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时8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31.50 KB
- 文档页数:18
课时8 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夯实基础考点过关元素、核素、同位素【基础梳理】1. 原子的组成与AZ X的含义:原子ZN(A-Z)⎧⎧⎪⎨=⎨⎩⎪⎩质子 个原子核中子 个核外电子 个 (1)原子结构中基本微粒间的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③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2)AZ X的含义:X代表元素符号,Z代表,A(=Z+N)代表。
2. 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和一定数目的一种原子。
和共同决定核素的种类。
(3)同位素:数相同而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互称为同位素。
微课1 “四同”概念的比较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定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结构相似、分子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对象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单质原子(核素)实例正丁烷与异丁烷甲烷与乙烷金刚石与石墨、C60;红磷与白磷;O2与O3C与C【典型例题】下列有关12753I和13153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2753I和13153I的中子数相等B. 12753I和1315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 12753I和13153I互为同位素D. 12753I和13153I是同一种核素[答案] C[解析]12753I和13153I中子数不同,它们是两种原子,也是两种核素。
由于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这两种核素彼此互称为同位素。
题组训练:1. (2013·上海高考)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 D[解析]232Th、230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2、230,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百分比的乘积之和,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232Th转换成233U原子发生变化,C项错误。
专题二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课时8 同位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 单项选择题1. 最近医学界通过用14C 标记的C 60发现一种C 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断裂DNA 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则有关14C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与12C 60的碳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B. 与14N 含的中子数相同 C. 是12C 60的同素异形体 D. 与12C 、13C 互为同位素2. 某粒子用 A Z X n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含质子数=A-n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D. 所带电荷数=n3. 下列关于指定微粒构成的几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37Cl 与40Ca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298114X 与82Pb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C. N 4H 与N-2H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D. 2-2O 和S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4.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 (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 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 ⑤两种不同分子 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⑦两种不同阳离子 ⑧两种不同阴离子 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A. ①③⑤⑥⑦⑧B. ①③⑤⑦⑧C. ①③④⑤⑦D. 全部都是5. 铀(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其中23592U是核反应堆的燃料,下列关于23592U和23892U的说法正确的是()A. 23592U和23892U都含有92个中子B. 23592U和23892U互为同位素C. 23592U和23892U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 23592U和23892U分别含有143个和146个质子6. 根据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下列粒子属于电中性的原子是()A. B.C. D.7. 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
第1单元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考点一 原子的构成 [考试标准]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a/a)。
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b/b)。
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a/b)。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汤姆生—认为原子中存在着电子。
|卢瑟福—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 负电荷。
|玻尔—引入了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①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②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①中子不带电②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①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③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或中子)的11 8363.“三素”——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同位素的性质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4)几种重要的核素【易错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2)2H+核外电子数为2( )(3)1H182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 )(4)13C和15N核内中子数相差1( )(5)H3O+和OH-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6)O2-2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1)×(2)×(3)√(4)√(5)×(6)√[归纳总结]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 (1)原子(2)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电荷数[考法题组][易错辨析题]1.中新网2013年5月3日报道,6026Fe 的现身揭秘了超新星爆炸历史真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铁原子的质量数均为60 B.6026Fe 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8C .1 mol 6026Fe 与1 mol 5826Fe 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均可得到1 mol H 2D .等物质的量的6026Fe 与5826Fe ,前者质量比后者多2 g解析 60只是“6026Fe ”这种铁原子的质量数,而铁有多种原子,A 错误;6026Fe 的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8,B 错误;6026Fe 、5826Fe 与盐酸反应时均被氧化成Fe 2+,C 正确;只有当6026Fe 与5826Fe 均为1 mol 时,前者质量才比后者多2 g ,D 错误。
《化学2》判断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判断题:1、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2、H2S的沸点比H2O低,所以PH3的沸点也比NH3低3、石墨烯是用“撕裂”方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4、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其分子式为SiO25、酒精的分子式:CH3CH2OH6、HClO的结构式:H-Cl-O7、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8、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不存在共价键9、在N2、CO2和SiO2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0、金刚石和足球烯(C60)均为原子晶体11、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12、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3、硫酸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4、硫酸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5、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常温下以液态存在并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16、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因此该液体不导电17、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定向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18、冰醋酸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即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也破坏了部分分子内作用力19、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20、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21、C与H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O与H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22、氯化钠晶体在熔融状态下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同时,离子键被破坏23、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与水分子内化学键的改变和形成有关24、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中肯定存在共价键25、金刚石、石墨烯、足球烯均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均存在正四面体结构26、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S16、S128等,均是由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晶体27、CaO与CH4的熔点不同,跟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有关28、常温常压下,水与甲烷的状态不同可以说明水的热稳定性好29、液态水与液态HCl中都不存在离子30、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说明分子越稳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31、某物质熔融时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32、第ⅦA元素的HXO3的酸性比第Ⅵ元素的H2YO3的酸性强,可说明X的非金属性大于Y33、白磷和硫的熔化需克服共价键34、1 molSiO2晶体与1molCH4晶体中共价键的个数比为1∶235、在Na2O、Na2O2、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36、用电解法可以制备Na、Mg、F2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判断题: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资源有限、不可再生,因此我们应积极研发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2、甲醇(酸性)燃料电池当外电路中转移3 mol电子时,生成CO211.2 L3、如图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d电极→ c电极→ZrO3→d电极4、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5、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6、植物的秸秆、枝叶均蕴藏着生物质能7、电解水是氢能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8、锌锰干电池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9、足量的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用CCl4萃取其中的I2,分液,在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仍呈血红色,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10、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减慢11、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当容器内A、B、C的浓度之比为1:1:2时,该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12、向盛有5mL 4%和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等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后者产生气泡速率快13、KI溶液中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少量苯充分振荡后静置,上层为紫红色14、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15、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夜里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16、将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充分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17、生活、生成中大量应用氢能源,首先要解决由水制备氢气的能耗、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18、垃圾焚烧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19、贮氢合金的发现和应用,开辟了解决氢气贮存、运输难题的新途径20、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换和热化学转换等方式21、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22、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一定越明显23、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24、配制FeCl2溶液时,加入铁粉的原因:Fe+Fe3+2Fe2+25、在酸性介质中钢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随着pH升高发生吸氧腐蚀几率增大26、电解水制氢气比光催化分解制氢气要消耗更大的能量27、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28、氢氧燃料电池和硅太阳能电池都是利用了原电池原理29、在一定温度、圧力条件下,贮氢金属吸氢,形成氢化物;升温或加大压强,发生逆向30、镁带和盐酸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氢氧化钠的溶解都是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氨的液化都是吸热反应31、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32、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共价键就越牢固。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五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1.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原子晶体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解析:本题主要信息是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
可以先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确定可能的元素名称,再确定位置,从而推断单质的性质等。
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Mg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 层应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指的是碳和镁,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2. 235 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 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 92U说法正确的是( )A.235 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235 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235 92U与238 92U互为同位素D.235 92U与238 92U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235 92U的中子数为235-92=143,其核外电子数为92,故A、B均为错误答案;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235 92U和238 92U应互为同位素。
答案:C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m+n B.a=b-m+n C.a=b+m-n D.a=b-m-n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减去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因为X m+和Y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 m+和Y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a X m+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m,b Y n-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m=b+n。
答案:A4.已知自然界中铱(Ir)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核素,而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2。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内容为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能借助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将要介绍的晶体多样性呼应了本单元的标题—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多样性,同时将本节内容安排在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内容之后,不仅体现了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还反映了认知结构的不断深入。
本节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类型晶体的定义和性质,涉及到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以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的差异;第二部分为不同类型晶体的判断依据。
教材以常见的四种晶体为切入点,引出四种晶体的概念,再逐一介绍四种晶体的性质,最后再总结四种晶体的判断依据。
这节课难度不大,主要对晶体作一个简单的了解,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晶体之间的区别,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选择性必修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可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力,但在学习本课时也可能会遇到晶体概念认识不清的困难。
因此,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需要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各种类型晶体的相关特性。
▍教学目标1.能区分常见四种晶体的特性。
2.能够判断一些常见晶体的类型。
教学目标1:着重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的要素。
教学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情境设置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晶体与非晶体。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学生活动: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非晶体。
教师引导:为什么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学生活动:在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地重复排列。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考试标准]考点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一)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下:(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3)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4)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5)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2.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AZ X)⎩⎨⎧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质量数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的关系 原子质量(g )m (12 6C )×112=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g·mol -1)≈质量数 5.表示原子结构的“两种方式” (1)AZ X 着重描述原子核的结构。
例:(2)原子结构示意图着重描述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二)核素 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2.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3.几种重要的核素(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规律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排布规律特别提醒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当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课时11 专题提升【能力提升】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理念。
1. 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的分析中,主要考虑的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大小等因素。
由原子结构分析可以得出:(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原子结构若越容易失去电子,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原子结构若越容易得到电子,那么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2)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不断增加,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差异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又决定了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
2. 离子结构在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着离子键。
离子结构决定了离子键的强弱,由此决定了离子晶体的性质。
离子结构主要看两方面,离子所带的电荷和离子的半径。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成正相关系,与离子的半径成反相关系。
离子键越强,其晶体的熔点越高。
如熔点:Na2O<Al2O3,Na2S<Na2O。
3.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分子空间结构的对称性两方面。
结构稳定的分子,其性质也稳定。
分子中若含有极性键,分子的对称性与否就决定了分子的极性与否;分子的极性与否又决定了分子的熔、沸点高低和溶解性大小。
有的分子因还含有分子间氢键,所以其沸点的高低还要考虑氢键的影响因素。
4. 晶体结构不同的晶体类型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
在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所以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比较原子晶体的熔、沸点或硬度,关键是看晶体结构中原子的共价键的强弱。
如果成键原子的半径小,其键长短,结合的就牢固,键能就大,熔、沸点就高,硬度就大。
表示分子的结构及组成的方法1.五种符号2.五种表达式3.几种表示分子结构的方法【典题演示】[结构决定性质]【例题1】(2015·上海卷)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 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C.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D. 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答案】 C【解析】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相同类型的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越大说明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故B正确;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则分子晶体的稳定性决定于其中的化学键,故C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否则吸热,即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故D 正确。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1.原子的表示方法:X AZ ,其中X 是________,A 表示___________,Z 表示__________。
2.原子内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内的质量关系:质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核外各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⑵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__________;⑶次外层上的电子数不____________;⑷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能量_______的电子层,然后再_______,依次排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5.元素周期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包括_________个横行,_________个纵行,其中有________个周期,_________个族,除了周期外,另外补充的两个横行是_________系和_________系。
(3)从元素化合价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来看:元素的最高正价=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合物通式:(用第三周期元素表示)8.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性质变化规律:⑴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酸性__________; ⑸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9.同主族 元素(至上而下)性质变化规律⑴原子半径___________,⑵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 8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时导航】1.认识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复习目 2.认识原子构成。
认识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标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3.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网络问题思问题 1:从原子的构成剖析各微粒决定着原子的哪些方面?考问题 2:写出 1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
【课前自测】2931. (2015·上海卷 )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判定委员会已确立第116号元素116 Lv 的名称为。
对于Lv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原子序数为 116B. 中子数为 177C. 核外电子数为 116D. 相对原子质量为 293【答案】D【分析】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16 , A、 C正确;中子数=质量数 - 质子数 =293-116=177, B正确; 293是质量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D错。
121814A.原子数相等时中子数相等B.体积相等时电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D.质量相等时质子数相等【答案】 B3. ( 2014·江苏卷 ) 以下对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选项是(): o: o: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Na Na80B.质子数为 35、中子数为 45的溴原子:35 BrC.硫离子的构造表示图:D.间二甲苯的构造简式:【答案】B【分析】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o: o:]2-+Na [Na, A不正确;硫离子的构造表示图为,C不正确;是对二甲苯,D不正确。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4 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2)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33的Co原子:2760Co()(3)H 218O的摩尔质量为 20 g ·mol -1() 1(4)13 C和15N核内中子数相差 1()(5)14 C可用于文物年月的判定,14C和12C互为同素异形体()(6)18 g D2O和18 g H 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7) 氯离子的构造表示图:()【答案】(1) ×(2) √(3) √(4) √(5) × (6)×(7) ×【自主学习】考点 1元素、核素、同位素【基础梳理】A1.原子的构成与Z X的含义质子Z 个原子核N ( A-Z )个中子核外电子个原子(1)原子构造中基本微粒间的关系①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②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③质子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质子数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A(2)Z X的含义:X代表元素符号,Z代表,A(=Z+N)代表。
第4讲原子结构Ilf【最新考纲】1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Ilf(2)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1八宀p 昭J 阳离子:质子数一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仁口鈕P 比丁峪1宀吐*I 阴离子:质子数+电荷数考点一原子的构成及其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基础梳理I 创1.原子的构成核外电r西IW7]J与质了效共同决定用了种类 --- 立索・|茨就数]—•近似r 质就 —・一・决定尤素种类杲外层电『效•决定主族尤事的蛙性质 乞层电子数2.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X元素的化合价X总f的质虽数\Z/ \该离犷所带的电侖数X说子的质子数•个粒子中所含的原子数4.同位素、核索(1)概念辨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种元素可冇多种核素核索质了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索的不同丿京子吃称为同位索元索具有一定数冃的质子和一定数冃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2)同位素的特征。
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物理性质丕辰1。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二般丕变。
⑴任何微粒中, 质量数匸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中.规避4个易失分点、(2)<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H,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 .⑷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和Na\ F•等,NH;与OH■等.♦II讲练互动【典例1】(2015-太原联考)我国限制稱有金属对外出口,此举对我国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稀土元素枚是制造导弹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鳴Nd和嚅Nd是同一核素B.一个喘Nd原子的质量约为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C.'^Nd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80||?D.14 g釵元素含有6 mol电子解析:懦Nd和喘Nd是不同核素,A项错谋;1 mol ^Nd原子的质童约为14() g, 一个原子的质量约为疋"g,B项正确;i:SNd原子的中子数为80、质子数为60,二者之差为20, C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算出的平均值,因此14 g铁元素对应的铁原子的物质的量并非0.1(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中子做】妆赤】\互林同住互I : : J冋鸠_个位理》宏;t概命•一典原子微观擬念•不同原于农t观柢念・相互关乐(2)间位素的-六同三不同(3)抓住描述对象突破“四同”判斯。
课时8 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时导航】【课前自测】1. (2015·上海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293116Lv的名称为。
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为116B. 中子数为177C. 核外电子数为116D. 相对原子质量为293【答案】 D【解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6,A、C正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B正确;293是质量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D错。
2. (2016·山东泰安期末)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数相等时中子数相等B. 体积相等时电子数相等C.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D. 质量相等时质子数相等【答案】 B3. (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Na :::o o⋅⋅⋅⋅⋅⋅⋅⋅NaB.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35Br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答案】 B【解析】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a+[:::o o⋅⋅⋅⋅⋅⋅⋅⋅]2-Na+,A不正确;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不正确;是对二甲苯,D不正确。
4.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 )(2)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33的Co原子6027:Co ( )(3)1182H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 )(4)13C和15N核内中子数相差1 ( )(5)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和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6)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7)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1)×(2)√(3)√(4)√(5)× (6)×(7)×【自主学习】考点1 元素、核素、同位素【基础梳理】1. 原子的组成与AZ X的含义原子(-)ZN A Z⎧⎧⎪⎨=⎨⎩⎪⎩质子 个原子核中子 个核外电子 个 (1)原子结构中基本微粒间的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③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2)AZ X的含义:X代表元素符号,Z代表,A(=Z+N)代表。
2. 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和一定数目的一种原子。
和共同决定核素的种类。
(3)同位素:数相同而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互称为同位素。
(4)几种重要的核素3. 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 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2)比较①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35Cl为35,37Cl为37。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微课9 “四同”概念的比较【举题说法】【例题1】(2014·上海卷)“玉兔”号月球车用23894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23894Pu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4P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B. 23894Pu与23994Pu互为同素异形体C. 23894Pu与23892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 23894Pu与23994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答案】 D【解析】A项23894,Pu与23892U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不相同,不是同种元素,不属于同位素,错误;B项23894,Pu与23994Pu是两种核素,不是单质,二者互称为同位素,错误;C项23894,Pu与23892 U 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错误;D 项23894,Pu 与 23994 Pu 两种核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题组训练】1. (2013·海南卷)重水(D 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H 与D 互称同位素 C. H 2O 与D 2O 互称同素异形体D. 1H 2 18O 与162D O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答案】 C【解析】 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 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
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 ,下列关于 293117 Up 和 294117 Up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93117 Up 和 294117 Up 是两种元素 B. 293117 Up 和 294117 Up 互为同位素C. 293117 Up 和 294117 Up 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D. 293117 Up 和 294117 Up 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答案】 B【解析】293117 Up 和 294117 Up 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 、C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293117;Up 和 294117 Up 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D选项错误。
3. 地壳中铀的平均含量约为2.5%,在铀元素中,用作核燃料的 23592 U 只占0.724%。
铀浓缩是指提高铀元素中 23592 U 的含量,铀浓缩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下列关于铀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B. 可利用23592U与23892U化学性质的不同将二者分离C. 利用化学反应把23892U转化为23592U,提高23592U在铀元素中的含量D. 23592U与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A【解析】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项错误;同位素原子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而非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4. 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长征2号(CZ2F)火箭的优良燃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B. 它们都是强氧化剂C. H、D、T互称为同素异形体D. 它们都是强还原剂【答案】 D【解析】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应为8∶9∶10,A 错;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中氕、氘、氚均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B错,D正确;H、D、T互称为同位素,C错。
5. 下列有关12753I和13153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2753I和13153I的中子数相等B. 12753I和1315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 12753I和13153I互为同位素D. 12753I和13153I是同一种核素【答案】 C【解析】12753I和13153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是两种核素,这两种核素彼此互称为同位素。
元素、同位素、核素概念的辨析六种微粒中,包含五种元素,六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中子数相等的核素是23Na、24Mg考点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基础梳理】1. 在同一原子中各电子层之间的关系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近向远,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个。
(3)最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
3.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4.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举题说法】【例题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①3517X ②3717X ③ ④A. 只有①③B. 只有②③C. 只有①②③D. 全部【答案】 C【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①②③中三种微粒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是同种元素。
【变式】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为( )A. AlB. PC. ArD.K【答案】 D【解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特殊的微粒(1)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殊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 H。
②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③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⑦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⑨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⑩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2)与稀有气体核外电子结构相同的离子(前20号元素)①与He原子电子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结构相同的离子: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结构相同的离子:Cl-、S2-、P3-、K+、Ca2+。
【随堂检测】1. 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53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B. 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C. 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 C【解析】13153I与12753I互为同位素,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数为 131-53=78,则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2. 同位素2H、15N、18O、34S等常被用作陆地生态分析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O和18O是同一种核素B. 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C. 34S和15N核内的中子数相差9D. 2H+核外电子数为0【答案】 D【解析】16O和18O互为同位素,A错;1182H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B错;34S和15N的核内中子数分别为18和8,两者中子数之差为10,C错;2H+的核外没有电子,电子数为0,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