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水务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1. 水务规划的概念;水务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涉及内容——水务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涉及到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切与水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
2. 城市水务管理的概念;城市水务管理——就是实行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即对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地下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比)不仅考虑自然资源系统如何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调整人类的水资源需求,以谋求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1 统一管理水资源,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为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提供依据3 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5 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6 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7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水务现代化水平8 进一步加强各项防洪措施,确保城市安全9 统筹规划,实施区域间调水,保证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10 保护、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国际化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任务:1、防洪2 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3 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4 供水(输水)的保证5 排水的保证6 污染处理7 水环境与生态保护8 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工作9 制定水价10 制定法规4. 城市水文学的概念;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着重研究城市及周围地区的水分循环,水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与城市人群的相互关系。
5. 城市水文的研究手段;(1)上下游对比把城市地区河流的上游与同一条河流下游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比较(2)前后期对比把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前后数据进行对比(3)流域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水文数据进行对比。
水务运营管理试题及答案1. 概述本文档提供了一系列关于水务运营管理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些试题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水务运营管理的理解,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和答案作为参考。
2. 试题2.1 试题一问题描述在水力发电站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水库?参考答案有效管理和维护水库需要以下步骤和措施:•定期巡视水库,检查水库周边的设施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水库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水库底部的淤泥、清理水库周边的垃圾和杂草等。
•定期检查水库的防汛设施是否完好,并进行维护和修复。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库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水库管理计划,包括水位调控、排水和灌溉等。
2.2 试题二问题描述如何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参考答案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以下措施和方法:•优化供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减少输水管线长度和压力损失。
•定期检查和维护输水管线,及时修复漏水和管道破损问题。
•安装和维护供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对供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运营培训,提高运营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使用先进的供水系统监测和调控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智能水表和远程监测系统等。
2.3 试题三问题描述管理一个给定地区的废水处理设施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废水处理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参考答案确保废水处理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需要以下措施:•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膜分离和化学处理等,以提高废水的去除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正常运行。
•回收和重用处理后的废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定期监测和评估废水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控制参数。
•加强对废水处理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废水处理达到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系列关于水务运营管理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和答案,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务运营管理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简介城市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负责供应、储存和处理城市的饮用水和废水。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健康,城市水系统的运营与管理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的考试内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
考试目标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的目标是衡量从业人员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考生有机会证明他们具备合格的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水资源。
考试内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水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了解各类水源的特点和采集方式•熟悉供水管网的布局和水流动态2. 饮用水处理技术•熟悉常见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了解饮用水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掌握饮用水质量监测和评估方法3. 废水处理技术•了解城市废水的处理流程和设施•熟悉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掌握废水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4.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掌握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节约利用措施5. 紧急事件应对与灾害管理•掌握城市水系统紧急事件的识别和应对•熟悉水系统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了解水系统应急演练的步骤和要求6.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掌握与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城市水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了解水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要求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考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考试的评分标准一般包括对每个题目的正确率、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综合评估。
考试合格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 regulations 进行确定。
考试准备为了成功通过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备考指导:学习相关的教材、参加培训课程或参考相关考试指南。
2023年城市供水高级工题库(737道)第一部分: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1.《水资源管理法》规定了哪些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2.什么是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3.列举城市供水中可能存在的水质污染物,并简要介绍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部分:城市供水系统设计与运营
4.城市供水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5.介绍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几种水源的优缺点。
6.什么是水净化工艺?列举几种常用的水净化工艺,并分析其适用性和效果。
7.城市供水系统应如何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第三部分: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8.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
9.什么是供水保护区?为什么需要设立供水保护区?
10.描述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并解释其重要性。
第四部分:城市供水管理与应急措施
11.城市供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在城市供水管理中,如何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3.什么是供水应急措施?列举几种常见的供水应急措施。
14.城市供水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哪些?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第五部分:城市供水相关法律法规
15.《水资源税法》对城市供水有哪些规定?
16.列举与城市供水相关的几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17.什么是紧急环境应急预案?为什么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制定紧急环境应急预案?
> 以上是2023年城市供水高级工题库的部分题目,供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给排水系统期末复习资料在城市中,给排水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中,“给水”指的是城市给民众供应的饮用水,而“排水”则是指处理城市废水的过程。
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正常使用,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期末复习中尤其需要把握。
1.市政给水系统市政给水系统是指将水从水处理厂通过输水管网络输送到城市各处给民众使用的系统。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源水、处理工艺、输水管网以及配套设施。
2.市政排水系统市政排水系统是指为城市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提供排放渠道,将这些污水处理后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大海的一套系统。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以及排水管网等。
3.供水设施给水设施包括供水管网、水泵站和水塔等。
城市的供水管网主要有自来水管和市政供水管两种,水泵站则是将接收到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区域,水塔则是储存用水供人们使用。
4.供水质量供水质量是指城市给民众供应的水的质量,质量好坏会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掌握水质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合理的措施来保障供水质量的稳定。
5.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两个阶段。
物化处理通常是通过沉淀池、格栅、除砂池和除油池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而生化处理则是通过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水中的有机含量。
6.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网、雨水收集设施和调蓄设施等。
排水管网主要是对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雨水收集设施则是为了将雨水系统地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处理,在长时间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还需要有调蓄设施。
7.处理技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个方面。
生物处理通常用来处理有机物的含量,物理化学处理则主要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沉淀物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8.设施维护给排水系统中的各项设施需要定期维护,避免出现故障以及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对于维护工作,我们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和检查,以及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等方面。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复习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第一章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概论1.城市水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以城市水资源为主体,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过程,并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2.城市水系统的构成城市水系统由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和排水等四大要素构成。
城市水系统存在的基础是城市水资源。
3.城市水系统的功能1)水量保障(供水保障、排水保障);定义:向指定的用水地点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将用户排出的废水(包括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和雨水及时可靠地收集并输送到制定地点.2)水质保障(供水水质、贮存水和输配水水质、排水水质);定义:向指定用水地点和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及按有关水质标准将废水排入受体。
3)水压保障(用水压力、排水高程和压力)。
定义: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以水为原料,实施取水、净化、输配和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排放等职能,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费需求,提供以改善水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水产品和水环境服务,并治理在用水过程中形成的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城市水系统还要从用水需求、环境污染、减少渗漏、节水措施和加强补给等方面进行调控,保证其功能的发挥:节制需求;控制污染;减少渗漏;增加补给。
)第二章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城市水资源特征(可自己总结)水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之一。
✧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数量上,具有有限性;✧从系统而言,具有有限的循环再生性、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作为城市水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还具有时空性、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被有效利用,同时具备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地表水、地下水、天然降水、再生回用水等,均可视为城市水资源。
)✧在缺水地区,城市水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有社会及环境属性,表现为取用集中,用水量大,水质要求高;✧水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污水管道为什么采用非满流形式1)污水流量随时变化,雨水、地下水进入,h/D <1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避免污水溢出;2)管内沉积的污泥会分解析出一些有害气体,含油污水,易爆气体,h/D <1以利管道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防止爆炸;3)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
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有哪些?衔接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污水设计管段之间主要有管顶平接和水面平接两种方式。
两个原则: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2)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造成淤积。
管网布置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各适用于何种情况及其优缺点管网布置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树状网和环状网。
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
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可采用树状网,以后随着给水事业的发展逐步连成环状网。
1)树状网特点:造价低,供水可靠性差,因树状网的末端水量小、水流缓慢而导致水质容易变坏,有出现浑水和红水的可能,管线过长则易因水锤现象而导致管线损坏。
2)环状网特点:造价高,供水安全可靠,水质不易变坏,减轻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
什么是极限强度法?应用该方法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极限强度法的基本内容极限强度理论是指在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可用全部汇水面积F 乘以流域的集流时间0τ时的暴雨强度q 及地面平均径流系数ψ得到,即Q=ψFq ;基本假设条件: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降雨强度在选定的降雨时段内均匀不变;汇水面积随集流时间增长的速度为常数。
基本内容:1)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达集流点时,全面积汇流,雨水管渠的流量最大;2)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的雨量最大。
为什么计算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时,要考虑折减系数?1) 折减系数m 的引入是因雨水管渠是按照满流进行设计的,但实际雨水管道中水流并非一直满流管,导致管道内实际雨水流行时间大于按满流管计算的流行时间t2;2)各管段内的“洪峰”流量不会同时出现,下游管段洪峰流量断面上水位上升导致上游来水缓慢,使雨水在管段中的实际平均流速小于理论设计流速,即实际水流时间大于t2。
第一、二章水的循环形式:自然循环、社会循环。
城市水系统主要的构成:1)水源2.供水3.用水4.排水城市水系统的功能:1.水量保障2.水质保障3.水压保障保证功能的发挥:1节制需求,2控制污染,3减少渗透,4增加补给城市水系统特性:1、给水排水统一性,2、发展的可持续性,3、公益与商品的两重性我国城市水行业的产业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行业产业结构问题,二是竞争主体问题,三是产业链各环节总体发育不良我国城市建设与水需求问题主要表现为:1.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2.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3.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管井的日常维护措施:抽水设备选用和维护,及时清淤、维护性抽水、管井的消毒、管井出水量减少原因及恢复措施。
第三、四章给水处理工艺使用的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水中胶体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包括凝聚和絮凝。
混凝机理1)凝聚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或卷扫2)絮凝机理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混凝过程控制条件1)混合阶段-异向凝聚占主导,药剂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进程很快,故要求混合快速剧烈。
10~30秒,不超过2分钟,一般700~1000s-1之内。
2)絮凝阶段-同向絮凝为主,适当的紊流程度,G由大到小,既要保证碰撞吸附,又要防止絮体破碎。
时间一般10~30分钟。
平均G=20~70 s-1 ,Gmax=100~120 s-1 ,GT =104~105当原水碱度不足使铝盐或铁盐水解困难时,投加石灰可以增加水中碱度,改善混凝条件,促使混凝过程顺利进行。
平流式沉淀池构造:是应用最早最广的狭长矩形沉定池。
平流式沉淀池水深2.5~3.5m,长宽比要大于4,长深比要大于10,以保证池断面水流均匀。
池底多为平底,采用机械刮泥或吸泥,采用刮泥方式时需在进水侧池底设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控制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1.0~3.0h,2.表面负荷率:P55,3.水平流速:10~25mm/s3)斜管沉淀池运行与维护必须特别注意:1)斜管沉淀的缓冲能力及稳定性较差,对前置的混凝处理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对絮凝水样的试验或目测,应每小时不少于一次,池出水浊度宜控制在8度以下。
城市供水系统运营模式与管理研究城市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
一、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模式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模式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供水系统是指将城市区域的所有用水由一个统一的水源调配和统一的水站处理,再通过一套管网输送到各个户口,这种供水系统经济效益更高,水质稳定,但存在容量约束和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
分散式供水系统是指将水源点分布在城市不同地段,各自独立供水,这种供水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但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变化,管网覆盖范围更广,因此被广泛应用。
另外,针对一些特殊区域,还可以采用新型供水模式,如“互联网+水务”,通过远程监控等手段实现对供水管网的信息化管理。
这种模式可以更精准地掌握供水情况,并及时处理管网故障,提高供水质量。
二、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水质管理和环保管理等方面。
其中,运行管理是城市供水系统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水计划制定、供应调配、抢险保障等方面。
要保障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保证供水安全和清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供水系统的作用。
另外,对于城市供水系统还需要加强现代化的监管手段。
例如,对于水表的管理应该采取先进的电子化管理手段,以提高水表读数的精确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供水管道的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现代化的远程监控手段,及时掌握管网情况,以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故障,从而保障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1.城市供水面积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但供水系统的投资不足,水资源短缺,流失大。
2.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不断上升,运行管理成本和维修保养费用也随之增加。
3.城市供水系统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管理不一致,管理层次不清晰。
城市水务复习题-1
1、请说明水源的种类,并阐述各部分包含的内容或定义
2、简要描述布置地表水的取水构筑物取水口位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和原则
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有哪些
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有哪些
5、进行城市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时,总供水量和总需水量如何计算
6、请阐述供水保证率的定义,并说明针对不同用户供水保证率如何选取
7、简要描述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原则
8、简要描述输水管渠布置原则
9、请说明供水主管设计时如何进行管径计算,并说明经济流速和经济管径的
选取原则和依据
10、请阐述水环境的概念,并说明我国城市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以及你对该问题
的认识
11、请说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2、简要描述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
13、污染地下水的修复主要有哪些方法
14、请说明湖水营养化程度判定标准,并说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手段
15、请说明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之
16、请说明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
17、请说明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18、请说明水利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驳岸类型
19、请说明水利景观设计中景观桥按材质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20、请说明水利景观设计中人工瀑布的设计要点。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第一章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概论1.城市水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以城市水资源为主体,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过程,并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
2.城市水系统的构成城市水系统由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和排水等四大要素构成。
城市水系统存在的基础是城市水资源。
3.城市水系统的功能1)水量保障(供水保障、排水保障);定义:向指定的用水地点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将用户排出的废水(包括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和雨水及时可靠地收集并输送到制定地点。
2)水质保障(供水水质、贮存水和输配水水质、排水水质);定义:向指定用水地点和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及按有关水质标准将废水排入受体。
3)水压保障(用水压力、排水高程和压力)。
定义: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以水为原料,实施取水、净化、输配和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排放等职能,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费需求,提供以改善水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水产品和水环境服务,并治理在用水过程中形成的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城市水系统还要从用水需求、环境污染、减少渗漏、节水措施和加强补给等方面进行调控,保证其功能的发挥:节制需求;控制污染;减少渗漏;增加补给。
)第二章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城市水资源特征(可自己总结)水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之一。
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数量上,具有有限性;从系统而言,具有有限的循环再生性、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作为城市水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还具有时空性、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被有效利用,同时具备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地表水、地下水、天然降水、再生回用水等,均可视为城市水资源。
)在缺水地区,城市水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有社会及环境属性,表现为取用集中,用水量大,水质要求高;水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水作为地球重要自然资源的所独有的性质特征: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它是在循环中形成的一种动态资源,具有循环性。
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给过程,具有恢复性强的特征。
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我国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夏多冬少。
利用的多样性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还用在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
厉、害的两重性水资源与其他固体矿产资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
2.什么是城市水务管理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以水为原料,实施取水、净化、输配和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排放等职能,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费需求,提供以改善水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水产品和水环境服务,并治理在用水过程中形成的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3.我国城市水务管理的特点1)城市化高速发展是基本特征;2)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是关键;3)标准规范和技术管理是基础。
4.合理的水价的构成┌水资源费│┌水源保护费┐│水资源开发费┴取水工程费├自来水价格城市水价体系┤净水与输配水费┘│排水与污(废)水处理费用└再生水生产及输配水费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维护与管理1.给水处理技术分类: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和特殊处理。
2.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使用的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等,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等。
3.受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概念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前面,适当采用物理、化学、物化和生物的处理方法,对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等进行初步去除。
4.预处理方法:有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和吸附法。
5.深度处理技术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分离技术等。
第四章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维护与管理1.污水预处理的目的和作用1)目的是去除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减少后续处理设备和管道的磨损。
2)预处理的作用主要通过栅网拦截、重力沉淀、旋流分离等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质。
格栅——拦截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大块漂浮物,以防水泵和管道堵塞。
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以防对后续设备和管道造成机械磨损。
初沉池——①去除污水中的可沉淀的有机悬浮物质SS;②降低污水的BOD5含量,以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③均和水质的作用。
2.预处理影响因素影响预处理单元运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污水水质的影响,主要包括悬浮物的含量、密度、化学性质、粒径分布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水温、粘度、腐化程度等污水理化指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二是污水水量变化的影响。
3.预处理工艺监测指标格栅——记录每天发生的栅渣量;测栅前、栅后水位。
沉砂池——测每天测除砂量;定期测排泥中含砂量;定期测沉砂池和洗砂设备排砂中的有机物含量;曝气沉砂池记每天曝气量。
初沉池——①进出水测:不同时段SS;24h混合样的BOD5;1h可沉固体;每天测pH、TS(总固体)、TVS(总挥发性固体)。
②排泥测:每天排泥的含固量;每班测排泥量、记录排泥次数、排泥时间、排浮渣次数、浮渣量、温度和pH值、刮泥机和泥泵运转情况。
第五章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与管理1.什么是城市再生水?经过城市或其他污水再生处理系统有效处理,能满足特定用水目的的水质要求与安全性要求,使特定的用水单位获益或控制利用的消毒净化水,即为再生水。
2.城市再生水系统的组成?城市再生水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再生处理工程、输配管网和用水场所组成。
3.输配系统布局的九大因素:①再生水的用户分布和供水顺序。
(用户分布越集中、到处理厂的距离越近,再生水输水系统方面的投资越低)②后期潜在的用户。
应根据城市当前用户和后期潜在用户的分布情况,合理设计再生水供水系统的管网布局和管径。
③管网和泵站的输水规模问题。
从经济角度考虑,包括管网和提升泵站在内的所有再生水输水系统都应按远期设计。
④为确保再生水供水系统的连续性,在高可靠性要求的用水途径中,设计时应考虑使用饮用水作为再生水供水系统的补充水。
⑤再生水的用水时间变化性非常明显时,需考虑用水高峰期的泵送能力。
⑥考虑到用水量的时间变化性和季节变化性,一般需要设置运行性蓄水池和季节性蓄水池。
⑦在再生水系统更新或将饮用水供水系统改为再生水供水系统时,必须确保没有出现交叉连接问题。
⑧所有再生水输配管网以及附属设施的规格应与附近区域的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有所区别,以防错误安装或错误连接;同时需要考虑管网敷设完毕后是各种标识措施。
⑨为保护公众健康,防止再生水泄露时污染饮用水水体或供水系统,一般要求所有再生水供水系统与饮用水供水系统以及公众活动区域之间保留一定的保护距离。
4.再生水的蓄水包括运行性蓄水、季节性蓄水和紧急蓄水。
第八章给水管网的技术管理与维护1.城市给水管网信息系统概念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计算机技术和给水以及其他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城市给水管线信息的技术系统。
2.给水管检漏的传统方法:①音频捡漏;②区域装表法;③质量平衡检漏法;④水力坡降线法;⑤统计检漏法;⑥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漏方法。
3.给水管道防腐(P240~242):外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防治法:覆盖防腐蚀法:金属表面处理、覆盖式防腐处理、铸铁管外壁防腐处理电化学防腐蚀法:排流法、阴极保护法内腐蚀:金属管道内壁侵蚀、水中含铁量过高、管道内的生物性腐蚀防治法:传统措施:涂料、内衬其他措施:投加缓蚀剂、水质稳定性处理、管道氧化法第九章排水管网的技术管理与维护1.排水管渠的基础分为砂土基础、混凝土枕基、混凝土带形基础三种。
2.排水管渠的清通的主要方法(P273~277):水力方法和机械方法第十章泵站的运行维护与管理1.停泵水锤概念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他原因,造成开阀停车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速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压力递变现象。
第十一章企业运营的内部管理1.水质管理的内容1)加强水源保护;对水源保护地带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并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和检测,对消除重大污染源提出有效措施。
2)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各项水处理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各工序的控制质量要求;明确给水、污水处理工艺水质管理、管网水质管理、水质检验频率、水质化验和仪器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健全水质质量控制、分析数据和检验报告管理等以工作标准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3)确保净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确定投药点、及时调整投药量;监督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检验,确保工艺过程中水质无论何时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4)进行管网水采样;对每个采样点进行采水分析,确保管网水质达到要求;对新敷设管道坚持消毒制度。
5)确保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控制;负责截流系统污水水质的跟踪检测,体现截流系统的环境效益;负责污水处理质量的跟踪监测,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6)加强水厂和污水厂所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和排除,不产生二次污染。
2.设备管理的内容1)设备使用、维修和保管的组织管理设备的操作和维修,都应根据定人定机、定人定区、定认定点原则,设置专人岗位,明确责任和要求。
机器的定期检修,要设置专门的维修班。
2)制定设施和设备的维修计划并组织执行供水排水企业应每年编制设备的维修计划,规定各项机器设备的维修内容、维修日期、维修工时、维修用的材料和备用零件以及所需费用。
设备维修计划应与生产计划衔接,按照生产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维修时间。
根据所制订的年度维修计划,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维修计划的贯彻执行。
3)制订维修制度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管都必须规定明确的方法、责任和要求,并以次作为考核、评价设备管理好坏的标准。
4)设备维修目标管理主要是明确维修工作的方向、目的,以及要达到的质和量的具体要求,并衡量维修的工作效果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
5)设备仪器的保管对于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仪器、工具等的备品零件以及暂时停用的设备要经过检验,及时入库,加以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损坏。
第十二章城市供水排水调度1.现代城市供水调度系统概念现代城市供水调度系统就是应用自动检测、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影响供水系统全过程各环节的主要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提出调度控制依据或拟定调度方案,辅助供水调度人员及时掌握供水系统实际运行工况,并实时科学调度控制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
2.城市供水调度SCADA系统的组成:设备层、控制层、调度层、信息层。
第十三章供水排水企业对外服务与收费管理1.水价制定的基本原则①、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原则②、公平负担原则③、水资源高效配置原则④、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