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格式:pptx
- 大小:21.51 MB
- 文档页数:31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以及国共两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矛盾,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事变的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以及国共两的应对措施。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理解事变的复杂性。
5.总结提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6.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起因:1931年9月18日夜,柳条湖事件。
2.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抗战力量(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3)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继续抗战。
4.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1)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2)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后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2.结果:7月底,北京、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军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国共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从而加深对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九一八事变的图片或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背后的历史原因,以及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