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导学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高考目标定位】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世界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考纲知识梳理】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生产协作: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2)商贸联系:区际贸易、国际贸易。
(3)科技与信息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构成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因素、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2、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3、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4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5、“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差异【方法技巧】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如,地价的高低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作物或禽畜品种,如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应接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线分布。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分析、加工、整理地理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分析某一地区工业、农业等的区位条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学法指导】启发式、图片展示、案例引导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能说出一些形容我们中华民族的词吗?(勤劳、勇敢、善良、热爱和平……)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智慧”。
我们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不说僧一行测量经线长度,也不说古代的天文观测,四大发明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许多智慧型的谚语,农谚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长治地区有这样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话说明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密切,农业生产必须做到不误农时。
当然不仅农业,人类的各种产业活动都会受到多种区位因素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区位呢?正文:阅读P50材料,思考:什么是区位?(在城市与环境一章中有所涉及)区位包含两层含义:1地理位置(位于哪里)2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与哪些因素或条件有关)举例讨论你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会选择哪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探究:材料明前龙井茶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村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农业生的区位与自然条件联系最为密切。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湘教版
一、课题: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产业活动的区域条件;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难点:明白产业活动的区域条件及其对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引导学生从历史位置上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比如古代汉朝,西汉,东莱有着很多发达的商业活动,科技活动;
2.让学生讨论某一国家或地区在近代的发展及活动中,是否有区位优势有一定的地域联系的因素?
(二)导入:
1.从资源条件来讲,产业活动有其区位优势,比如:水和空间等;
2.从气候条件来讲,有的地域更适合农业的发展,有的地域更适合工业活动。
(三)讨论
1.在诸多地域条件中,学生要理解各因素条件
2.思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以控制和调节,提高地域条件。
3.在能源及区域位置上,如何增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四)小结: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条件影响产业活动发展的过程;
2.要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地域条件,有效地改善和发展当地的产业活动; 3.要优化分布格局,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局部经济发展。
五、板书设计
1.资源条件:水、空间等
2.气候条件:农业、工业活动
3.能源及空间位置
四、地域联系:利用优势条件、综合资源、实现局部发展。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第一课时【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首先来看到我们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定位,以及学习内容上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之前学习的一个内容,什么是区位呀?(延伸那什么是工业区位呢?)【承转】:5分钟师:我们先来看产业活动的种类有哪些?主要有农业工业以及商业服务业等的第三产业。
师:那么以农业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回答)有一点很重要,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是最密切的。
好的,我们再来看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思考】:2分钟师:年轻的特区深圳近年来迅猛崛起的原因是什么?看来大家都完成的不错,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一个小节的内容,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老板,你要建一个厂子,那你们觉得进场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生:赚钱师:那你们要建厂的话,你们要考虑什么因素呢?生:回答影响建厂的各个因素。
师:嗯,那么现在就我们来看一个表来了解一下企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注意提醒学生,实际情况下只能选择以某区位条件为重点,)师:另外,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一笔带过)【活动】:5分钟师:下面呢,这个连线题就交给同学们来回答,影响某一份产业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请同学们把它们连到一起(引导同学连线两份题)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题目,师:同样我们再来看这个,以下这几类工业属于以什么为主要导向型的工业?【承转】:1分钟师:看来大家都完成的不错,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第一个小节的内容,【承转】:5分钟师:我们现在看到第2节的内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成功衔接新旧两部分内容通过农业和工业的例子,加深同学们对区位因素这一概念的认识加深同学们对区位因素这一概念的认识结合课本告诉老师,产业活动中产生地域联系的原因有哪些?生:找到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师:是的,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环境的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资金,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从而导致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课时)编辑:段志杰审核:赵君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以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2.学习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一个案例进行评价和探究;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难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三.知识点自主学习知识要点一: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思考:1.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学点1:生产协作探究材料:教材P52-P54页部分。
探究问题:2.生产协作和联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按提示完成本部分内容(1)集聚型生产协作(纵向联系):(2)分散型生产协作(横向联系):学点2:商贸联系探究材料:教材P55页“商贸联系”探究问题:3.商贸联系(1)产生条件:(2)分类(3)了解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对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学点3:科技与信息联系探究材料:教材P56页正文教材P56页阅读“技术的地域扩散”探究问题:4.科技与信息对产业活动的影响5.技术的地域扩散的三种形式。
知识要点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探究材料:教材P57页教材P58页阅读“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现象”探究问题:6.产业活动的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7.试分析我国纺织业集群现象产生的原因?四、典型例题读某工业联系图,内地某大型铁矿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区。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
请将这四2.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四种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和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A 重型机械厂B 精密仪器厂C 造船厂D 棉纺厂4.从当地农业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立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该地还可能建立的轻工业工厂有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认真读图,分析各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及各工业部门的工业联系。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性。
课标解读:1.了解影响农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条件。
2.理解产业活动中的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等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情景导学]学生小刚自豪地对同伴说:“我穿的毛衣是鄂尔多斯生产的,我坐的椅子是深圳生产的,我写字用的圆珠笔是杭州生产的,我用的台灯是上海生产的,我喝的矿泉水是青岛生产的……”[思考] (1)小刚的日常生活用品来自祖国各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鄂尔多斯为什么能大量生产毛衣?[提示] (1)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区位条件。
(2)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比较发达,原料丰富。
[教材导学]1.个人生活和企业选址与区位2.现代产业活动与区位(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下属部门。
(2)区位变化的原因:社会分工程度的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部门越来越庞杂。
(3)产业活动的区位差异(4)工业活动区位的变化①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建立经济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以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同时,大量企业和企业家涌现出来,把世界各地资源和流动的资金吸引到本地,使地方产业活动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网络。
产业区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区位也在不断变化。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分析如下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情景导学]家住青岛的李阿姨在互联网上选中了产自新疆的和田大枣,当天上午下了订单,第二天下午快递员就将两包和田大枣送到了李阿姨手中。
[思考] (1)李阿姨为什么能够快速地购买到来自新疆的大枣? (2)上述材料中反映了哪类商贸联系?[提示] (1)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一国范围内的区际贸易。
[教材导学]1.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原因、交流方式和目的(1)原因⎩⎪⎨⎪⎧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交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深圳“东方风来满眼春”,引出柬埔寨小深圳“春天的狂想曲”观看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小视频情境导入,引出特区二字,为下文埋伏笔过渡正如视频中所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经成为投资热土,结合视频和资料,同学们说一说西港特区有哪些投资优势?教学环节二:自主学习提供西港特区的有关投资方面的资料从材料中提取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环节三:合作探究根据投资优势及提供的材料,合作解决问题农业:1.柬埔寨发展水稻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上等的茉莉香米种植区在哪里?有是那么特殊的自然条件?服装加工厂:服装加工厂迁移到西港特区的可行性并说明原因。
商业、服务业及周边产业:根据当地现状,给大学毕业生提出建议,并说明原因。
小组合作,代表回答问题对农业、服装加工厂、商业服务业三种不同的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产业活动特点不同,区位条件也不同。
教学环节四:巩固根据书本P50P51,结合活动答案,填写表格巩固加深过渡产业活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产业活动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地区。
生产活动往往因某些因素使得地区和地区之间发生联系,这就是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中不同的环节也会体现不同的地域联系。
教学环节五:案例讲解、完成概念图通过对昆洲制衣厂生产、销售、研发环节,利用过程图,讲解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根据案例,结合书本P55P56完成概念图利用案例和过程图,将抽象的只是形象化,并利用概念图,将知识点串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联系课堂小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产业活动要根据其特征选择相应的区位因素,地区的发展也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区优势,开展产业活动,发展地区经济,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导学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①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b)(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但同时受到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2)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矿产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位主要是受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3)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劳动力、科技水平、环境等。
(4)商业和服务业:区位与一进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②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的影响(b)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原因是自然环境在演变,人类活动在干预,而且变化的政策、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等因素对区位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产业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转移,转移到生产条件更优越、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的地区。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c)生产协作:生产一种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
商贸联系:(1)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受一国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如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
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科技与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交流的网络化、经常化和高效化。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题第三章地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型新讲课课时 2 1. 认识产业活动的种类 2. 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特色、区位条件学习目标3. 认识地域联系,包含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4. 就地取材、扬长避短。
要点难点产业区位条件剖析;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剖析。
讲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师生互动、展现交流等讲课过程课堂一知识回顾:地球上的地域有大有小,进行着各样各样的产业活动反思:二新知识学习:【自主学习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企业选址考虑的要素:原料地、和开销市场,能否切合所在地域的、以及生产活动关于的影响。
2.现代产业活动种类:主要包含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3.产业活动区位特色影响要素:产业活动所拥有的区位特色与产业部门特色和亲近相关。
4、各样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独立完产业部门与自产业种类原因成,在然环境的关系课本上最为亲近农业矿业做好标记,并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工业记忆相关知识。
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商业服务业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开销人群4、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辗转移(1)定义企业将产品的生产的部分也许所有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域。
(2)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3)影响要素:劳动力(数目、素质);内部交易成本(企业的投入);市场要素。
【合作研究一】阅读教材P51—P52 的相关内容。
议论以下问题:(1)说出深圳的地理区位特色。
(2)深圳迅猛流行的主要原由是什么?(3 )为何深圳充满了发展活力?【自主学习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生产协作的种类:(1) 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模式( 纵向联系) :一道工序生产的产品是另一道工序生产所需的原料。
(2) 零零件工厂间的联系模式(横向联系):由多家零零件生产单位供应不一样样的零零件给同一产业品生产单位,零部件生产单位间没有直接联系。
2.商贸联系(1). 分类: 商贸联系可分为一国范围内的区际贸易和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产业活动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211.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主要方式的含义及环节。
(重难点)3.理解区位条件的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阅读教材P50~P51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现代产业活动特点(1)种类繁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产业及其下属部门。
(2)发展变化2.产业部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农业和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2)工业生产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世界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大量转移到发展家。
(3)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正误判断:(1)区位就是指该事物的位置。
( )(2)企业的区位条件是不变的。
( )【提示】(1)×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2)×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加深、科技的发展,产业部门变得越来越庞杂,企业的区位条件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材整理2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阅读教材P52第2段~P57第4行,完成下列问题。
1.产生原因2.主要方式(1)生产协作①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生产协作联系。
如布匹生产。
②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如汽车的生产过程。
③生产流程较长的工业,形成连续的生产链。
如钢铁工业。
(2)商贸联系①分类: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②区别: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密切。
③现代物流业的作用: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有很大促进作用。
(3)科技与信息联系①企业的产业活动,还与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密切关联。
②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能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
3、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学习重点】
1、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学习过程】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目前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很多,你能联系实际说说都有哪些活动吗?
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协作指导】
1、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思考三大类产业活动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并总结出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二、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结构预习】
【协作指导】
1、阅读教材P53-54并结合图P54图片分析回答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怎样的生产联系?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密切,存在产品上的联系,有关的车间或工厂分工协作,形成连续的生产链。
2、阅读教材回答商贸联系一般分为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商贸联系可分为国内为主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3、阅读教材图3-8分析现代物流业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减少了企业库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间的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4、科技、信息联系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获取信息,把握市场动态,抢占市场先机,促进企业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5、技术的地域扩散包括那些形式,其含义是什么?
技术的地域扩散包括近邻扩散、等级扩散、位移扩散。
近邻扩散是指以创新地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连续的扩散,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强度逐渐减弱。
等级扩散是指以创新地为起点,按照一定的等级顺序的逐步扩散。
比如,某些高新技术先在大城市传播,再扩散到中小城市。
位移扩散是通过传播者自身的移动,将新技术带到新的地域。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结构预习】
1、工业地域的规划原则是什么?
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工业地域的发展方向,要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2、工业地域的布局应考虑哪些因素?
工业地域布局,要尽量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
【拓展探究】
1、产业联系主要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的方式使得企业之
间产生了集
聚现象,这种工业聚集现象有什么意义?
能够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
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获得了规模效益。
【拓展训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越来越少
B、一个区域越是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则这种产品供应区外的剩余部分就越多
C、商贸联系可分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D、目前在区际之间的贸易主要是工业产品
3、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决策者把工业建在某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
B、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厂商可做决策,而政府不能干预
C、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趋完善,区位选择不受其影响
D、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其次才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
A、与海陆位置密切相关
B、与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
D、与劳动力的数量密切相关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A、企业的区位逐渐接近于沿海地区
B、企业的区位条件不会发生改变
C、企业的区位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D、企业的区位越来越决定于交通运输条件
6、石油开采活动应
A、接近于消费市场
B、接近于原料地
C、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接近于沿海地区
7、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棉纺厂
B、电子工厂
C、种植业
D、渔业生产
8、下列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产业活动是
A、电视机装配厂
B、海洋捕捞业
C、服务业
D、家庭畜牧业
9、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的多的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B、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C、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D、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10、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A、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少
B、工业部门越来越多
C、工业的分布越来越集中
D、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投入要求越来越多
11、甜菜制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原料产地
B、技术力量
C、市场
D、廉价劳动力
12、导致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的地区差异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④政治体制的地区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14、读下图回答:
(1)图中各工厂属于钢铁工业各生产工序的是。
(2)图中各工厂与钢铁厂有生产联系的是。
(3)图中各工厂与钢铁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的是。
(4)钢铁工业往往发展为工业城市的原因是。
13、(1)市场(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14、(1)②③④⑤⑥(2)⑦⑧⑩(3)①⑦⑨ 11(4)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的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15、.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读下图,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选择下列适当的工业部门,将其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造纸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工业(包括汽车、造船、发电设备等多种机械)
d.化工工业
e.石油化工
(2)读图选择。
①以上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②以上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3)上工业体系在部门结构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如何调整?
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d c a e b (2)①B ②C
(3)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部门发展相对滞后。
包括面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家用电器等。
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轻纺工业,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