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电常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生活用电常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知识。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
3. 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5. 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家庭电路的组成等知识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交流讨论安全用电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电的基本概念、家庭电路的组成、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2. 实物: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
3. 视频:触电事故案例。
教案篇幅有限,仅提供了五个章节的教案框架。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一步细化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希望这个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用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生活用电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让学生了解电的基础知识。
3. 演示: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电路的结构。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常见家用电器,学会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安全用电的原则,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6. 案例分析:播放触电事故案例视频,分析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生活用电常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2)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3)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有了解家庭电路的愿望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属于常识课,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用处,如:家庭电路的组成,试电笔的使用方法,三线插头和插座的作用等内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同时应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习惯,对学生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所以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应该是肯学爱学的。
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注意时间,本节课主要是介绍生活用电常识,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课堂应注意趣味性引导。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点:第一,直观教学。
让学生接触实物、模型或挂图,这样,即使对于试电笔的使用和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等较难理解的问题,学生也容易掌握了。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用多媒体投影演示,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节奏,有利于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教具学具两种类型的试电笔、三线插头和插座、漏电保护器、家庭电路实验板(自制)四、教学过程(一)导学提纲:出示家庭电路实验板(自制),并按学习小组下发家庭电路常用器材,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与讨论(最好设计导学案):1、家庭电路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它们的先后次序可以调换吗?各个用家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插座与用电器之间呢?2、家电路中有两条线,分别叫什么?哪一根在户外与大地相连?3、试电笔的作是什么?常的试电笔有哪两种?观察试电笔的实物,说出试电笔的构造。
4、如何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试电笔中电阻的作用是什么?5、三线插头的三条线分别接到什么地方?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必须接地6、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什么?你家中的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了吗?7、人体触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常见的两种触电形式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吗?能不能给它们分别起一个名字?8、人体触电后,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如果有触电事故发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利用讨论、查资料等方式,总结一下触电现场急救的措施有哪些。
关于安全用电常识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用电常识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用电常识教案1安全用电(人教版教材)(一)教学目的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安全用电(人教版教材)。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具幻灯机,有关电的应用方面的几张投影幻灯片,自制课本图10—11、图10—13的投影幻灯片(或插图),课本图10—14的挂图一幅。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
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2.进行新课(1)问:你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一个问和答。
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
这就是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2)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二个问和答。
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安全电压值是多少?教师小结: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
《生活用电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触电急救方法和电器火灾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重点1.家庭电路的构成和作用。
2.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3.触电急救和电器火灾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难点1.家庭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触电急救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电器?2.家庭电路的构成和作用(1)讲解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源、开关、插座、导线等。
(2)展示家庭电路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3)讲解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
3.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1)讲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3)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小窍门。
4.触电急救(1)讲解触电的类型和症状。
(2)演示触电急救的操作步骤:迅速切断电源,进行心肺复苏等。
(3)组织学生进行触电急救的模拟演练。
5.电器火灾的应对措施(1)讲解电器火灾的原因和特点。
(2)讲解电器火灾的应对措施: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等。
(3)组织学生进行电器火灾的模拟演练。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共同提高家庭安全用电意识。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于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触电急救操作步骤讲解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家庭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1)难点讲解:同学们,我们家里的电灯是如何亮起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家庭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了。
电源就像是一个能量源泉,它通过导线把电能传输到各个电器。
开关就像是电闸,控制着电流的通断。
插座则是连接电器和电源的桥梁。
那么,电流是如何流动的呢?它就像一条河流,从电源出发,经过开关、插座,到达电器,完成一个闭合回路。
《生活用电常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知识。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器,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
3. 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 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5. 电器故障处理与维修常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家庭电路的组成等。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器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措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器故障处理与维修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家庭用电经验,提高安全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图片、动画等。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电器内部结构。
3. 准备安全用电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4. 准备一些常见电器,如电灯、电视、冰箱等,现场演示使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生活用电相关的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家庭用电经验,讨论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4. 演示环节:现场演示常见电器的使用方法,如开关、插座、电灯等。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电器故障处理与维修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器维修的基本常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生活用电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用电情况,提出节能建议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评估他们对安全用电的认识。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家庭用电情况的理解和节能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电力工程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电力系统的知识。
课题:生活用电常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电能表和保险丝;
3、了解插座和插头的连接;
4、了解触电类型和触电急救的措施;
5、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了解家庭电路的愿望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应用:自制家庭电路模型、多媒体课件、测电笔、插座
教学重点: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
2、触电类型和急救方法;
3、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4、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的原因
教学难点:触电类型和急救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以演示、实验、观察、讨论、归纳总结的探究式为主,以老师讲解、点评为辅的授导式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1、预习下章
2、 P59 (1)(2)(3)
板书设计
1、家庭电路的组成
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插座®灯泡®开关2、测电笔的构造
前端金属笔尖®保护电阻®发光氖管®后端金属电极3、插座与插头的连接
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中大地
三线插头:左零右火中外壳
4、触电类型:
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
双线触电:火线®人体®零线
5、急救措施:
首先切断电源,再做其他抢救。
初中物理-八年级《生活用电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及其用途。
3、掌握使用电器时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电的基本概念及电路连接方式等。
2、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及其用途,掌握使用电器时的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互动讨论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引入1、观察身边的电器,共同讨论。
2、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电器,讨论电器的用途和作用,以及电器的基本构造。
(二)授课1、电的概念(1)电荷:带电物体带有的物质。
正电荷带正电,负电荷带负电。
(2)电流:导体内电荷的流动方向。
(3)电压:两点间的电势差。
(4)电阻:电流流过时产生的阻碍。
2、电路连接方式(1)串联电路:电流只能顺着一条线路流过来,回路负载相加。
(2)并联电路:电流可以从多个线路中任何一个流过来,回路电压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及其用途(1)举例:灯泡、电风扇、电视机、电磁炉、微波炉等。
(2)让学生了解电器的基本特点和用途。
4、使用电器时的安全知识(1)使用电器时不要碰湿手或裸露的电线或插头。
(2)断电或拔掉电源时,要拉电线头而不是电线。
(3)不要在湿地上使用电器。
(4)孩子开关、插座等高度应安装在低于1.5米的地方。
(5)电器的线路不得在人通行路线上处理。
(三)实验1、实验一:简单串联电路具体步骤:(1)准备好电池、电线和灯泡。
(2)将两只电池按照正负极相连接。
(3)用电线连接灯泡,组成一个简单串联电路。
(4)打开电源,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分析结果:电流只能顺着一条线路流过灯泡,因此只有线路中间的灯泡能够发光。
2、实验二:简单并联电路具体步骤:(1)准备好电池、电线和灯泡。
(2)将两个灯泡并联。
(3)用电线连接两个灯泡,组成一个简单并联电路。
(4)打开电源,观察两个灯泡的亮灭情况。
分析结果:电流可以从多个线路中任何一个流过来,因此两个灯泡都能够发光。
(四)互动讨论1、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使用电器的安全知识。
《生活用电常识》教案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用电常识》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生活用电常识》教学设计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柴斌课题第八章:电功率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2.知道火线和零线间电压的大小;3.知道测电笔的结构及原理;4.知道使用三线插头为什么安全及漏电保护器的原理。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家用电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2.试电笔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用试电笔接触火线有没有可能发生危险?3.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4.两种触电方式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触电的急救措施有哪些?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与媒体电源、小灯泡(带座)若干、保险丝(粗细不同)、铜丝、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视频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己用了两节课介绍了有关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那就是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和电功率与安全用电,下面我们看一段阅读材料。
【用多媒体投影出示阅读材料】(见素材链接1)同学们,由阅读材料可以看出,电是必须的,又是危险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生活方面的用电常识,做到安全用电。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自学提纲〖师〗请大家看书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家庭电路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它们的先后次序可以调换吗?各个用家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插座与用电器之间呢?2.家电路中有两条线,分别叫什么?哪一根在户外与大地相连?师生讨论学生观看学生自学看书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试电笔的作是什么?常的试电笔有哪两种?对照课本图15.6-2和自己手中的实物,说出试电笔的构造。
《生活用电常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知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和电路的技能,避免生活中的电器事故。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电路故障排查和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
3.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 常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 电路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原则,常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路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电路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用电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物展示:电器、电线、插座等。
3. 实践操作材料:电线、插座、开关等。
4. 安全用电宣传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因用电不当导致的事故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活用电安全的关注,导入新课《生活用电常识》。
2. 教学环节一:电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
3. 教学环节二:安全用电原则(10分钟)1. 讲解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 分析违反安全用电原则可能导致的后果。
4. 教学环节三:常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常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电器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5. 教学环节四:电路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10分钟)1. 讲解电路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故障排查与处理技能。
6.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生活用电常识》教案教案标题:生活用电常识教案目标:1. 了解生活用电的基本常识和安全知识;2. 掌握正确使用电器和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知识和组成:电流、电压、电阻;2. 安全用电知识:电器的分类、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3. 家庭用电常识:常见家用电器的功率、用电注意事项;4. 用电节能知识:节约用电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资源:1. PPT演示;2. 实物电器展示;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电器使用不当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器使用安全问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电的基本知识和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单位;b. 简要介绍电器的分类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c. 讲解家庭用电常识:常见家用电器的功率、用电注意事项;d. 介绍节约用电的方法和技巧。
3. 示例演示(15分钟):通过实物电器展示,演示正确使用电器和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4. 活动练习(20分钟):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b.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家庭用电安全手册。
5. 总结归纳(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生活用电常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常见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电器时的注意事项,并写一份学习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2. 学生在活动练习中的表现;3. 学生的学习笔记。
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电力公司、电力博物馆等,进一步了解电力的产生和传输;2. 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节约用电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写电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