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78 MB
- 文档页数:87
光合作用-植物生理-图文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这是因为,第一,植物体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45%),碳素成为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第二,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骨架,好象建筑物的栋梁支柱一样。
碳原子与其他元素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由此决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多样性。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植物可分为两种:1)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这类植物称为异养植物(heterophyte),如某些微生物和少数高等植物;2)可以利用无机碳化合物作营养,并且将它合成有机物,这类植物称为自养植物(autophyte),如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和少数微生物。
异养植物与自养植物相比,后者在植物界中最普遍,而且非常重要。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自养植物。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carbonaimilation)。
植物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种类型。
在这3种类型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广泛,合成的有机物质最多,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本章重点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以下简称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ynthei)。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贮藏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下列3个方面: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
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每年约同化2某lOt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图3-1)。
如以葡萄糖计算,整个地球每年同化的碳素相当于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质,难怪人们把绿色植物喻为庞大的合成有机物的绿色工厂。
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和全部动物界的食物(如粮、油、糖、牧草饲料、鱼饵等),也可作为某些工业的原料(如棉、麻、橡胶、糖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式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植物生物学》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涉及光合作用的历史发展、光合色素、光反应、暗反应、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2. 学习并了解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各种因素,以及植物如何适应这些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以及植物适应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视频、光合作用教具模型。
2. 学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植物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画,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生物学意义。
2) 光合色素、光反应、暗反应的详细过程。
3) 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的对比及环境适应。
3. 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观察实验。
2) 学生观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基本概念、过程、影响因素。
2. 光合色素、光反应、暗反应的详细过程。
3. 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的对比及环境适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列举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并说明植物如何适应。
3) 解释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的区别。
2. 答案:1) 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植物通过调节气孔、改变光合作用途径等策略适应环境。
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教材第3章“植物生理学”中的第2节“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机制、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 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理解其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3.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并能够解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详细过程及其相互转换机制。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以及影响其效率的环境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如温室栽培、农田灌溉等,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机制,配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合作用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3. 光反应与暗反应机制4.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列举并解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三个环境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作用。
(2)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将ATP和NADPH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