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和统计摘要】目的: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统计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的成年居民(≥18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础资料调查统计表获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统计所有研究对象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结果:300例调查对象中患高血压的有57例(19%),年龄增长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
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等有较大的相关性。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影响因素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高[1]。
为有效控制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需要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构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预防及控制的措施,以期降低本区域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即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统计影响因素,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社区的成年居民(≥18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50.16±17.23)岁。
所有调查者均认真填写了基础资料统计表,并同意成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1.2 方法社区组织专业的调查员对抽取的居民进行相关信息的访问并请调查者填写基础资料信息表,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有无高血压病的遗传病史、是否知晓患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酗酒、血脂等。
为确保数据的统一性,除只能由调查者告知的信息外,其余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及血压的数据由调查员使用专门的仪器统计,血脂数据由医院检验科提供。
待调查者信息表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本次研究的有效信息问卷为300份。
贵阳市云岩区成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张德凤;罗鹏;李鹏华;王艳;张江萍【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贵阳市云岩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
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云岩区18岁以上居民90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分析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和高血脂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同时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贵阳市云岩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7.6%,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肥胖、糖尿病史可能及高脂血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史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贵阳市云岩区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进一步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pidemic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of residents in Yunyan district of Guiyang. Methods:Sampled 905 residents above age of 18 in Yunyan district by multi 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method,conducting questionnaire,medical examination,fasting blood sugar test and blood fats examination. To analyze incidence rate,cause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as well as multi-factors of hypertension cause. Results:Morbidity of hypertension of adults in Yunyan district in Guiyang was 17 . 6%.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morbidity show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single-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evalencerate of hypertension increased with age growing and was correlated with education level,profession,economic level,obesity,diabetes,hy-percholesterolemia,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related to ages,education levels,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diabetes. Conclusion:Hypertension prevalence rate of the residents of Yunyan district in Guiyang is lower than national average. It is advised to enh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ver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608-611,615)【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贵阳【作者】张德凤;罗鹏;李鹏华;王艳;张江萍【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贵阳市云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云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云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2;R544.1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死亡危险因素,全世界有约十亿人受其影响[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高血压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的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高血压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数据可以了解高血压的流行情况、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横断面调查和纵向队列研究。
横断面调查是在特定时期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患病率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通过抽样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受试者,测量其血压,并收集相关的调查信息,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家族病史、膳食结构等。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与之相关的因素。
纵向队列研究是对一组人群进行长期监测,观察其血压的变化,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趋势。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健康的人群,在起始时测量其血压,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定期复查血压,并记录相关变量。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数据,可以观察到血压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相关因素。
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国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持续增长。
在发达国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例如,美国的患病率超过40%,其中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人群。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在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正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中国是高血压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超过2亿人患有高血压。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压力增加等因素导致的。
三、高血压的流行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高血压现状与防治概述摘要: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损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增高,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并致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致病性增压因素以及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大量实践表明,人为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基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因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1.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均可诊断为高血压。
若患者有高血压史,且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即使血压低于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1]。
近几十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
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分布特点明显。
首先会随着地域改变而改变,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其原因可能有气温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之间患病率也有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并且男性与女性有着一定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水平较低,患者的知晓率低于50%,治疗率约为40%,控制率不到10%。
2.高血压发病因素(1)高钠、低钾饮食人的血压水平与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即高血压患病率会随着钠摄入量增加而升高;而钾则呈负相关,即高钾饮食不易患高血压。
这就说明了北方患病率较高,是因为北方人群盐的摄入量较高。
经过实验证明,膳食钠盐的摄入量每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就会分别增高2.0 和1.2mmHg。
高钠、低钾饮食是导致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国际提倡限盐至每日5克,而我国人均钠摄入量则远高于此值。
(2)超重和肥胖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于2015年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约有3.41亿中国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7%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约为586万人。
广西普通成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叶旭东潘玲宋雅珊霍冬梅冯丽张影华廖蕴华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了解广西普通成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10月期间18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资料完整的7924例,高血压病患病率14 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民族(汉族)、吸烟、高盐饮食、肥胖、慢性肾脏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等。
结论:广西普通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2 1%,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肥胖、慢性肾脏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广西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广西普通成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91-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Ⅲ。
本研究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成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旨在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地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抽样为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由经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按照统一标准于2010年8月~2011年10月进行调查。
选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月)进行79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
所有被调查者均获知情同意。
1.2诊断标准高血压病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病者。
1.3统计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危险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深圳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最近2年来某社康中心就诊和检查的社区居民,在本地居住时间≥3年,年龄≥20周岁,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1)该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6.84%,标化患病率为17.10%;按现有人口估计,该社区有高血压患者16 465例。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促进因素有吸烟、嗜酒、喜食肥肉和动物内脏,保护因素有运动、喝茶和素食。
结论高血压的患病现状不容乐观,应提倡加强运动,减少荤菜摄入,多食素菜,不嗜烟酒的良好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标签: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社区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
据调查,2002年我国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7.7%,较1991年,10年间增加31%[1-2]。
深圳市2011年7月公布的数据表明,每6个深圳人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
本研究对2010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于某社康中心检查的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于某社康中心检查和就诊的本社区居民,在深圳居住时间≥3年,年龄≥20周岁,无严重心、肝、肾疾患及恶性肿瘤,能配合检查者,共784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367例,年龄22~79岁,平均(53.4±16.2)岁。
1.2 调查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且充分取得调查对象合作的情况下,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联系电话、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疾病史、生活习惯。
身高、体重、血压等项目的检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血压采用经矫正过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测量血压前30 min内避免饮用咖啡、茶、酒,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 min 后测量,每位测3次,每次至少间隔2 min,取其平均值。
某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讨论1血压水平分布及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控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某市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28.14%,与2007年调查结果(33.53%)相比患病率有所下降。
在非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水平达到正常高值占50%以上,该部分人群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对该部分人群的预防工作。
高血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已达到54.19%,Ⅱ级高血压已达到24.02%,防治重点应为Ⅰ级、Ⅱ级高血压。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65岁以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不明显,6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显著(χ2=4.667,P=0.031),可能与绝经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
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2.79%、45.81%、13.13%、28.66%,与第四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7](30.2%、24.7%、6.1%、25.0%)相比均有所提高,表明我国高血压宣传和防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虽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8](2007-2010年美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81.5%,治疗率为74.9%,控制率为52.5%)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应继续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2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明,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除遗传因素外,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是:高钠低钾、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以及精神紧张。
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发生与年龄、BMI指数、腹型肥胖、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被动吸烟年数、饮酒量、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史及异常心电图有关,在女性中绝经及怀孕次数也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年龄、超重肥胖、家族史及异常心电图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低强度的体力活动为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职业为家务劳动在男性中为保护性因素,在女性中则为危险因素,另外男性中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治疗进展一、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高血压患者的行列另一方面,高血压的并发症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外,还涉及到认知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等多个领域。
这些新趋势的出现,使得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治疗方面,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和成熟。
传统的降压药物在降压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耐受性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高血压的控制率仍然较低。
这主要归咎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
加强高血压的科普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对于改善高血压的防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治疗进展虽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 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高血压,又称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定义为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具体而言,当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90毫米汞柱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
• 临床研究 •67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蒋 飞 张 伟 齐五松 毛迎春 王少军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深入了解18岁以上的人群的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饮酒等情况,以体检获得的血压值为准,分析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其中独立因素有向心性肥胖、年龄大、丧偶、嗜烟酒、职业、家族史;保护因素有禽类及制品摄入少、文化程度高、中等工作强度、女性等因素,总共调查200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有400例,其中标准患病率为21%,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3%。
结论 高血压以年龄大、离退休人员、男性、公务人员为高血压重点的防治对象,应对肥胖、饮酒、吸烟等人群进行健康宣传,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关键词】成人高血压;高血压前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 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7-0067-02高血压在心脑血管科属于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控制和预防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目前患高血压患者持续增多,因此,需要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1]。
高血压前期症状是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中间的一种状态,有极大地可能会发展成为高血压,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更应加强预防和控制,为了解本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此展开了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8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其中男性占1000例,女性占1000例。
本次调查均签署保密协议和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调查内容: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日常生活习惯、健康体检、体格检查、体育活动、卫生保健服务等内容。
其中体格测量为:血压、身高、臀围、腰围、身高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情况、吸烟、饮酒等。
血压测量:测量前1 h ,被测量对象不能锻炼、进食、剧烈运动、喝饮料等,测量前应休息5 min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并且连续测量2次,以避免出现较大误差,时间间隔为1 min ,如果第2次测量舒张压差值为6 mm Hg 或者以上,而收缩压差值也为6 mm Hg 以上时,应进行第3次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调查对象当天不能服用降压药和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药物[2]。
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来看,确诊高血压应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舒张压≥90 mm Hg ,而收缩压≥140 mm Hg ;高血压前期:舒张压最低为80 mm Hg ,最高为89 mm Hg ,收缩压最低为120 mm Hg ,最高为139 mm Hg 。
体质量指数(BMI )的测量方法为体质量/身高的平方等于BMI ,当BMI 的数值<18.5时,为体质量过低,BMI 正常值应为18.5~23.9,24~27.9为BMI 超重,若BMI >28时,患者为肥胖对象。
女性的腰围>80 cm 时,应为向心性肥胖,而男性腰围>85 cm 时,应为向心性肥胖,调查对象每日吸烟1次以上者,并且连续吸烟3个月为吸烟,若之前吸烟,而保持3个月不吸烟的调查对象为戒烟。
将每周会饮酒1次的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调查对象列为饮酒,而此前饮酒,而持续3个月时间不饮酒的调查对象为戒酒。
1.3 统计学意义: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P <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x -±s )用t 检验,计数资料[n (%)]用χ2检验。
2 结 果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患高血压的人群基本为年龄大、吸烟、饮酒、重体力工作,蛋类、水果及其制品的摄入较少,向心性肥胖、BMI 过高或者过低等都为危险因素,其中此类人群的高血压患者占234例,;其保护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肉类及制品的摄入少、中等体力工作、女性、禽类食品摄入少、睡眠时间较长等因素。
2.2 多因素分析:所有变量为分析多因素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是:年龄大、职业、向心性肥胖、丧偶、家族史等因素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时因素,其中此类人群的高血压患者为68例,保护因素为:女性、禽类制品摄入量少、文化程度高、中等工作强度等。
3 讨 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标化患病率为21%,粗患病率为43%,因此,高血压已经属于重要的卫生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展开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本次调查发现,其中独立因素有向心性肥胖、年龄大、丧偶、戒酒、职业、家族史;保护因素有禽类及制品摄入少、文化程度高、中等工作强度、女性等因素。
这可以说明高血压与职业有关,尤其是事业机构、离退休人员,可能系与此类人群比较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在多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和饮酒关系不大,但有可能与饮酒人群由于人体状况欠佳而下定决心戒酒有关。
高血压患病风险与BMI 和吸烟人群在多因素分析中无关,但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BMI 吸烟人群是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此类人群向心性肥胖和饮酒的混杂作用所致。
女性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这是由于女性机体的激素具有保护作用,女性也比较善于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女性的高血压患者较少。
保护因素中的禽类及制品摄入量少,这是由于动物脂肪摄入量较少。
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患病风险较低,这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保健意识较强有关。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治疗,而防治对象应为年龄较大、离退休人群、男性、事业机构人员为重点,对于高血压危险因素肥胖、饮酒、吸烟的患者,应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以期帮助群众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促进群众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加大的同时,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率随之增加。
因此,需要对高危因素,诸如缺乏运动、饮酒、吸烟、肥胖、BMI 过高或过低、高盐饮食等进行有效的干预,比如为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而开展健康教育等有效避免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相关手段[3]。
综上所述,68• 临床研究 •成人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较为严峻,高血压以年龄大、离退休人员、男性、公务人员为高血压重点的防治对象,应对肥胖、饮酒、吸烟等人群进行健康宣传,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1] 曾琼,孙志军,周书丽.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0105.[2] 古远云,熊伟,许志刚,等.泸州市江阳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11):1234-1238.[3] 曹建英.临沧市临翔区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54-154.2013年~2018年某市无偿献血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韦华勇赵安生覃剑芬(河池市中心血站,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目的调查河池市无偿献血情况,了解其规律,指导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为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收集河池市2013年~2018年献不同献血量的初次、重复献血人次及其血液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2013年~2018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8%,初次献血总不合格率为5.3%、重复献血总不合格率为2.0%,二者比较χ2为1064.75(P<0.05);2013年~2018年200、300、400 mL初次献血检测不合格合计、重复献血检测不合格合计、总检测不合格合计的χ2分别为192.43、23.05、25.9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2018年血液检测不合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2018年,献200 mL率逐年显著下降,献300 mL、400 mL率逐年上升,初次、重复献血人群献400、300、200 mL比例分别为0.8∶1 ∶0.2、2.6∶1∶0.1,前者以300 mL为主而后者以400 mL为主;河池市近6年无偿献血人次总体变化不大,略呈下滑趋势。
重复献血人次合计占总献血人次的46.1%,低于初次献血人次53.9%的比列,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为低危献血人群,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不同献血量的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支持认为选择高血量献血的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应该相对较低的观点;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市民越来越接受高血量献血;重复献血者较初次献血者更能接受高血量献血;政府应出台各种献血者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适龄公民积极献血,血站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献血者及其亲属的优先用血权,鼓励更多献血者再次献血。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同献血量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7-0068-0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20年来,我国全面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实现了从个体献血到完全自愿无偿献血的根本转变,临床输血安全方面也得以前所未有的保障。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医保制度的完善,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医院规模的扩建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医院对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血液供需矛盾仍愈演愈烈,如何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的血液,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采供血机构一直努力拼搏地探索和践行着。
为更好地指导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笔者对河池市2013年~2018年无偿献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初次献血、重复献血及其不同献血量的献血情况,以及不同献血量献血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血液筛查不合格分布情况,了解其规律,以指导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实现从低危人群招募献血者,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的血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河池市2013~2018年献不同献血量的初次、重复献血者。
所有献血者献血前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 2011)中的规定,献血量是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下由献血者自行选择献血量的;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按规定进行ALT、HBsAg、HCV、梅毒、HIV等项目检测筛查。
1.2 方法1.2.1 血液筛查:所有血液标本均送至广西血液中心进行集中化检测(ALT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HCV、梅毒、HIV检测采用两遍ELISA法,2015年下半年起HBsAg、HCV、HIV增加核酸检测项目)。
1.2.2 数据收集:从唐山启奥9.5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2013年~2018年各年份不同献血量的初次、重复献血人次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