫号子了。
问题:1.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挨次来写的。
2.依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表示,并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1.事情进展2.一(1)徐老去看病,候诊室的人很多。
二(2-4)徐老说服警卫员要遵守秩序。
三(5)警卫员陪徐老等着叫号子。
(二)奶奶——老师①偶逛商场,巧遇多年前的同学家长,她要孙女叫我“奶奶”,我说“不敢当”。
家长忙说:“叫得,叫得,小丹丹的爸妈都曾是您班上的同学,他们还常惦念您这位老师呢!”小丹丹听说后,随即天真地、有节奏地叫起来:“奶奶—老师!老师—奶奶!……”离开他们好久了,这布满稚气的童声总在耳边萦绕;小丹丹头上的蝴蝶结还在眼前闪烁,与她的苹果脸蛋相映成趣。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