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课

开国大典

(共2课时,第1课时)

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中心小学吴琛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开国大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相对丰富复杂一些,如写“典礼”,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而“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接着特写各个方阵,这是“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表现出阅兵式的壮观和震撼。

结合单元目标和课文特点,本文教学既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

想教育主题,也要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已经出现过,和统编版比起来,有些许不同:在字词方面,课文之中有几处地方略有改动;在教学目标上,重难点也是有所调整的。从学生角度来说,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他们能够感受到开国大典参与人数

众多,场面十分隆重。但是,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对于当时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热爱,以及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可能体会不够深。因此,不能把这篇课文当成没有学习基础,而应该在原有基础之上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写“政府”“爆发”等十四个词语,积累“排山倒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开国大典的流程,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来描写阅兵式这个场面的。

3.感受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热烈和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开国大典的流程。学习文章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来描写阅兵式这个场面的。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热烈和庄严的气氛,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原认知,梳理文章

1.板书课题,开门见山

2.回忆旧知,梳理文章

①字词听写,反馈。

②借由课文插图,回忆一下,《开国大典》写了什么?

(回顾主要内容,预设: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③你脑海中还留有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吗?说一说。

相机板书:

群众入场——主席出现——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3.借助流程图,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4.如此盛大的开国大典,除了给你留下盛大的印象,还让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当时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热爱,以及人们对新中国建立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二)带领学习第5——13自然段。

1.历史性的时刻值得全中国人民代代铭记,课文将如此重要的“开国大典”,写得让人激动、自豪,是怎么写的呢?这是我们再读这篇课文的目的。

预设:点面结合

2.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点面结合的方法,谁来说说什么是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

“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

“点面结合”: 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

3.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让我们走近第5——13自然段部分,探探作者写作的秘密。

4.交流反馈。

预设1: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反馈交流。聚焦写点的句子。为什么要选这个点?

学生讨论后明晰:要抓住典型写点。(板书:抓典型)

(2)写点是有方法,写面也是有方法,请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写面的句子,说说有什么感受?

(3)师生共读。

预设2: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反馈交流描写点和面的句子。

(2)这样运用点面结合来写,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3: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1)大家快速默读,我们比较一下,这里的点面结合写场面,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