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恐龙世界》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标题:第1课恐龙世界说课(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 通过观察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创作一幅恐龙世界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学习,绘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绘画技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恐龙图片和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讲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学习绘画技巧讲解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4. 创作一幅恐龙世界的画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绘画技巧,创作一幅恐龙世界的画作。
5. 评价和总结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
3.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小学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说课稿《恐龙世界》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南街小学的美术教师王磊。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6册第二课《恐龙世界》。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这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模型、书籍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要丰富些,并且关于美术表现的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恐龙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动物,在表现它们的外形特点、动态等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创作中,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手段从学生兴趣入手,结合科学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可视形象,促进知识迁移。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画一画等体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热情,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教学难点: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教具准备:恐龙的相关课件、玩具等。
学具准备:恐龙资料、图片、玩具、彩笔、油画棒、彩泥等。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新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出示恐龙玩具,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恐龙世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恐龙形象3.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恐龙图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恐龙形象的描绘和色彩运用2.教学难点:表现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三、教学准备1.美术课件2.绘画纸、铅笔、彩色笔四、教学流程1. 导入(1)引入生活: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有谁看过《恐龙世界》吗?(等待同学回答)(2)出示恐龙图片:让同学们一起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恐龙种类和特征。
2. 感知与鉴赏(1)设计绘画题材:同学们知道画什么吗?今天我们画的是恐龙!(2)让同学们依次完成铅笔素描和线条加深。
(3)观察图示,了解恐龙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创作(1)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开始创作自己的恐龙图画。
(2)发挥个人想象力,为自己的恐龙形象填涂颜色。
4. 总结(1)了解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画恐龙,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恐龙形象。
(3)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恐龙图画。
五、板书设计•描绘恐龙的线条和造型•填涂颜色和表现形象的技巧•恐龙特征和生活习性六、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引入生活、观察恐龙图片等方法,帮助同学们了解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创作恐龙图画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更充分地考虑其与三年级学科课程的结合,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例如从恐龙世界中引出某个恐龙的名称或相关知识,再配合相关的科学课进行扩展学习,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恐龙世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具体内容包括恐龙的出现、发展、灭绝以及恐龙化石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恐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难点: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恐龙模型、恐龙化石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恐龙电影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 讲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恐龙模型,介绍恐龙的外形、骨骼结构等特征。
3. 分析恐龙的生活习性:通过PPT展示恐龙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恐龙的食物、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4. 探讨恐龙的灭绝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的理由,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5. 研究恐龙化石:让学生观察恐龙化石图片,了解恐龙化石的研究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恐龙生活环境的想象图,并写一段关于恐龙灭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1. 恐龙的基本特征2. 恐龙的生活习性3. 恐龙的灭绝原因4. 恐龙化石的研究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恐龙生活环境的想象图。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具有特色的恐龙生活环境图。
2. 作业题目:写一段关于恐龙灭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短文。
答案:学生可以从恐龙灭绝导致生态位空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恐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但在引导学生探讨恐龙灭绝原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
《恐龙世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内容是《恐龙世界》。
在教学中,我总会遇到对所画内容提不起兴趣,或者只会模仿老师的范画,不能展开想象力创作的学生。
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在美术课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入新型美术媒材,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通过思考我制定了本课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杜威提倡的问题式教学理论为支撑,利用未来技术和新型美术媒材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动态课堂,使学生的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由创作欲望产生学习的需求,老师再适时地从学生需求入手,通过层层剥离方式解决由需求产生的一个个实际问题。
二、我将从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三、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学生对恐龙的感受是神奇的,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的,教材就是借助学生喜欢的内容达到这两个目的。
我在本课中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让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四、根据对教材的仔细研读又结合我的教学特色,我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教学重难点。
五、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用不同线条表现恐龙并利用EVA板和工字扣制作会动的恐龙。
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与教师讲述内容线描的方法在EVA板上创作出“立体”恐龙,并拍成小电影。
六、有了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我将通过三个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七.最终实现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这是上课前我要准备的教具与学具。
九.在上课前我对小学美术12册书进行了梳理,得到的结论是,《画恐龙》一课处于第二学段,对于学生线描能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勤劳的小蚂蚁》《有疏密变化的线条》《有趣的刮蜡画》《千姿百态的桥》等等,一些关于线条造型的课程,学生对线描的运用已经有一些熟悉和掌握。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第1课恐龙世界》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恐龙的图片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于恐龙这一主题,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恐龙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恐龙的图片,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恐龙世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美术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恐龙的图片,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恐龙世界。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恐龙的观察和理解,以及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恐龙世界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和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恐龙的图片和视频,提供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制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好奇心和兴趣,导入新课。
2.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恐龙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实践与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恐龙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恐龙世界》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
本课要表现的恐龙是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动物,科学家针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还原出来的恐龙形象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并使他们产生无尽的遐想。
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关注未来。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而且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和活跃。
能够较好地用语言和画面描述所观察到事物的形象与特征。
针对这一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了解恐龙相关知识,使学生根据恐龙特征和生活习性,画出想象中的恐龙形象。
培养造型和想象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了解自然,关注地球生物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表现具有典型特征的恐龙。
二、说教法与学法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空间。
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收集信息,交流体会,在掌握基本形态同时自由想象、大胆发挥。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首先用语言描述:“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生活着一群庞然大物,他们曾统治地球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神秘的全部灭绝,成为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他们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我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向学生明确恐龙曾经存在的真实性。
2.在学生兴趣被吸引的同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课件),激发学生的热情,直观的展示恐龙生活的世界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引入课题。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恐龙世界》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恐龙世界》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恐龙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恐龙充满了好奇,他们对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通过课堂学习,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绘画和制作手工,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恐龙图片,学生能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的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知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的世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手工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恐龙的生活习性,分析恐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世界。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恐龙,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恐龙的世界。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恐龙世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 恐龙的兴起与衰落2. 恐龙的分类与特征3. 恐龙的生存环境4. 恐龙化石的形成与研究5. 恐龙灭绝的原因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恐龙的兴起与衰落过程,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恐龙的生存环境,理解恐龙化石的形成与研究方法。
3. 学生能够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恐龙的分类与特征,恐龙的生存环境,恐龙灭绝的原因。
难点:恐龙化石的形成与研究方法,学生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恐龙化石模型、恐龙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恐龙化石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恐龙世界的兴趣。
2. 章节讲解:1) 恐龙的兴起与衰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恐龙的进化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兴起与衰落过程。
2) 恐龙的分类与特征:讲解恐龙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别的恐龙特征,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多样性。
3) 恐龙的生存环境:分析恐龙生存的环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恐龙适应环境的能力。
4) 恐龙化石的形成与研究: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展示化石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5) 恐龙灭绝的原因: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 例题讲解:以恐龙化石为例,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化石特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恐龙生存环境的图示,并简要描述图中的恐龙及其生存环境。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恐龙的兴起与衰落2. 恐龙的分类与特征3. 恐龙的生存环境4. 恐龙化石的形成与研究5. 恐龙灭绝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恐龙生存环境的图示,并简要描述图中的恐龙及其生存环境。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恐龙的兴起与衰落、分类与特征、生存环境、化石的形成与研究以及灭绝原因,使学生了解了恐龙世界的基本知识。
人美版三年级第六册美术
《恐龙世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课《恐龙世界》。
一、教材分析(课件)
《恐龙世界》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
本课要表现的恐龙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动物,科学家针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还原出来的恐龙形象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并使他们产生无尽的遐想。
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关注未来。
二、学情分析(课件)
1.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要丰富些,并且,对美术表现的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2.“恐龙”是孩子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看过、听过许多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利用相关的模型、书籍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恐龙的特点。
针对这一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抓住不同恐龙的特点进行表现,培养学生
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听一听、做一做等体验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恐龙资料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掌握恐龙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不同恐龙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学过程(课件)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恐龙世界》,通过提问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是哪部动画片那你们想了解它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恐龙世界。
(出示课题)
2、我让学生首先清楚: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恐龙,它们样子只是科学家根据骨骼化石还原的,
(二)观察了解。
1、观看课件恐龙简介(课件)。
2、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说一说你所知道哪些恐龙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
根据牙齿的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和食草类。
恐龙不仅种类多,形态更是多种多样。
有在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有陆地上爬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的这些朋友。
(播放课件各种恐龙)
3、(1)仔细观察、分组分析恐龙的突出特点。
(2)讨论点:这类恐龙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先介绍、组员补
(三)、学法指导
1、示范画法、绘画步骤
(1)、画出轮廓:
师:大家能够这么仔细的观察了,一定能画的很好,根据大家分析的,请看第一步画法――课件演示剑龙的画法
在我们仔细观察,精心的画好恐龙外形后,你接下来怎么做
(2)、装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装饰
演示:涂色装饰
(3)、欣赏学生作品(播放课件)
(四)、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
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形态。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评,让学生自己解读自己,解读同学的作品,有机会感悟、评价感兴趣的作品,拓展思路
(六)、小结:
大家画的都非常好,我们下节课继续完成这幅画,希望你以后还能像今天一样、学习有趣的动物知识,成为保护动物的小使者!
(七)作业
下节课同学们带来彩泥。
五、板书
第8课恐龙世界
生活环境不同外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