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1空气一、知识梳理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等;以及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为了准确、熟练地牢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以运用如下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唤”,来导学导记之。
2.空气组成的测定空气组成的测定【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具体敬请查阅考点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当然,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通过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2.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酥瓜子(或花生米、或饼干等)会变软,铁制品会生锈(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敞口的氢氧化钠会潮解且质量增大(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敞口的浓硫酸会变稀且质量增大,敞口的浓盐酸在瓶口会形成白雾,等等;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水蒸气.3.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与空气中的各成分有关的物质及其相关性质等;还要知道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二、考点归纳考点一.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能燃烧的气体是()A.O2B.N2C.CO2D.He2.“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约占0.03%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二氧化碳约占0.03%C.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D.空气中含量较多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的是稀有气体5.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是()A.氮气B.稀有气体C.氧气D.二氧化碳考点二.空气组成的测定6.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后,进入瓶内的水不足瓶内空气体积的。
初三化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很稳定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A、氧气占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B、氮气占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占0.94%,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点评: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对于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2.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
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有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全部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常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分析即可。
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则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故①正确;②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故②正确;③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故③正确;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氮的氧化物造成的,故④正确。
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C.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D.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答案】C【解析】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它是氦、氖、氩等气体的总称。
画川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作业纸班级学号姓名课题: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主备人:审核人:日期※※※※※※※※※※※※※※※※※※※※※※※※※※※※※※※※※※※※※※※※※※※※※※※※※※※※※※※※※※※【课堂反馈】成绩: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答案)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氢气的燃烧; ②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③工厂排放的废气;④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⑤光合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⑤2.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3.根据日常生活知识,你认为氮气不具有的性质是()A.通常状态下氮气是无色气体B.氮气难溶于水C.氮气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D.氮气有刺激性气味4.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氧气-----------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C.氮气-----------支持燃烧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5.薯片等易碎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空气6.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汞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7.为使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北京市政府已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8.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l/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9.☆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探究空气的成分姓名班级组名日期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2、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导管、水槽、燃烧匙、酒精灯、烧杯、止水夹、弹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实验药品:红磷,水一、自学导航1.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其约占________其次是_____,约占_______,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约和杂质约占。
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外壁出现了液滴,证明空气中含有盛有石灰水的瓶子放置久了会出现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含有。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的_____________3.我们生活中橱房常用的加碘盐、食醋、料酒等都属于_______ ,因为他们都是由_______ 或_________组成的。
水、二氧化碳、氧气等都属于__________,因为他们都是由________ 物质组成的。
4.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例如:。
5.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例如:。
二、新课学习:[新课引入]:开启化学之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空气组成的秘密。
你能看见空气并闻到空气的气味吗?被严重污染的空气是什么样的?通常条件的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呢?[小组探究]:(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课本P27页问题。
拉瓦锡(1743-1794)安托万-洛朗·拉瓦锡生于巴黎。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
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
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
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
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
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
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
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
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鲁教授伊勒教授。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
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
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量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
造成误差的原因: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1)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完;(2)未塞紧瓶塞,外界空气进入瓶内;(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4)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
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1)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2)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例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玻璃管里的活塞可以活动,活塞的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相通,试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
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时,玻璃管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2)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①白磷(足量);②活塞开始向移动(填“左”或“右”);③随着温度的降低,最终向移动。
(3)试验结束并恢复至室温时,活塞应停在约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思路解析:本题中用燃烧红磷的方法除去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活塞移动的情况来判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这就要求:①红磷必须过量,才能把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②产物不能是气体,否则无法测定实验结果。
因此,实验中使用红磷作燃烧物,且必须过量。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物理得出结论:氧气主要是由结论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自然界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水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分氧气主要性质主要用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密序截叶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易溶于水,密度比氧气略大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是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电子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磷光根据洒脱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氮气稀有气体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4.保护空气(1)水气中的有害物质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磁场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跟踪,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氮氧化物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臭氧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由于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
3、奇妙的二氧化碳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四章燃烧燃料
1、燃烧与灭火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4、石灰石的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组成的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溶液的酸碱性
2、常见的酸和碱
3、酸和碱的反应
4酸、碱、盐的应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2、淀粉和油脂
3、蛋白质和维生素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
2、化学与材料
3、化学与环境。
九年级化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九年级化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案及板书设计设计者:李保鸿学校:西吉县马莲中学时间:2018年11月9日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2.明白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判断常见物质的类别;3. 学会"捕捉"空气;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新课教学:空气,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因其无色无味的特点,使人们长期以来都错误地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物质。
后来,随着科学家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开始认识到空气成分的复杂性。
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含有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名称:燃烧红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
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
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资料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问导学本试验的原理是在肯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试验胜利的关键:①装置不漏气。
由于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此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当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看,由于假如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削减,但是压强并不能削减很明显,因此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
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洁物和混合物。
纯洁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肯定纯洁的物质是没有的,纯洁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依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处广泛,有: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b、用作爱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爱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的用处有:a、爱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
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力量,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依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