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穴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节手少阴心经穴Points of 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HT,经脉循行开始于心中,出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支脉,从心系向上,沿咽喉至目系。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再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进入掌内小指挠侧末端。
联系脏腑器官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个穴位(图3—2—1)。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极泉HT1[定位] 正坐或仰卧位,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图3—2—2)。
{局部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臂丛,腋动脉、腋静脉-背阔肌腱-大圆肌。
浅层有肋间臂神经分布。
深层有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腋动、静脉。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主治}胁肋疼痛,肘臂冷痛,四肢不举;胸闷,气短,心痛,心悸;心悲不乐,目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
[配伍}1.配太渊、天突,有滋阴清肺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干,咽喉肿痛。
2.配神门、内关、心俞,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冠心病。
3.配侠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肘臂冷痛。
[文献摘要}1.《铜人》: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2.《大成》:主目黄,胁下满痛,悲愁不乐。
3.《循经》:肩膊不举,马刀挟瘿。
[研究进展}1.落枕用按压弹拨极泉穴,使患者右手指有触电感,每次按压5分钟。
2.腋臭快速针刺患侧极泉和阿是穴(极泉穴上下各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
2.青灵HT2[定位}正坐或仰卧位,举臂,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图3—2—2)。
[局部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臂内侧肌间隔与肱肌。
浅层布有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
深层有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尺侧上副动、静脉和肱三头肌。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穴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
首穴极泉,末穴少冲。
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一) HT 1 极泉Jíquán[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二) HT 2青灵Qīnglíng[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三) HT 3 少海Shàohǎi[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四) HT 4 灵道Língdào[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五) HT 5 通里Tōnglǐ[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l寸。
手少阴心经、腧穴大纲要求: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月俞穴的定位和主治(共9穴)要点: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一、手少阴心经循行:1.起于心,下络小肠2.支脉,上行连接目系3.直行支脉,从心上肺,走腋窝,经上肢内侧之后缘,止于少冲穴。
考点:在胸部无穴位的是----心经1.极泉【定位】在腋区,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极泉穴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疾(对应心脏,自然治心疾)②胁肋疼痛③肩臂疼痛、肘臂冷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经络所行)④瘰病(特殊记忆一腋下淋巴结肿大)⑤上肢针麻用穴―-联系合谷穴,扶突穴之针麻【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5-0.8寸。
2.少海合穴【定位】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少海穴主治】①心痛、癔症、癫狂、痫证等心病、神志病(心经之穴)②肘臂挛痛,麻木、手颤(腧穴所在,主治所及)③头项痛,腋胁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④瘰病(特殊记忆,极泉亦治,腋下淋巴结肿大)【操作】直刺0.5〜1寸。
手少阴心经---少海,手太阳小肠经---小海3.通里络穴【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通里穴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心经之穴,自然治心脏问题)②舌强不语、暴喑等舌窍病证(心开窍于舌)③肘臂挛痛、麻木、手颤等上肢病证(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操作】直刺0.5〜1寸。
4.阴郄郄穴【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主治】①心痛、心悸、惊恐等心病(心经之穴,自然治疗心疾)②吐血,衄血等血证(郄穴治急证,阴经郄穴主血证)③骨蒸盗汗(汗为心之液)【操作】直刺0.3〜0.5寸。
心绞痛主穴:二戏贪官失眠主穴:三阴照百会,神脉安眠5.神门输穴;原穴【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等心疾(天职)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心主神明)③胸胁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操作】直刺0.3〜0.5寸6.少冲井穴【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主治】①心悸、心痛等心病(心经之穴治心病)②癫狂、昏迷等神志病(心主神明)③目赤④热病(井穴大多能泻热)⑤胸胁痛手少阴心经穴位: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大纲要求: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月俞穴的定位和主治(共19穴)要点:少泽,后溪,养老,支正,天宗,颧髅,听宫一、手太阳小肠经循行:1.起于小指尺侧端之少泽穴一沿上肢后外侧上行,绕肩胛,交大椎穴一入缺盆,络心一下行属小肠2.支脉:从缺盆分出,沿颈部,上面部,到目外眦一入耳,止于听宫穴3.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至目内眦考点: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是小肠经!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少泽井穴【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少泽穴主治】①肩臂后侧痛、小指麻木疼痛等上肢病证(循行)②乳痈、乳少等乳疾(催乳要穴!特殊记忆)③昏迷、癫狂等神志病证(井穴共有功效)⑷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胬肉攀睛、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经络所行主治所及)【操作】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孕妇慎用。
5手少阴心经循行图解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常用腧穴:少海HT3 合穴,位置:在肘横纹尺侧端,当肱骨内上髁kē与曲泽穴之间。
阴郄HT6 郄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骨腱桡侧缘,腕横纹(神门穴)上5分处。
神门HT7 输穴原穴,位置:在腕掌侧横纹尺侧部,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参考资料]据报道,给犬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qiè]等穴,可使部分大发作的患者的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流电位降低。
少冲HT9 井穴,位置:在小指桡侧,距指甲根角外上方1分处。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心脏在中医医学中是属于五脏之一:位于肺之下,横隔膜之上,状如莲花一般,且附著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
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心脏机能大致相同,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
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假使有任何损害的话,机能便会降低或亢进,并呈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
喉咙痛。
由手臂开始,经肘部到手掌、小指为止。
有疼痛、冰冷及麻痹的感觉。
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
脸部发烧,有如上火一般。
讲话的声音明朗,比较喜欢说话、笑。
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时也会感情用事。
食物则偏好辣味,但体力却不太好。
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
心经的穴位包括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门、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
心经发生异常时,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此时请刺激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能减轻了。
少冲HT9少冲Sha o chōng[别名]经始。
[释名]少,指手少阴心经;冲,重要通道。
穴属手少阴心经井穴,居小指之端,故名。
别名经始(《针灸甲乙经》),意似。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针灸甲乙经》:“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即小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局部解剖]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分支)。
血管: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类别]井(木)穴。
[功效]开心窍,清神志,苏厥逆,泄邪热。
[主治]古代记述:心痛,心悸,黄疸,胸胁痛,悲恐善惊,喉痹,热病烦躁不安,中风,口中热,舌本痛,咽喉中酸,乍寒乍热,手不伸,掌中热,掌痛。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经穴主治《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
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其液汗。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手少阴心经穴歌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左右一十八穴)。
此一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取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与井荥俞经合也。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丁火之脏,脉在左寸。
实则热而虚则寒,静则安而动则燥。
虚寒者怯怕多惊,健忘恍惚,清便自可,诊必濡细迟虚;实热者癫狂谵语,腮赤舌干,二腑涩黄,脉须数洪沉实。
心盛则热见乎标,心虚则热收于内。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实既知,补泻必当。
味甘泻而补之以咸,气热补而泻之以冷。
心阳不足,桂心代赭紫石英,补须参附;离火有余,竹叶大黄山栀子,泻用芩连。
凉心者朱砂,壮心者琥珀。
舌长过寸,研冰片敷之即收;血衄如泉,炒槐花掺之即止。
除疮琥珀膏,犀角与辰砂;定志宁神丸,朱砂共莲草。
手少阴经的穴位与主治1、极泉穴1)传统位置极泉穴位于腋下中点,腋动脉内侧取穴。
2)经络感传刺激极泉穴诱发的经络感传为手少阴心经。
3)纵向指压刺激在极泉穴2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与一个指甲斜向的压迫刺激,结果极泉穴处最为敏感,极泉远端、前端和后端1cm也很敏感,极泉下方不敏感。
4)穴名小议极泉穴的极字为高位;泉为泉水。
极泉指经络感传从腋下向下传至小指和心脏小肠等,有高位泉水下流的特征。
5)定穴理由(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络分支点。
6)穴位小议极泉穴诱发的经络感传强烈,是治疗心经疾患的大穴。
2、青灵穴1)传统位置肘至腋纹头连线上3寸。
2)经络感传刺激青灵穴后有通往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的经络感传。
3)纵向指压刺激在青灵穴2cm范围内,每隔3cm处给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在青灵穴1cm 范围内均有敏感。
4)穴名小议青灵穴的青字指东方青色,在此特指肝经;灵指跳舞并以玉奉神的巫,在此特指人的神志或灵魂。
青灵即是说此穴的经络感传可以通达肝经,其功能与人的神志或情绪有关。
5)定穴理由(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青灵穴对指压很敏感,敏感范围也较大。
经络感传通心经、肝经和肺经。
主治精神情志方面的疾病。
3、少海穴1)传统位置少海穴位于肘内侧,当屈肘时,肘横纹内侧端向桡侧五分处。
2)经络感传刺激少海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手少阴心经。
3)纵向指压刺激在少海穴2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有少海穴敏感。
4)穴名小议少海穴的少字原指不多的意思,此处指手少阴心经;海原指大海(天池也,容纳百川者),此处指人体某些较大的低洼处。
少海指手少阴心经在肘内侧的低洼处。
5)定穴理由(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
6)穴位小议少海穴局部的软组织丰厚,易于行针。
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穴位。
4、灵道穴1)传统位置灵道穴位于前臂内侧远端,在腕横纹下一点五寸,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