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直肠前突
- 格式:ppt
- 大小:896.50 KB
- 文档页数:20
直肠前突的的诊疗及护理
直肠前突,是以排粪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为多产妇盆内筋膜松弛,或老年女性会yin筋膜松弛所致,也可见于慢性便秘长期腹内压增高者,由于直肠yin道隔松弛,直肠前壁向前膨出,甚至突入yin 道内,大便时更为明显。
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常易延误诊断,故应引起重视,当多次生产的中老年女性长期出现排粪困难,经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者,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主要表现】
(1)病史:患者常为多次生产的中老年妇女,或长期便秘习惯者。
(2)症状体征,主要症状为排粪困难、下坠和频繁便意,排出的粪便较硬,但粪便形态基本正常。
粪便在直肠内大量淤积,可压迫膀胱,出现尿急、尿频等症状。
(3)体征:检查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肛管上方直肠前壁有突向yin道的凹陷或薄弱区,重度直肠前突可用手指将yin道后壁推至yin道外口,由于排粪困难,粪便在直肠内停留较久,水分被吸收,直肠内粪便扪之较硬。
(4)辅助检查:排粪造影检查可见直肠前壁向前突出,严重者可呈下垂的袋状。
【治疗与护理】
(1)非手术疗法:适于症状较轻者,主要措施为调节饮食,多食粗
制主食和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保持大便稀软,可适当服用复方芦荟胶囊等。
(2)手术疗法:适用于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排粪困难较明显者。
手术原理为将松弛的直肠yin道隔进行紧缩修复。
(3)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适当调节饮食品种,多进食粗制主食,多食含有植物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并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禁食辛辣食品。
②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
一概述直肠前突又称直肠膨出,是后盆底松弛性疾病,后盆底是指自宫颈环至会阴体部分,包括主骶韧带、阴道顶端结构、直肠阴道筋膜、会阴体以及肛门外括约肌。
直肠前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口梗阻型便秘,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在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为75%~81%,但有些人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
二病因1.分娩胎儿经阴道分娩,可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薄。
有人统计,93%的经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突,77%的患者多在产后发病。
2.年龄直肠阴道隔是位于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的一层筋膜,此筋膜含致密的胶原蛋白、丰富的平滑肌及弹性纤维。
绝经后的妇女全身弹性纤维减少,直肠阴道隔松弛,直肠前突的程度就会逐渐增加。
3.慢性便秘长期慢性便秘,排便困难,排便用力使干硬的粪便对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产生重压,形成直肠前突。
三临床表现1.排便困难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需在肛周、阴道内加压协助排便,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
2.便不尽每次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越用力导致直肠前突越深,造成恶性循环。
3.排便间隔时间长只有在有足够多的粪便产生时,才能产生有效刺激,才有便感。
因直肠内有效排便压力的降低,造成粪便不能直接排出,必须等到直肠内粪便多出很多时才能排出来。
4.下坠感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患者有肛门下坠感。
个别患者会阴及阴道有肿胀感,肛门阻塞感。
5.腹胀直肠前突排便困难的同时,有时排气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内气体排出不畅,就会引起腹胀。
四检查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
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
2.排粪造影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
前突的形态多为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征。
3.所隔排出试验将一头连接气囊的导管插入肛门壶腹部,注入100ml气体。
直肠前突治疗方法大全
直肠前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从直肠壁内突出,形成疝囊。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因此,治疗直肠前突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直肠前突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直肠前突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进行自我治疗。
例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多食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体重正常,加强腹部肌肉锻炼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
其次,对于中度直肠前突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渗透性泻剂、软便剂、肠道促动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排便情况,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另外,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直肠前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直肠黏膜固定术、直肠黏膜切除术、直肠前突根治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直肠前突问题,但手术风险较大,患者需要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选择。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逐渐被引入。
比如,经直肠镜下置入生物胶原颗粒、注射硬化剂等微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缩小疝囊,减轻症状。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手术治疗的缺点,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总的来说,针对直肠前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该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希望通过合理的治疗,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直肠前突治疗方法大全
直肠前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直肠粘膜和黏膜下层
组织从直肠壁向腹腔突出,引起排便困难、肛门不适等症状。
治疗
直肠前突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直肠前突,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
比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直肠前突的症状,对于一些早期患者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次,对于中度直肠前突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药物治疗。
目
前市面上有一些针对直肠前突的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增
加排便次数,缓解便秘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治疗时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直肠前突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常
见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将突出的直肠组织重新置入盆腔内,
修复腹壁疝或者直肠脱垂等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手术治疗
对于直肠前突症状严重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手
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在术后进行一定的康复和恢复期。
此外,针对一些患有直肠前突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比如采用直肠前突支架等器械进行支撑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对于直肠前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直肠前突的患者有所帮助。
直肠前突最佳治疗方法直肠前突是指直肠的一部分脱出并向前突出的疾病,常见于直肠下降症,也称为直肠脱垂。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直肠部分或全部脱出体外,导致排便困难、肠梗阻等症状。
针对直肠前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直肠前突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的高脂、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同时,可以适量增加粗纤维、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益气活血、健脾和排便通便等中药治疗,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此外,康复训练如盆底肌肉锻炼、直肠按摩等也可以帮助恢复直肠的正常功能。
其次,对于直肠前突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施,如直肠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等。
直肠肛门成形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脱出的直肠组织,并进行缝合修复,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疗效确切、恢复较快的优点。
而腹腔镜手术则是一种较为微创的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器械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手术方案。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些其他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直肠前突的保持器可以通过塑封或粘贴的方式将脱出的直肠部分保持在体内,以减轻症状。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站立、久坐等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预防直肠前突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总之,针对直肠前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
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对于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直肠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与医生合作,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姿势等方面的调整,以预防直肠前突的发生和复发。
直肠前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直肠前突系抬直肠前下段向阴道方向突出,形成一个囊腔,尤在努挣排便时为甚,致粪便滞留,出现排便困难。
15.1 诊断依据
15.1.1 排便困难,多为二日以上排便一次,每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伴有肛门坠胀及便意不尽感。
15.1.2 肛门指检示直肠前下方可触及明显凹陷。
15.1.3 排粪造影示直肠下段呈囊袋状突向前方。
15.2 证候分类
15.2.1 脾气亏虚:神疲乏力,纳食欠佳,排便困难,伴肛门坠胀及便意不尽感,大便日行数次,质稀软,但解时困难。
舌淡,苔薄,脉弱。
15.2.2 气阴两虚:头昏乏力,口干欲饮,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便意未尽感,大便数日一行,质较硬。
舌淡红,苔薄,脉弱。
15.3 疗效评定
15.3.1 治愈:症状消失,排粪造影正常。
15.3.2 好转:症状及排粪造影有改善。
15.3.3 未愈:症状及排粪造影无改善。
直肠前突的治疗和护理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译文是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
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
患者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壁突入阴道内,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男性发病者也有报道。
标签:直肠前突;直肠前突护理;临床护理1 直肠前突的病因其发病率极高,约为75%~81%,女性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膈支撑,该膈主要由骨盆内筋膜构成,内有提肛肌的中线交叉纤维组织及会阴体。
当老年人全身组织松弛,多产妇,排便习惯不良,会阴部松弛时,则直肠阴道膈松弛,直肠前壁易向前突出,此时排便时直肠内压力朝向阴道方向,而不向肛门,粪块积存于前突内,从而引起排便困难。
2 治疗方法2.1传统治疗治疗方法先采用保守治疗,但不主张采用峻泻剂和灌肠,而强调三多,多食粗制主食或富含食物纤维的水果蔬菜;多饮水总量达2000~3000ml/d;多活动。
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非手术疗效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3类。
2.1.1经直肠内修补患者取俯卧位,双下肢下垂45°左右,下腹及耻骨联合部略垫高。
可采用腰麻或骶麻。
用宽胶布粘贴双侧臀部,向两侧牵开,显露肛门部。
常规消毒臀部、肛门及阴道,用手指轻轻扩张肛门,以容纳4~6指为宜。
将直角拉钩或S形拉钩伸入肛门内,助手协助暴露直肠前壁。
具体手术方法分2种。
2.1.1.1 Sehapayah法:在直肠下端,齿线上方0.5cm处作纵形切口,长约7cm,深达粘膜下层,显露肌层,根据前突的宽度,游离两侧粘膜瓣,为1~2cm。
左食指插入阴道内,将阴道后壁向直肠方向顶起,以便于协助压迫止血及防止损伤阴道,然后用2/0铬制肠线缝合,进针点距中张的距离可根据前突程度而定,一般进针点选择在前突的边缘正常组织处可从右侧肛提肌边缘自外向内进针,再从左侧肛提肌边缘毕,用右手食指能触摸出一条垂直而坚固的肌柱。
龙源期刊网 直肠前突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等作者:来源:《保健与生活》2012年第04期我母亲因排便困难去医院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直肠前突。
请问,直肠前突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呢?福建泉州王永亮直肠前突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男性发病者也有报道。
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
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粪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向前突内,停止用力后粪块又被挤回直肠,造成排便困难。
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患者用力排便,结果腹压进一步增加,使已松弛的直肠阴道膈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加深前突,形成恶性循环,使排便困难越来越严重。
部分患者有便血及肛管疼痛。
直肠指诊及排粪造影等是诊断直肠前突的主要检查方法。
直肠前突可先行保守治疗。
患者多伴有心情抑郁、情绪紧张,应鼓励患者放松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人群活动,切忌为此影响进食或长时间如厕,一切应顺其自然。
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多食粗制主食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青菜、五谷、豆类、梨、柑橘、李子、苹果、桃子、西瓜等。
多饮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配合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治疗,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保守治疗不主张采用峻泻剂和灌肠。
经过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肛肠科李胜龙为何会产生难治性高血压?我有一位朋友患高血压一年多了,尽管使用了多种降压药,但血压一直控制不良,有人说这是一种难治性高血压。
请问,有没有这种说法,哪些因素会产生难治性高血压,如何使其不再难治?黑龙江齐齐哈尔刘伟医学上的确有难治性高血压的说法,其概念是指极少数高血压患者虽然能够坚持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但血压一直未能达到目标水平或反复波动。
难治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占原发性高血压的15%~20%。
引起难治性高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点:①继发性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高血压等;②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睡眠不足和摄入食盐过多等;③药物干扰降压作用,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减肥药、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