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液研究性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36
涂改液危害性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涂改液的危害性的调查研究设计者姓名杨斌所在学校绿洲小学所教年级四~六研究学科科学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2、课题的意义:为了学生的健康,让学生真正认识涂改液,从体验开始,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最终合理试用或远离涂改液。
3、课题介绍备制定一系列调查、实验方案,从各方面了解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知识与技能:1、学生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了解修正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2、初步懂得远离修正液有利于健康。
3、学生设计实验,学会写实验设计方案,学会写实验报告,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喜悦感、成功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分析,发展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社会交际能力。
3、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验对象的付出、牺牲,感到惋惜,形成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拒用改正液的意识。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根据设计好的各类表格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科学实验考证等具体方式开始着手研究。
2.数据汇总,做好分析总结(附研究表格)3.根据成果展示模版框架,做好后期的成果展示及汇报工作。
1.指导进行问卷调查2.指引学生正确有效的进行网上资料搜集3.指导学生正确安全的做好研究实验4.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和总结4课时八、总结与反思这次实验,让学生自我设计,动手操作,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学生实验的热情高涨,相当投入,不仅很好地验证了修正液的危害,引起情感的共鸣,还学会向有经验的人交流,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前言一家权威的检测机构受消协委托,近日对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售的19种不同品牌的修正液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基环乙烷、二氯乙烷等8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5种牌号的样品含有微量铝,1种含有微量钡.。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如被吸入人体或沾在皮肤上,必然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这无疑是对身体的影响。
专家说过:修正液中含有的各类有毒成分,如卤代烃和苯系物,不仅刺激呼吸道,还易造成呼吸系统炎症,并发头痛恶心等症状.从健康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应该少用修正产品。
有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精力过剩,做事不专心,做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字,需要用修正液来弥补“缺陷”,久而久之,便对修正液形成了心理依赖.近年来教育局的书面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修正液有害,但仍认为使用修正液于卷面清洁有益,并且有益于学习.笔者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修正液容易令使用者烦躁、着急,并且在考试时极浪费时间,还是尽少使用为好。
笔者在此郑重提醒各位家长及老师,请关注你们的孩子正在使用的涂改液,警惕这些就在你们的孩子身边的潜在的威胁。
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徐苗苗,黃晨峻,王赋,吴长明,张春,刘云龙摘要:每年修正液的使用率一直上涨,这些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几乎可以看成致命的危害,使用者对修正液不深入了解,导致大量购买,从而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每年因修正液中毒的人也不下其数。
这应使我们重视起修正液的危害。
像修正液中的一些有机溶剂,可以使青少年慢性中毒,有些还可能导致白血病。
从而影响学习及身体健康。
关键词:修正液、身体健康、危害、预防、有机溶剂、慢性中毒、青少年一、修正液的介绍:修正液(又称涂改液、立可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干涸后可于其上重新书写。
修正液可能于1951年由美国秘书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Bette Nesmith Graham)发明,她也是顽童合唱团(The Monkees)前成员麦克·奈史密斯(Michael Nesmith)的母亲。
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涂改液毒性研究教学设计性第一篇: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涂改液毒性研究教学设计性第七课涂改液毒性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涂改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五、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 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修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尽管对修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
教高的修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
在此,我们小组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修正液,莫让涂改液“涂改”健康。
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家长和文具经销商及文职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2、文献研究法:利用书报杂志、网络等搜集有关修正液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3、实验研究法:按设计的实验方案,对动植物进行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修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一)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二)搜查资料发现小小修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修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1、修正液的成分及危害性修正液一般含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和二早苯,辅料是钛白粉和香精,这些物质均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特别是气态二甲苯被人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引起头痛、嗜睡、恶心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等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引起困倦头晕、神志不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吸入量过多时,可引起全身不适、抽搐、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将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涂改液的危害研究性活动: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课题研究意义:涂改液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是一种普通文具,目前很多中小学生都在使用这类文具。
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一种刺激性气味,为此想研究这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以及如何清理,从而使同学们减少使用量,并且可以清理课桌椅上的残留涂改液。
课题研究原因:涂改液目前逐渐被广大的学生使用,但是却有一种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联想到化学上许多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并且很多课桌椅上存有许多学生用涂改液乱涂乱画的痕迹,所以想研究其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且想办法清理课桌椅上的痕迹。
课题理论依据:《化学:选修5》、网上资料课题研究目标:了解涂改液的成分、及其危害;了解方便清除涂改液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题研究小组成员:高二学生课题研究方法:资料研究法、观察记录法、实验探究法课题研究步骤:1.上网查找了解涂改液的有效成分;2.实验了解涂改液的危害性;3.实验找出清理涂改液的有效方法可行性分析:涂改液市场都出都有,另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实验对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步骤一:上网查找涂改液的有效成分:经过查找发现: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氯乙烷(C2H3Cl3、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兑而成的稀溶液。
在查找成分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为此课题组再查找相关书籍比较分析了涂改液的三种有机溶剂的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步骤二:实验涂改液的危害性为了能够明白涂改液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危害,课题组特意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课题组取60颗大小、外观、形态相似的刚发嫩芽的绿子,每20颗一组种植,分甲、乙、丙三组,甲清水浇灌,乙组用含有少量涂改液的水浇灌,丙用含有大量的涂改液的水浇灌,每两天记录一次。
结题报告研究题目:修正液对身体的危害指导老师:小组成员:姓名:我们组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涂改液中主要含钛白粉和有机溶剂。
以前涂改液中有机溶剂包括甲基环己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甲苯、对二甲苯、苯及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等化学物质,现在的涂改液中有机溶剂主要含甲基环己烷和苯及其同系物等。
除此之外,涂改液中还含有铅、镉、汞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涂改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这些物质也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我国首部有关学生文具安全规定的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将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将明确规定涂改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对涂改液中的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做了强制性的规定,对于有机溶剂苯的含量规定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并且不得含有氯代烃。
其次,我们组的成员到学校附近的商场进行了有关涂改液的调查,他们共发现了近二十个品牌的涂改液,但许多牌子的涂改液就连最基本的成分标识都没有,更甭说标有警告提示如禁止食用等,有的也写得很简单,更有甚至全用韩文、日文、英文等写,完全不符合涂改液的国家标准。
期间还发现一类标着“无毒环保型”令人感到可笑的产品。
在购买者中,大部分是商场周围学校的中小学生,大多数学生购买时比较认可白雪、晨光、真彩等品牌。
最后,我们将涂改液加入水中,发现涂改液与水分层不相溶。
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共三个实验,用三个500mL烧杯从左到右编号1、2、3各加入200mL水,分别加入一条大小相似的金鱼,1烧杯中不加涂改液做对比,2烧杯加入1mL涂改液,3烧杯加入15mL 涂改液,并且开始计时。
可以很明显地看见,2、3烧杯中的鱼立即在烧杯中乱窜,并且3烧杯中鱼显得更加烦躁不安,说明涂改液对它们肯定有刺激作用。
由于涂改液的扩散,而烧杯口较小,涂改液扩散覆盖在3烧杯上,为了避免鱼缺氧,又在烧杯中放入一根通气管。
涂改液危害性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涂改液的危害性的调查研究设计者姓名杨斌所在学校绿洲小学所教年级四~六研究学科科学联系电话83419373-185 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2、课题的意义:为了学生的健康,让学生真正认识涂改液,从体验开始,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最终合理试用或远离涂改液。
3、课题介绍备制定一系列调查、实验方案,从各方面了解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知识与技能:1、学生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了解修正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2、初步懂得远离修正液有利于健康。
3、学生设计实验,学会写实验设计方案,学会写实验报告,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喜悦感、成功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分析,发展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社会交际能力。
3、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验对象的付出、牺牲,感到惋惜,形成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拒用改正液的意识。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此次研究学习准备在六年级全年级开展,正好与《综合实践》课程里关于涂改液的研究相吻合。
且涂改液在六年级正被同学们广泛使用,此次调查可以说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定程度上调动的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正因如此,研究起来才有意义,通过研究学习,切身感受到涂改液的危害性,从而正确使用或者远离涂改液。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一阶段:活动准备目的:确定主题,研究活动方案实施方法:创设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的修正液,设置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探究的主题,讨论活动的方案。
篇一: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性报告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班级:高二(5)班指导老师:张伍生课题组成员:肖振超,朱俊辉,黄星炤,刘靖康。
一 .研究背景涂改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产品之一,它可以将任何字迹覆盖得无影无踪,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业的质量,但多数同学在使用涂改液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怪怪的气味,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和恶心。
好奇心和责任感使我们决定以“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二 .研究途径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三、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
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确定分工:收集资料:朱俊辉实地调查:黄星炤、刘靖康整理资料:肖振超2.制定计划:第一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来了解涂改液的主要成分,写出成份报告。
第二周:通过对金鱼、草皮的毒性实验证明涂改液的危害第三周:结合实验结果,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涂改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四周: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目前使用涂改液的情况。
第五周:整理调查问卷,并写出分析报告。
(2)实施阶段按照分工,各成员定期工作,并将搜集回来的资料逐一整理,做好有关实验,填写好活动记录、写好有关报告。
五、研究成果: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修正液的成分报告:2修正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环乙烷和二甲苯等物质。
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
我们使用修正液时闻到的那一阵刺鼻的气味,就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除此以外,修正液中还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二)总结:(利害分析及建议)修正液,尽管它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现今繁重的功课中,它仍是学生重要的修改工具。
第七课涂改液毒性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涂改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五、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 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修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尽管对修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
教高的修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
在此,我们小组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修正液,莫让涂改液“涂改”健康。
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家长和文具经销商及文职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2、文献研究法:利用书报杂志、网络等搜集有关修正液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3、实验研究法:按设计的实验方案,对动植物进行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修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一)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二)搜查资料发现小小修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修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1、修正液的成分及危害性修正液一般含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和二早苯,辅料是钛白粉和香精,这些物质均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特别是气态二甲苯被人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引起头痛、嗜睡、恶心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等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引起困倦头晕、神志不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吸入量过多时,可引起全身不适、抽搐、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将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课题研究报告涂改液是一种常用的涂改工具,常用于纸张、电子屏幕、衣物等表面上的涂鸦、签字、标记等操作。
虽然涂改液具有方便、快速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包括对纸张的损坏、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对衣物的污染等。
因此,清理涂改液的使用和储存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1. 对纸张的损坏涂改液中含有化学物质,如氨水、酒精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在涂改过程中对纸张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
长时间使用涂改液会导致纸张变得脆弱、易撕裂,从而影响纸张的使用寿命。
同时,涂改液的涂抹面积较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纸张造成严重的损害。
2. 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涂改液中含有化学物质,如酒精、丙酮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特别是在使用涂改液进行涂鸦时,如果涂抹过多或过于强烈,可能会导致设备短路、死机等故障。
此外,涂改液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产生永久性的损害。
3. 对衣物的污染涂改液中含有化学物质,如染料、喷漆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衣物造成损害。
长时间接触涂改液可能会导致衣物褪色、染色等问题。
此外,如果使用不当,涂改液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衣物,导致严重的伤害。
清理涂改液的使用和储存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 使用涂改液时,要注意浓度和使用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
2. 在使用涂改液后,要及时清理涂抹处,避免涂改液残留在表面。
3. 储存涂改液时,要注意存放位置和储存方式,避免涂改液挥发、泄露或污染。
4. 储存涂改液时,可以使用干燥的储存箱或盒子,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涂改液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有关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3500字有关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3500字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班级:高二班指导老师:张伍生课题组成员:肖振超,朱俊辉,黄星炤,刘靖康。
一 .研究背景涂改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产品之一,它可以将任何字迹覆盖得无影无踪,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业的质量,但多数同学在使用涂改液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怪怪的气味,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和恶心。
好奇心和责任感使我们决定以“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二 .研究途径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三、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
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四、研究过程准备阶段1.确定分工:收集资料:朱俊辉实地调查:黄星炤、刘靖康整理资料:肖振超2.制定计划:第一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来了解涂改液的主要成分,写出成份报告。
第二周:通过对金鱼、草皮的毒性实验证明涂改液的危害第三周:结合实验结果,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涂改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四周: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目前使用涂改液的情况。
第五周:整理调查问卷,并写出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按照分工,各成员定期工作,并将搜集回来的资料逐一整理,做好有关实验,填写好活动记录、写好有关报告。
五、研究成果: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下: 修正液的成分报告:2修正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环乙烷和二甲苯等物质。
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
我们使用修正液时闻到的那一阵刺鼻的气味,就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除此以外,修正液中还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研究课题: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研究课题的提出:在科技发达,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代,各式各样绚丽多彩的文具用品蜂涌而出。
修正液(涂改液)便是在学生手中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种文具。
它能掩盖纸张上的字迹,提高了作业的工整度和作业质量。
但是这种文具却是用化学物质制成的,对人的身体具有不小的危害。
在使用修正液时,我们能闻到一阵有刺激性的气味,即使是标有环保型的修正液,也仍然有这样的味道。
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行性分析:涂改液比较贴近生活,在各文具店等地方都有售,调查方便。
小组分工:初步研究:涂改液定义:涂改液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是一种普通文具,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干涸后可于其上重新书写。
涂改液是1951年由美国秘书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Bette Nesmith Graham)发明的。
一、调查对身边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在我们目前使用的修正液包装上,多标明“不含甲苯”“环保型”等字样,主要成份都标为甲基环乙烷,并注上“安全无毒”。
所以不少同学就因此认为涂改液确实已经发展到环保型了,继续使用。
环保型的涂改液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涂改液,它里头的有毒成份也还是存在的,所以应该说使用涂改液不可避免的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即便是环保型涂改液,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小心防范。
在许多超市和文具店里我们的记者还发现:多数涂改液都标称为进口产品,但却没有中文标识,更没有印有“儿童不宜接触”等警示语。
有关人士还认为,涂改液用久了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尤其是孩子。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二、对涂改液有效成分的分析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三氯乙烷(C2H3C l3、C H3C C 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调兑而成的稀溶液。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2010学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组员:指导老师:2011年6月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时间安排2011/6/5~2011/6/6 确定课题并且进行组员分工、研究目标2011/6/6~2011/6/7 实地调查,记录数据2011/6/7~2011/6/8 汇总数据,交流2011/6/8~2011/6/9 得出结论,拟定报告组员分工修正液的介绍及有效成分修正液的危害有哪儿些如何除去修正液调查修正液的使用情况修正液的介绍及其有效成分修正液(又称涂改液、立可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干涸后可于其上重新书写。
修正液可能于1951年由美国秘书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Bette Nesmith Graham)发明,她也是顽童合唱团(The Monkees)前成员麦克·奈史密斯(Michael Nesmith)的母亲。
修正液传统上用小瓶子来包装,瓶盖附带一支小扫帚或者三角形的发泡塑胶浸在修正液里面。
由于修正液挥发性极高(亦即干涸得快),未用完的修正液留在瓶里容易变得太浓而难以使用。
因此,修正液制造商通常也会附带售卖稀释剂。
修正液在发明文字处理器之前,让打字或写作变得更加方便。
近年开始出现笔形状的修正液,修正笔的里面装有弹簧,将笔尖按在纸张上可涂出改错液,这比扫帚型的更能平均地涂出修正液,也不会像瓶装的容易干涸。
早期的修正液是以“三氯乙烷”为主要溶剂,它具有快乾及溶剂不会产生燃烧的优点,但却会产生毒性并破坏臭氧层。
目前已经都改成以“环己烷”或“甲基环己烷”为主要溶剂,虽然已经不含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但是仍然具有毒性且容易燃烧,使用需小心。
黏着剂分成水溶性及油溶性两大类,黏着剂的毒性物质主要来自有机溶剂、防腐剂及制程中未反应的残留物质。
水溶性黏着剂通常不含有机溶剂,毒性主要来自所含的少量防腐剂,如酚。
油溶性黏着剂则多含有机溶剂。
修正液的危害有哪儿些二氯乙烷分两种异构体。
对《修正液的危害》的实验研究摘要本文从现代中小学生的学习用品修正液出发,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对现代中小学生使用修正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从实验结果分析修正液对现代中小学生造成的危害,使同学们明白修正液就是我们身边的致命杀手。
关键词修正液刺鼻可怕致命杀手危害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
在学习用品的选择上,我们会选择更先进、更方便的来使用。
以前,写错字用像皮擦,既不方便,而且有时候不小心,会把本子擦破,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所以后来我们使用了修正液,钢笔字、水笔字,写错了就用修正液涂一下,不仅使卷面更加整洁,而且还节约了许多时间。
一、研究目的据统计,我们班四十五名同学,拥有修正液的同学就有三十八名。
修正液是一种瓶装的白色粘状物体,倒出后有一种刺鼻的味道,闻了十分难受;而且有的顽皮的同学把修正液瓶的盖子拧开,把修正液随便乱倒。
那么,那些倒出来的修正液对环境有没有危害呢?对我们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会不会影响学校班级的卫生呢?我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采访班主任和班级中队委,小实验等。
三、研究过程1、把倒出的修正液与草皮、蚯蚓、小青蛙进行接触,以检验其有无毒的实验。
2、采访班主任和部分班级中队委,并进行统计。
3、到校园以及各个班级进行实地考察,作好记录,进行统计。
四、实验结果1、用修正液分别与草皮、蚯蚓、小青蛙接触证明:修正液中含有对它们有毒的成分。
实验1:把草坪平均分成二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一样多的修正液和水,分别倒在草坪上,隔12小时观察一次。
研究结果:浇修正液的草皮茎部微黄,叶片枯萎,死亡。
浇水的草皮正常。
实验2: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挖两块同样的泥和蚯蚓6条,把蚯蚓分成2堆,每堆三条。
把2堆蚯蚓和泥一起放在两个一样大小的坡璃杯里,一杯放5滴水,一杯放5滴修正液,隔2小时观察一次。
结果:放修正液的杯子里蚯蚓动作缓慢,8小时后死亡。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
课题题目:涂改液使用情况及其危害
简要背景说明:涂改液是中小生常用的一种文具。
它帮助同学们将作业写得更漂亮,不少同学都拥有或经常使用。
但是,我们在使用它过程中总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怪味,但为了作业整洁,不少同学仍经常使用。
我们不禁要问:涂改液为什么会散发出刺鼻气味?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涂改液标签上均有"请勿吸食"?涂改液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用涂改液是否必要?涂改液真的能使作业整洁吗?
课题组成员(4-5人):
一、研究目的
二、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三、研究方法、过程(可上网查询资料,并可查阅有关书籍)
说明: 可查询涂改液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包括实例); 涂改
液的销售市场; 中小学生使用涂改液情况及普遍程度等.
四、研究结果和体会
五、参考资料(查询到的网站名称或书籍名称)1.
2.
3.
4.
5.
6.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