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精养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96
摘要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管理中pH 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性理化因子过低或过高的危害,总结水质恶化的简易判断方法,同时提出了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手段进行水质改良的方法。
关键词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理化指标;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5-0250-01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刘长有李改娟杨炳坤*(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池塘精养快速发展,大量使用商品饲料,残饵碎屑和鱼类排泄物积累,分解导致底泥和水中营养盐、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使养殖环境严重污染,破坏池塘原有生态平衡;养殖对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
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处理养殖废水,控制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和环境污染,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的关键点1.1pH 值鱼类适宜生长pH 值范围为7.0~8.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鱼类在pH 值高于9.0的水体里生活,会发生碱中毒,导致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鱼类呼吸,使鱼窒息死亡。
在pH 值低于5的水体中,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饲料消化费降低,生长缓慢。
1.2溶解氧通常情况下,水质溶氧量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水质肥、活、爽的特性,溶氧量较高时鱼类生长旺盛,饲料较容易吸收。
对于鱼类生长旺盛期,若水中溶氧量低于4mg/L 时,鱼的生理活动就会受抑制。
当溶氧量为1.7~2.3mg/L 时,多种鱼类将出现不良反应。
当水质重度恶化,溶氧含量低至2mg/L 以下的时候,鱼类生理生态活动发生紊乱,引起窒息死亡。
水中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1-2]。
1.3氨氮鱼类的饲料、排泄物以及动植物体的遗骸经过分解或化学反应会产生氨氮,氨氮在水中以氨(NH 3)和铵(NH 4+)2种形态存在,铵对鱼类无毒性,而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因此对鱼类来说毒性较强,非离子氨可通过鱼类的鳃或者皮膜侵入到鱼体内部,提升体内血液和组织液中氨的浓度,从而严重影响血液的载氧能力,同时还会升高血液的pH 值,影响体内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工作,直接损伤组织机能、引起代谢失常。
2019.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顾兆俊刘兴国徐皓王健邮编200092表3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投入与产值对比*试验池塘:第一茬团头鲂3221千克,平均售价为14元/千克;第二茬团头鲂2159.5千克,平均售价为12元/千克;第三茬团头鲂7225.5千克平均售价为10元/千克。
三、小结序批式养殖模式可以实现商品鱼错季分批上市,一般传统池塘养殖团头鲂在10-11月集中上市,塘口价在10元/千克左右。
序批式养殖模式中,有26%的鱼在7月初上市,均价在14元/千克左右;有17%的鱼在8月底上市,均价在12元/千克左右;剩余的鱼在11月上市。
从效果看(表4),采用序批式养殖方式可保障有一半的养殖鱼类错开了集中上市期,在相同养殖产量下平均提高了14%左右的直接经济收益。
表4团头鲂年售价对比在我国,池塘养殖是水产主要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底质的控制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养殖,鱼、虾、蟹等的排泄物及残饵都会沉入到池底,给池塘造成危害,对鱼、虾、蟹等产生了不良影响。
笔者通过多年在北方池塘养殖方面的经验,介绍一下北方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一、池塘底质恶化危害的主要表现多余的池塘底泥是池塘底质恶化的主要危害。
一定限度内的池塘底泥对鱼、虾、蟹等生长是有益的,对改善水质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超过了必要限度内的池塘底泥,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对鱼、虾、蟹等生长不利。
1.池塘底泥过多池塘中的生长水体变少了,这样鱼、虾、蟹等生长环境就缩小了,根据笔者在北方多年统计,大多数北方池塘底泥厚度达到46厘米左右,这样一来,鱼、虾、蟹等生长水体就减少了很多。
2.过量的池塘底泥使生长水体中pH 变化池塘中的底泥超过一定的量,底泥中含的有机物会发酵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质的产生会使鱼、虾、蟹等生长环境发生酸化,近而会降低pH,养殖户都知道pH 的下降会对鱼、虾、蟹呼吸有很大的影响,当pH 下降到一定限度时,将影响鱼、虾、蟹呼吸,近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会给养殖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池塘养鱼是农村朋友们近年来比较常用的人工养殖模式,鱼塘养鱼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水产养殖,而且鱼塘能够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对于鱼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利用鱼塘养出的鱼通常个头都很大。
在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质的管理问题了。
水质对于养殖的影响是巨大的,水质的好坏决定了养殖成功与否。
那么,池塘养鱼水质要怎么调节呢?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水质调节是进行水体管理的重要方面,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适时加注新水。
一般每半个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
3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流水养鱼的方式更佳。
(2)、科学使用增氧机械。
一般每2000平方配备3千瓦增氧机
一台,并适时开机增氧。
(3)、用生石灰改善水质。
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每月一次。
(4)、适时施肥。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鱼类的排便、饵料、残渣等
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亩施磷酸二氢钙7公斤左右,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施肥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调节水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加入新水,定时定量进行换水,同时要用增氧机给鱼儿进行人工增氧。
另外,可以使用石灰水改善水质。
也可以适时施肥,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施肥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养殖中,水质是影响养殖效益和存栏密度的关键因素。
而养殖池水质的调控技术,对于防止水质污染和提高养殖效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
一、悬浮物处理技术悬浮物是指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其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混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增高。
因此,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 预处理法:在养殖池进水前采用筛网、沉淀池等设备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进入养殖池的悬浮物负荷。
2. 后处理法:在养殖池中使用悬浮物处理设备,如静电过滤器、悬浮物捕捉器等处理悬浮物。
这些设备可以将悬浮物吸附在过滤材料上,并通过清洗设备进行清理。
二、生化过程调节技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有机物的生化装置,通过自然或人工增加养殖池中细菌等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使其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常用的养殖池生化过程调节技术有以下几种:1. 曝气法:采用人工增加池底曝气设备,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从而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2. 浮游生物控制:可在养殖池中人工增殖摇蚊子、水虱、细胞和微藻等浮游生物,加速池水中的生物降解作用。
3. 人工菌群控制:在养殖池中加入优势菌群,增加细菌附着并提高催化效率,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有机物的含量。
三、氧化还原控制技术养殖过程中容易造成养分的过剩,导致水质的恶化。
而氧化还原控制技术,即通过氧气的供应量来调整池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而控制水质中养分的浓度。
1. 增加氧气供应:在养殖池中加装一定数量的曝气装置,充分将养殖池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增加氧气供应,从而降低养分含量。
2. 装置生物膜:光生物膜和灭菌剂可以被用来抑制细菌和藻类的生长。
它们是建立在池水表面上的薄膜,由聚合物或藻类的分泌物形成。
这些薄膜使水体表面保持稳定,并且与底部完全隔离。
养殖池中,光生物膜的形成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过量有机物的积累。
高产高效养殖鱼塘的水质管理技术措施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方式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但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水质严重污染,水体中悬浮物增多,BOD(生物学耗氧量)、COD(化学耗氧量)、氮,磷含量增加,溶氧量下降,蓝绿藻大量发生,水环境速猛恶化,导致鱼类病害频繁发生,(据报导鱼类养殖中出现的病害已达100多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鱼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现将精养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和调控技术作初步简述:精养鱼池的水环境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及调控措施。
一、底泥(一)底泥形成:它是有残饵和鱼类粪便等有机颗粒物沉入水底及死亡的生物体遗骸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而成。
(二)底泥对水质的影响:1.增加耗氧量,底泥中包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当其产生化学分解,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底泥耗氧量,没有养过鱼的底泥耗氧量为16.8mgO2/m2/L,而养过鱼的底泥耗氧量可达到45~55mg O2/m2/L,比未养过鱼的底泥高出三倍。
2.产生有毒物质:在底泥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氨、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经测定,养过鱼的底泥的产氨量要比未养过鱼的要高2.6~3.3倍;甲烷气不溶于水,故可经常在鱼池中见到水底向水面冒气泡现象;硫化氢为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有臭鸡蛋味时说明水已败坏,对鱼会有严重危害,必须立即换水。
据我们对5个渔场23个渔池的调查;底泥厚度在60厘米~80厘米的约占36%,呈暗黑色,厚度在40厘米~60厘米的约占43%,呈暗黑色较多,厚度在20厘米~40厘米的约占21%,其中 60%左右鱼池呈淡棕色或灰色,说明养鱼池普遍底泥过厚且氧化不充分。
生产实践证明:鲢、鳙、罗非鱼池底泥厚度在20厘米~40厘米;草、鲂、鲤鱼池底泥以0厘米~15厘米为宜。
北方盐碱地池塘藻类变化及水质调控技术作者:刘富强樊铮任平华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3期陕西省沿黄河滩涂有连片精养鱼塘2万多亩,土壤以硫酸盐为主,池塘地下水位较高,水源以地下水上渗补充为主,水质碱度较大,硫酸盐含量较高。
从2010年起,连续5年,项目组通过对地域内25口池塘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藻类四季变化与温度、光照、pH值、氮磷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出藻类优势种群一些规律性变化,利用这些规律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有效调控水质,保障养殖生产安全。
1 池塘藻类变化规律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是盐度高、碱度大,水质清瘦,水化学指标复杂,浮游生物种类少,一些有害藻类极易过度繁殖形成优势种群,破坏水体理化特性,直接影响甚至危害鱼类生命活动。
池塘水体藻类受温度、光照、pH值、氮磷比、盐度等多因子影响变化而在不同阶段易形成优势种群。
在诸多因子中,温度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在其它因子相对稳定范围内,有时其它因子对藻类优势种群形成也能起到主导作用。
一般随季节变化(温度影响),按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藻类优势种群呈现由绿藻→蓝藻→裸藻→硅藻变化规律,受近来池塘养殖密度趋高,水质过肥影响,一些池塘水体中蓝藻可在春夏秋三季持续形成水华,冬季以硅藻水华为主,金藻、甲藻极少能形成水华。
1 .1 绿藻在春季形成水华,水体一般呈草绿色、淡绿色、翠绿色。
在温度12~25℃、pH值8、氮磷比16∶1左右时,生长繁殖能力强。
在适温范围内,光照对其影响较大,连续几天晴朗天气,种群数量可迅速增大。
早春季节,水体有时会呈现墨绿色或暗绿色,是水中氨氮含量过高;连续5~7天晴天,在阳光强烈照射下,水体有时会呈翠绿色,是水中缺氮,易变水的水色,仔细观察可见水体中大型枝角类繁盛。
1.2 蓝藻在晚春、夏、秋季均可形成水华,尤以夏季为甚,水体一般呈灰绿色、深绿色、蓝绿色。
在温度20~35℃、pH值8~9、氮磷比30∶1~110∶1时,生长繁殖能力强;喜强光,在pH值9.0以上生长繁殖反而受抑制;喜肥,能行固氮作用,耐缺肥能力强,在过肥水体和过瘦水体极易形成优势种群;对低温敏感,可在7℃以下突然死亡。
第42卷㊀第1期2023年2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2No.1February 2023文章编号:1674-2419(2023)01-0077-02作者简介:王琳(1978.10-),女,尚志市亚布力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工程师㊂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㊂北方地区鲤鱼高产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措施王㊀琳(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尚志150631)摘㊀㊀要:北方地区鲤(Cyprinus carpio )高产池塘水质调控难度较大,养殖者应高度重视㊂文章介绍了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㊁配备和合理使用增氧设备㊁应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㊁使用物理或化学环境改良剂等北方地区鲤的高产池水质调控技术措施,供广大养殖者参考㊂关键词:北方地区;鲤(Cyprinus carpio );高产池;水质调控中图分类号::S961.2文献标志码:A㊀㊀鲤(Cyprinus carpio )作为大宗淡水鱼,是北方地区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位居许多省份淡水鱼类养殖产量首位㊂过去鲤的池塘养殖单产较低,20世纪80年代随着配合饲料和驯化养鱼技术的应用,鲤池塘养殖单产大幅提高,达到亩产500kg 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3000kg 以上,但随之而来的是水质恶化,病害加剧,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鲤的池塘养殖经济效益㊂在生产实际中,由于水质管理不科学导致生产亏本的例子屡见不鲜[1]㊂鲤高产池塘的水质调控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鲤的健康生长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㊂1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北方地区许多池塘年久失修㊁池底淤泥越来越厚㊁池塘变得越来越浅㊂过厚的淤泥严重影响水质,淤泥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导至池塘底部水体缺氧,在缺氧条件下,淤泥中的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氨氮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2]㊂建议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清淤,利用春季或秋季非养殖季节,排干池水后,利用推土机等机械彻底清除池塘底部淤泥㊂在资金允许情况下,最好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㊂池塘深度应达到2.5m ~3m㊂池埂主埂顶宽度大于4m,支埂顶宽度大于2m㊂池埂内坡比1ʒ1.5~1ʒ3㊂池底应压实,保持池底平坦㊂各池塘应具有单独的进排水口㊂进水口高于池塘水面20cm 以上,并安装过滤网㊂池塘宜进行护坡,根据不同池塘条件,护坡材料可采用混凝土㊁砌石㊁土工膜等[3]㊂进排水系统应严格分开,互不交叉㊂进水渠底高出养殖池最高水位10cm 以上㊂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巴彦县池塘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养殖单产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一般两年即可回收池塘改造投资成本[4]㊂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在日常鲤养殖生产中,为了解鲤的高产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㊂可对温度㊁透明度㊁pH 值㊁溶解氧㊁氨氮㊁亚硝酸盐氮㊁总磷㊁总氮和COD 等9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5]㊂普通养殖场户一般没有能力检测这些指标,只做好温度㊁pH 值㊁溶解氧㊁氨氮㊁亚硝酸盐氮等检测即可㊂可用简易水质分析盒测定池水的pH 值㊁溶解氧㊁氨氮和亚硝态氮㊂盒内有试剂和比色卡,具体使用方法可参照使用说明书,测试方法容易掌握㊂尽管水质分析盒使用比较简单,测定精度较低,但它能大致反映池塘水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水质调控措施㊂另外,要注意水质测定时间,pH 值㊁溶解氧应在早晨日出前测定其低峰值㊂夏秋高温季节,如果预测清晨鲤可能浮头,最好后半夜或第2天凌晨2:00~3:00测定㊂氨氮和亚硝态氮宜在晴天或多云天气的上午9:00进行测定㊂3配备和合理使用增氧设备鲤的高产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㊃77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1期2023年2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实用技术Practical technology机㊁水车式增氧机㊁涌浪式增氧机㊁微孔增氧设备等㊂养殖者可根据鲤的养殖面积㊁单产配备相应功率和数量的增氧机,面积越大㊁单产越高,需配备相应功率的增氧机越多㊂不同类型的增氧机配合使用效果较好,如叶轮式增氧机与微孔增氧设备配合使用,叶轮式增氧机设置在水面上,微孔增氧盘池底部和投料区,这样可实现池塘水体各水层均衡无死角增氧,特别是投料区设置微孔增氧,避免了因鱼高密度聚集而导致的缺氧㊂另外,叶轮式增氧机和涌浪式增氧机配合使用㊁水车式增氧机和涌浪式增氧机配合使用效果也比较好㊂4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具有显著的改良水质作用,可选择光合细菌制剂(PSB)㊁芽孢杆菌(Bacillus)制剂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制剂等3种微生物制剂㊂光合细菌制剂菌种主要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㊁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等,液体制剂呈紫红色或褐色,液体制剂活菌数ȡ5.0ˑ108CFU/mL,固体制剂活菌数ȡ2.0ˑ108CFU/g㊂芽孢杆菌制剂菌种种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㊁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㊁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等,液体制剂呈淡黄色或红棕色,固体制剂呈粉末状或颗粒状,液体制剂活菌数ȡ2.0ˑ108CFU/mL,固体制剂活菌数ȡ1.0ˑ108CFU/g㊂乳酸菌制剂菌种种类包括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㊁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㊁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i)等,液体制剂呈黄色或褐色,固体制剂呈粉末状或颗粒状,液体制剂活菌数ȡ3.0ˑ108CFU/mL,固体制剂活菌数ȡ1.0ˑ108CFU/g㊂使用时注意:一是不能与杀菌药物同时使用;二是使用芽孢杆菌时,应采取增氧措施[6]㊂微生物制剂具体使用量参照使用说明书㊂5使用物理或化学环境改良剂物理或化学环境改良剂在鲤高产池水质调控上应用较多,常用的有生石灰㊁沸石粉㊁活性黑土等㊂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生石灰,一般每半月使用一次,生石灰用水化成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每次每亩水面用量为10kg~15kg㊂但要注意的是盐碱水不适合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㊂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可使用沸石粉,用量为每亩水面用量为20kg~25kg,全池均匀干撒即可㊂活性黑土又名腐植酸钠,具有降低水中水体中氨氮㊁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的作用,一般每亩水面用量为1kg~2kg,用水溶解活性黑土,全池均匀泼洒即可[3]㊂参考文献:[1]郭悦.浅谈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主要因素及其调节方法[J].黑龙江水产,2017,(6):23-26.[2]冯立明.驯化养鱼高产池塘水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产,2013,(4):14-16.[3]邰永芬.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 2015,(1):3-5.[4]詹华天.北方高寒地区池塘改造及尾水治理提产增效作用[J].黑龙江水产,2022,(5):46-48.[5]李黎.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黑龙江水产,2016,(2):21-22.[6]农业农村部.SC/T1137-2019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S].2019-11-01.Technical measures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 in high yielding ponds of Cypri-nus carpio in the northern regionWANG Lin(Shangzhi City Yabuli Township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Shangzhi150631,Heilongjiang China)Abstract: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water quality of high-yield ponds in northern China,so the farmer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it.The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 of high yield ponds of carp in northern China,such as standardized pond renovation,regula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equipping and ra-tional use of aeration equipment,applying microbial agents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and us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environmental improvers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armers.Keywords:Northern region;Cyprinus carpio;High yield pond;Water quality control㊃87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作者:邰永芬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1期邰永芬(黑龙江省绥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绥滨 156200)近些年来,北方池塘水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高产池塘一旦出现水质问题,会严重影响渔民的经济效益。
如何改良池塘水质呢?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彻底进行池塘改造池塘底泥是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过厚的淤泥不仅大量耗氧,还会产生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危害鱼类。
目前,北方地区许多池塘多年没有清淤,淤泥过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厚达1m多,养殖池塘越来越浅,水质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养殖效果。
池塘清淤是改良水质的关键措施。
黑龙江省巴彦县渔民通过池塘改造,彻底改良了池塘养殖环境,显著提高鱼产量和效益,渔民开展池塘改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他们的经验表明:一亩老池塘改造成本约需资金2000元左右,可使用三年,亩产可提高20%以上,一般不超过2年,就能回收池塘改造投资成本。
二、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方法之一。
科学、合理地使用增氧机就要抓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增氧机:现在北方地区多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另外也可选择微孔增氧装置。
微孔增氧装置底部增氧效果好,适合亩产1000kg以上的高产池和河蟹池塘。
晴天中午开机:下午1~2时,开机1~2个h,目的主要是打破热成层,搅水消除氧债。
(2)阴天次日清晨开机:清晨3~5时,目的是直接增氧,一般开机到日出。
(3)阴雨连绵或水肥鱼塘半夜开机:阴雨连绵或水较肥的池塘水质状况可能会造成严重浮头,因些一定要在浮头之前开机,一直持续开到日出。
(4)傍晚不开机:因为通常这时池水溶氧还不至于紧张,而且开机只会促成池水的提前垂直混合,会使黎明前的溶氧显著低于不开机。
(5)阴雨天白天不开机,这是因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由于光合作用较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搅水没有积极意义。
(6)高温季节,坚持每天开机:主要是夏季7~8月份。
精养高产鱼池水质调节法
程龙云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精养高产鱼池的特点是放养鱼类规格大、品种多、密度大。
因此,水质管理调节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水质的调节,是获取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
现介绍几种水质的调节方法: 1.适当追化肥,减少或停施有机肥夏、秋季节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铵态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既增加天然饵料,又改善水质,使鱼池饵料生物保持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
2.适时加注新水
【总页数】1页(P31)
【作者】程龙云
【作者单位】寿县寿春镇畜牧水产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59
【相关文献】
1.精养高产鱼池的水质调节方法
2.精养高产鱼池水质调节技术
3.精养高产鱼池水质调节方法
4.夏秋高温季节精养高产鱼池水质调节技术要点
5.精养高产鱼池水质管理调控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