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二声学光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67.86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一片钢锯条可以进行很多实验,例如:(1)实验一: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两次,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如果反映在乙图的声波图像中,这两次的图像应该是哪两幅图?。
(2)实验二: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动锯条,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不同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4.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5.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1.02C 铜100 0.76D 尼龙100(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_____;(3)该实验的研究方法的是______ _____;(4)下列是小明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甲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___(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___;(5)小明和同学利用图乙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m间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
2.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1)小华同学首先做了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出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通过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_;在实验三中,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2)小华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选填“甲”或“乙”)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3)小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声波图,如图C甲和乙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相同,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小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C丙和丁,用相同的力敲击后______(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专题:实验(2)姓名日期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a.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b.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在实验操作中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____ 。
说明理由。
图1 图22、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晶体/非晶体);(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低)。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声现象的一些实验现象。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并让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而且他还发现__________(选填“轻敲”或“重敲”)会使乒乓球被弹开近一些,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 ____有关;(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两幅声波图,如图乙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由此可知声音这个特性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3)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完全相同的钢音叉和塑料音叉时,发现两个音叉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是不相同的;(4)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
下列控制噪声方法与小明这一举措相同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2.如图所示是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中的实验,小明用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做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如图甲所示,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是由__ ____产生的;(2)通过橡皮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甲所示,比较两次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______与______的关系;(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如图乙所示。
实验专题(二)声学、光学实验★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征1.(2018湖南娄底)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 )A .音调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B .音色与声振动的幅度有关C .响度跟人与声的距离无关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折射及其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2.(2018山东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 .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 .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 对应练习:1.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1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 .听到铃声越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2.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图2 图1图3 甲 图4 乙图5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3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1)如图甲,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研究鼓面振动发声,可以得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这一结论。
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2)如图乙将红、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3)如图丙,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烛焰之所以没有被水浇灭,是因为我们看到的烛焰其实是玻璃板前面烛焰的(“实”或“虚”)像。
2.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的。
3.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填“α”“β”或“γ”);(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的介质中。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如图所示是小依和小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
(1)实验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纸板的像,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选填“是”或“不是”)光的反射;(2)小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4)如图丁是小依设计的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保持不动,若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S1移向S2,则表明液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1)选用白色光屏的作用是:;(2)实验时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你的操作是:,此时(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此时∠BON ∠AO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果将AO向O N靠近,则OB会向靠近;如果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光路是的;(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3.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的实像。
阶段性检测(二)声学和光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6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2016德州中考)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老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3.(2016乌鲁木齐中考)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C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4.(2016绵阳中考)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 ) A.眼睛 B.放大镜C.望远镜 D.显微镜5.(2016宜昌中考)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D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6.(2016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7.(2016西宁中考)下列设备与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A.B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B.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C.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遥控器——靠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8.(2016云南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2016孝感中考)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10.(2016郴州中考)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图①图②图③图④(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个乒乓球。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_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介质声速/(m・s」)介质声速/(m・s」)空气(0℃)331海水(25℃)1531空气(15℃)340冰3230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1)分析资料信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介质有关。
息,(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空气传来的(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5000m・s」。
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铝(此时气温约为15℃)。
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 、b 、c 、d 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 、d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振动长度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a —和—b —两弦线做实验。
实验专题(二)声学、光学实验★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征1.(湖南娄底)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折射及其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2.(山东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对应练习:1.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1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2.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2图1 图3 甲图4 乙图5如图3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 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4.图4甲展示的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 (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4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 、B 、C 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 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5.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右表:(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5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理由: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48.502.50656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21 铜 60 0.762 铜 60 0.893 铜 60 1.024 铜 80 0.765 铜6 铜 100 0.767 钢 80 1.02 8尼龙801.02图 3 图1猜想三:琴弦发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右表所列出 的不同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于是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保证猜想三,必须 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 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 是: .7.如图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 .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 .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8.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2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 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 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3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9 尼龙 100 1.02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30°45° 60° 折射角γ 0°11° 22.1°35.4°40.9°图2图4乙 原放置玻璃板处图4甲纸张BA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1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 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 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4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4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5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5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上像 的大小【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6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结论与应用】(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当它们处于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40 13.5 缩小30 15 缩小20 20 等大15 30 放大10 光屏上没有像8 光屏上没有像图6图5乙甲图7【参考答案】1.C 2.慢底快高物体振动快慢 3.相同振动音色4.低 2 5.(1)20.50 (2)3 (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6.(1)1、2、3 (2)1、4、6 80 1.02(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7.D8.9. (1)①折射反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10.(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11.【提出问题】放大缩小【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结论与应用】(1)大长(2)远离缩短12.(1)同一高度倒立缩小(2)靠近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