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子
- 格式:doc
- 大小:663.50 KB
- 文档页数:9
P391.动物的完全分裂有哪2种主要形式?简述2中分裂方式的不同。
答:①完全卵裂:分裂时,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细胞。
②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这一现象只可能发生在发育的初期。
2.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过哪几个阶段?简述这几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答:发育经过以下几个时期:⑴囊胚:卵裂的后期胚泡排列在案一个中空的求形表面形成一层,叫囊胚。
后来胚胎内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腔。
细胞自身重新排列,构成外上皮壁,胚胎进入囊胚期。
⑵原肠胚:继囊胚期之后,胚胎形成原肠胚,此时有了内外胚层的分化。
⑶中胚层和体腔:多数动物类型的胚胎继续发育,并形成中胚层,中胚层具有多能性,为体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⑷神经胚:脊索动物在原肠胚形成后形成神经板,后折叠形成神经管,此时的胚胎就是神经胚。
⑸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动物的不同胚层最终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和表皮的衍生物、神经系统。
中胚层分化成大部分器官。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的上皮等。
3.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发生的?答:中胚层的形成方式有2种:①体腔囊法:内胚层两侧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成对的体腔囊,后和内胚层脱离,在内外胚层之间发展,形成中胚层。
②裂体腔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称为中胚层的端细胞,分裂成两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这两个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中胚层。
4.什么是真体腔,假体腔。
答:真体腔:有中胚层包裹的空腔,有体壁肌肉层和肠壁肌肉层。
其内部有器官和系统。
腔内有体腔膜。
假体腔:这种体腔中,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肌肉层,而无体壁肌肉层,腔内无体腔膜。
5.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
答:脊索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后,胚胎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
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细胞形成一对纵褶,后两边的纵褶逐渐靠拢,并在背面愈合,形成中空的神经管,再其形成中其逐渐进入胚胎内部,并与表面分离,形成神经胚6.试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真体腔的形成方式裂腔法肠腔法口的形成方式原口形成后来的口在胚体原口的另一端重新形成口有无肛门无有原口形成的肛门或原口封闭原生动物们1.原生动物的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如何?答: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器出现了基本的酶系。
动物生物学参考资料1.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2.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
3.真体腔: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
4.假体腔: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管之间形成的体腔。
5.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6.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体区,不同体区有了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
7.刺吸式口器:上颚或下颚特化为针状的口器类型,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液体食物。
8.虹吸式口器:小颚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汁液。
9.卵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自身营养进行发育,直至孵化出新个体才与母体分离,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
10.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11.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12.脊索:脊索是一条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有弹性的圆柱形不分节结构,位于脊索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
13.综荐骨:由脊柱中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腰带的骸骨紧密连接,形成稳定支架的骨。
14.双重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15.胼胝体:哺乳类真兽亚纲中两大脑半球之间互相联系的横向神经纤维。
16.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结构,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不能。
动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世代交替2.假体腔,真体腔3.异沙蚕相4.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5.异律分节,同律分节6.原口动物,后口动物7.混合体腔8.外套膜9.皮肌囊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假体腔是动物体腔地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地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
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线形动物具有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
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覆盖其腔壁。
异沙蚕相沙蚕科、矶沙蚕科、裂虫科的不少种类具有的一种生殖现象,称生殖态,即在生殖时期,通过个体的变态,或通过提后部体节的分化,体后部体节发生显著变化,变为生殖节,是产生生殖细胞的体节;体前部的体节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态,不产生生殖细胞,称无性节。
使其身体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的现象称为异沙蚕相完全变态幼虫形态与成虫完全不同,生活环境和食物也各异,要经过蛹期才能变成成虫,幼体称幼虫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卵孵化后,幼虫形态与成虫差别不大,生活环境和习性相同,只是翅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幼体称为若虫。
异律分节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最佳答案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
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
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
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
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
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
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
浅谈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机能演化历程摘要:食物为动物体提供了组织构建的材料,同时也提供了活动的能量。
消化系统的主要机能是获取食物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为了适应陆上的复杂环境,动物体的运动总量、速度、范围、方式以及新陈代谢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对食物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促进了消化系统的进化。
本文旨在论述从低等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消化系统;结构;机能;消化管;消化腺消化系统是随着动物进化而不断进化发展的,可以说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消化系统的分化程度就越高。
在不同阶段消化系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进化过程中有几次飞跃,最终进化为哺乳动物的高级消化系统。
一般意义上,动物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但在低等无脊椎动物开始,其消化系统是单一的、不健全的,可以说,随着进化程度越高,其消化系统从简单的某一个细胞开始进化到一定的结构,再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较完全的消化系统。
1、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1.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作为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低等动物,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也称单细胞动物。
试以单细胞的变形虫的摄食过程为例分析原生动物的消化系统。
变形虫遇到食物(如单胞藻等)便伸出伪足加以包围,逐步吞入体内成为细胞内的一个食物泡,这个食物泡在细胞内移动。
细胞向食物泡分泌分解食物的酶,将食物分解为可透过食物泡周围细胞膜的简单分子,这些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内供细胞新陈代谢之用,不能利用的残渣被排出细胞之外。
这样,整个摄食过程都在细胞内进行,这种消化食物的过程叫做胞内消化。
单细胞原生动物都进行胞内消化。
1.2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消化腔或消化管,食物的消化过程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叫做胞外消化。
以多细胞的海绵为例。
海绵是最低级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具有由领细胞组成的胃层,具有摄取和消化食物或将食物传递给中胶层的变形细胞进行消化的功能,而其体内有水管系统,管壁上的鞭毛细胞摆动鞭毛使水单方向流动,流水中的食物颗粒被管壁细胞吞噬,在细胞内消化。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最佳答案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
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
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
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
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
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
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一、学习要求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二、本章目录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4、真、假体腔的比较三、本章内容(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
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
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4)大多数雌雄异体(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
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1.简述细胞组成和基本结构。
元素组成:CHONPSCa占细胞总重99.35%,其余的为微量元素。
分子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基本结构:细胞质膜,细胞质基质,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细胞核。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多种细胞器),细胞核。
原核生物不具核膜,真核生物具有核膜。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4.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是如何连接的桥粒:如子宫颈,动物皮肤,桥粒与细胞质中的中间纤维连接形成相邻细胞间的细胞骨架。
紧密连接:如肠壁上皮细胞,细胞连接紧密,无空隙,不允许胞外质通过。
间隙连接:细胞间有空隙,约1.5nm通道,允许离子和小分子(分子量小于1000)通过5.简述不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1、上皮组织:A.特点:细胞排列紧密,连接方式为紧密连接,细胞间质很少。
B.结构:有单层或多层,细胞基部分泌一层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组成细胞主要为柱状、扁平状,多有纤毛与鞭毛等结构。
腺上皮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如汗腺、乳腺、唾液腺;感觉上皮如味蕾,生殖上皮如卵细胞都是特化的上皮细胞。
2、结缔组织:A.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由多种液态、胶状或固态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B.结构:1)疏松结缔组织:由排疏松的纤维及散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如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的,间质由基质及散布其中的纤维构成。
2)致密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少而纤维多且致密,主要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构成,如肌肉、肌腱、骨膜。
3)弹性结缔组织:由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组成,如韧带、大动脉、肺壁。
4)网状结缔组织:由主要的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网状,如脾脏,肝脏,淋巴结的基质网架。
5)脂肪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故细胞核和细胞器都被挤到细胞的一侧,网状纤维发达,如动物皮下,肠系膜6)血组织:包含血液和淋巴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浆中含有不同的血色素,淋巴液一般不含红细胞而含有淋巴浆。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一、学习要求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二、本章目录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4、真、假体腔的比较三、本章内容(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又名原体腔,就是体腔的一种类型。
它就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
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与生殖系统的发育与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与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4)大多数雌雄异体(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
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就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就是端细胞干的类群(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与体腹之间瞧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与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1、具体壁体腔膜与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一、体制指动物躯体结构的排列形式和规律。
一般分为有规律可寻(对称)无规律可寻(不对称)•原生动物不对称(尾草履虫、变形虫)球辅对称(太阳虫、团藻虫)辐射对称(钟虫)球辐对称:通过身体中心点可分成许多相同的两半。
•海绵动物不对称或辐射对称•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对称面)。
主要适应附着、漂浮、及不太运动的生活方式。
两辐对称;通过动物体轴仅可分成两个对称面。
(如海葵)•扁形动物两侧对称;通过体轴只有一个对称面。
两侧对称的重要意义;(1)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和左右,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2)使动物由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向水底爬行生活及陆地爬行奠定了基础。
•扁形动物以后的各类群全部是两侧对称。
仅有两个特例;1. 软体动物腹足纲;由于胚胎发育发生了扭转,因此成体不对称。
2. 棘皮动物早期发育的羽腕幼虫及短腕幼虫(两侧对称),成体由于适应不太运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次生性的辐射对称。
二、胚层与体腔1.胚层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由于细胞分化而形成的特殊区域。
多细胞动物早期的胚胎发育;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分化•海绵动物没有明确的胚层分化,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
由于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故不能称其为外胚层和内胚层(只称皮层和胃层)。
•腔肠动物两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不是细胞结构。
•扁形动物以后各类群由于出现了中胚层,故都称为三胚层动物。
2. 体腔指动物体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腔隙。
•扁形动物及以前各类群没有体腔•原体腔(线形动物)动物出现原体腔原体腔指胚胎发育的囊胚腔演化形成的体壁与脏壁之间的腔隙。
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特点:(1)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
(2)腔内充满体腔液。
(3)体腔对外没有孔道。
•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蛭类除外。
真体腔指中胚层的脏壁与体壁分离后,形成的动物内脏和体壁之间的腔隙。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与结构特征
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
3、学会比拟真、假体腔的区别
二、本章目录
1、假体腔的概念与特征
2、真体腔的概念与特征
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4、真、假体腔的比拟
三、本章容
〔一〕假体腔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
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
体腔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
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
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
〔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
〔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
〔4〕大多数雌雄异体
〔二〕、真体腔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
左右中胚层带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
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产生的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3、体腔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三)、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
是人体肠道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
〔2〕、蛔虫体腔的分析
〔3〕、蛔虫寄生的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食用。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随地大便。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蛔虫排出的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环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
一旦吞食,即可感染。
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儿童不要吮吸指头。
③.在蛔虫病防治上,必须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普查的重点在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 进展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
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
实验证明虫卵在45-50℃时半小时死亡。
建筑沉卵发酵粪池或采用堆肥方法--就是利用发酵所产生热与从粪尿中分解出来的氨的作用,杀死粪中虫卵
2、环毛蚓——真体腔代表动物
〔1〕、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
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目前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2〕、环毛蚓体腔的分析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
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②.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③.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四〕、真、假体腔的区别比拟
1、真、假体腔的区别
2、三胚层与真体腔
联系图形,我们可以看到:
①、假体腔外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以胚层消化管为界,也就无体腔膜。
②、真体腔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再与体表上皮形成体壁,侧中胚层附在胚层外面,分化成肌肉层与体腔膜,再与肠上皮形成肠壁。
所以真体腔有肠壁体腔膜和体壁体腔膜,肠壁肌肉层,且通过排泄管,背孔直接与外界相通。
3、真体腔的进步性意义
①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②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③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完善的循环系统。
④为身体出现分节现象提供了根底。
课后作业第三组成员与分工
•雪梅-----PPt的制作
•凌波-----假体腔的资料收集与讲解
•候瑞-----真体腔的资料收集与讲解
•梁军-----真假体腔代表动物的讲解与讲稿的整合
•龚巧-----真假体腔的差异与主持环节
•谭松林-----知识点框架的汇总
•倪福明-----同学们可能性问题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