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21
关注乙肝 2009年中国乙肝现状调查报告根据2009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
”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乙肝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但无隐私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
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 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
浅谈我国人口安全问题[摘要] 依据对人口安全不同内涵的阐述,可以全面的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安全的问题。
既包括人口本身的安全,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等的安全,又涉及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安全问题对策“人口安全”这个词在2003年被中国学者张维庆首先提出后,对于人口安全的内涵学者们依据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阐述。
由于对人口安全内涵认识的不同,学者们对我国所面临哪些人口安全问题的看法也不一致,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对我国面临的人口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人口安全的定义人口安全被提出后,学者们根据不同的视角对人口安全的定义作出了不同的理解。
张维庆(2003)认为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
[1]孟立联(2008)认为在人口学范围里,人口安全是指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也就是危及到了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状态就是人口的不安全状态,比如人口结构失衡。
[2]张宏(2008)认为,一个安全的人口是: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素质和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秦生(2003)认为人口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适中、人口结构合理以及人口流动有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4]李小平(2004)认为人口安全基本可以视为‘个人生命安全’的一个集合术语,也就是说,可以将‘人口安全’视为由许许多多个体组成的一个人口群体的生命安全问题。
[5]张敏才(2004)认为人口安全系指人口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及其涉及的有关方面都有利于人类安全的发展,不致因人口规模、人口变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健康等方面发展失衡产生的负面因素威胁人们安全地、自由地发展。
专访反乙肝歧视第一人:如何解决乙肝歧视问题*导读: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歧视,导致入学难、失业多、婚恋失败、心理障碍、生存压力过大等问题,有的人可能会丧失理智地杀人、报复;而与此同时,乙肝虚假广告的泛滥、患者的乱求医、甚至不法分子卖假化验单、卖假药等现象都存在;乙肝儿童从小遭受歧视,他们心理上的伤害真是难以估量……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大隐患。
……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
长期以来,众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他们从幼时的入托、升学,到成年后的就业、择偶,屡屡遭受歧视的打击,他们的生存也因此面临巨大的压力。
针对乙肝歧视现象,于2009年6月18日开始特地开展了一个题为“中国乙肝歧视现状”的调查,调查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笔者也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反乙肝歧视第一人”——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浩东,她向笔者亮出了很多立场非常鲜明的观点。
上图:2009年4月6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门口,几人手举“乙肝”“歧视”两块牌子和一块方形黑色展板,构成一个“囧”字,讽刺大学招生中的乙肝歧视。
细述乙肝歧视的“罪状”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歧视,导致入学难、失业多、婚恋失败、心理障碍、生存压力过大等问题,有的人可能会丧失理智地杀人、报复;而与此同时,乙肝虚假广告的泛滥、患者的乱求医、甚至不法分子卖假化验单、卖假药等现象都存在;乙肝儿童从小遭受歧视,他们心理上的伤害真是难以估量……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大隐患。
如果我们对此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人没有区别蔡浩东主任无比痛心地跟笔者说:“如果用人单位都拒收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再说,乙肝并没那么容易传染的,它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还有母婴传播、以及生活密切接触,日常的生活接触和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的;再说我们健康人群全都注射过疫苗的,身体产生抗体了之后,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被传染,可以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工作;你看我们肝病科的医生、护士,长期跟乙肝患者接触,都没有被传染,这不正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关于乙肝传染的问题,所有的专家都反复强调,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播,同桌吃饭不会传播(即不能通过胃肠道传播),所以,担心被乙肝同事传染,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乙肝歧视的问题,完全是由于相关单位对乙肝认识不清、存在误解所造成的。
体检取消乙肝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应用去年12月29日卫生部就体检中乙肝病毒检测有关问题召开媒体通气会,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北京友谊医院教授贾继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谢尧出席了会议。
科学地论述了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
同时,毛群安主任还强调:在制定政策前,“首先我们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健康,这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取消乙肝五项的体检不会影响公众卫生。
这无疑给乙肝携带者的入学、就业等基本权利的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更是消除乙肝恐慌的最大“科普”。
近十年来,政府在为维护乙肝携带者基本权利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制定《公务员法》、《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时都明确规定不得拒录乙肝携带者。
2007年由卫生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强调了医疗机构要保护好乙肝携带者的个人隐私,并不得“强行”将乙肝两对半作为体检项目。
然而,一些不良的医疗广告长达十多年对乙肝的“妖魔化”宣传,加之巨大利益的驱使,导致一部部法律被抱有“区别对待乙肝携带者”观念的集团所规避,形同一纸空文。
去年,贾继东教授在接受《东方时空》时曾经说过:只要查出是乙肝携带者,很难做到不歧视。
因此,集体性质的体检中去除“乙肝五项”是防止“区别对待乙肝携带者”最有效的办法。
卫生部的这一英明决策,是对《就业促进法》重要补充;是“以人为本”理念具体化的经典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入学、就业权本是宪法赋予人们最基本的权利;体检的目的却是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体检结果严重损害人们最基本的权利时,这样的体检显然已严重偏离了它的初衷。
中国大陆约有1.2亿乙肝携带者,他们在入学、就业、婚姻等各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乙肝歧视的案件屡见报端。
浅谈我国人口安全问题[摘要] 依据对人口安全不同内涵的阐述,可以全面的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安全的问题。
既包括人口本身的安全,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等的安全,又涉及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安全问题对策“人口安全”这个词在2003年被中国学者张维庆首先提出后,对于人口安全的内涵学者们依据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阐述。
由于对人口安全内涵认识的不同,学者们对我国所面临哪些人口安全问题的看法也不一致,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对我国面临的人口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人口安全的定义人口安全被提出后,学者们根据不同的视角对人口安全的定义作出了不同的理解。
张维庆(2003)认为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
[1]孟立联(2008)认为在人口学范围里,人口安全是指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也就是危及到了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状态就是人口的不安全状态,比如人口结构失衡。
[2]张宏(2008)认为,一个安全的人口是: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素质和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秦生(2003)认为人口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适中、人口结构合理以及人口流动有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4]李小平(2004)认为人口安全基本可以视为‘个人生命安全’的一个集合术语,也就是说,可以将‘人口安全’视为由许许多多个体组成的一个人口群体的生命安全问题。
[5]张敏才(2004)认为人口安全系指人口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及其涉及的有关方面都有利于人类安全的发展,不致因人口规模、人口变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健康等方面发展失衡产生的负面因素威胁人们安全地、自由地发展。
乙肝歧视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陈倩倩,杨秀萍,高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0期陈倩倩a,杨秀萍a,高燕b(西南医科大学a.2014级临床专业;b.免疫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摘要: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了严重的歧视。
近年来,政府致力于解决乙肝歧视问题,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合法权益,以创造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本文就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的现象,分析造成歧视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反歧视对策。
关键词:乙肝歧视;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18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58-02慢性乙型肝炎的广泛流行是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约有 3.5亿慢性感染者,每年预计有100万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1]。
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虽然从1992年的9.75%(1.2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7.18%(9300万人),但由于基数较大,2014年全国乙肝病例报告90多万例。
估算全国约有3000万乙肝患者[2]。
即使人数在减少,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受到歧视。
多例乙肝员工遭排挤被迫辞职的事件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乙肝群体的关注[3]。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1.对象:泸州市人民,共计500人。
2.方法:制定《乙肝知识问卷调查》、《你怎样看待乙肝携带者》两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乙肝基础知识和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的调查,共计30题。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者、学生、农民等。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广泛,包括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高中等。
因此,此次调查能反应不同层次人群对乙肝携带者的看法,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1.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见表1。
3.调查对象对乙肝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分析见表3。
大学毕业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刘海志(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南南阳473009)摘 要: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体貌歧视、健康歧视、户籍歧视等方面,由此严重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平等权。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就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平等权;法律Legal Protection of Equal Employment Right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Liu Haizhi(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yang Henan473009)Abstract: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encounters a grim situation,and the e 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especially from gender discrim-i nation,physical appearance discrimination,health discrimination,and such discriminations in areas 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which have seriously damaged equal employment right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explor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quality in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protect university students equality in employment. Key words:graduates;equal employment rights;la w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而针对就业的歧视更是五花八门,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2009~2013年度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谱分析李晚莲;聂俊婷;朱权通【摘要】①目的了解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谱特征,为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②方法从时间、地区、职业和年龄4个维度对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谱进行分析。
③结果2009~2013年,乙肝发病率一直在800.0左右,丙肝次之;青海、新疆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稳居前列;农民、农民工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危职业群体;41~65岁的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则成为了病死高危年龄段。
④结论2009~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然较高,丙肝的发病趋势则持续上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而乙肝、丙肝是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的重点,青海、新疆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农民和农民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职业群体,41~65岁则成为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的重要年龄段。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时间维度【作者】李晚莲;聂俊婷;朱权通【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92003年以来,以网络为依托的实时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人们对于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以做出实时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时了解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
本文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卫生年鉴》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等数据以及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在2009~2013年期间公开发布的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网络直报的全部数据,利用Excel软件对我国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然后从时间、地区、年龄、职业4个维度对近5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谱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近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情况和治疗情况有了较大的转变[1]。
乙肝歧视现状:广东最严重,东莞最突出去年12月29日,卫生部发布通告称,将于近期出台政策禁止限制入学和就业的乙肝两对半检查。
这是继雷闯取得第一张乙肝携带者的健康证之后,中国反乙肝歧视运动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共有1.3亿乙肝携带者,东莞亦有超百万此类人士,他们备受社会歧视,受到正常人所应有的平等待遇成为他们的奢求。
或迫于生存的压力,或出于对公正平等之时代精神的坚信,或为了给更多同伴争取平等权益,其中有一部分人挺身而出,为受歧视者维权,为歧视者普法,为无知者授道。
为了帮社会建立正确常识,这些人走上了自我救赎和集体救赎的艰难之路。
杨尔高所住的出租屋蜷缩在东城堑头的一条巷子里,仅有三十平方米,家中只有一张床垫和几个行李箱。
但杨尔高每次下楼都会警觉地把铁门关好,他说这一带治安不好,“不是怕他们偷我的钱,而是怕我的那些材料被弄丢了。
”材料中有公司体检结果、疾控中心体检结果、医院的抑郁症证明、对公司的仲裁申请书和起诉书等等。
这叠厚厚的材料用生硬的文字记录着杨尔高为消除乙肝歧视而走过的艰难道路。
他说,他所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而是跟他有类似遭遇的一个庞大人群。
幸福期盼戛然而止杨尔高甚至还不知道“大三阳”为何物,却要面临其带来的厄运。
公司强制体检验出“大三阳”8年前,28岁的杨尔高从湖北咸宁市来到东莞打工。
2003年8月28日,他进入厚街镇润达弹性织造有限公司。
“刚进去的时候做普通工人,就一千多块钱。
”杨尔高说,“07年当上了副领班之后,工资就有两千多了,日子过得还不错。
”去年初,杨尔高从上级的口风猜测自己很有可能升为领班,“那样的话,每个月多好几百呢,心里蛮高兴的。
”然而,公司的一份通告让杨尔高的幸福期盼戛然而止。
去年4月9日,润达公司要求2009年2月份之前入职的员工进行自费体检。
5月5日,该公司贴出一份通告,称在参检的879人中,有1人被检出乙肝大三阳,公司要求“患有乙肝大三阳人员全部停薪留职,回家治疗,康复后经公司指定医院检查合格后方可返回公司上班”。
2009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前言:根据2009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
”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此次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项目,由39健康网发起,通过科学方法对乙肝歧视现状进行普查。
39健康网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结合39健康网自身在健康行业中的专业特性,针对如何消除乙肝歧视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专业的改善建议。
本次调查数据在经过筛选统计之后,由39健康网行业专家撰写《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并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单位及个人使用。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乙携者数量庞大但毫无隐私!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
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
专家指出,这一数据正反映出我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隐私保护几近不存在的现状。
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告知其患病信息不会透露,现实中其信息还是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出去。
这种信息的公开,无疑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强制体检为治疗还是为了区别对待?超过五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强制体检中发现感染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通过入学或入职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占了50.5%;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感染的占23.7%;通过婚检发现的占3.6%;而从小就知道自己感染的人占14.5%;还有7.7%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现感染的。
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入职或者入学体检的形式获知自身情况的,而强制婚检是从2003年才开始取消的,因此可以确定通过强制体检这一形式获知乙肝病情的携带者超过五成以上。
部分观点认为,通过强制体检让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乙肝,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并促使患者更注意身体健康和主动避免传染,对我国的乙肝传染状况有积极作用。
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专家认为,对某种情况而言,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乙肝,对乙肝患者并没有坏处。
毕竟现在通过强制体检而获知患病情况,并不是以治疗为原意的,其目的是通过强制体检进行筛查淘汰,为患者治疗着想只是冠冕堂皇的表面,实质是应用于区别对待,歧视便由此形成。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可能一辈子都没什么事,知道了之后,却带来更严重的后续问题。
再者,关于乙肝的患病危害和治疗理念,大部分国人都所知甚少,社会的不法医疗机构夸大宣传的情况非常混乱,容易误导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不必要的或者过度的治疗。
同时专家也提倡群众进行自愿体检,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隐私。
治乙肝花钱花时间却治不好5%的人花10年以上时间治疗乙肝对于治疗乙肝的时间,有5.1%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治疗时间在10年以上,一直在治;有6.2%的人表示坚持治疗了5-10年;治疗时间在3-5年以及在3年以下的人分别占7.3%和14.1%;有36 %的人有时会吃药,断断续续治疗;31.3%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治疗。
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疗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些人治疗乙肝在10年以上,有些人干脆不治疗。
那么如何判断乙肝是否需要治疗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关玉娟教授认为,慢性乙肝如果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问题,就需要治疗。
尤其是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病毒复制比较强的这些病人,是需要治疗的。
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不正常的话,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的病因,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了,但肝功能却正常,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治疗得取决于他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如果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还是需要治疗的。
而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是大三阳,也是暂时不需要治疗的。
所以说,得了慢性乙肝,并不一定都要吃药。
但是,对于很多人断断续续治疗,有时会吃药,有时停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教授认为,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吃药,这叫“依从性差”,是不对的,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大一个难点。
尤其是抗病毒药,如果吃吃停停,耐药性会很高。
患者什么时候该停药,这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如果抗病毒药还未达到治疗终点就停药了,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二、人群对乙肝常识的了解度乙肝传染真有那么危险?接近40%的人认为接吻能传染乙肝调查显示,对于乙肝传染的途径,84.7%的人认为输血可能传染;72.6%的人认为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造成传染;45.1%的人认为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67.1%的人认为不洁性生活会传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占39%;还有30.3%的人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有可能感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可能造成感染的人占4.7%。
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水或食物传播。
关玉娟教授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
接吻、吃饭、性交、握手、拥抱等接触方式也不会传染乙肝。
但是,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对方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他的血液流到健康人体内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传染。
比如说接吻的时候,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牙龈出血,而对方刚好口腔也有伤口(比如说口腔溃疡之类),此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带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使他(她)感染乙肝。
握手、拥抱、性交等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接触双方要有伤口,有血液的传播,才有可能感染。
而接吻、吃饭,就算有病毒被健康人“吃到”,它最终也会被胃液和胃酸消化掉的。
为避免传染7%的人不愿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对于切断乙肝传染最有效的方法,80.2%的人认为是注射乙肝疫苗;7.4%的人认为是不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10.3%的人则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有2.1%的人表示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切断乙肝的传播。
高志良教授认为,要切断传染,主要是打预防针。
打针后去检查一下是否产生了抗体,只要身体产生了抗体,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很少有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还感染乙肝。
除非他注射疫苗之后5年都没去检查抗体滴度,结果抗体浓度不够了,甚至消失了,失去了保护作用,结果被感染。
所以说,打了乙肝疫苗之后要注意几点:一是检查一下,看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二是如果产生了抗体,5年后再去检查一下,看抗体的滴度够不够,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就需要打一次加强针;三是如果5年后检查抗体消失了,建议用20ug/支的疫苗,还是要按照“0、1、6”的方案,打三针。
是否能治愈一部分人不清楚41%病毒携带者为乙肝不能治愈“发愁”乙肝是否能治愈,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有10.5%的人表示有信心,认为只要坚持就能治好;有10%的人认为能否治愈是看运气;40.7%的人觉得发愁,因为听说乙肝是治不好的;21.9%的人则表示不在意,只要控制好就行;其余16.9%的人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专家认为,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群众对乙肝的治疗知识并不了解,存在大量的误区。
目前我国对于乙肝治疗信息的传播管理十分混乱,医疗机构通过电台、平媒、网络等进行不科学宣传的情况十分严重,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家人对信息的接收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因此而导致的无效治疗会对患者产生身体、心理、金钱上的伤害。
乙肝是否能治愈20%的非病毒携带人群不清楚对于同样的问题,在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有29.2%的人认为乙肝当然是不可以治愈的;25.6%的人认为要看运气,部分是可以治愈的;24.8%的人认为只要方法对,疗程足,是可以治愈的;不太清楚乙肝是否能治愈的人占20.4%。
关玉娟教授认为,急性乙肝90%以上都可治愈,而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就相对较小。
在临床上,慢性乙肝有一个治愈的标准,比如说肝功能不正常的,治疗后正常了,乙肝病毒复制很高的也降至不复制了,这就可以说是临床治愈。
这个时候,可能大三阳仍旧还是大三阳,小三阳也还是小三阳,但他肝功能正常、病毒停止了复制,这就是临床治愈。
“转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大三阳的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变成小三阳,而且病毒也是阴性,这种情况又叫“e抗原转换”;还有一种情况是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有部分人群的表面抗原是可以转阴的,但几率较小,而且稳定性还不肯定,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
根据临床经验,所谓的“转阴”几率是非常小的。
“转阴”并不代表慢性乙肝的治愈,有些隐匿性的病例,他的表面抗原是阴性,看起来一切都正常,但有可能病毒却是阳性的。
三、乙肝歧视现状歧视似有若无为哪般?98%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致认为歧视存在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当中,45.2%的人认为社会对乙肝的歧视非常严重;52.9%的人认为有部分人存在歧视;认为没有歧视的人仅仅占了1.9%。
近一半的人表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歧视但同样的问题,在对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中,有49.4%的人表示没有歧视过乙肝病毒携带者;34.5%的人表示偶尔有,但要看对方是谁;只有16.1%的人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歧视过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于乙肝歧视的认识,病毒携带者与非病毒携带者投票所得数据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