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简介.ppt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1
村基本情况简介村名村位于地理位置,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特色的村庄。
村庄总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具体小组数量个村民小组。
一、自然环境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村庄周边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村内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而过,不仅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村里的土地资源丰富,主要以耕地和山地为主。
耕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地则主要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如柑橘、核桃、板栗等,为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人口与民族村名村现有常住人口约具体人数人,大多数为主要民族族。
村民们勤劳善良,互帮互助,形成了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回到村里,与家人团聚,为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三、基础设施1、道路交通村里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连接了各个村民小组和周边的村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同时,村里还开通了公交线路,村民们可以方便地前往县城和周边的乡镇。
2、水电通信水电供应稳定可靠。
村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通水,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通信网络也覆盖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可以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信息。
3、教育医疗村里设有一所小学,为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此外,村里还有一个卫生所,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能够为村民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服务。
四、经济发展1、农业农业是村庄的主要产业之一。
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村里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养殖业养殖业也在村庄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村民们主要养殖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部分养殖户还发展了水产养殖。
XXX村简介
XXX镇XXX村位于XXX的西北部,南与XXX镇XXX村接壤,北与XXX镇XXX村接相邻,东与XXX镇XXX村相连,西与XXX镇XXX村接界。
(重要交通情况)。
村域面积XXX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亩,其中水田XXX亩。
现有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人。
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于XXXX年建设(改扩建),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村党总支(支部)下设的X个党支部,党员XXX人。
全村以XXX、XXX、XXX为主导产业,被誉为XXX。
近年来,以建设XXX为目标,着力XXX,村级实力逐步增强。
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XXX吨,油料产量XXX吨,XXX产量XXX吨(头、尾、羽),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XXX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XXX 元。
先后被评为XXX(近几年重要表彰)。
XXX村是XXX(特色农业、工业项目、社会事业和特色党建介绍)
(例:界岭村是优质“堂垭大米”的主产地,年产水稻100万斤。
界岭村拥有丰富的生长食用菌资源,是分乡镇主要的香菇生产村,2011年全村香菇种植户已达到50户,种植袋料香菇数量达到10万袋,全部收益后,预计可增收50万元以上。
)(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
(例:至2014年,界岭村的发展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1900吨、油料产量220吨、生猪出栏8000头,家禽出笼5万只、袋料香菌100吨、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200万元,农民人
均收入达到6500元。
)。
村基本情况简介课件张百湾镇西洼子村简介【村庄概况】张百湾镇西洼子村位于张百湾镇东,滦河以北,东临周台子村,西与山前村交界,辖4个自然村,8个居民组,共531户,1653口人,村里共有耕地面积2800亩,有林地面积1600亩,荒山面积8630亩。
人均收入3500元。
【产业结构】西洼子村产业结构主要以铁矿采选、种植、养殖业为主。
其中有选矿2家,规模化牛场2处,养猪场1处,养鸡场1处。
现有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25个。
本村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集体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匮乏,导致村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劳动力状况】全村共有1653人,其中男劳力1002人,女劳力651人,外出农民工123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50个。
一、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西洼子村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
2022年自翟志臣任职村书记后首先修建外环2.5公里环村公路,垒坝1500米,主街道硬化,村庄亮化,安装路灯40盏,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卫生室建设,完成了村部和学校及幼儿园新建,清理河道等工程,共投入资金630余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
村内设有小学和幼儿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
(二)、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村内共有2处私人诊室,村西平地和新民居小区处各1处,现在广场就有村卫生室,方便村民就医。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
***村村情简介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镇***村位于***东北部,南面与**村、***村毗邻,海拔**m,无霜期***天,干旱多风沙,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90C,年平均降雨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最大沙尘暴日数**天,属典型沙漠气候,耕地严重沙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二)社会经济条件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人均***亩,平均亩产***公斤,2011年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有贫困户***户,**人。
现有小学*所,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入学率100%,有农家书屋1个,图书**8册。
二、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措施2010年,***村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以葵花、养殖、制种玉米、特色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以种植洋芋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
并计划在2012年发展养殖暖棚***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2011年栽植枸杞***亩,计划2012年栽种皇冠梨***亩,粮经草比例为40:56:4,夏秋比例为3:7,种植结构更趋合理。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以交通、教育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村级公路**公里,计划2012年新修小学一所,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区水井损坏程度严重,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是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五是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垃圾没有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XX村村情概况**镇**村村情概况一、基本情况**村位于**镇西北8公里处,北与高丘镇凤翅山村接壤,西与内乡县王店镇毗邻,南连卢医镇朱沟村,东与卢医镇军刘沟村交界。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240亩,人均耕地1.6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红薯为主,主导产业为林果业和油用牡丹种植。
目前,林果面积1600多亩、油用牡丹种植面积1200亩。
全村***、***、***、***、***、***6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共有513户1954人,全村有党员61人,村“两委”干部5人。
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有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非贫困户人,一二级残疾34人,三四级残疾30人);低保户69户75人(A类2户2人、B类38户44人、C类29户29人。
其中,低保贫困户:40户46人,A类2户2人、B类26户32人、C类12户12人,非贫困户29户29人,B类12户12人、C类17户17人);五保户40人(1人未纳入五保)。
村里现有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家1200亩、养殖规模6000只的养鸡基地1个,占地15亩的小型光伏发电基地已经建成准备投用,15万元新村室已建成,48万元的扶贫车间正在争取。
20XX年新修道路3.5公里,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郝沟村气候条件较好,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20XX年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全年无霜期233天。
二、贫困人口情况该村地理位置偏僻,农户居住分散,村民出行交通极为不便,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加上自然资源贫乏,村里林果产业虽有发展,但农耕地多是丘陵,平地少,水利灌溉条件差,致使种植业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基地,粮食产量低,村容村貌改变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贫穷帽子仍然难以甩掉。
在扶贫工作中,驻村责任组组长王桂林(政府副镇长)为组长,帮扶单位镇平县司法局及镇政府,共入驻帮扶人员15人。
全村20XX年末初选贫困户94户200人,贫困发生率为10.23%,其中,一般贫困户35户80人,低保贫困户47户107人,五保贫困户12户13人。
村基本情况汇报材料课件村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一、地理位置。
我所在的村庄位于山区,地处海拔600米左右,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村庄地势较高,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二、人口情况。
村庄人口约3000人,主要以农民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为生。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村民外出务工,使得村庄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
三、基础设施。
村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村内有医院和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村内还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场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四、产业发展。
村庄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养殖业也比较发达,养殖牛、猪、鸡等。
近年来,村民们还开始发展特色产业,如中草药种植、果品种植等,为村庄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五、环境保护。
村庄环境整洁,垃圾分类得当,村民们注重环境保护,村内有绿化带和公共花园,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村民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六、文化教育。
村内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村庄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教育质量较高。
七、未来规划。
村庄将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总结,我所在的村庄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多元化,环境优美,文化教育蓬勃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村情况介绍模板一、基本情况某镇某某村位于某某镇东南面,大濛路穿村而过。
该村是由原某某村、韩家冲村、雨台山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拥有森林面积???4余亩,耕地面积44?5余亩,主要出产水稻、玉米、核桃等农作物。
某某村原辖9个村民小组,韩家冲村原辖8个村民小组,雨台山村原辖?个村民小组;现全村共有农户??50户、??05人。
其中纯农户??5户,农业兼业户??0户,非农业兼业户?88户,非农户5??户;劳动力数????人,其中外出务工?4?8人。
新农合参保率、计划生育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00%,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雨台山村标准化文化室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近年来,某某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在某某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以“党建+农业”、“党建+经济”、“支部+产业”、“村委+文化”为抓手,主动承担村党组织建设和全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积极探索农旅结合、农业与产业结合的新村发展道路;?0??年被上级党组织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等。
二、优势条件?、某某村借助“大濛路”发展乡村产业,利用官斗村渡改人行桥项目缩短了某某村到达某某场镇的距离,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经果园种植,利用?0??年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雨台山村核桃加工厂即将投入使用,为雨太山村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产业下游发展的保障。
?、某某村产业链丰富,主要种植核桃及青花椒。
?、利用?0?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设施资金硬化雨台山村同天宝寨村大路,将进一步方便该村老百姓的出行与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规划?、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产旅结合”实现村民多渠道致富,努力实现全村?0?0年以前人均收入达?万元。
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雨台山村摘帽。
?、利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推动土地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多种类种植业,研究探讨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
同心村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同心自然村地处岳西县青天乡西部,与包家、和平接壤,209省道横穿其间,村内自然条件优越,水力资源丰富。
全村土地总面积14090亩,其中山场面积12200亩,森林覆盖率87%;根据资源清查统计,森林资源分别为:桑叶350亩,茶叶532亩,乔木林1305亩,灌木林149亩、竹林90亩。
村内原有耕地517亩,其中水田434亩,旱地83亩;旱地已基本退耕还林或间作桑、茶、瓜芦等,村内粮食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已不足200亩。
村内群众人均10亩山场4分耕地,经济林资源为户均1.7亩茶园,1.1亩桑园,是县内茶、桑栽种面积较多的村之一。
(二)经济现状同心村瞎19个村民组317户,总人口1183人,其中劳动力518人。
村内过半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常年外出务工者260人左右,季节性务工100多人。
村内群众的经济来源以以茶、桑生产与劳动收入为主,其它种植业、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手工业等辅助之,2008年度村内群众人均收入为1050元,2009年度人均纯收入为1240元。
村内交通、教育、卫生,尤其是服务群众的农林生产设施薄弱,水利与道路设施缺口明显,全村尚有22户危房。
(三)贫困现状根据2009年贫困人口建档统计,全村五保户14户,14人;低收入户31户,119人,分别为A类贫困户7户20人,B类贫困户10户44人,C类贫困户14户55人,残疾人33人。
(四)贫困原因(1)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劳动技能亦显不足,大多数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能力不强;农业生产靠天收,外出务工无手艺,以至家庭收入狭窄低下。
(2)部分贫困户的自强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及竞争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而无长远观念,加之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至温饱不稳,增收无望,致富无门。
(3)部分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祸致贫、因子女就学致贫或返贫等。
(4)农林生产的基础设施匮乏。
水利、交通、市场营销设施明显不足,以致产业化程度与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