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21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答案】D【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
南京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
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
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也。
自周诗有《崧高》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
骈拇枝指,于义为已侈矣。
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
熙甫一切弃去,不事涂饰,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
——《书归震川文集后》曾国藩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B.“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知道巡警要敲诈自己,王利发既表明难处,又无可奈何,同时希望免掉交大饼的摊派。
C.《家》中,觉新因梅的去世受到极大的刺激,因而无法料理其后事。
在向灵柩告别时,他悲哀地说:“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
……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D.《呐喊·端午节》里的方玄绰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表面上是新式文人,但骨子里浅薄、市侩;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江苏省2018届高三期初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寥寥数语:说得很少,但很有说服力。
只语片言:零零碎碎的话语。
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前者侧重于话虽说但有说服力,后者强调量少、简洁。
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格言: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话。
前者强调言之谏诫,后者侧重言之圭臬。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喟叹:因感慨而叹气。
前者侧重有感触,后者强调有忧愁。
) 2.B(为借代,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A冰炭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C“明日黄花”借喻已错过新闻价值的报导或已错过应时效用的事情,苏轼有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D玉、瓦分别比喻气节、小利) 3.C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但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B(根据“如果”、“那么”,“追求”、“不追求”,相匹配,可选出答案)5.D(“幼儿优质教育依靠的是社会力量”失之偏颇)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6.A (适,旧指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7.B(殿试与会试错位。
会试是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 8.(1)(他)喜欢种植树木,开辟小园盖起了小楼,登上小楼可远望到三里外的洞庭。
(得分点:艺、辟、临、通顺)(2)(他)得病后来看望我,说愿意用积蓄置办义田,来赡养贫穷的族人。
(得分点:顾、积、定语后置、通顺) 9. ①弟弟独担家计,不干扰“我”读书;②对“我”有求必应;③“听雨楼”读书、躺卧;④为弟请医,日夜守护;⑤弟病不见起色,失魂落魄。
(每点1分,任四点) 参考译文: 亡弟名叫吴庭树,字云松,自号半圃,是巴陵县学的生员。
(他)在道光十六十一月二十六日去世,终年三十岁。
第二年二月初五那一天,安葬在近乡彭仙塘祖坟旁。
他的妻子姓李,儿子叫吴昌煊。
江苏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答案】D【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A.濡染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B.浸润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C.浸润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D.濡染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答案解析】A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
考生要关注词语的意思、情感色彩、使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
“濡染”,沾染,受熏陶;描绘和表现;.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也指谗言。
第一句中,是说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熏陶,应使用“濡染”。
“金针度人”,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是从施教者角度而言;“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是从受教者角度而言。
第二句中,说的是“师长点拨一二”,可见是从施教者角度来说,应使用“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指里外不一,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表里不一,狡诈欺骗。
“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第三句中,前面说“题目说……”“而实质说……”,可见两者不同,应使用“挂羊头卖狗肉”,此处属于贬词褒用。
2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
2018 年高考江苏省南京市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2018.5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
满分 160 分。
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地点。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 3 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烈的地区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省国内最高等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就丰富,影响宽泛,获此殊荣,堪称。
A.xx 问鼎货真价实B.跑龙套介入货真价实C.xx 介入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2.以下社交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我是职场新人,好多规矩都不懂,不妥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行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摆宴招待,盛意厚意,不胜感谢。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由衷祝福贵公子健康聪慧,健壮成长。
3.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间万变的落照。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令人想起月色的冷清。
冰中显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xx岸边几株枯树,恰为xx 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滋润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傍晚全不相关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B.C.D.4.以下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3 分)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迟疑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如摇摆着一头蓬草,不如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滑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忧如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相互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好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野外消停下来,细精密密的虫声水相同从地里溢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绰约/泥淖蠕动/孺子牛瞳仁/摩肩接踵B. 鹿茸/作揖镂空/露马脚潜伏/潸然泪下C. 庖厨/炮制蝼蚁/捅娄子胥吏/长吁短叹D. 湍流/挣揣蝉联/口头禅颐养/心旷神怡1.C(C.páo,lóu,xū;A.chuò/ nào,rú,tóng/ zhǒng;B.róng/ yī,lòu,qián/ shān;D.tuān/ chuài,chán,y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呱呱堕地舞谢歌台卷帙浩繁浩如烟海B.孜孜以求乔装打扮虚无飘渺沧海一粟C.光怪陆离羽扇官巾貌合神离披肝沥胆D.轰堂大笑面面相觑敷衍塞责偶断丝连1.B (A “呱呱坠地”,“舞榭歌台”;C “羽扇纶巾”;D “哄堂大笑”,“藕断丝连”)3.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错误正确的一项是()A.倥偬(cōng) 针灸(jiu) 一炷香广袤千里B.禀性(lǐn) 犄角(jī) 出奇不意联昧而至C.扎(zhá)钢咋(zé)舌乳臭未干金欧无缺D.木讷(nè) 椽笔(chuan) 余勇可贾顺蔓摸瓜27、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17万左右。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B.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
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真是耸人听闻!C.日美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精心合作,再次上演了一幕“双簧戏”。
一个在台前强势高唱夺岛论调,另一个在幕后,暗中借助一连串动作唆使怂恿、推波助澜。
D.苏湘渝系列枪击案嫌犯周克华在渝被警方击毙,此消息一出,各地百姓弹冠相庆。
宁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琴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古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其艺术表现力可见一斑。
深邃、简洁、从容,古琴的表现力让听者为之动容、动情,幽深的情怀直达心底,激荡、回旋。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因而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其余音绵长不绝。
余音绵长不绝,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
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表现深邃、悠远和更强烈的震撼力上,有着明显的欠缺。
然而,古琴的“走手音”却恰恰能弥补这样的缺憾,其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从而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
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
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语文05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19题,共12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纸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和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顾城有这样一首诗:“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请问这首诗的题目是(3分)( ▲ )A.一种灵魂在歌唱 B.弧线 C.世界中的主人公 D.向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很多的德国评论家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实属是他自视清高、禁欲苦修和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B.华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有关部门接到投诉或申请后应当受理并告知办理的时限、程序。
C.他是真正地从一个艺术家和亲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那段耻辱的历史,所以他能够用艺术的构思来创作这张震撼性、史诗性的作品,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D。
“行者精进,忍者不悔”是高仓健的座右铭,高洁的人品固然让他誉满天下,而高超的演技更是让合作者和朋友们对他念念难忘的原因所在.3.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B.“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C.“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D。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4.请为姜夔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选出正确的句子,并进行排序。
(3分)( ▲ )①西窗一雨无人见②细草穿沙雪半销③秋来东阁凉如水④吴宫烟冷水迢迢⑤一夜吹香过石桥⑥梅花竹里无人见A.②⑤①④ B。
④⑤①② C.③⑤⑥② D.②④⑥⑤5。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A. 濡染金针度人挂羊头卖狗肉B. 浸润醍醐灌顶驴唇不对马嘴C. 浸润金针度人挂羊头卖狗肉D. 濡染醍醐灌顶驴唇不对马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
考生要关注词语的意思、情感色彩、使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
“濡染”,沾染,受熏陶;描绘和表现;.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也指谗言。
第一句中,是说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熏陶,应使用“濡染”。
“金针度人”,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是从施教者角度而言;“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是从受教者角度而言。
第二句中,说的是“师长点拨一二”,可见是从施教者角度来说,应使用“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指里外不一,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表里不一,狡诈欺骗。
“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第三句中,前面说“题目说……”“而实质说……”,可见两者不同,应使用“挂羊头卖狗肉”,此处属于贬词褒用。
2.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
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①形体气势的开合②点线的交错③明暗虚实的互映④笔墨的浓淡A. ①③④②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这段文字是对画家作品的描述,后面说“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可见前面应是“谱写”的过程,“笔墨”“点线”是具体的操作,是细节部分,而“明暗虚实”“形体气势”是整体的描述,按照由实到虚,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看,“笔墨”“点线”应放在前面,“明暗虚实”“形体气势”应放在后,且从字数句式的对称角度来看,“笔墨的浓淡”与“点线的交错”相对,“明暗虚实的互映”与“形体气势的开合”相对,故排除AB两项;再从前后内容的对称呼应角度来看,后面说“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可见“笔墨浓淡”应放在前,而“点线的交错”应放在后,故排除D项,选C项。
3.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应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而重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的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
故选B项。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
“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
4. 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
A项,“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
比喻不恰当。
B项,“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这句话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
C项,“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
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
5.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 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 甲:前人多栽树乙:后人好乘凉。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漫画设题。
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内容,这幅漫画中主要有两个人物,这两个人把树枝当作树苗栽到土中,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正误,或者是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讽刺,还是赞扬。
显而易见图中的做法应是不正当的,漫画作者的情感应是讽刺的,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
由此排除D项;B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这一说与图中的“树枝”不合,排除;C项,“种了这么多”与图中所栽的树枝不符,故应选A项。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把漫画上的内容描述出来。
应重点抓住几处细节“边抽烟边培土”“扶树苗”“一堆树枝”。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锦帆集》序[明]江盈科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6.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B.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C. 君以.过劳成疾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D. 凡七请乃.得解政去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锦帆泾所在的“吴”地,曾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B. “不佞”,原指没有口才,也泛指没有才能,旧时多用来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C. “名山之业”,指可以在名山勒石记功的事业,多指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
D. “江郎梦中之笔”,传说南朝江淹少时,梦中有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2)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9. 依据文意简述文中出现的多重对比。
【答案】6. A 7. C8. (1)尽力为百姓做事,从早到晚辛苦操劳,疲惫(面容憔悴)的人们依靠他一下子恢复了生气。
(2)其实袁君掌管簿册文书的工作,吃饭沐浴几乎都顾不上,(他的)辛苦劳累与我相同。
9. ①历经千年,人事沧桑变化,而锦帆泾之水依旧。
②同在锦帆泾,吴王奢华享乐,袁君则为民劳苦。
③同任职一方,袁君题咏撰著,文章传世,而作者却不能。
④人生、苦乐之有涯有穷,与山水、文章之无尽不朽的对比。
【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姑苏吴治,实踞其上”,“其”是代词,代指“锦帆泾”;“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其”表猜测语气,大概。
C项,“君以过劳成疾”,“以”,因为;“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以”连词,相当于“而”。
D项,“凡七请乃得解政去”,“乃”,副词,才;“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乃”,副词,竟然。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