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8.33 MB
- 文档页数:142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总称,是一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工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用(工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社会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
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
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按照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现象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3.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5.调查误差的种类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统计分组的关键•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五章 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记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第二节统计的涵义和应用第三节统计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量度层次和计量尺度第五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一节统计资料及其搜集方法第二节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案第三节统计调查误差第四节统计数据的整理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第一节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第二节集中趋势的测定第三节离散程度的测定第四节统计数据的显示第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抽样误差第三节参数估计第四节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一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第三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描述方法第二节时间数列的因素分解第三节长期趋势分析第四节季节变动分析第五节周期波动分析第七章统计指数法第一节指数的外延和内涵第二节综合指数第三节平均数指数第四节平均指标指数第五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第六节指数数列的链接与指数平缩第一章总论统计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分析法3归纳推断法1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第一节记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2统计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特定程序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体计数活动统计活动长达数千年历史,统计学不过是数百年历史统计学的产生于发展的三个影响源泉:1英的政治算术配第2德的国势学康令和阿亨瓦尔3法的概率统计帕斯卡和费尔马贝努利拉普拉斯统计学的特征:1统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2计算机的使用和统计软件的问世强化了统计计算手段3通过方法论科学的属性更加突出第二节统计的涵义和应用统计学的英文名词有单复数之分2单数名词的统计学是表示一门科学3复数名词的统计学是表示统计资料或数据统计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4统计工作是对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进行计量、核算和分析的活动及过程5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加以反映和说明的各种数据6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及其成果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三者紧密相连,体现出一种工作与成果、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统计的根本职能是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统计信息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两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信息的主体7咨询职能是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用科学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8监督职能是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况,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使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信息是另外两个有效发挥的基础,咨询师信息的延伸和深化,监督则体现了前两个能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并称为统计的三大职能9统计学是一门关于随机现象总体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对于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要能够按照特定性质加以归类,并能用总体性的数字来加以表现的现象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者在应用范围上有差异:10试验方法是通过控制、设定某些条件来观察、计算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数量表现或状况的,在一些领域(例如社会经济领域)这种控制或设定往往难以进行11统计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数量表现、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判定各项条件、因素对统计资料所产生的影响统计方法有如下应用:1搜集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数量上的叙述说明2对获得的总体事实进行时间、空间和属性等的比较3探索总体事实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第三节统计的基本方法一项完整的统计实践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统计任务的确定、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提供与管理统计的基本:1大量观察法2综合分析法3归纳推断法12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要对研究对象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数量上的调查和分析13综合是对大量观察所获得的个别单位的数量事实,运用各种指标加以综合,来反映现象的总体数量表现统计常用的三种指标:1总量指标2平均指标3相对指标14分析是对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现象内部或客观现象之间的差异和数量关系对客观现象内部数量关系的分析,常借助于统计分组,一般先将其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组,再利用各种方法揭示其内部的各种数量关系,使用的方法包括1动态趋势分析法2因素影响分析法3相关分析法15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整理、描述方法16推断是以一定的逻辑标准,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数据分为个体数据和总体数据16个体数据是研究对象中的个别单位所表现的数量事实16总体数据是所有人的平均年龄、总收入、平均收入、平均身高等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与以下方面:1专门组织的调查2政府职能机构的统计报表3公开的出版物和统计媒体16统计专门调查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专门组织的,通常为一次性的统计调查活动,有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形式第四节量度层次和计量尺度从数据计量的量度层次来划分,计量尺度分为四种类型: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17定类尺度是将所研究对象按某种特征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别,并给每一类别定名,但不对类别之间的关系做任何假设定类尺度的量度层次是最低的定类尺度具有对称性、传递性两种属性对称性说明各类之间彼此相对称传递性表示运算上各类量值具有相等于不等的性质18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所研究的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顺序,各类之间还能比较等级和次序上的差别19定距尺度是要求建立某种物理的量度单位,具有标准的量度单位,利用加减运算可以准确地给出数据的差异大小。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统计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两重关系:统计工作是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深化,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一)从研究对象看,它研究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对象具有:①总体性:统计研究虽然是从个别入手,对个别单位的具体事实进行观察研究,但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认识总体数量特征。
(个体与总体)②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通过数据以测度事物的类型、量的顺序、量的大小和量的关系。
(定量与定性)③变异性:统计研究的是同质总体的数量特征,其前提是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些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同质与变异)(二)从方法核心看,它强调对客观总体进行大量观察,通过归纳推理以获得总体数量方面的综合性认识。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相关分析法抽样推断法(三)从学科体系看,它是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家族”。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
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
样本定义: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一)标志1、定义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
(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一)指标1、定义及构成要素⏹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值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①数量指标(外延指标): 它是说明总体外延范围大小的统计指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一章基础第一节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统计概念一、总体总体就是统计工作者研究对象的全体。
对总体的描述性测度称为参数,如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数据的集合。
对样本的描述性测度量是统计量。
三、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可靠性测度共有两种: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
三个例子:企业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差异。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就业和收入差异。
男生和女生:成绩差异。
第三节:数据的类型一、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实数:如身高、距离、收入等二、定性数据定性数据的取值是类别:如男性、女性。
三、定序数据定序数据也表现为定性的,但是取值是有顺序的。
例如,不好、一般、好、很好、优秀。
定性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值是有顺序的。
第四节数据的描述方法一、图表描述方法计算机命令1.将数据输入或导入列中。
2.选择数据列。
3.单击图表向导(Chart Wizard)、线图(Line)和完成(Finish)。
4.如果想做某些改变,则鼠标右键单击图表,选择图表选项。
二、数字描述方法1.中心位置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2)中位数:中位数是通过把观测值按顺序排列而计算得到的。
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
中值:median,如果数据有n个,若n为单数,取值为中间的数值;若n为偶数,取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众数:mode 。
注意:在不只有一个众数的情况下,Exce 只显示最小的,不显示是否有其它众数。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方根:sqrt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库是Excel 所附的一组统计函数,它可以通过菜单栏找到。
单击工具,找到“数据分析”;如果“数据分析”不存在,点击“加载宏”,然后选择分析工具库。
找一台安装有数据分析的电脑,进入excel 安装目录(一般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进入OFFICE10文件夹拷贝Library 文件夹到你的电脑同名文件夹里,然后执行前面的加载宏步骤就可以了。
第一节计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一、人类的计数和统计活动人类最初的计数活动,主要表现在对人们的剩余劳动成果或其视线所及的劳动对象加以清点和计量。
这就决定了计数本身只是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和范围有限的个人活动。
(P2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认为,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有三个影响源泉(识记):即英国的政治算术(配第、格朗特)德国的国势学(康令、阿亨瓦尔)和法国的概率统计。
凯特勒将三者加以融合,形成近代统计学。
(P7 )(一)英国的政治算术(1)创始人:配第、格朗特(2)产生的背景:当时英国统治阶级为了管理国家、发展经济、争夺世界霸权,需要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状况,于是在英国产生了政治算术学派。
(3)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二)德国的国势学(1)创始人:康令、阿亨瓦尔(2)产生的背景:当时德国正处于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统治者要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决定国策,在当时封建制的德国产生了国势学派。
(3)研究方法:对国家重要事项的记述,几乎完全偏重于品质方面而忽视了量的分析。
因此,国势学也被人们称为是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创始人:凯特勒(2)产生背景: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促使英美统计学界尝试用研究自然地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并引入了概率论,产生了数理统计学派。
(3)研究的方法:把概率论用到统计学,确定大数法则的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复杂不定的偶然性,从中寻找其规律性。
(4)凯特勒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加以融合、统一,形成和发展了近代统计学。
(四)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1、统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
2、计算机的使用和统计软件的问世强化了统计计算的手段。
3、通用方法论科学的属性更加突出。
第二节统计的涵义和应用统计的含义和作用(P8 ,简答题)汉语“统计”一词的涵义(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对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进行计量、核算和分析的活动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