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基本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备课本)吴劲锋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08年7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机械化概论一、农业机械化的几个基本概念1、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类机器和机具的总成。
人畜力劳动逐步被农业机械所代替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农业机械拥有量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衡量农业生产力的唯一标准)。
2、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过程,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劳动者素质的改变,二是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变,三是对农业生产工艺的改变。
分狭义和广义农业机械化两种。
狭义农业机械化:运用各种动力机械和配套的作业机具代替人、畜力和传统农具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
广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农林牧副渔各生产部门的生产实现机械化作业的过程。
3、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把农业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
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
4、农业现代化:表述1: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科学来组织管理农业生产过程,将落后的农业改造成具有现代水平的农业。
表述2: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
现代农业的标志: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具有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系:1.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2.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3.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4.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及特点一、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继而相继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考研科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考研科目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其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作为一个较为新的研究领域,已经被列为一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同时,在考研复试中也被作为招生单位进行考察的重要科目之一。
一、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机器和设备代替劳动力的一种现代化生产方式,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机械化涉及多个方面,如种植、收获、运输、储存等,同时也跨越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
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机械化设备分为传统机械化设备和智能化机械化设备。
传统机械化设备以机械完成农业生产的物质动力转换为主要内容,如拖拉机、收割机、灌溉泵站等,智能化机械化设备则是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使农业机械化设备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如智能化喷灌系统、智能化化肥施放器等。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化基础。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总的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并且不断在提升。
机械化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效率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农业机械化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机配备和使用成本较高,农民农机化装备水平较低问题等。
为此,加大政府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强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提升,提高农民使用农机设备的技能水平等是必要的措施。
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考研科目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了解全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掌握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2、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化设备分类、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机械化生产流程和农机化操作技术等。
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知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业机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的分类、农业机械的选用与维护等方面。
一、农业机械的分类农业机械按功能可分为耕种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加工机械等几大类。
耕种机械主要包括耕整地机械、翻晒机械等,其作用是改良土壤质量和整地。
种植机械主要用于完成种子的播种,如播种机、栽植机等。
植保机械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包括喷雾机、浸渍机等。
收获机械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收获和割晒,如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如破壳机、打粉机等。
二、农业机械的选用选用适合的农业机械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栽培要求来选择机械,例如农作物生长在水田中的稻谷需要使用与之配套的水稻机械。
其次要考虑农业机械的性能指标,如作业宽度、作业速度、机器质量等。
同时,还要考虑农田地形、土壤状况、耕作制度等因素。
另外,机械设备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是选用农业机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农业机械的维护正确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的效益。
首先要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机械故障,避免故障扩大化。
其次要注意对农业机械进行加油、加润滑油等保养工作,确保机械的良好运行。
另外,要注意机械的存放和保管,尽量避免暴露在雨水和阳光下,防止机械生锈或受损。
最后,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机械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未来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节能环保和自动化等方向。
智能化是指农业机械具备自动控制和智能判断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作业需要。
节能环保是指农业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通过自动控制和传感技术,实现自主作业和自动监测等功能。
《农业机械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1.农业机械:广义的农业机械指农、林、牧、副、渔上所使用的机械。
狭义的农业机械是指进行田间或场上作业的农业机械。
2. 精密播种:按精确的粒数、间距、行距、播深将种子播入土壤的方式。
是穴播的高级形式。
3. 飘浮速度:是指该物体在垂直气流的作用下,当气流对物体的作用力等于该物体本身的重量而使物体保持飘浮状态时,气流所具有的速度。
4. 两段收获法:先利用割晒机进行收割,待晾晒3~5天后用带有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分离和清选作业的方式。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25分)1.按照与拖拉机联接形式不同,犁可分牵引、悬挂、半悬挂。
2.圆盘耙按重量和直径分轻型、中型、重型。
3.开沟器按照开沟角度的不同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具体有双圆盘式、锄铲式、芯铧式等几种型式。
4.往复式切割器的类型有普通Ⅰ型、普通Ⅱ型、低割型。
5.拨禾轮的作用是引导、扶持、铺放。
拨禾轮的运动轨迹是余摆线,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入》1 。
6.脱粒装置主要由脱粒滚筒和凹板组成。
7.联合收获机按照喂入方式分全喂入和半喂入;按照谷物在滚筒脱粒时的运动方式分切流滚筒和轴流滚筒。
三、简述播种机的一般结构及工作过程。
说明外槽轮式排种器的特点。
(15分)播种机一般由排种器、开沟器、输种管、覆土器、镇压轮等工作部件,以及机架、种子箱、传动装置、调节机构、起落机构、行走轮和划行器等辅助部件组成。
在联合播种机上,还设有施肥箱、排肥器、排肥管。
工作时主要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工作。
播种机工作时,开沟器在地上开种沟,种子箱内的种子被排种器排出。
通过输种管落到种沟内。
另外,肥料箱内的肥料,则由排肥器排入输种管或单独的排肥管内,与种子一起或分别落到种沟内,再用覆土器覆土,镇压器镇压而完成播种工作。
外槽轮式排种器的特点(1)通用性好,能播各种粒型的光滑种子如麦类、高粱、豆类、玉米、谷子和油菜等。
(2)播种量稳定,受地面不平度、种子箱内种子存量及机器前进速度的影响较小。
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
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化设备。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的生产、科技、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1.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使用犁来耕种土地。
古代的农具大多是手工制作的,应用也比较有限。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开始出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2.农业机械的分类
按功能分,农业机械可分为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灌溉机械、园艺机械以及农机车辆等。
按使用方式分,农业机械可分为人力机械、动力机械和混合机械。
3.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护
操作农业机械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应按照机械的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操作不当、操作失误带来的危险。
维护农业机械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定期检查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润滑情况,及时更换或加注润滑剂,清理机器内部杂物。
4.农业机械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农业机械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安全帽、耳塞等。
在操纵农业机械时要集中精力,避免分心,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与行人、畜牧动物等相撞。
在使用农业机械时,要遵守机械的使用规定,不要超过机器的负荷极限,避免机器因过载而导致的损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机器因故障而引起意外。
总之,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在使用农业机械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同时需注意机器的操作和维护,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知识一、农业机械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收割、脱粒、输送等环节所使用的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的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农业机械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农业机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耕作机械:包括犁、旋耕机、耕整机等。
耕作机械主要用于翻耕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地适于种植作物。
2. 播种机械:包括手推式、牵引式或自行式的播种机。
播种机械可以提高作物的整齐度和播种效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3. 施肥机械:包括人工施肥机、化肥喷施机等。
施肥机械可以将化肥均匀地施加到土壤中,提高施肥效果,减少肥料的浪费。
4. 除草机械:包括手持式、牵引式或自行式的除草机。
除草机械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对作物的竞争,提高产量。
5. 收割机械:包括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收割机械可以高效地收割农作物,减少人工收割的劳动强度,提高收割效率。
6. 脱粒机械:包括碾压式脱粒机、摔打式脱粒机等。
脱粒机械可以将谷物的籽粒与秆杆分离,提高谷物的质量和产量。
7. 输送机械:包括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等。
输送机械用于将农产品从田间运输到加工或储存地点,提高运输效率。
三、农业机械的优势和挑战农业机械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可以代替人力完成繁重的劳动任务,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2. 降低劳动强度: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改善作业质量:农业机械能够实现精确的作业,提高作物的整齐度和产量,减少损失。
4. 保护环境:农业机械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然而,农业机械的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1. 初投资较高:购买农业机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农民来说可能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2. 维修和保养成本: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支持,如果无法及时维修和保养,机械设备的寿命会大大缩短。
农业机械主要内容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它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
农业机械以其高效、便捷、节约劳动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的种类繁多,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割机械、畜牧机械等多种类型。
其中,耕作机械包括犁、耕田机、旋耕机、深松机等,主要用于耕田、平地和起垄等。
种植机械包括种子播种机、大田作物喷雾机、化肥机等,可用于不同的农作物整个生长期的生产。
不同作物收割机械也有所不同,有谷物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棉花采摘机、割草机等。
畜牧机械则包括木材加工设备、草料加工设备、收获机、搅拌机等,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农业机械也逐渐崭露头角,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灌溉装置、智能化肥服装器等等。
这些农业机械的过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叉,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改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方式,传统的使用方式是由人力或畜力控制的,后来出现了由燃油驱动的农业机械,比如拖拉机、收割机、喷雾机等。
这些 machines 具有功率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二氧化碳等,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为了降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研发出一些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机械,比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驱动的机械,这些机械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
为了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加强沟通和科学管理,如合理选择机械设备,指导合理使用,合理维护机械及保养机械等。
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还需加强安全教育、完善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发展安全检测技术,来确保农业工人和机械的安全。
总之,农业机械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后续的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一、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1.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包括2.农业机械拥有量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衡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唯一标志。
3.狭义农业机械化:通常是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某个生产环节的作业机械化或某种农业生物产品以及某个农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农业机械化及应用各种动力机械和配套的作业机具替代人处理和传统农具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
4.广义农业机械化:通常是指农、林、牧、副、渔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机械化的过程。
5.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化:(1)对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改变(2)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变(3) 对农业生产工艺的改变劳动者是农业机械化众多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是第一要素。
6.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把农业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它体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特点(一)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1》地多人少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2》人多地少例日本3》介于二者之间例西欧(法国)4》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三、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1》劳动密集程度: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比例称为密集度,劳动密集度越大农业机械化的客观诱因就越小,反之就越大,从动态来看劳动密集度增加,机械化趋向停滞,劳动密集度减小机械化便趋于发展,这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是以机器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取代人力畜力为主休的生产力系统的过程,机器要能取代人力,不决定于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是否形成这种现实需要畜力,一般来说这种需要的形成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使用机器比使用人更合算,就像在工业发达国家发生的情况那样。
二是劳动力密集度降低了,即劳动力不断向种植业以外产业转移,这两种途径实际上是相互交错的,工业发展不仅使机器价格下降,而且也会造成更多就业机会,使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因此,从客观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
2》工业的发展影响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农业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援,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取决于农机工业的发展,农机工业是农业机械化的一面镜子,工业对农业机械化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提供经济实用的机器设备②这些机器运转所需要能源品种和数量③提供就业机会,机器的适用性表现为能较好的满足作业对象的工艺要求,使用的经济性表现为运用过程的高效、优质、低耗,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如主要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使用的方便性等,以及机器的价格能源品种及数量供应是否充足是保证农业机械发挥其效应必不可少的,所有这些不反取决于农机发展的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整个工业。
第一讲目前我州使用的农业机械什么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的总称。
农业机械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两个方面。
动力机械为作业机械提供动力,包括拖拉机、柴油机、汽油机、电动机等;作业机械则直接完成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作业过程,包括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果业机械、渔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培植等机械设备。
一、耕地机械耕地机械的目的及要求:耕地的主要目的是翻转和松土嚷,恢复土壤结构,将地面杂草、残茬、肥料等埋入下层,覆盖后促其腐化,提高土壤的肥沃度;消灭病虫卵,防除病虫害。
从而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耕地时就应为以上的服务,使作物有良好的(养料)、喝(水分)、住(扎根的条件。
主要的农业技术要求是1耕深应符合要求且均匀一致,深一般为12~22厘米。
2、覆盖要好,以便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对于水田还应架空晒垡。
3、碎土良好,使耕作层疏松,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便于进一步整地。
4、地表、沟底平坦,地头整齐。
5、不漏耕或重耕。
(一)耕地机械的种类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农业要求有很大差別,而耕地机械所配动力也不一样,因此有几种分法1、按工作部件的结构分有铧式犁、圆盘犁和旋耕机三种,其中铧式犁和旋耕机占的比重最大,应用也最普遍。
按铧数的多少,还可分为单铧犁、双铧犁、三铧犁……等;按铧体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一般铧式犁、深耕犁、滚子犁和菱形犁等;旋耕机有配各种型号的拖拉机,旋耕宽度有0、4~2.3米等等。
(二)按与拖垃机的连结方式分1、牵引犁2、悬挂犁3、半悬挂犁(三)悬挂犁的调整三点悬挂系统在目前用得最为普遍,联接时利用悬挂犁上的三个悬挂点和拖拉机相连因而得名。
1、耕深的调整此法在分置式液压系统中采用,耕深靠限深轮来调整。
使用时将操纵手柄放在“浮动”位置,再转动限深调节手柄将限深轮升降。
农业机械的范畴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包括耕作机械、种植机械、灌溉机械、收获机械、运输机械、排灌机械、加工机械和牧业机械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是用于耕翻土地、整地和松土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犁、耙、旋耕机等,可以将土壤翻松,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种植机械种植机械是用于播种、插秧和种植的机械设备。
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的不同,种植机械可分为稻麦种植机械、玉米种植机械、棉花种植机械等。
这些机械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播种、插秧和种植作业,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3.灌溉机械灌溉机械是用于农田灌溉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喷灌设备、滴灌设备、渗灌设备等,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4.收获机械收获机械是用于农作物收获的机械设备。
根据作物种类和收获方式的不同,收获机械可分为稻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棉花采摘机等。
这些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减少收获损失。
5.运输机械运输机械是用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手推车等,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
6.排灌机械排灌机械是用于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水泵、排水管道等,可以在农田需要排水或灌溉时,及时有效地进行作业。
7.加工机械加工机械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磨粉机、榨油机、制粒机等,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8.牧业机械牧业机械是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饲料加工机、奶牛挤奶机、畜禽饲养设备等,可以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支持。
农业机械概念及分类
一、农业机械概念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二、农业机械分类
1. 按用途分类
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2. 按所用动力及其配套方式分类
农业机械应用的动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的行走或移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提、背负、胸挂和推拉)、畜力牵引、拖拉机牵引和动力自走式等类型;另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工作部件的驱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摇、脚踏等)驱动、畜力驱动、机电动力驱动(利用内燃机、风力机、电动机等)和拖拉机驱动等类型。
在同一台农业机械上,这两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的或不同的动力。
按农业机械与拖拉机的配套方式,可分为牵引、悬挂和半悬挂等类型。
3.按照作业方式分类
农业机械可分为行走作业和固定作业的两大类。
在行走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又有在连续行进过程中作业的连续行走式和行进与作业过程交替进行的间歇行走式两类。
在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则有在非作业状态下可以转移作业地点的可移动式和作业地点始终固定的不可移动式两类。
4. 按照作业地点分类
农业机械分为野外作业(田间、牧场和果园等)、场院作业、室内作业(厂房、机房、库房、温室和禽畜舍等)、水中或水上作业(河流、渠道、水库和水井等)、道路作业和航空作业等类型。
农业机械概念及分类
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机械设备和工具,它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用途、动力来源、结构等方面进行。
根据用途可将农业机械分为耕作、播种、育苗、施肥、植保、收获和输送等不同类型。
耕作机械主要用于土地翻耕,如耕整机、旋耕机等;播种机械用于精确播种,如裸播机、精播机等;育苗机械则用于育苗过程,如育苗箱、育苗机等;施肥机械则用于农作物的施肥,如喷肥机、插条肥施肥机等;植保机械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如喷雾器、杀虫灯等;收获机械用于农作物收割,如联合收割机、小麦收割机等;输送机械则用于农作物的输送和存储,如皮带输送机、运输车等。
根据动力来源,农业机械可以分为人力机械、畜力机械、柴油机械、电动机械、太阳能机械
等类型。
人力机械主要依靠人的力量进行操作,如手推式割草机;畜力机械则利用牲畜的力量,如牛耕机、牛拉车等;柴油机械则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来源,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电动机械则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如电动割草机、充电式锂电动喷雾器等;太阳能机械则利用太阳能进行驱动,如太阳能灌溉系统等。
根据结构形式,农业机械分为固定式机械和可移动式机械。
固定式机械主要安装在固定场所,如固定式喷灌机、固定式压榨机等;可移动式机械方便移动和搬运,适用于不同地点使用,如可移动喷灌机、便携式割草机等。
总的来说,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机械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基本概念
农业机械基本概念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和设施。
它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经过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机械体系。
首先,农业机械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工具,如拖拉机、大型收割机、播种机、农田灌溉设备等等。
这些设备的作用是减轻人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作物的种植环境等。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机械设备之一,它可以用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多种作业。
大型收割机则可以将庄稼快速地收割和打捆,极大地提高了庄稼的收割效率。
此外,农田灌溉设备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等。
其次,农业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了机械运动、动力传递和控制系统等。
机械运动是指农业机械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回转、上下运动等。
这些运动通过机械设备上的齿轮、齿条、链条等进行传递。
动力传递是指机械设备需要动力来运转,常常是通过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来实现的。
发动机可以是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传动系统则包括了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控制系统是指农业机械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种动作的控制,如启动、停止、转向等。
控制系统常常由控制台、控制杆、电子控制装置等组成。
最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农民可以少挖、少担、少耕、少负重物,从而节省了大量体力劳动时间,使农业生产工作更加轻松高效。
其次,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由于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以减少因为人工操作而带来的误差,保证农作物在生长和收获过程中的质量和产量。
再次,农业机械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种植环境。
农田灌溉设备可以灵活地控制水的供应,使农作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条件下生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将越来越依赖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