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微课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13.49 KB
- 文档页数:2
景物描写的作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中学程方华教学目的:了解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初步练习,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基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一些作用和方法,及时强化,巩固掌握其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写作运用。
重难点: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总介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人物生活、工作的环境,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二、具体作用学习: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人物生活、工作的环境,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
再如《芦花荡》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既暗示了战争环境,衬托了严酷紧张的气氛;又突出了淀水晶莹透澈,芦花荡的夜色优美、安宁,表现了对家乡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为下文的斗争作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例如:《驿路梨花》:“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再如:《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特征。
【课前学习任务】回顾学过的写景散文与古诗词,梳理不同作品选取的景物及表现的景物特征。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景物,山水花鸟树草等等均可,根据课上讲解,视觉感官必选,其他感官角度再选择一到两种,描写的手法至少选择两个,完成下面表格。
学习任务二:请完成任务一之后,将内容进行整合,写成一个片段。
【学习资源】郦道元《水经注》【作业设计】片段练习:请大家选择与课上练习描写景物相邻的一个景物,视觉感官必选,其他感官角度再选择一到两种,描写的手法至少选择两个,完成这个表格。
完成填写后将内容进行整合,写成一个片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会设定观察点,从空间和时间等多个视角丰富观察的内容,融情于景,表现景物的特征。
【课前学习任务】片段练习:多感官多手法描写景物。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将第一课时所写的两个相邻景物的片段,按照这节课所学,按照空间或者时间顺序修改相关词句,使文辞顺畅,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描写片段。
学习任务二:白居易春游钱塘湖,写下了著名的《钱塘湖春行》,请你仿效古人,写一篇描写秋景的文章,请以《_______秋行》为题,用地名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字。
请在课上先填写这个表格,为这篇大作文写作做准备。
建议不要面面俱到,摘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致来写,最多详写五个景致画面即可,其余可略写,可不写。
【学习资源】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宗璞《紫藤萝瀑布》【作业设计】白居易春游钱塘湖,写下了著名的《钱塘湖春行》,请你仿照古人,写一篇描写秋景的文章,请以《_______秋行》为题,用地名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字。
环境描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
2、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使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二、教学用具:多媒体(文字、图片)。
三、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2、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3、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说一说:1、找出《故乡》里的环境描写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烘托我回故乡时悲凉的心情。
瓦楞上很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写出了老屋的破败枯朽,影射了故乡经济的萧条,烘托出我回乡卖屋的悲凉心情。
(三)练一练:找出《散步》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个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的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体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四)想一想:还记得这些环境描写句的作用吗?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精选15篇)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爱鸟周"的含义。
2、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活动使幼儿更加热爱鸟类,同地要保护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1、不同鸟类的图片2、鸟类标本若干3、幼儿用书画面"爱鸟周"活动过程:1、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呢?2、让幼儿讨论鸟与人类的关系。
(1)出示鸟类的标本,请幼儿观察。
(2)向幼儿介绍世界上有千余种鸟类,并让幼儿说出一些常见的鸟类及其主要特征。
师:平常我们能看见的鸟类有麻雀、喜鹊、燕子、鸽子、鹰、大雁、以及公园里的天鹅、啄木鸟、斑鸠、鸵鸟等。
(3)请幼儿看用书画面,教师与幼儿讨论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并小结。
师:小朋友,鸟类有很多,它们有的是吃害虫的,如:喜鹊、燕子、啄木鸟,它们保护农作物和树木;有的鸟很漂亮,供人们欣赏,如:珍珠鸟,有的鸟叫声清脆动听,如:画眉、黄鹂;有的鸟可以为人们传送信件,如鸽子;有的大型鸟类可以骑,如:鸵鸟;还有的鸟类能为人们提供可食用的蛋。
3、与幼儿共同讨论"爱鸟周"的含义,并小结。
师:为什么人们要设立"爱鸟周"呢?鸟与人们共同生活着,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友好相处,爱护小鸟,如果乱捕乱杀,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听不到它们动听的声音。
我们国,提醒大家保护鸟家确定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类。
4、教育幼儿保护鸟类。
师: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鸟类,讲会怎样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可爱的鸟类,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
中班环境教育活动设计:《小鸟和树》张敏蔡娟英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树的作用,产生我们要爱护树木的意识。
2.幼儿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小鸟与树的对话。
《保护环境,留住绿水青山》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
2、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成因,能够分析具体环境问题。
3、学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4、培养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学习内容(一)环境问题的现状1、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2)臭氧层破坏:认识臭氧层空洞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明白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原因和后果。
2、国内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分析雾霾、酸雨等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水污染:探讨河流、湖泊、海洋污染的状况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土壤污染:研究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活动(1)工业生产:了解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2)农业活动:分析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能源消耗:研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自然因素(1)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对环境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2)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某些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破坏。
(三)环境保护的措施1、政策法规(1)了解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等。
(2)学习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2、技术手段(1)污染治理技术:如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生态修复技术:掌握湿地恢复、森林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技术。
3、公众参与(1)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
(四)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1、国内外成功的环保案例(1)国外:如新加坡的城市环境治理、德国的垃圾分类处理等。
(2)国内:如塞罕坝林场的建设、滇池的治理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2、认识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3、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远影响。
4、掌握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
5、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内容1、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生态环境的定义和范围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要素对生态系统的作用2、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后果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策略3、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的途径(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节约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碳汇等)5、个人和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组织和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引导和监管三、学习资料1、教材:《生态环境保护概论》2、网络资源: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相关环保组织的网站,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组织等科普类网站,如科普中国、果壳网等3、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家园》等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方法。
结合实例和数据,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个人在其中的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2、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
3、学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4、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二、学习内容(一)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与内涵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生态平衡的定义和特征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和后果3、生态环境保护的定义和范畴生态环境保护的含义和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的领域(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二)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3、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垃圾污染城市噪声污染(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森林砍伐、矿产开采等)工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破坏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增长与资源需求的关系人口密集对环境的影响3、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四)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等)生态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制约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成本3、对社会稳定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国际环境合作与争端(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1、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技术手段污染治理技术(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3、教育宣传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方法4、国际合作国际环保公约和协议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和合作案例三、学习资源1、教材:《生态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导论》等。
微课学习任务单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小说专题“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达成目标:通过教材第四单元小说专题的的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学生能够会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的题型。
3.学习方法建议:(1)认真阅读任务单,明确本微课课程的学习任务;(2)学习第四单元小说主题的教材后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并且找出自己不能够突破的难点;(3)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突破难点,并加以检测落实。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课堂外:一看任务单,二读教材,三看视频,四完成任务单上规定任务并确定难点、疑点。
课堂内:一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二根据提供的例文进行讨论、交流突破重难点、疑点,三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四检测落实、教师巡视并指导。
二、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可根据学习需要选择暂停、回放)1、知道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能够正确赏析环境描写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3、知道赏析的步骤即答题思路;4、完成下列检测题,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
如今,每到夏天,母亲的坟墓周围就开满了洁白的木槿花,成群的蝴蝶在木槿花上翩跹起舞,美如梦境。
——《洁白的木槿花》(2)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鲈鱼奇缘》:(3)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节选《边城》节选三、资源链接微视频、教材内容四、困惑与建议。
环境描写的作用微课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章《春天的故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够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的作用,即可以通过描绘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春天的场景进行观察和描绘,要求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环境描写的作用1. 描绘环境2. 表达感受七、作业设计1. 请用环境描写的方式来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要求不少于100字。
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大地上的花草树木都发芽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喜欢在春天的阳光下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请用环境描写的方式来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景点,要求不少于100字。
答案:我最喜欢的景点是我们学校的操场。
操场很大,绿草如茵,两排高大的白杨树守护着操场。
每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我喜欢在操场上跑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环境描写的作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环境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2. 使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具体实例,概括出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进行环境描写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环境描写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创作的兴趣;3. 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写作与鉴赏课程,旨在通过环境描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对环境描写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作用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学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自然环境描写:气候、山川、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人际关系等。
2.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表现主题: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塑造人物:利用环境描写反映人物性格、心理和命运;- 推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对情节的转折、过渡和铺垫作用;- 营造氛围:通过环境描写创造特定的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课时: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第三课时: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课时:环境描写的实践训练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