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3.60 KB
- 文档页数:2
三大改造导学案(1)一、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二、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导读1.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生产资料,我国相继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形式:(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和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
(3)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在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三、目标检测1.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出现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村生产合作社B.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这里所说的“和平方法”是指:()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实行股份制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6.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导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性质一、自主学习(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1.土改后,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
2.农业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合作社,3.目的: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方式:实行____________的原则,经历了______ ____ 三个阶段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方式: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___ 。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
意义: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___的创举。
过程:_____年起,至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四)三大改造的意义1.时间:到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
(即三大改造的实质)⑵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
⑶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缺点。
第5课<<三大改造>>复习导学案一、梳理知识,完成任务(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三个阶段3、结果:年,全国掀起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开始,国家对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
这种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的转变6、意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等缺点。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1、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及缺点?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有哪些?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资本家为何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4、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5、为什么说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三、训练巩固,巩固拓展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 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3.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一、自主学习1.农业合作化(1)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农户缺乏资金、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利用土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作的要求。
(2)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社,走和的社会主义道路。
(3)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业踊跃参加。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它经历了由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三个阶段。
(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社。
3.公私合营(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在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实行,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发给定息。
(2)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合作学习(1)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后农民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那么三大改造有什么作用(意义)?三、复习巩固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建立公分有限公司C.转变为公司合营企业D.转变为国营企业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第一部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4.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的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剪刀一万年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A.土地改革中急于求成B.三大改造过急过粗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创举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没收官僚资本C.实行赎买政策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6.新中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5. 三大改造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和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结果和意义。
2.认识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指导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请回答:1.请完成三大改造的表格。
(1)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2.三大改造完成于何时?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三大改造?(实质、意义、不足)P25(二)自学检测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需要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A.人民公社 B.生产互助组 C.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3.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三)我的疑惑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材料一: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三、当堂训练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认真纠错!1.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B.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2.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即政权建立,政权巩固,制度建立。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与形式要区分开)4.赎买政策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五、三大改造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检测】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B.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2.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三大改造》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目标2:小组探讨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
(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
(二)公私合营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完成:(1)概况:到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第五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C级)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思维比拼】
1、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3、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重、难点解析】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
“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即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2.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前,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政策,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是在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第三阶段是在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
这种最终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
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
为什么中国政府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呢?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第一、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课堂小结】(B级)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当堂检测】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学习反思】
【练习巩固】完成填充图册、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