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
- 格式:docx
- 大小:29.96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和变迁。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传统。
本文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结束的时期,简要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 新石器时代 - 商周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以图纹、符号等形式进行了简单的文字表达。
商代的甲骨文堪称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文献。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记录着周代的政治、社会和风俗习惯等内容。
同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赋的传统,赋以其华美的辞藻和雄浑的气势成为当时文壇的重要流派。
同时,汉朝的乐府诗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3.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众多诗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杜牧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其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唐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韩愈、柳宗元等作家的文笔纯熟,思想深刻,影响深远。
4.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以词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宋词以豪放派李清照和婉约派杨万里等为代表,表现了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同时,宋代的历史文学如《宋史》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以戏剧作品为主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郑光祖等创造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中以《窦娥冤》最具有代表性。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体系,其起始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
然而,以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来说,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古文学和现代文学三个时期。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悠久和丰富的时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和散文。
在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巅峰,被誉为“唐诗盛世”。
散文则在宋代兴盛,形成了具有特殊风格和特点的宋代散文。
中古文学是指唐朝之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学。
在唐朝之后,诗歌逐渐没落,但小说和戏剧则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元代,中国文学迎来了著名的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文学则是指从近现代开始,包括了鸦片战争后的鸦片战争文学,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以及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
在新文学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出现了一批代表性文学家如鲁迅、郁达夫等。
总之,中国文学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呈现出了不同的时期和特点。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一、中国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口头诗歌和神话传说。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口头诗歌和民歌。
这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散文、赋和诗歌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赋和《史记》。
汉赋是一种具有浓厚骈文色彩的文体,其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音韵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史记》则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宋词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唐诗以其格律严谨、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宋词则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美、抒情写景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3、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杂剧和明清小说。
元杂剧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戏曲形式,其表现出的情感强烈、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明清小说则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深入人心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场运动强调了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革新,倡导新文化、新文学,鼓励作家们创作具有现代性和反传统色彩的作品。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左翼文学时期: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主张革命和政治斗争,强调文学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丁玲、茅盾、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传统。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进行讲述: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代时期。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的创作与收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古代民歌的代表作,雅是描述宫廷生活的诗歌,颂则是颂扬君王功德的歌颂之作。
此外,先秦时期还涌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此时出现了以骈文为代表的文学形式。
骈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其句式工整、辞章华美而著名。
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陆机等,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才子。
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
其中,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要表达方式,代表作家有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
四、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文学也日趋多样化,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体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莫言等,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和作家没有在本文中一一列举。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学史贡献了独特的一笔。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吸引着世界的关注。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现代的多元化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百川归海般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概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名称: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734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基础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第一,学习经典文学作品。
选取周秦以来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经典,使考生获得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史知识。
第二,培养文学趣味。
将文学史知识与个人人格的培育和趣味的养成结合起来,达到优化认知的心灵的目的。
第三,建立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的知识结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知识和文学史常识,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悠久传统和主要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对于基本常识要熟练掌握,对于文化常识能够正确判断。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言说方式和艺术特点,能运用文学、语言学、美学、历史等相关知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分析和评述,在宏观上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在中文类专业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由此可以拓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理解,具有文史合一的特征。
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对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前端课程,学习本课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渊源,认识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变迁,从而更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总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文学史著作的文学本位,理解文学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掌握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识记:文学史著作应该立足于文学本位(重点)理解:撰写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方式(次重点)应用:从文化学视角考察文学(次重点)(二)中国文学的演进识记: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重点)理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次重点)应用:复古与革新(一般)(三)中国文学史的分期识记:中国文学史的“三古、七段”(重点)理解: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一般)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理解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摘要:一、中国文学史的概述二、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三、秦汉文学的发展与成就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繁荣与变革五、隋唐文学的黄金时代六、宋元明清文学的多样性和成熟七、近现代文学的转型与创新八、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和未来展望正文: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悠久且丰富的史册,记录了我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在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作家们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源,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包括《诗经》和《楚辞》等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代表,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名,其文辞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汉时期,文学的发展逐渐繁荣。
秦朝的李斯是散文的代表人物,他的《上林赋》等作品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历史散文的杰出代表,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
此外,汉代诗歌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古诗十九首》等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自觉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出现了诸如曹操、曹植、陶渊明、谢灵运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人。
同时,骈文在这一时期盛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小说也开始在这一时期兴起,如《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等作品。
隋唐时期,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
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辉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相继涌现。
唐代的散文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韩愈、柳宗元等人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此外,传奇小说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如《长恨歌》和《莺莺传》等作品。
宋元明清时期,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成熟的特点。
宋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标志,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各领风骚。
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关汉卿、马致远、施耐庵、曹雪芹等作家为世人所熟知。
近现代文学,我国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瑰宝,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
本文将从先秦到清代,按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诗经与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作为《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古人民歌曲整理而成,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则是楚国的山水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
二、唐宋文学:盛世鼎盛的黄金时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的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以其豪放激昂的作品成为代表。
而宋代则以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为主,他们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赢得了万千读者的赞美。
三、元明清文学:文人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元代的话本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广泛流传。
明代以李时中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以纯熟的艺术表达展示了独特的个人风采。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这部作品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四、古代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瑰宝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豫剧、越剧等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戏曲形式,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五、特色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涌现出一些脍炙人口的特色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享誉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学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笔记河姆渡遗址:代表长江流域文化仰韶遗址:代表黄河流域文化上古时代文化活动由巫、史掌握Epic:史诗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思想内容:1、时光流逝引发的生命意识2、爱情与婚姻生活3、战争和劳役4、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艺术特点:1、抒情诗为主流2、反映现实生活3、表达感情克制而平和诗六义:《周礼》载:大师“教六义”,《毛诗序》“诗有六义”,内容和顺序同,均指风、赋、比、兴、雅、颂。
风、雅、颂为《诗经》的三大部类,赋、比、兴为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赋即铺陈,比是比喻。
兴是起兴,一种发端,思绪无端飘移联想。
进一步,又兼比喻、象征、烘托等用法。
楚辞:西汉刘向编。
楚文化特点:1、生存环境的优越性2、仍盛行巫教3、较少压抑,显得活跃《诗经·周南》的《汉广》可能是楚国歌谣的远祖。
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招魂》是否屈原作品有争议《离骚》:对楚国政治给以激烈抨击,并针对此提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政”。
前半部分主要写作者与楚国统治集团的矛盾。
后半部分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表现了他的内心活动。
《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涉江》可认作山水诗的滥觞。
宋玉:《九辩》楚辞的特色:1、作者的个性印记2、打破四言,句式自由,篇幅洪大3、表达感情的手段多样化4、爱美的情感和华美的词藻第二章先秦散文严格地说,先秦散文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很重要。
因为:1、先秦散文显示了上古时代书面语言的成熟。
2、文学史的初期,非文学类型的作品也常常包含了文学因素甚至文学性很强。
一历史散文早期的《尚书》,形同档案;后期的《战国策》,接近小说。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其中《盘庚》篇可能最为古老,已有生动比喻。
《尚书》从商到西周的文献都“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中国古代的神话含义:一篇神话是一个神话体系里的一则故事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人认识和愿望主人公:自然神、人类英雄情节:变化、神力、法术意义: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维系社会习俗与制度的意义,寻求事物存在的合理性表达了征服自然延续生命,变革社会改善生存的愿望;释放了生老病死等强烈的情绪。
类型:自然神话《山海经》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英雄神话《神农尝百草》传奇神话《女娲补天》上古神话的演变:历史化(谱系化)哲理化宗教化2、诗经与楚辞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
诗经分为《风》(土风,各地方音乐特色的歌谣)《雅》(典范的音乐)《颂》(祭祀)《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楚辞:三重含义:民间集体性创作作家的个性创作专书目录:先秦两汉共17篇:离骚九哥天问九章天游卜居九辩宋玉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离骚:屈原:字平名原《离骚》宋玉:《九辩》:仿《离骚》而出新意长篇抒情诗。
155句,1500多字。
文学侍从之赋:《登徒子好色赋》的转向(包括《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等)3、先秦散文《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官方文告资料汇编)原名《书》,汉代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四部分,共58篇。
《春秋》:记事简略的编年史大纲(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春秋笔法:直书笔法变书笔法《左传》:作者左丘明时间:战国初体例: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主旨:重礼斥力,重民特点;叙事成熟(时间顺序、描写战争完整、戏剧性、评人论事总结陈词倾向鲜明记言生动文点而美,语博而奥《国语》:战国初,左丘明性质:国别史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战国策》:西汉末刘向,共33卷范围:战国——秦汉体例:国别体主旨:纵横家书(《秦策》,苏秦始将连横)特点:富于文采更善于描写人物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4、诸子散文:《论语》语录体:作者:孔子弟子以及再传时间:战国初性质:孔子以及弟子语录、行事语录体特点:在言谈中说里,言简意赅深刻平实多用语气词,含蓄深长、情感丰富,形象喻理平易浅近而暗含褒贬。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中国古代文学贯穿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涵盖了诸多不同体裁、流派和风格的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或高亢激情、或含蓄深邃、或浪漫柔美,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下文将从两个角度,即时间和类型,来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时间概述1.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文化遗产,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代各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政治态度,因为其峭拔高远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隋唐文学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诗是其代表作,它从初唐到盛唐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唐诗的发展和变化。
骈文是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有长、短两种类型,以其雄浑豪放、铺陈华美和气势恢宏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让人振奋的骊山唳鹤之声”。
3. 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时期。
宋代文学的代表有词、散文和小说,其中《红楼梦》、《水浒传》等的出现,不仅在文学上有了突破,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其中,明代小说的发展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它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以其叙事生动、情节曲折、价值观深刻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和内涵。
二、类型概述1. 诗歌中国诗歌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深受世人喜爱。
其代表作有《离骚》、《长恨歌》、《静夜思》等。
2. 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历程也极其丰富多彩。
唐代的《韩非子》、宋代的《枕中记》、明代的《醒世恒言》等散文名篇,无不体现出散文的独特风骨和价值。
3. 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珍宝,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以其精湛的创作技法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历史时期。
郭丹陈节版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习题答案在初中阶段,课本上的知识往往不是很系统,很多知识点和习题并不会做。
很多同学以为自己掌握了课本的知识,以后就不用再去记忆这些知识点了。
其实是对这些知识点没有充分理解而导致知识失之交臂。
如果你在复习初中课本时没有弄懂课文的知识点,那么恭喜你,如果学习过后,你依然没有掌握教材上的重要内容而导致记忆不牢固。
所以一定要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不要漏记。
一、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答】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全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文学史”部分。
第二部分是“诗歌史”部分,主要是以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代表;第三部分是“文学理论”部分。
【答】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主要朝代和主要代表人物时期。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文学家张华,他是西汉末期的著名文学家,“四言诗”之首;魏晋南北朝前期文坛上集文采和神韵于一身的代表作家有文学家贾岛、苏子两人;南北朝后期代表人物有梁代诗人王维、谢灵运以及南朝宋时期诗人杨玉环、庾信等人。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是阮籍、嵇康和子清。
二、从上述资料中,你对下列哪个朝代的作品有比较深刻的了解?A.南北朝时期:王导的《上林赋》,梁武帝的《王昌龄诗》,曹植的《洛神赋》。
B.隋唐时期:柳宗元、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白居易、张继等人的《长恨歌》。
C.五代时期:李煜《虞美人》,李煜写下过很多优美的诗词。
D.北宋时期:苏轼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词,苏轼词写得最好,苏轼在诗坛被誉为“词圣”。
【答案解析】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称为“诗圣”也不为过。
他曾七次向朝廷进谏言于玄宗;两度“东征西讨”平定安史之乱;五次出任大理寺评事;七次入京为相;五回被称为“太上皇”,堪称千古一帝。
三、谈谈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看法:答:创作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要有“三部曲”,即第一部写作者内心的需要,第二部写出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第三部写出作品想表达而又不能表达出的感情,这三个层次依次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写出一个好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几千年时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先秦文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文人。
《楚辞》是楚国的民歌和宫廷诗歌的总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代文学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其严谨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为后来史学著作的典范。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正史,它以其详实的记载和博大精深的内容成为后世编纂史书的重要参考。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为题材的散文集,它以其独特的文体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文人仿效的范本。
《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它收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唐诗》、《唐传奇》等。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唐传奇》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短篇小说形式,它以其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重要源头。
五、宋代文学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宋词》、《宋话》等。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它以其婉约的词意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一?诗经?1 诗经简介: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处和音乐分“风、雅、颂〞三局部,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局部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3 诗经内容:周族史诗,颂歌与怨刺诗,动人的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4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色,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化、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欢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补充: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主体:神或超人)1、神话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反映;2、神话是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神话保存:《山海经》、《庄子》、《淮南子》、《楚辞》、《列子》●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二、神话的分类1、以题材来分: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炎之战)、创造神话(后羿造箭)2、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A、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
B、体现了中华名族厚生爱民的思想倾向。
C、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2、为人生的艺术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二、《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P42、颂歌和怨刺诗P5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
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
(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描述农事活动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七月》(《国风》中最长的诗),抒写兵役之苦《东山》与征夫、思妇之苦《芣苢》的征役诗,以及表现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的爱国主义诗篇。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P12-161、艺术特色:a、重章叠唱的章法形式;b、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c、赋比兴的变现手法P13★★最早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实用版)目录1.中国文学史概述2.先秦文学3.汉魏六朝文学4.唐宋文学5.元明清文学6.近现代文学正文【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是一段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自先秦时期起,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传统和风格。
中国文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瑰宝。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萌芽时期,主要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典籍。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有《楚辞》、《汉赋》、《乐府诗集》等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为辞赋繁荣,骈文兴起,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相继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唐宋文学】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宋代有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散文家的代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无论在题材、形式、技巧还是思想内容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文学在唐宋文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相继崛起。
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其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矛盾和民间生活。
明清小说则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传世之作。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鸦片战争至今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和思潮。
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中的抗争和探索,成为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总结: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诗,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智慧。
补充: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主体:神或超人)1、神话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反映;2、神话是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神话保存:《山海经》、《庄子》、《淮南子》、《楚辞》、《列子》●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二、神话的分类1、以题材来分: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炎之战)、创造神话(后羿造箭)2、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A、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
B、体现了中华名族厚生爱民的思想倾向。
C、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2、为人生的艺术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二、《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P42、颂歌和怨刺诗P5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
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
(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描述农事活动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七月》(《国风》中最长的诗),抒写兵役之苦《东山》与征夫、思妇之苦《芣苢》的征役诗,以及表现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的爱国主义诗篇。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P12-161、艺术特色:a、重章叠唱的章法形式;b、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c、赋比兴的变现手法P13★★最早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接描述。
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
比:即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兴:即起兴或发端,借其他事物以引起所歌咏的对象。
2、影响:《诗经》作者所表现出关注现实、面向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二节史传文学一、中国古代史学文化:1、甲骨卜辞:是叙事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为占卜凶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性散文。
2、易卦驳辞:韵散结合的卜噬文,《周易》为其代表之作,特点是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古朴凝练。
3、《尚书》:记言文之祖,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唐代孔颖达将其内容归结为:典、谟、诰、誓、训、命、贡、歌、征、范。
由《虞书》、《商书》、《夏书》、《周书》四书构成,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4、《春秋》:记事文之祖,以鲁国十二国君的次序来构建整个历史面貌,其叙事特点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即在看似平淡的记事之中蕴含深刻的褒贬劝惩含意)“简而有法”。
5、《左传》:叙事文之最,或称《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的补充(“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大历史著作,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毂梁赤的《春秋谷梁传》、鲁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二、《左传》1、左传的时代特征:是春秋动荡时代生动的历史记录,记录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最为著名的五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鞍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崤之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时间:前632年地点:城濮导火索:围宋与释宋参战双方:晋国、齐国、秦国和楚国、陈国、蔡国2、左传的思想倾向A、民本思想:认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崇礼思想:强烈的保守和复古倾向。
C、崇霸思想:首先是对争霸战争的大量描写和对战胜者的肯定态度;其次是作者对齐、晋、秦、楚等霸主持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再者就是作者的崇武尚站的思想。
3、《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语言艺术《左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写人艺术、语言艺术,构成其文学艺术价值所在,奠定了史传文学的基调。
a、开创了完整的叙事结构;b、大量虚构的情节;c、塑造鲜明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d、语言简洁、词浅意深、富于表现力。
5、《左传》对战争的描写(★★★)A、不做单纯的战争史记载,也不站在某一国的立场做简单的是非曲直评论,而是以总揽全局的宏伟气魄与历史眼光,将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大背景中审视,当成春秋时期争霸政治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表现。
B、对战争的描写重在写人,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活动。
C、对战争的描写既有整体性大场面的概述,又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绘来加以补充,把对历史的整体勾勒与细节的描绘结合起来。
二、《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7万余字,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编制,记载了周穆王二年到周定王五十六年,538年间发生在各国的重大事件。
主要思想倾向是:重民、崇礼、尚德。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其中,《周语》历时最长,主要记言论政之文;《鲁语》多一事一议的小故事;《齐语》记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几次论政;《晋语》最为详细;《吴语》记夫差;《越语》记越王勾践灭吴的事情。
《国语》的文学成就:A、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腻生动。
B、重在记言,语言具有艺术特色。
人物语言多长于说理,重于教训。
C、记言平实畅达D、风趣幽默、风姿摇曳、引人入胜E、熟练的运用夸张、虚构、幽默、想象等文学手段。
2、《战国策》P36-42《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三十三卷,记述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
战国四公子:齐之孟尝君---田文赵之平原君----赵胜魏之信陵君---魏无忌楚之春申君----黄歇第三节诸子散文所谓的“诸子”就是先秦诸多的思想家,“诸子散文”就是思想家们关于政治、制度、哲学等方面的论辩性哲理散文,不是文学作品。
1、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一、《论语》和《孟子》1、《论语》在文学上:①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②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
在语言上:①贴近口语、通俗、自然、浅显、令人有亲切之感。
②所录要言不繁,多非长篇大论,使人有精粹之感。
③有感而发,不做无病之呻吟,令人有真实之感。
在人物形象上:鲜明具体,栩栩如生。
①自然、真实。
②善于表现和把握人的本质特征。
③部分有情节、细节、语境。
2、《孟子》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
二、《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今传《庄子》一书33篇,内篇7篇(传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1、庄子的思想和美学观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发展,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提倡无为的政治观;在精神上要达到道德境界,因而要顺应自然;主张逍遥的境界。
《庄子》书中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充满隽永的谐趣,也充满对于世界万物的细致入微的描绘。
以自然无为为美,肯定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他的笔下奇形怪状、及其丑陋的人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2、《庄子》的散文艺术★★★庄子散文创作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即编造一些故事,以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来宣传自己的主张;重言,即假借受尊重的人、有影响的人说的话;卮言,出于无心、随便说的话。
和以天倪,即抹掉天地间一切差别的意思。
庄子的寓言有:匠石运斤、屠龙之技、随珠弹雀、鲁侯养鸟、老汉粘蝉、邯郸学步、涸辙之鲋、越俎代庖、东施效颦、触蛮之战、呆若木鸡、见利忘危、庄生梦蝶、井底之蛙屈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第二章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P67-76一、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1、西汉初期,贾谊西汉洛阳人,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吊屈原赋》以屈原的处境和遭遇表示愤慨和悼惜,用许多比喻来比拟别谗害者的命运。
《鵩鸟赋》中假托人与鸟的对话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表述了一种人生祸福无常,应该知命不忧的思想。
艺术特色上:a、重发议论、述哲理 b、善用比喻 c、巧用反问、感叹的语气来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2、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是大赋的时期,汉代散文大赋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赋因为政治的需要和帝王的喜好,多以铺张扬厉,歌功颂德为主。
大赋的特点:a、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散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
b、内容上,写物为主,“润色鸿业”。
c、艺术上,手法铺张扬厉,辞藻博富绚丽、绵密细致、富丽堂皇。
枚乘《七发》是标志散文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写作特色:a、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b、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c、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排比,层层铺叙,极尽夸张之能事,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汉代散文大赋成熟的标志,他本人也成为了汉赋的奠基者,《子虚赋》假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评论国王狩猎的事来劝谏统治者不应奢侈和淫靡。
班固《两都赋》的艺术特色:改变了传统的劝讽模式,风格与内容的整体合一,扩大了描写的笔触范围,大量使用排比、对偶句式,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语言的表达效果。
开创了都邑赋的先河。
《归田赋》标志着辞赋抒情化和小品化的到来,它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直接建言,不用繁词铺叙,只以精炼的语言,借典型的物象,发挥深隐的情志。
2、体例:表---系时事---以书---评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环境。
世家---记侯国---主要记述侯王和有特殊功勋的人物的历史。
列传---态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二、《史记》的创作基础1、司马迁受家族的文化熏陶,具有渊博的学识。
2、家族的自觉文化承担精神与历史使命感。
3、时势造英雄,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在政治经济上达到了空前的繁盛,造就了一个雄视阔步包括宇宙的时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互现法:写人物、事件时,“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属辞比事而互现焉”防止重复记事,也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方法。
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a、此详彼略,此主彼次,或提示性互相照应的选择材料组织文章的方法。
如《留侯世家》中有“语在项羽事件中”。
b、在不同传记间巧妙选择组织分布材料,表达作者爱憎感情,全面的再现人物,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实录精神:★★★P83-84a、司马迁对于史料,历来采取考而后信的求实态度,。
他曾三次漫游,进行实地考查,掌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b、“考信于六艺”借鉴历代的史学文献,不断的考证,对史料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