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13.34 MB
- 文档页数:84
油气储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一,概述油气储运工程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它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及城市输配系统等。
为保障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开发西部、保护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规划了“西气东输”工程、跨国油气管道工程以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等大型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油气能源紧缺的状况已经日益加剧。
2009年,我国进口石油的总量已经超过石油消耗总量的50%,为了保证油气能源能够满足长期供应和安全储备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好内外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石油炼化,油气管道和油气储备库建设发展高潮期,使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着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和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新课题,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针对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又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机箱油气储运技术进行讨论。
2.1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
随着陆地是有资源量的日益减少,海洋石油取代陆地石油成为人类油气资源主要来源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吸收消化和掌握创新的发展过程。
在海底管道等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能力方面,中国该样式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中国石油自2004年获得南海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矿权之后,也开始想海洋石油开发领域进军。
,但至今,在海洋油气储运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能力方面尚未达到成熟完善的技术水平。
除了已经发现的浅滩海油田之外,在未来若干年,中国石油深水区域有所发现,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海洋石油储运工程实施能力。
我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石油工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与美国,法国,挪威等海洋石油强国相比。
油气储运概念油气储运概念油气储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简称油气储运。
主要指合格的原油、天然气及其它产品,从油气田的油库、转运码头或外输首站,通过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油罐列车或油轮等输送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用户的过程。
管道输油的特点管道输油的特点是:运输量大;能耗小、运费低;便于管理,易实现全面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管线大部埋于地下,受地形地物限制小,能缩短运输距离;安全密闭,基本上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但运输方式不灵活,钢材耗量大,辅助设备多,适于定点、量大的单向输送。
我国管道建设的几个阶段我国管道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8~1969年是我国管道建设的初始阶段,这时期由于产油量少,对建设长距离、大口径管道缺乏技术能力及建设经验,所以不论从管道建设的数量上和输油技术方面,都还处在一个落后的阶段。
(2)1970~1980年是我国管道建设的高峰阶段,也是大量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的阶段,在管道建设高速度发展的同时,管道的钢材质量、输油工艺、输油设备及输油通信手段等方面也在高速发展。
(3)1981年以后,是我国管道建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提高效益的发展阶段。
这时期管道建设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注重提高管道输送的经济效益,并进行大规模科研和现场实验,取得较多的科技成果,使管道输油效率大幅度提高。
原油的热处理原油热处理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按一定的方式和速度将其冷却到某一温度的过程。
经过热处理,可使原油中的石蜡、沥青及胶质的存在形式改变,使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改变。
在最佳的热处理条件下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特性。
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管道的阴极保护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
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
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油气储运概论》
1、课程简介:
油气储运系统在石油工业内部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
《油气储运工程概论》为非储运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石油和天然气的性质及用途、了解油气储运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储运的方法和过程、掌握油气计量和储运工程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选修对象:
全院非油气储运工程学生
3、考核方式:
考查或考试
4、个人简历:
黄坤,男,副教授。
1985年7月至1993年3月在机械系任助教;1993年4月至1995年7月在机械系任讲师;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年电子科技大学进修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课程;1998年9月至1999年12月在机械系任讲师;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石油工程学院任讲师;2001年2月在石油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05年9月在油气储运研究所任教研室主任职务至今。
主要兼职西南石油学院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新都区政协委员。
参加编写教材专著《天然气集输工程》、《天然气矿场集输与处理》等5部,公开发表《天然气管网修复补强技术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专长:油气集输及储运地面工程设计。
5、授课要求:
周学时为4。
油气储运概论结课论文─油气储运中的电知识自从18世纪富兰克林对电的进一步认识,揭开了电的神秘面纱。
电这个奇妙的东西就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对电的使用也越来越成熟,应用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广泛,毫不夸张的说目前人类的活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和电息息相关。
油气储运这一于人类活动至关重要的生产过程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在油气储运工艺中的几处与电有关的知识。
油气储运过程的静电与防护根据双电层理论,当两种不同属性的物质相接触时,由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接触面处发生电荷的重新排序和电子转移,这样就在界面两侧形成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电位差。
所以任何两种物质发生剥离时都要发生产生静电,对于石油工业,更重要的是流动液体由于反复接触和分离其他物质而导致的静电荷。
在流动之前,流体保持等量的正负离子并呈现中性。
但是,一种极性的离子被容器或管线表面优先带走的自由离子分离,因而产生电荷。
因此可以说油气储运过程中静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产生静电不一定会造成爆炸,静电危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形成静电危害的四要素:①有静电产生的来源:②静电得以积累,并达到足以引起放电的静电电压;③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引超的最小引燃能量;④在静电积聚区必须存在该油品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由油品蒸气和空气混合成的适当比例的混合气。
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才可能造成危害,否则不可能引起静电危害的发生。
因此,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要防止静电危害,就必须防止上述四个条件同时存在。
分析储运过程中电导率,判断其静电的积聚程度,静电的产生与物质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关系。
电阻率越小,则导电性能越好。
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得出的结论:电阻率为 10的12次方的物质易产生静电,而大于 10的16次方Ω。
cm 或小于 10的9次方Ω。
cm 的物质都不易产生静电。
如物质的电阻率小于 10的9次方Ω。
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静电将很快泄漏。
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电阻率都在 10的11次方- 10的14次方Ω。
油气储运概论题库1、综述矿场集输系统、长距离输油气系统、天然气供气系统和油料储运系统的组成。
2、简述油田采出水的治理方法。
3、综述原油和天然气脱水方法与各种脱水方法的原理。
4、油库泵房有哪些工艺流程?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离心泵和原动机?5、简述输气管道中水合物产生的条件及防止水合物形成的措施。
6、简述热油管路的特点并解释苏霍夫轴向温降公式在工程中有哪些应用。
7、按储罐的结构和外形来分,储罐分为哪几类?有哪些附件?并简述拱顶罐和浮顶罐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8、综述长距离输油泵站和管道的特性、泵与管道系统的能量平衡、泵站数的确定和泵站站址的确定方法。
9、综述城市燃气管网的组成、供气调峰方法和储气的方法。
10、综述油库油品装卸作业流程(铁路、公路、水路和罐区与泵房)和铁路装卸油设施的种类与装、卸油方法。
11、简述城市燃气管道的分类和城市燃气的质量要求。
城市燃气为什么要加臭?12、画出一个三级燃气输配管网系统。
13、简述分离器、电脱水器和原油稳定塔三设备的主要功能。
14、综述油气混输的特点和混输技术的应用。
15、综述原油脱水的原理和方法、天然气脱水方法与各种脱水方法的原理。
16、简述天然气脱硫方法、各方法的工作原理。
17、简述长距离输油管道泵站站址的确定方法。
18、什么是顺序输送?简述顺序输送管道减少混油的一般技术措施。
19、简述天然气供气系统的组成。
20、简述油码头的种类。
21、简述油库的概念、作用、类型和油库的分区组成。
22、什么是油库的工艺流程,油库工艺流程有哪些?23、油库铁路装卸油设施有哪些?铁路装卸油方法有哪些?铁路装卸油系统有哪些?24、简述城市燃气调压站的作用、分类和组成。
什么是调压器?25、什么叫等温输油管道?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目的是什么?26、什么是泵的工作特性?改变泵特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7、离心泵的操作方式有哪两种?串、并联泵站各有何特点?28、选择泵机组数的原则主要有哪些?串、并联泵机组数分别如何确定?如何化整?29、什么是管道纵断面图、水力坡降线、翻越点和计算长度?30、什么是翻越点?利用图解法如何确定翻越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