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知识框架图
- 格式:ppt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现代
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文段阅读(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 )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
7、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数学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框图必修三知识点框图1. 三角函数1.1 角度制与弧度制1.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1.3 周期性与奇偶性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 三角函数的运算1.6 三角函数的应用2. 三角恒等变换2.1 和差化积2.2 积化和差2.3 半角公式与二倍角公式2.4 和差化积的应用3. 平面向量3.1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3.2 向量的运算3.3 数量积与向量积3.4 平面向量的应用4. 空间向量4.1 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表示4.2 空间向量的运算4.3 向量共线与向量共面的判定 4.4 空间向量的应用5. 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5.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5.2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5.3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5.4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5.5 三角形的中线与中位线 5.6 三角形的高线与垂心 5.7 三角形的内切与外接圆 5.8 三角形的重心与质心6. 平面解析几何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点、直线的位置关系 6.3 距离与斜率6.4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6.5 圆的方程与性质6.6 平面解析几何应用7.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7.1 等差数列7.2 等比数列7.3 通项与求和7.4 数列的应用8. 复数8.1 复数的概念与表示8.2 复数的运算8.3 模与参数8.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8.5 复数方程与复数不等式的解总结:高二数学必修三的知识点涵盖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空间向量、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平面解析几何、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以及复数。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中政治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中政治必修3知识框架图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重点】⽂化在交流中传播(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迁徙、教育(2)现代⽂化传播的⼿段:⼤众传媒(依托电⼦信息技术,⽹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能够最⼤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世界各地的信息,⽇益现实出⽂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功能,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3)做传播中华⽂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明成果,⼜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化⾛向世界,做传播中华⽂化的使者,增强中华⽂化的国际影响⼒。
⽂化对个⼈的作⽤(或影响)。
(1)⽂化对⼈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化活动(2)⽂化影响个⼈的表现为:a.⽂化影响⼈们的交往⾏为和交往⽅式。
b.⽂化影响⼈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式。
(3)⽂化影响个⼈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化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增强⼈的精神⼒量、促进⼈的全⾯发展。
怎么样增强⽂化产业的竞争⼒或者影响⼒。
(1)牢牢把握先进⽂化的前进⽅向,⽀持健康有益的⽂化,坚决抵制腐朽⽂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劳动者素质(3)把⽂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化创造活⼒,提⾼⽂化软实⼒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和强⼤的智⼒⽀持(4)增加⽂化消费的⽐重,以消费带动⽂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化产业,推动⽂化⽣产⼒的发展(5)⽴⾜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实践,调动⼈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化。
不断推动⽂化创新,为传统⽂化不断注⼊时代精神。
(7)⾯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化有益成果。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苏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技
术比武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XXXXXX 。
今天,我有幸能作为公司技术比武优胜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忐忑,凭心而言,自己只是立足岗位,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现在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感到巨大的鼓舞,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在此衷心感谢公司精心组织和周密筹备,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技能的舞台,加深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感谢热电中心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培育和帮助。
在生产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我创造条件,强化培训,提高技能;一线岗位的磨炼,各位领导关心帮助,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同事们的鼎力相助,使我养
成了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练就了娴熟过硬的专业技能,我感谢同事们精诚合作,感谢我的岗位舞台,更感恩XX这片热土培育造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