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化学内容培训内容1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1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物质与能量是重要的基本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可以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物质实体。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产生运动。
1. 物质的特性- 颜色:物质可以有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不同物质。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质量:物质有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 体积:物质占据空间,可以用容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 能量的转化- 工具和设备:各种工具和设备能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灯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汽车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能量的转化,例如,水沸腾时将热能转化为蒸汽,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
-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物质的形态变化、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1. 物质的形态变化- 融化:固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液体,在小学实验中常用固体物质如蜡烛、冰进行融化实验。
- 凝固:液体物质经降温变成固体,在小学实验中可观察到水的凝固过程。
- 气化:液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气体,小学实验中可通过煮水或沸腾水观察到气化现象。
- 液化:气体物质经压缩变成液体,小学实验中常用液化气体等进行实验。
2. 物质的分子构成- 分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小学科学中常学习一些常见元素如氧气、氢气等。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反应,例如酸和碱中和的反应。
- 物质的消失与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铁与酸反应产生铁离子和氢气。
三、生物和环境小学科学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小学科学囯培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2.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3. 增强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和能力;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1. 科学原理与实验(1)物理实验:如简单机械、光学、声学等实验;(2)化学实验:如酸碱实验、燃烧实验、颜色变化实验等;(3)生物实验: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验。
2. 科学知识探究(1)宇宙与地球科学:太阳系、地球运动、天气变化等知识;(2)生物科学:植物、动物、人体等知识;(3)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
3. 科学教育活动(1)科学实践活动: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2)科学竞赛:参与各类科学竞赛,如科学小达人大赛、科学创新大赛等;(3)科普教育活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科普实践活动等。
4. 科学思维培养(1)逻辑思维: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2)观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方法1. 教学讲解: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4.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5. 竞赛训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培养他们的竞赛技能和心理素质。
四、培训评估1. 学生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情况,评定其科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综合能力评估:开展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考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3. 竞赛成绩评估: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对其进行评估。
五、培训时间1. 寒暑假集中培训: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集中培训;2. 每周课外培训:在周末或晚间开展科学课外训练,每次约2-3小时。
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小学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事物都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因此,了解物质的基本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归纳小学科学物质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各种事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成分相同、性质一致的物质,它通常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它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金属物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呈现出金属光泽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物质有铁、铜、铝等。
2. 非金属物质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大部分状态下为固体或气体。
常见的非金属物质有石墨、炭、氧气等。
3. 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见的液体物质有水、酒精等。
4. 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具有较大的体积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常见的气体物质有空气、氢气等。
三、物质的性质变化1. 改变物质的形状和颜色物质的形状和颜色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将黄色的纸条撕成小碎片,颜色会发生变化。
2. 改变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通过改变温度或施加压力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
例如水可以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气态),在低温下变成冰(固态)。
3. 物质的燃烧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燃烧,产生火焰和热量。
例如木材可以被点燃,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烟雾。
四、物质的分离和净化1. 过滤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通过过滤纸、滤网等将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开来。
2. 蒸发蒸发是一种将液体中的溶质分离的方法,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溶质会残留在容器中。
3. 简单提纯简单提纯是指通过加热或冷却使物质转化为不同的状态,进而分离杂质或纯化物质。
小学科学培训内容摘要简介小学科学培训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科学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培训的内容概要,包括各个年级的重点知识和实践活动。
一年级•探索身边的物体和现象,学习基本科学概念,如物体的重量、大小、颜色等。
•制作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科学原理,如水的状态变化、有机体的特征等。
二年级•深入学习物体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学习简单的科学测量和观察方法,比如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长度、重量等。
•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等,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三年级•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探索简单的自然与物质相互作用现象,如磁铁吸铁矿、酸碱中和等。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年级•学习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深入研究一些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如声音的传播、物质的变化过程等。
•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年级•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并形成结论。
•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融入一些前沿科技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六年级•深化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进行综合实验和项目研究,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学术素养。
•引导学生就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展开讨论,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互补。
以上是小学科学培训的内容摘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计划实验培训内容1. 实验室安全知识
-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
- 化学品使用和储存注意事项
- 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基础科学实验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光学实验
- 电学实验
- 化学实验
- 物质的三态
- 化学反应
- 简单分离与提纯
- 生物实验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微生物观察
3. 科学探究方法
- 提出问题
- 制定假设
- 设计实验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结果分析与总结
4. 综合实践
- 简单机械装置制作
- 小发明创意设计
- 编程控制实验
- 环境保护主题实践
5. 实验报告撰写
- 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 数据记录与图表绘制
- 结果分析与讨论
6. 科学素养培养
-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 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
- 团队合作与交流表达
以上内容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小学科学化学科学专业知识讲座讲稿一、引言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小学科学化学科学专业知识的讲座。
化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在今天的讲座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增加对化学的了解。
二、原子和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物质由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就是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构成了所有物质的基础。
分子则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组成。
化学反应常常是由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组合和分解而引起的。
三、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种元素,例如氧、氢、铁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质都是化合物,比如水,它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有物质会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当我们用火柴点燃蜡烛时,蜡烛会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这就是一种化学反应。
五、应用化学科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例如,我们使用的洗衣粉、肥料、药品等都是化学制品。
化学还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制造塑料、石油加工等。
六、结语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大家了解到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解释我们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希望大家对化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参与到化学研究中。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化学科学,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质地等。
2.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相变规律。
3. 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度:物质的混合与纯净、过滤、溶解、蒸发等方法。
4.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电的导体与绝缘体。
5. 物质和能量的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二、生物与环境1.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头、身体、四肢等。
2. 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态等。
3. 生物的生活与繁殖: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生殖等。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生物圈、生态平衡等。
5.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三、物理与力1. 平衡与运动: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姿势、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物体的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以及温度、容量等的测量。
3. 力的作用与效果: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浮力等。
4. 机械的简单机构: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5. 能量的转换与利用:机械能、光能、电能的产生与转换。
四、化学与实验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酸碱性等。
2. 常见物质的性质:水、空气、金属、非金属等物质的特性。
3. 化学实验与安全: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
4.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能量的利用与转换。
5. 化学物质与生活:化学肥料、香料、药品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的形状与地理经纬度。
2.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
3. 天体与宇宙:星球、恒星、行星、卫星,太阳系、银河系等。
4. 地球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
5. 科学探索与发展:天文观测、火箭发射、科学研究,科学知识的应用。
六、科学探究与实践1. 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资料、分析结果等。
小腮小学科学学科培训主要内容——小学科学中化学部分的解读时间:2013年11月6日地点:实验室参加人:全体教师培训者:xxx主要内容:一、课程标准的认识小学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九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物质与变化1. 简介物质与变化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物质的特性2.1 固体、液体和气体解释了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特点,并以常见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2.2 物质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讲解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2.3 材料导电性介绍了不同材料导电性能够产生不同结果,并解释了导电性背后的原理。
2.4 物质是否会燃烧说明了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燃烧,并举例说明了不同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
3. 变化过程与现象3.1 溶解与凝固介绍了溶解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2 水循环解释了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环节,并强调了水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3 物质的融化与冷凝阐述了物质融化和冷凝的概念及其相关现象,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这些过程的理解。
3.4 酸碱反应说明了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举例并解释不同物质之间发生酸碱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
4. 变化规律4.1 物质在变化中是否消失或增加讲解了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会消失或增加,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4.2 物质变化时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说明了物质变化时可能伴随能量吸收或释放,并描述了不同类型能量转换的案例。
4.3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有关系探讨了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表进行说明。
5. 应用与实践5.1 化学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清洁剂、肥料、颜料等,并强调了合理使用化学品的重要性。
5.2 环境保护与物质变化阐述了物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索如何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以上是关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物质与变化的文档编写。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物质和变化现象的基本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和思维方式。
小学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虽然小学的化学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小学化学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和掌握。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性。
常见的物质性质有颜色、形状、硬度、凝固点、熔点等。
孩子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的,并能简单描述物质的性质。
2.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根据其在常温常压下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孩子需要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并能够简单举例说明。
3. 物质的组成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子,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孩子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组成方式,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酸碱中和反应孩子需要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孩子需要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和条件,并能简单分辨酸、碱和中性物质。
5.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固体或液体中全程分散。
溶解的条件包括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
孩子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质,能够简单进行实验,并观察和总结其中规律。
6. 燃烧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热和光。
孩子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现象和常见的燃烧物质。
同时还要强调燃烧安全的问题,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和保存火源。
7. 锌和酸的反应孩子需要了解锌和酸的反应,即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通过实验的方式,孩子可以亲自操作,观察气体产生的过程,并了解锌与酸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8. 铁和氧气的反应铁和氧气的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又称为生锈。
孩子需要了解铁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铁锈是由什么组成的,并能够简单说明生锈的条件和防止生锈的方法。
小学科学培训资料一、简介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门课。
学科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相应的科学培训资料,帮助教师高效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二、教学目标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有深入了解。
三、教学内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例如:1.生物学:植物的组成结构、动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等;2.物理学:力、运动、能量转换等基础概念;3.化学: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4.地理学: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等。
四、教学方法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故事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游戏教学:设计科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小学科学培训资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工作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培训内容的设计
简介
小学科学培训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和兴趣培养而设计的活动。
通过科学培训,小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内容设计
第一部分:科学基础知识
1.自然界的奥秘: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心。
2.科学实验: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实验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常识: 介绍一些关于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科学基础知识,
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第二部分:科学探究活动
1.生态探索: 利用户外活动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
相互关系。
2.植物实验: 让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要的
条件。
3.动物观察: 通过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与行为习性。
第三部分:创造性实践
1.科学手工: 利用废物创造小发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性
思维。
2.科学绘画: 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想象,拓
展创造力。
结语
通过小学科学培训内容的设计,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科学培训,可以为小学生打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科学化学内容培训内容1小学科学化学部分培训内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 AB=A+B A+BC=B+AC AB+CD=AD+CB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如:1 / 21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练习】1.下列常见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晒干B.铁钉生锈 C.瓷碗破碎 D.石蜡熔化 2.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变化的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 C.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D.开电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3.能说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亮光 D.生成黑色固体 4.自然界中的下列变化:①下雨;②木材燃烧;③植物的光合作用;④瀑布落下。
其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填编号)。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发生了,形成新的分子。
6.我们要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温度、变化中是否有沉淀、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最新资料推荐------------------------------------------------------ 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
7、美国 9. 11 恐怖事件,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美国突然陷入了恐怖危机。
客机撞击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碎玻璃纷飞 B.汽油燃烧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 D.大楼坍塌 8、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变化时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D.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9、请将下列各种物质的变化以及物质的性质,分别填入下表中:(填写编号)⑴瓷器破裂;⑵酒精燃烧;⑶石蜡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⑷铁器表面生锈;⑸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⑹一氧化碳气体有毒;⑺潮湿的衣服晒后变干了;⑻汽油的挥发;⑼铁熔化成铁水;⑽铜丝能导电;⑾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⑿火药爆炸;⒀食物腐烂;⒁氨气极易溶于水。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0、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可用下图表示。
则下列反应中属于阴影 3 处的化学反应是3 / 21-------------------------------------------------------------------------()A.Zn+H2SO4=ZnSO4+H2 B. 2KMnO4 K2MnO4+MnO2+O2 C. Fe2O3+3CO 2Fe+3CO2 D. C+O2 CO2 11、袋装食品中常用小包装生石灰作干燥剂,这是因为生石灰能吸收水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
这一化学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 点燃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的构成分子物质原子物质元素得电失子离子物质(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2)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原子的半径一般在 10-10米数量级,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 10-26千克数量级。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最新资料推荐------------------------------------------------------ 别的分子。
(3)分子、原子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4)化学反应(变化)的实质分子先离解成原子,原子再发生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分子。
所以,构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O2、 H2O、 CO2)(C、 Fe、Cu)(NaCl、 KNO3)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
(6)纳米材料纳米是物体长度度量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8米)到亿万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同时在这一尺度5 / 21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又被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包括:创造和制备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各种纳米器件和装置,探测和分析纳米区域的性质和现象。
2.原子的构成(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4)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5)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相对质量带电情况+1 0 -1 1 1 1/1836质子和中子都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1)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是一样的;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
(用现代的观点看都是不正确的)(2)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推论原子中还存在某种带正电的微粒,说明原子还能再分。
并建立了汤姆生模型。
(3)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卢瑟福的核式模型。
(4)从科学家对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体现了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修正模型的科学方法。
【练习】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右图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从模型中你可以看出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共有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最新资料推荐------------------------------------------------------ 2、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如碳原子的半径和质量的数量级为() A. 10-9米 10-27千克 B. 10-9米 10-26千克 C. 10-10米 10-27千克D. 10-10米 10-26千克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原子可以构成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氧气 B.金刚石 C.水 D.二氧化碳 5、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⑵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6、关于原子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原子是物理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
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可以说明() A.水分子由原子构成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下列哪种微粒的数量不同() A.原子核 B.质子 C.中7 / 21子 D.电子 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⑴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⑶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⑷带正电荷的是;⑸带负电荷的是;⑹不显电性的是;⑺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⑻质量最小的是;⑼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10、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
下图是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进行整理的概念图,请你补充完整。
原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元素物质三、物质的分类(1)无机物的分类注:要搞清楚每个分类的依据。
2.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别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最新资料推荐------------------------------------------------------用物理方法过滤, 结晶, 蒸馏或化学方法分离不同物质简单混合纯净物混合物 3.混合物分离的的主要方法(1)过滤: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