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件制作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98 MB
- 文档页数:15
显示器件制作实验报告2011年12月8日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的实验过程,了解平板显示器件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制作方法,熟悉磁控溅射镀膜、光刻、丝网印刷、真空系统中电子发射测试等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任务1、了解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的原理并制作;2、学习平板显示器件的完整制作过程;3、电子发射源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学习和完成平板玻璃的清洗和退火处理。
2。
器件电极制作:学习磁控溅射、光刻原理和应用,完成器件电极的制作。
3。
导电薄膜制作:学习导电薄膜材料选择和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完成导电薄膜的制作。
4。
阳极荧光板制作:了解丝网印刷原理,学习阳极荧光板的制作。
5. 电子发射源性能测试:正确使用真空测试系统,完成电子发射源的电形成工艺、激活工艺及测试过程,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6。
器件封接:学习(观摩)阴极板和阳极板的封接,了解封接原理和过程。
四、实验过程首先各自选择较干净的玻璃,在各自的玻璃不好的一面右下角上刻上各自的的学号。
1.实验准备:学习和完成平板玻璃的清洗和退火处理(1)玻璃基板清洗为保证平整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是浮法玻璃。
这种玻璃的两个表面略有差异,但基本不影响实验。
本组实验共有12块玻璃片。
清洗按如下步骤进行:②制洗衣粉溶液,并将待洗玻璃片均匀分布置于溶液中浸泡约20分钟。
②戴上橡胶手套后用海绵反复擦洗玻璃片。
擦洗过程中(以及之后所有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玻璃表面的直接触摸,仅可轻轻抓住玻璃片的边缘部分。
③若要查看玻璃片是否洗净,可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仔细观察。
若水既不凝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形成均匀的水膜,则基本洗净。
否则重复②的操作.④用纯净水再次冲洗玻璃表面,确定清洗干净后,用高压气流枪对玻片进行预干燥,直到玻璃片上肉眼看不见水珠。
⑤将玻璃片正面朝上放入干燥炉内。
以最后放入的那块玻璃片的时间为计时起点,在干燥炉内干燥20分钟以上。
注意:先清洗好的玻璃片放上面,后清洗好的玻璃片放下面,避免先干燥的玻璃片被再次打湿而污染.⑥玻璃片干燥完后小心取出,正面朝上放入洁净的容器内。
显示器件设计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SED的制作原理和大致工艺流程,掌握加工工艺中的一部分简单操作,加深对显示器制作工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SED基本原理是由电子撞击荧光材料发光。
SED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板与铺有大量微型电子发射器的玻璃底板平行摆放,而其中的微型电子发射器就是像素。
SED显示技术不需要电子束扫描,它和PDP、LCD一样,都是“寻址显示器”。
SED电子发射源的两级分别连接在驱动电路的扫描极和信号极,当扫描极和信号极同时接通时,发射源发射电子,阳极加速电子,轰击荧光屏完成显示任务。
SED的优点如下:1)由电子撞击荧光粉发光,属于自发光器件,不存在液晶显示的可视角不够和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2)发光完全可控,不存在液晶显示的背光泄漏或等离子显示的预放电问题,黑色表现力大大提高。
3)发光效率可达5lm/W,使其耗电量只有同规格的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的一半。
4)由于采用与普通电视显像管同样的高压荧光粉,可以达到优于PDP和LCD的色彩饱和度及锐利的图像。
5)器件基本上是平面结构,可以完全采用印刷工艺生产,使生产成本可以做到大大低于PDP 和LCD。
三、SED制作流程1、玻璃清洗与退火处理1)检查玻璃是否平整光滑,选择合适的玻璃,并在板上的一面右下角刻上自己的学号。
2)将用于制作阴极板的玻璃基片在洗涤液(洗衣粉浸泡液即可)浸泡大约20分钟。
3)戴橡胶手套用海绵仔细清洗,直至洗去玻璃基片表面所有污渍。
4)用清水将玻璃基片上的清洗液冲干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玻璃基片,直至玻璃表面水完全铺开。
5)检查玻璃基片表面是否有残留污渍,若无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
6)用高压气枪吹去玻璃基片表面的水。
7)将干净的玻璃基片放入烘箱,在100摄氏度下烘30分钟后取出放入洁净有盖搪瓷方盘中备用。
8)退火工艺是将洗好的玻璃板放入烧成炉中进行,退火温度为600摄氏度,时间为十分钟。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检验玻璃是否平整的简便方法: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观察其形状,若成圆形,证明其平整度好,反之则不然。
led数码显示实验报告
LED数码显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LED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LED数码显示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验者对数字电路的设计和测试能力。
实验器材:
1. LED数码显示器
2. 电源
3. 逻辑开关
4. 电阻
5. 万用表
6. 连接线
实验步骤:
1. 将LED数码显示器连接到电源上,观察LED显示器的工作状态。
2. 使用逻辑开关控制LED数码显示器的显示内容,观察LED数码显示器的显示变化。
3. 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调节LED数码显示器的亮度,观察LED数码显示器的亮度变化。
4. 使用万用表测量LED数码显示器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LED数码显示器能够根据输入的逻辑信号进行数字显示,显示内容可通过逻辑开关控制。
2. 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LED数码显示器的亮度,但应注意不要超过LED数码显示器的最大工作电压和电流。
3. LED数码显示器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与其显示状态有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和计算。
实验结论:
LED数码显示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显示设备,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长寿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数字电子设备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ED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今后的电子设计和测试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数字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理解,提高了实验者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为大家对LED数码显示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按键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按键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3. 了解按键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按键显示电路是一种将按键输入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设备进行显示的电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按键原理:按键通过机械触点实现电路的通断,当按键被按下时,电路接通,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当按键释放时,电路断开,产生一个高电平信号。
2. 译码电路:将按键输入的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3. 显示电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信息,如LED灯、数码管等。
三、实验器材1. 电路板2. 按键3. 电阻4. LED灯5. 数码管6. 电源7. 基本工具四、实验步骤1. 按键电路搭建(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电路板上焊接按键、电阻、LED灯等元器件。
(2)连接电源,确保电路板供电正常。
2. 译码电路搭建(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电路板上焊接译码电路所需的元器件。
(2)连接译码电路与按键电路,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3. 显示电路搭建(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电路板上焊接显示电路所需的元器件。
(2)连接显示电路与译码电路,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4. 电路调试(1)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短路、断路等问题。
(2)按下按键,观察LED灯或数码管显示是否正常。
(3)根据需要调整电路参数,如电阻阻值、电源电压等,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搭建了一个按键显示电路,按下按键后,LED灯或数码管能够正确显示数字信号。
2. 结果分析(1)按键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实现电路通断。
(2)译码电路能够将按键输入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
(3)显示电路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信息。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按键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
3. 了解了按键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led显示实验报告LED显示实验报告引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由于其低功耗、长寿命和高亮度等优点,LED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LED显示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LED的工作特性。
一、LED的工作原理LED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当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电子与空穴结合,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可见光。
LED 的发光颜色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
二、LED的结构和组成LED由多个组件构成,包括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发光材料。
P型半导体富含正电荷,N型半导体富含负电荷。
当P型和N型半导体通过电极连接时,形成PN结。
发光材料位于PN结的中心位置,当电流通过PN结时,发光材料受到激发,发出光线。
三、LED的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的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阻、LED和万用表。
电源提供电流,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万用表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实验步骤1. 将电源的正极与LED的长脚连接,负极与电阻连接,再将电阻的另一端与LED的短脚连接。
2. 打开电源,调节电阻的阻值,观察LED的亮度变化。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记录下来。
4. 更换LED的颜色,重复步骤2和3。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LED的亮度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电流过大时,LED会烧坏。
这是因为LED的亮度与电流成正比,但LED的工作电流有一个上限。
当电流超过这个上限时,LED无法散热,导致烧毁。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LED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流值。
此外,我们还发现LED的亮度与电压无直接关系,LED的工作电压是一个固定值。
当电压低于工作电压时,LED无法正常发光;当电压高于工作电压时,电流会剧增,导致LED烧毁。
因此,合理控制电压的大小也是保证LED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码显示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51单片机控制数码显示模块的方法;3. 学会使用移位寄存器实现数码显示的动态扫描;4. 提高单片机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显示模块是一种常见的显示器件,主要由7段LED组成,可以显示0-9的数字以及部分英文字符。
51单片机通过控制数码显示模块的段选和位选,实现数字的显示。
移位寄存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具有数据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特点。
在本实验中,使用移位寄存器74HC595实现数码显示的动态扫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51单片机实验板;2. 数码显示模块;3. 移位寄存器74HC595;4. 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5. 电路连接线;6. 编译软件Keil uVision;7. 仿真软件Proteus。
四、实验步骤1. 电路连接(1)将51单片机的P1口与数码显示模块的段选端相连;(2)将74HC595的串行输入端Q(引脚14)与单片机的P0口相连;(3)将74HC595的时钟端CLK(引脚11)与单片机的P3.0口相连;(4)将74HC595的锁存端LR(引脚12)与单片机的P3.1口相连;(5)将数码显示模块的位选端与74HC595的并行输出端相连。
2. 编写程序(1)初始化51单片机的P1口为输出模式,P3.0口为输出模式,P3.1口为输出模式;(2)编写数码显示模块的段码数据表;(3)编写74HC595的移位和锁存控制函数;(4)编写数码显示模块的动态扫描函数;(5)编写主函数,实现数码显示模块的循环显示。
3. 编译程序使用Keil uVision编译软件将编写的程序编译成hex文件。
4. 仿真实验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实验,观察数码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编译程序后,将hex文件下载到51单片机实验板上;2. 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实验,观察数码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3. 通过实验验证,数码显示模块可以正常显示0-9的数字以及部分英文字符;4. 通过实验,掌握了51单片机控制数码显示模块的方法,学会了使用移位寄存器实现数码显示的动态扫描。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
3. 学习使用动态扫描显示技术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
4. 培养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来显示数字、字母或符号。
本实验采用共阴极数码管,当对应的段码为低电平时,该段发光。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实验箱一台2. 共阴数码管8位3. 电阻若干4. 连接线若干5. 编译器(如Keil uVision)6. 仿真软件(如Proteus)四、实验内容1. 实验电路搭建根据实验原理图,连接单片机、数码管、电阻等元件。
具体连接方法如下:(1)将单片机的P0口与数码管的段码相连。
(2)将单片机的P1口与数码管的位选相连。
(3)将数码管的公共阴极与地相连。
(4)将电阻分别串联在数码管的段码和位选上,用于限流。
2. 编写程序(1)初始化单片机IO口,将P0口设置为输出模式,P1口设置为输出模式。
(2)编写数码管显示函数,根据输入的数字,计算对应的段码,并输出到P0口。
(3)编写动态扫描显示函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显示各个数码管。
3. 编译程序使用Keil uVision编译器将编写的程序编译成hex文件。
4. 仿真实验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
2. 编写程序,实现数码管显示功能。
3. 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
4. 在Proteus软件中导入hex文件,进行仿真实验。
5. 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仿真实验,数码管能够按照程序的要求显示数字、字母或符号。
2. 实验分析(1)数码管显示原理:数码管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来显示数字、字母或符号。
当对应的段码为低电平时,该段发光。
(2)动态扫描显示原理:动态扫描显示是通过依次点亮各个数码管,使多位数码管同时显示。
,显示器件设计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只做表面传到电子发射源的实验过程,了解平板显示器件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制作方法,熟悉磁控溅射镀膜、光刻、丝网印刷、真空系统中电子发射测试等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任务…通过学习实践平板显示器件的制作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深刻认识场致电子发生的机理和应用,了解平板显示技术。
1、学习、了解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的原理以及真空器件的制作;2、学习、了解平板显示器件对玻璃基板的要求,玻璃清洗和退火的工艺过程;3、学习、了解磁控溅射原理和方法,学习光刻法制作薄膜电极;4、学习、了解到店默默材料的选择和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5、学习、了解丝网印刷原理,学习阳极荧光板的制作;学习、了解在真空系统中进行电子发射源的测试以及性能评价方法。
三、实验原理1、SED工作原理与发展`S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是FED的一种,其成像效果媲美CRT,却比CRT更加轻薄、时尚、方便。
虽然都是电子撞击荧光物质发光,但CRT与SED有着显著的差别,CRT是利用偏转磁场,扫面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按信号使电子一次轰击红、绿、蓝三色荧光物质,起到发光的效果。
SED是利用微信电子发生器轰击荧光板发光,无需扫面磁场的帮助,,每个微型电子发生器就像是像素点,只要矩阵选址。
2、SED的结构SED是一个真空器件,依次为,上下两块玻璃以及四周的特殊玻璃封接组成;上班玻璃是发光部分,在其上一依次制备有滤色膜、黑矩阵、荧光粉和面板电极,滤色膜分别对应三种荧光粉,用以提高色纯度、黑矩阵将3种荧光粉按像素分割以避免干扰,荧光粉间隔沉积。
上面还要镀上一层铝膜作为阳极。
SED下板是电子发射源,在阳极作用下,隧道效应电子向阳极运动,进而轰击荧光物质,达到发光的效果。
3、SED电子发射机理SED的简单物理模型,他表示孤岛之间的电场分布和电子发射情况。
电子从一个孤岛发射到下一个孤岛,实现了表面传导。
如果在阳极板上施加电压,股道至简通过真空传导电子中的一部分将会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到达阳极。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字显示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数字显示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学会使用数码管和LCD显示器进行数字显示。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码管显示实验2. LCD显示器显示实验三、实验原理1. 数码管显示原理:数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由若干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每个LED代表一个数码管的笔画。
通过控制LED的亮灭,可以显示不同的数字和字符。
2. LCD显示器显示原理:LCD显示器是一种液晶显示器,通过液晶分子的旋转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实现图像的显示。
LCD显示器主要由液晶面板、背光源、偏振片、驱动电路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1. 数码管显示实验(1)搭建电路:将数码管与AT89C51单片机连接,连接方式包括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
(2)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数码管显示数字和字符。
(3)调试程序:使用Keil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和调试,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2. LCD显示器显示实验(1)搭建电路:将LCD显示器与AT89C51单片机连接,连接方式包括并行和串行两种。
(2)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LCD显示器显示数字和字符。
(3)调试程序:使用Keil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和调试,观察LCD显示器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码管显示实验结果:通过编写程序,数码管能够显示数字和字符,实现了实验目的。
2. LCD显示器显示实验结果:通过编写程序,LCD显示器能够显示数字和字符,实现了实验目的。
3. 分析:(1)数码管显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数码管的共阴极和共阳极连接方式不同,需要根据实际连接方式编写程序。
此外,为了提高显示效果,需要对数码管进行动态扫描显示。
(2)LCD显示器显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LCD显示器的并行和串行连接方式不同,需要根据实际连接方式编写程序。
此外,为了提高显示效果,需要对LCD显示器进行初始化和设置显示模式。
数码管显示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码管显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显示控制方式,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码管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并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各种数字和字符的显示。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器件,常见的有共阴数码管和共阳数码管两种类型。
共阴数码管是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当阳极接高电平时,相应的二极管发光;共阳数码管则是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当阴极接低电平时,相应的二极管发光。
在控制数码管显示时,通常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即依次快速地给每个数码管的段选端送入相应的字形码,同时使位选端选通对应的数码管,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使人看起来好像所有数码管同时在显示。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开发板2、数码管模块3、杜邦线若干4、电脑5、编程软件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数码管模块与实验开发板进行连接,确定好段选和位选引脚的连接。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电路无短路或断路现象。
2、软件编程打开编程软件,选择相应的开发板型号和编程语言。
定义数码管的段选和位选引脚。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数字 0 到 9 的循环显示。
3、编译与下载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编译,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
将编译成功的程序下载到实验开发板上。
4、观察实验现象接通实验开发板的电源,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情况。
检查显示的数字是否正确,显示的亮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数码管能够正常显示数字 0 到 9,并且能够按照设定的频率循环显示。
显示的数字清晰、稳定,没有出现闪烁或模糊的现象。
2、结果分析程序编写正确,能够准确地控制数码管的段选和位选信号,实现数字的显示。
动态扫描的频率设置合理,既保证了显示的稳定性,又不会出现明显的闪烁。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问题数码管显示出现闪烁现象。
解决方法调整动态扫描的频率,增加扫描的速度,减少每个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从而减轻闪烁现象。
led数码显示实验报告LED数码显示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数码显示、照明和通信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LED数码显示的实验研究,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LED数码显示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LED数码显示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LED数码显示的驱动电路设计;3. 学会使用Arduino等开发板进行LED数码显示的控制。
二、实验原理1. LED数码显示的基本工作原理LED数码显示是利用LED的发光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LED点亮或熄灭,来显示数字或字符。
每个LED都是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驱动电路组成。
当驱动电路给LED提供足够的电流时,LED会发光。
而当电流不足时,LED则熄灭。
2. LED数码显示的驱动电路设计LED数码显示的驱动电路通常采用多路复用方式。
以共阳极七段数码管为例,其驱动电路设计如下:- 使用NPN型晶体管作为开关,控制每个LED的点亮和熄灭;- 使用限流电阻限制LED的电流,避免过流损坏;- 使用Arduino等开发板产生控制信号,实现对LED数码显示的控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七段数码管、NPN型晶体管、限流电阻、Arduino开发板等;2.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3. 编写Arduino程序,控制各个LED的点亮和熄灭,实现数字显示;4. 上传程序到Arduino开发板,并观察LED数码显示的效果;5. 调整程序,实现不同数字或字符的显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LED数码显示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控制每个LED的点亮和熄灭,从而实现数字或字符的显示。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LED数码显示的亮度和颜色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调整限流电阻的值,我们可以控制LED的亮度,而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方向,我们可以改变LED的颜色。
lcd显示实验报告
LCD显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LC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加深对LCD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LCD显示屏
2. 控制器
3. 电源适配器
4. 连接线
5. 电脑
实验步骤:
1. 将LCD显示屏与控制器连接,接上电源适配器。
2. 将控制器与电脑连接,确保连接稳固。
3. 打开电脑,进入显示设置,调整分辨率和频率。
4. 查看LCD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
实验结果:
经过调试,LCD显示屏显示正常,色彩鲜艳,清晰度高。
在不同分辨率和频率下,显示效果均稳定,没有闪烁或失真现象。
实验分析:
LCD显示屏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来显示图像的平面显示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显示出图像。
与传统的CRT 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屏具有体积小、节能、无辐射等优点,因此在现代电子
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C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了LCD显示屏的调试技巧。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LCD技术,为我们的科研和工程项目提供更好的支持。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报告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报告一、引言数码管是一种常见的数字显示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仪器和仪表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态显示的方式,展示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数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习使用单片机控制数码管进行动态显示;3. 掌握数码管的编码方式和显示原理。
三、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数码管、Arduino开发板、面包板、杜邦线等;2. 实验原理:数码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每个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控制其阳极和阴极来实现亮灭。
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数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数字输出引脚和地线上;2. 编写程序: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控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3. 上传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4. 运行实验:观察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通过控制不同的数字和显示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展示各种数字、字母、符号等。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效果生动鲜明,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数码管作为一种常见的显示器件,在现代电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数码管的编码方式和显示原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应用数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如电子钟、电子秤、数字仪表等。
其动态显示效果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加信息传递效果。
同时,数码管的低功耗、易控制等特点也使其成为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实验展望数码管作为一种显示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在分辨率、显示效果、节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高清晰度的数码管产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九、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原理和应用。
数码管实验报告数码管实验报告引言:数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显示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数码管的实际操作,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掌握数码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够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实现数字显示。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所需器材包括:数码管、电阻、开关、电源等。
数码管是一种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器件,它可以显示数字0-9。
电阻用于限流,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电源为实验提供所需的电能。
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的通断状态来实现数字的显示。
数码管一般由7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6个用于显示数字的每个段,而第7个用于显示小数点。
通过控制不同的发光二极管通断,可以显示不同的数字或符号。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基本电路:将数码管与电阻、开关、电源连接起来,保证电路的通断正常。
2. 确定数码管的工作电压:通过调节电源电压,观察数码管的亮度变化,找到最适合的工作电压。
3. 实现数字的显示:通过对不同的发光二极管通断的控制,依次显示数字0-9。
4. 实现数字的循环显示: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使得数字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循环显示。
5. 实现小数点的显示:通过控制第7个发光二极管的通断状态,实现小数点的显示。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数码管电路,并实现了数字的显示和循环显示。
在调节电源电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码管的亮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电压过高时,数码管可能会受损,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
在实现数字的显示和循环显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对不同的发光二极管通断的控制,可以显示不同的数字。
而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实现数字的循环显示,使得显示的数字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还成功地实现了小数点的显示。
通过控制第7个发光二极管的通断状态,我们可以在数字显示的基础上添加小数点,实现更加丰富的显示效果。
数码显示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码显示电路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数码显示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原理:数码显示电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显示的电路。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数码管、编码器、驱动电路等。
数码管是一种数字显示器件,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显示。
常用的数码管有共阳数码管和共阴数码管两种。
共阳数码管是在阳极加电的情况下,通过在不同的阴极上加电,实现所需数字的显示;共阴数码管则是在阴极加电的情况下,通过在不同的阳极上加电,实现数字的显示。
编码器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码管所需的控制信号。
常用的编码器有BCD编码器和二进制编码器。
BCD编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BCD码,即4位二进制码,以控制数码管的阴阳极的开关;二进制编码器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以控制数码管不同的选通。
驱动电路用来提供数码管所需的电流,以实现数字的显示。
常用的驱动电路有共阴极驱动和共阳极驱动两种。
共阴极驱动是将阴极接地,通过在不同的阳极上加电,实现数字的显示;共阳极驱动则是将阳极接地,通过在不同的阴极上加电,实现数字的显示。
实验器材: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BCD编码器、共阳数码管/共阴数码管、电阻、电容、运放等。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所需,选择合适的数码管、编码器和驱动电路,组成数码显示电路。
2. 连接电路,接通电源。
3. 发送数字信号,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4. 尝试不同的数字信号,观察数码管的不同显示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数码显示电路,并实现了数字信号的数字显示。
总结与分析:数码显示电路是数字电路中的基础电路之一,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电路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码显示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成功实现数字信号的数字显示。
在实际工程中,数码显示电路经常用来显示各种测量值、计数值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可以将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显示出来。
数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器、电子钟、电子秤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数码管的驱动方法,以及数码管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数码管类型数码管分为两种类型:七段数码管和液晶数码管。
本实验主要介绍七段数码管。
七段数码管由七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分别代表七个笔画。
当七个LED中的某个或某几个LED点亮时,就可以显示出相应的数字或符号。
根据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七段数码管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类型。
2. 数码管驱动方式(1)静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独立驱动,每个数码管都连接到单片机的I/O端口。
这种方式下,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不会闪烁,但需要较多的I/O端口资源。
(2)动态驱动动态驱动是指多个数码管共用一组I/O端口,通过控制每个数码管的扫描时间来实现动态显示。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I/O端口资源,但显示的数字或符号会有闪烁现象。
3. 数码管显示原理(1)共阳极数码管共阳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阳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阴极接地,其他LED阴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2)共阴极数码管共阴极数码管的特点是七个LE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阴极。
当要显示数字时,将对应的LED阳极接地,其他LED阳极接高电平,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
4. 数码管驱动电路(1)BCD码译码驱动器BCD码译码驱动器是一种将BCD码转换为七段数码管所需段码的电路。
常用的BCD码译码驱动器有CD4511、CD4518等。
(2)74HC595移位寄存器74HC595是一种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码管的动态驱动。
它可以将单片机输出的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驱动数码管显示。
三、实验目的1. 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
51单片机数码管显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51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和硬件连接方法;2.掌握使用51单片机驱动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实验器材:1.51单片机开发板;2.公共阳极共阳向数码管一个;3.若干杜邦线。
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数字显示器件,由7个发光二极管和若干个选通器件构成。
每个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两种颜色的光,通常使用红色和绿色。
这篇实验报告以共阳数码管为例,共阳数码管的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都连接到电源VCC上,而七个阴极分别用来选择一些数字进行显示。
当要选择一些数码管显示时,需要对对应的阴极进行低电平使能,而使能其他阴极保持高电平,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每个数码管的阴极低电平使能来选择要显示的数字。
实验步骤:1.将51单片机开发板上的数码管连接到51单片机开发板的P1口和P0口上,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VCC-P0.0--,a,-----------------P0.1--,b,------P0.2--,c,---,数字2P0.3--,d,------P0.4--,e,------P0.5--,f,---,数字1P0.6--,g,------P0.7--,h,-----------------------P1.0P1.1```2. 在Keil µVision中新建工程,编写程序。
3.利用P0口控制数码管的阴极,利用P1口选择数码管要显示的数字。
4.在主程序中循环选择每个数码管,并通过P0口设置要显示的数字。
实验结果:```---------------------------------P1.0P1.1P0.6P0.7空空数字2数字1abcdefgh---------------------------------```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51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和硬件连接方法,并掌握了使用51单片机驱动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同时,还了解了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的基本步骤。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一、引言数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显示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计时器、计算器等电子设备中。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是电子技术实验中的一项基础实验,通过控制数码管的亮灭状态,可以实现数字的显示。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掌握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的,每个发光二极管代表一个数字或字符。
通过对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进行控制,可以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
数码管一般采用共阳极或共阴极的方式接线,共阳极的数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而共阴极的数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
在动态显示实验中,采用的是共阳极数码管。
数码管的亮灭状态是通过控制数码管的阳极与地之间的电压差来实现的。
当某个数码管需要亮时,将其对应的阳极与地连接,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光。
当某个数码管需要灭时,将其对应的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断开与地的连接,发光二极管不通电,不发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共阳极数码管、面包板、电阻、导线等。
2. 将数码管与面包板连接,确保连接正确,数码管的阳极连接到面包板的相应引脚。
3. 连接电路:将电源正极与数码管的共阳极连接,电源负极与面包板的地引脚连接。
4. 编写程序:根据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的逻辑,编写相应的程序。
5.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通过单片机控制数码管的亮灭状态。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在程序的控制下,数码管可以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实现了数字的动态变化。
通过调整程序中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如闪烁、滚动、循环等。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数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编写程序,我们掌握了控制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数码管显示不正常、程序错误等,但通过仔细检查和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
2. 掌握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方法。
3. 学会使用动态扫描显示技术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
4. 提高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可以显示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
根据LED的连接方式,数码管可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
本实验使用的是共阳极数码管。
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I/O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控制数码管的各个段(a-g)的亮灭,从而显示相应的数字或符号。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是将多个数码管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通过快速切换各个数码管的显示状态,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
三、实验器材1. 51单片机实验板2. 共阳极数码管3. 电阻、电容等元件4. 仿真软件(如Proteus)5. 编译器(如Keil)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51单片机、数码管和电阻等元件。
2. 编写程序:使用Keil软件编写控制数码管显示的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a. 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工作状态,配置I/O口等。
b. 显示函数:根据需要显示的数字或符号,控制数码管的各个段亮灭。
c. 动态扫描函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3. 编译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编译成机器码。
4. 仿真测试:使用Proteus软件对程序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5. 实验验证:将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实验板上,进行实际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仿真测试和实际测试,数码管能够正确显示0-9的数字。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1单片机可以成功地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提高了显示效率。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动态扫描显示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提高了显示效率。
LCD1602液晶显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LCD1602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的工作流程。
(2)学习用Verilog HDL语言编写LCD1602的控制指令程序,能够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正确的符号。
(3)能够自行改写程序,并实现符号的动态显示。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Quartus II 软件、EP2C8Q208C8实验箱三、实验方案设计1.实验可实现的功能可以实现在LCD1602液晶屏第一行左侧第一位的位置循环显示0~9,并且可以用一个拨码开关BM8实现显示的复位功能。
2.LCD1602基本知识LCD1602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模块内部的字符发生存储器(CGROM)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比如大写的英文字母“A”的代码是01000001B(41H),显示时模块把地址41H中的点阵字符图形显示出来,我们就能看到字母“A”。
因为1602识别的是ASCII码,试验可以用ASCII码直接赋值,在单片机编程中还可以用字符型常量或变量赋值,如“A”。
1602通过D0~D7的8位数据端传输数据和指令。
3.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的状态转换流程图如图3.1.1所示。
通过状态流程图可以看到,LCD1602液晶屏的状态是不断更新的,依次完成液晶的初始化和0~9的动态显示过程,并且过程可由开关控制。
if (!rst_n)cnt <= 0;elsecnt <= cnt + 1'b1;wire lcd_clk = cnt[23]; // (2^23 / 50M)=0.168s always@(posedge lcd_clk)if(cnt1>=24'd2)beginreg lcd_clk1;lcd_clk1=1;cnt1=0;endelsebegincnt1=cnt1+1; //cnt1对lcd_clk二分频lcd_clk1=0;endalways@(posedge lcd_clk1)beginrow1_val<=8'h30;//设初值case(row1_val) //数字0~9循环显示8'h30: row1_val<=8'h31;8'h31: row1_val<=8'h32;8'h32: row1_val<=8'h33;8'h33: row1_val<=8'h34;8'h34: row1_val<=8'h35;8'h35: row1_val<=8'h36;8'h36: row1_val<=8'h37;8'h37: row1_val<=8'h38;8'h38: row1_val<=8'h39;8'h39: row1_val<=8'h30;default: row1_val<=8'h30;endcaseendparameter IDLE = 8'h00;parameter DISP_SET = 8'h01; // 显示模式设置parameter DISP_OFF = 8'h03; // 显示关闭parameter CLR_SCR = 8'h02; // 显示清屏parameter CURSOR_SET1 = 8'h06; // 显示光标移动设置parameter CURSOR_SET2 = 8'h07; // 显示开及光标设置parameter ROW1_ADDR = 8'h05; // 写第1行起始地址parameter ROW1_0 = 8'h04;reg [5:0] current_state, next_state; // 现态、次态always @ (posedge lcd_clk, negedge rst_n)if(!rst_n) current_state <= IDLE;else current_state <= next_state;//在时钟信号作用期间,次态重复的赋给现态alwaysbegincase(current_state)IDLE : next_state = DISP_SET;DISP_SET : next_state = DISP_OFF;DISP_OFF : next_state = CLR_SCR;CLR_SCR : next_state = CURSOR_SET1;CURSOR_SET1 : next_state = CURSOR_SET2;CURSOR_SET2 : next_state = ROW1_ADDR;ROW1_ADDR : next_state = ROW1_0;ROW1_0 : next_state = ROW1_ADDR;default : next_state = IDLE ;endcaseendalways @ (posedge lcd_clk,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lcd_rs <= 0;lcd_data <= 8'hxx;endelsebegincase(next_state)IDLE : lcd_rs <= 0;DISP_SET : lcd_rs <= 0;DISP_OFF : lcd_rs <= 0;CLR_SCR : lcd_rs <= 0;CURSOR_SET1 : lcd_rs <= 0;CURSOR_SET2 : lcd_rs <= 0;ROW1_ADDR : lcd_rs <= 0;ROW1_0 : lcd_rs <= 1;endcasecase(next_state)IDLE : lcd_data <= 8'hxx;DISP_SET : lcd_data <= 8'h38;DISP_OFF : lcd_data <= 8'h08;CLR_SCR : lcd_data <= 8'h01;CURSOR_SET1 : lcd_data <= 8'h04;CURSOR_SET2 : lcd_data <= 8'h0C;ROW1_ADDR : lcd_data <= 8'h80;ROW1_0 : lcd_data <= row1_val[127:120];endcaseendendassign lcd_e = lcd_clk; // 数据在时钟高电平被锁存assign lcd_rw = 1'b0; // 只写endmodule5.下载电路及引脚分配设计设计中用实验箱自带的50MHz时钟信号作为输入端,用sel0、sel1、sel2三个使能端选通LCD1602液晶屏,EP2C8Q208C8就会工作在给液晶下命令的状态,使得点阵正常工作,如图3.5.1所示。
显示器件设计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SED的制作原理和大致工艺流程,掌握加工工艺中的一部分简单操作,加深对显示器制作工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SED基本原理是由电子撞击荧光材料发光。
SED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板与铺有大量微型电子发射器的玻璃底板平行摆放,而其中的微型电子发射器就是像素。
SED显示技术不需要电子束扫描,它和PDP、LCD一样,都是“寻址显示器”。
SED电子发射源的两级分别连接在驱动电路的扫描极和信号极,当扫描极和信号极同时接通时,发射源发射电子,阳极加速电子,轰击荧光屏完成显示任务。
SED的优点如下:1)由电子撞击荧光粉发光,属于自发光器件,不存在液晶显示的可视角不够和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2)发光完全可控,不存在液晶显示的背光泄漏或等离子显示的预放电问题,黑色表现力大大提高。
3)发光效率可达5lm/W,使其耗电量只有同规格的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的一半。
4)由于采用与普通电视显像管同样的高压荧光粉,可以达到优于PDP和LCD的色彩饱和度及锐利的图像。
5)器件基本上是平面结构,可以完全采用印刷工艺生产,使生产成本可以做到大大低于PDP 和LCD。
三、SED制作流程1、玻璃清洗与退火处理1)检查玻璃是否平整光滑,选择合适的玻璃,并在板上的一面右下角刻上自己的学号。
2)将用于制作阴极板的玻璃基片在洗涤液(洗衣粉浸泡液即可)浸泡大约20分钟。
3)戴橡胶手套用海绵仔细清洗,直至洗去玻璃基片表面所有污渍。
4)用清水将玻璃基片上的清洗液冲干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玻璃基片,直至玻璃表面水完全铺开。
5)检查玻璃基片表面是否有残留污渍,若无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
6)用高压气枪吹去玻璃基片表面的水。
7)将干净的玻璃基片放入烘箱,在100摄氏度下烘30分钟后取出放入洁净有盖搪瓷方盘中备用。
8)退火工艺是将洗好的玻璃板放入烧成炉中进行,退火温度为600摄氏度,时间为十分钟。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检验玻璃是否平整的简便方法: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观察其形状,若成圆形,证明其平整度好,反之则不然。
清洗玻璃的目的:除去玻璃基片表面的各种污渍,为之后的制作流程打下良好基础。
若玻璃基片未洁净,在其上镀金属膜会出现针孔和脱落等现象。
检查玻璃是否洁净:将玻璃片倾斜,水流在玻璃表面完全铺开流下而未遇阻碍,则为佳。
退火的作用:消除玻璃基片的内应力或控制结晶的过程,将基片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慢慢冷却的操作。
保证了玻璃基片在镀膜过程中不会变形或裂纹,使玻璃片不易碎。
用高压气枪吹除玻璃表层的去离子水时,要沿相同方向,防止出现水渍残留。
2、器件电极制作(镀膜)我们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法在玻璃基片上镀金属薄膜作为器件电极制作。
磁控溅射工作原理: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在飞向基片过程中与Ar原子发生碰撞,电离产生Ar+离子和新的电子;Ar+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
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和分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薄膜。
工序过程:1)将准备好的玻璃基片放在镀膜托盘上,一次放两片,镀膜面朝下。
用托盘叉将托盘放入准备室,然后戴上手套调整托盘位置,使卡口对齐。
关闭准备室舱门,开始给准备室抽真空。
2)当准备室内真空度达到高真空时,开启准备室与溅射室传送通道,按线控器上的open 按钮将准备室内的镀膜托盘传送至溅射室,摇动手柄将镀膜托盘向上抓起,将传送装置送回准备室,按close按钮关闭连接通道。
摇动手柄将镀膜托盘降下,准备磁控溅射镀膜。
3)载入磁控溅射镀膜参数程序,开始镀膜。
第一组镀膜参数为快速加热至140摄氏度;然后慢速加热基片至150摄氏度;氩气气氛下(流量20sccm)预溅射靶材20秒;氩气气氛下(流量25sccm)磁控溅射镀镍30秒;氩气气氛下(流量25sccm)磁控溅射镀铜600秒;氩气气氛下(流量25sccm)磁控溅射镀镍240秒。
4)开启准备室与溅射室连接通道,启动传送装置将溅射室内的镀膜托盘传回至准备室,关闭连接通道。
5)开启准备室,用托盘叉将托盘取出,将镀好膜的玻璃基片取下放入洁净的有盖搪瓷方盘中备用。
6)重复以上步骤为所有玻璃基片镀上金属薄膜。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从正反面观察颜色不同的原因:第一层镍的厚度远小于第三层镍的厚度。
镀三层膜的原因:先镀一层很薄的镍层,改善了接下来镀的铜层的附着性能;接下来镀一层较厚的铜,保证器件电极良好的导电性;最后镀镍保护之前镀的较易氧化的铜层。
85号和88号基片进行了加热处理,而其余四个片子(65、82、86、87)未进行加热处理,便于后期实验操作的对比。
另外,85号玻璃镀膜完成后发现镀膜有大约1/5没有覆盖,原因是玻璃没有完全平放在托盘内,制作时有少量位移,但不影响后续过程。
3、器件电极制作(光刻)采用光刻工艺制作器件电极。
光刻工艺基本流程包括衬底准备、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胶。
1)衬底准备:即器件电极镀膜工序。
2)涂胶。
将镀好金属薄膜的玻璃基片取出,用滴管在金属薄膜面上滴适量光刻胶,小心晃动玻璃基片,使光刻胶覆盖整个膜面。
将涂好光刻胶的玻璃基片放在旋转甩胶机甩胶台中心,按动吸气按钮将玻璃基片固定在甩胶台上,盖上盖子。
先慢速甩9秒,再快速甩30秒将光刻胶均匀地甩涂到玻璃基片金属膜上。
按动吸气按钮停止吸气,将甩好胶的玻璃基片取下。
3)前烘:将甩好胶的玻璃基片放入烘箱中,在80摄氏度下烘30分钟。
前烘将光刻胶的溶剂烘干,使金属薄膜表面的光刻胶固化,增强光刻胶膜与金属膜表面之间的粘附性,保证曝光的重现性和显影时成像良好(曝光分别率高)4)曝光:我们使用的是正性掩模板和正性光刻胶。
将掩模板放在曝光台上,掩膜面朝上,将前烘后的玻璃基片有光刻胶一面朝下放在掩模板上,器件电极图像应处于基片中央。
盖上遮光板,设置抽真空时间6秒,曝光时间65秒..曝光时间必须适当。
5)显影:显影液为质量分数为千分之四的氢氧化钠溶液。
戴上橡胶手套将曝光后的玻璃基板放入显影液中显影。
显影时间大概是30秒。
6)坚膜:将显影后的玻璃基片放入烘箱中,在100摄氏度下烘60分钟。
坚膜的目的是为了挥发掉残存于光刻胶的溶剂,进一步提高胶膜与衬底表面的粘附能力,并使胶膜致密坚固,并可以增加胶层的抗刻蚀能力。
也能消除驻波效应。
7)刻蚀:腐蚀液为质量分数为百分之三十的硝酸加3克硫酸高铈,其中硫酸高铈起催化剂作用。
用镊子将坚膜后的玻璃基片放入腐蚀液中。
当刻好的图案清晰可见时可取出来用清水冲净。
用压缩空气吹干水渍后即可拿到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刻蚀不充分可继续放入腐蚀液中刻蚀。
7)去胶:去胶液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
腐蚀液与曝光后光刻胶发生反应,用清水冲净玻璃基片残留去胶液,用压缩空气吹干后放入洁净的搪瓷方盘中备用。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涂胶和匀胶之间不能间隔时间过长,否则会出现胶层过厚,影响后续制作。
显影时间的长短需要自己控制(光刻部分金属薄膜明显露出来即可),也可在金像显微镜下观察一下,显影充分还是不足。
时间过长,容易使胶膜发生软化和膨胀,影响胶膜与衬底的粘附性能;时间过短,会引起反应不充分,影响腐蚀出来的图形精度,同时也会降低分辨率。
另外,显影过度,会出现圆角。
如左下图。
左下图为加热基片,右下图为未加热基片。
刻蚀过程中能观察到镍膜脱落。
经过对比,镀膜阶段加热的基片刻蚀时间较短,未加热的基片刻蚀时间较长。
此外,同组成员的基片出现脱胶现象,如右图,原因是玻璃基片未清洁干净。
经过加热的玻璃各部分粘合程度较未加热的玻璃要好一些。
4、导电膜制作导电膜制作依然需要用到光刻工艺和磁控溅射镀膜工艺。
先用光刻工艺在器件电极间细缝处刻出镀膜窗口,再在镀膜窗口部位用磁控溅射镀上导电薄膜氧化钯。
具体的工艺流程不再重复叙述。
基片加热后镀上的导电膜呈蓝色,基片未加热镀上的导电膜呈银白色。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氧化钯的作用:发射电子。
出现问题:(1)相同制作过程,组内出现没有明显制作导电膜的区域,如左图。
原因分析可能为第二次涂胶和匀胶间隔时间过长,局部胶过厚。
解决:1.增加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再做一次;2.去胶重做。
(2)出现如左图一样的磨损。
原因分析可能为去氧化钯层是应力过大。
解决:具体影响不大,可能会影响电阻值,没有弥补措施。
(3)导电膜制作区域外周围胶脱落。
左图下部有一些。
原因分析可能为用高压气枪吹去表面水的时候风速过大。
解决:影响美观,电阻增加,没有补救措施。
此外,本过程有四种情况:两次都加热、第一次加热第二次未加热、第一次没加热第二次加热以及两次都没加热。
实验效果有待后续流程检验。
5、阳极板制作我们在ITO薄膜玻璃上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一层荧光粉来制作阳极荧光板。
具体过程如下:1)用酒精清洗ITO薄膜玻璃、丝网网面以及刮刀和擦板。
2)在丝网下面用不干胶带贴出印刷区域。
3)调节印刷设备,主要调节三个距离,即丝网与印刷面距离3毫米、刮刀与印刷面微贴、擦板与丝网微贴(可用一张纸条测试)。
4)用CCD光学视觉对位系统进行印刷区域对位。
5)在丝网上印刷区域靠刮刀一边添加适量的印刷浆料(荧光粉)。
6)开启真空吸住待印刷ITO薄膜玻璃,按动按键将ITO玻璃送到丝网下开始印刷。
7)开闭真空将印刷好的ITO薄膜玻璃取下,换上另一片玻璃。
8)将印刷好的玻璃放在干燥炉的传送带上烘干。
传送带的速度为200mm/min,干燥炉的四个炉区温度分别为135摄氏度,105摄氏度,105摄氏度,100摄氏度。
9)印刷完后的浆料可以收回。
之后再清洗丝网以及刮刀和擦板。
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荧光粉工作原理:电子轰击荧光粉,使原子产生能级跃迁,当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会辐射出光子。
第三步调节的三个距离,丝网与印刷面的距离不一定是3mm,要根据玻璃的厚度随时调节。
而刮刀与印刷面微贴、擦板与丝网微贴,可用一张纸条测试:将一张纸放在刮刀下,调节距离直到纸条可以被拉动但感到阻力较大时即可。
用印刷机上的千分尺测得荧光粉的厚度普遍在10~30um之间(一开始我们调节的距离还不够小,老师又进行了调节),并且荧光粉膜分布不均。
可以将阳极荧光板在紫外灯下观察,可以发现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绿色。
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操作流程,不能省略跳步或顺序颠倒。
浆料不够时要注意添加。
6、性能测试先选取极间电阻符合标准或大小均匀的样品进行试验,之后再进行其他试验。
本次测试均在真空系统中进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规定,不能错序,组内成员分工完成。
数据整理:65号1、电形成前阴极并联电阻1.4k2、电形成电压约18V3、电形成后电压经多次测量分别为0.76k、0.74k、0.63k、1.1k。
20 27.42 3.14 1.15E-0421 22.53 3.26 1.45E-0422 18.14 3.66 2.02E-0423 15.97 4.77 2.99E-0424 11.78 5.23 4.44E-04由上表所得图65号的四幅图(有示波器数据绘得)注:电压单位为V,电流单位为mA图一器件电压、器件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电流被限)图二电形成图三图四图五:图二所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86号1、电形成前电阻0.0037k2、电形成后电阻0.141k上表对应的图:86号的三幅图(有示波器导出的数据所得)图一、图二器件电压器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三图四附88号板的对比图:问题发现及思考分析:1.电阻值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